范文
菜单

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2)

时间: 06-11 栏目:反思
强化了重点,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全课结束后以“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梳理了所学重点内容。但在 教学认识毫米时也有疏忽,在怎样测量数学书厚度及测量结果上强调不够,仅仅学生回答了一遍数学书厚6毫米。  

三、练要“实”:  

本 课教学中参与面广,活动量大,重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往往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后,时间成了难以把握的因素,我犹豫过、担心过,但课堂教 学要扎实必须是学生“练得实”。这节课该学生动手的,我尽可能不包办代替。如:用学生尺测量学习用品、用米尺测量桌椅、测量线段等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怎 样量并剪下10厘米的吸管以及怎样画1分米长的线段,我都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实物投影下演示,规范学生的操作。在用米尺测量桌椅高度前,我先让学生说用米尺 测量需注意什么,使操作活动讲求实效。书上的练习一题不落全在课堂上解决,训练过程中力求扎实,但由于时间还是紧张,在个别题目的反馈时显得有点匆忙。  

四、学要“活”:  

整 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学习,可以说学得比较“活”。 如:学生经历估一估、量一量、剪一剪,从一根吸管上找到1分米,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拓宽学生的思 维空间。在沟通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看老师用米尺画线段,从0刻度画到20刻度线,这条线段长几分米?那么画到30刻度线处是几分米?然后放手让 学生想一想:这把米尺的长度有几个1分米呢?填一填1米=(  )分米。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激起该用什么长度单位的矛盾心理,我不急于让学生说量的结果,而是“听听 辣椒哥哥和西红柿弟弟是怎么说的”然后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数学书的厚度是6毫米;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长度是1毫 米;不到1厘米时要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等这相当于看书自学。课上有多次同学间的合作测量、探索交流等,让学生知道在动手中“学”、向书本“学”、向同学 “学”等方法。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中还有很多不到之处,希望得到更多指教。


反思五: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周三,我们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我设计并执教了《认识分米和毫米》这节课。“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过认真的研读,我感到这节课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因 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毫米和分米,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角色中去。教学中我和学生收 集了校讯通卡、一分硬币、生活中10厘米的物体。这些物体的长度、厚度、高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在真实情境中 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空间感。让学生多“动”、多 “说”、多“想”、多“表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本课时的设计经过实际教学的检验,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教师的指导有时不到位。课堂上我在带领学生数“1厘米里有几毫米”时,我只让学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数,有的学生对1毫米的认识出现了错误,把直尺上的1根小 竖线看成是1毫米,数到了1厘米有11个小格。于是我只在语言上纠正他,而忽视了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差的特点,有些学生还是稀里糊涂。所以在“想想做 做”第二题数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时有些学生出现了错误。如果当时我在黑板上画一根放大地直尺,指名上黑板数一数,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后,理解就深刻了。

2.忽视了小细节。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时教师没有及时指出。学生找到生活中很多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东西,但在表述时,有一个学生说磁带大约是1分米。这时我就让他坐,而没有追问是磁带的哪一部分是1分米。

3.从我个人来讲,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思路要清晰、有层次,不可以被外在因素所干扰。

4.在教学时间与安排上还有些不合理,导致了教学结尾匆匆,部分内容无法上完。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