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调研汇报材料(2)
时间: 05-19
栏目:事迹材料
每个季度必须两次到联点单位督导人口计生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个以上;年底必须就开展人口计生情况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书面述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5月底,区级领导下联系点44人次,帮助解决计生实际问题23个,85个区属部门360余名干部在区级领导的统一调度下参与乡镇(街道、开发区)计生集中服务活动。增加了计生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高效运转。区级将计生事业经费由去年的人平7.5元提高到8元,流动人口纳入常住人口基数预算计生事业费,并明确机制创新和政策推动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抵消同级计生事业经费。今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村干部管理的决定》,对村干部实行职业化管理,将村干部待遇与计划生育、综治等工作绩效挂钩,由区财政按月直接补助村支书、主任500元/人,村秘书、计生专干400元/人。仅此一项,区级财政每年投入达400余万元。
第二,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抓实平衡发展。一是加强对薄弱乡镇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指导。把上年度考核评估靠后的江口乡、华塘镇列为区级重点指导单位,区委、政府分管领导分别联系华塘镇、江口乡,进行重点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发区)都明确了1—2个重点指导村,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进行重点整治,提高计生工作水平。半年来,后进乡镇计生工作有了较大转变。江口乡、华塘镇分别落实综合节育措施55例、131例,历年拖欠的节育手术基本扫尾,整体工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抓实计生集中服务活动。按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区组织了春夏季计生集中服务活动。截止5月30日,全区共完成“四大手术”1273例,比同期增加106 例;“三查一治”48089人,到位率为99.7%,征收社会抚养费101.14万元,为去年同期的1.2倍,寄回有效证明250份,寄证率73.16%。三是抓实综合治理。今年,我区把开展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和集中查处违法生育活动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深入开展了打击“两非”和“五清五查五找”活动,掌握非法签定胎儿性别、非法流引产案件线索18条,对相关单位进行了重点查处。
第三,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机制创新。一是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有了新突破。把全面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独生子女父母增发5%退休金、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救助和奖励扶助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来抓。我区今年享受奖励扶助对象138人,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2户。进一步完善奖、优、扶、免、补、保“六位一体”的利益导向机制,坚持城乡并举同步实施“阳光扶助”工程,使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辐射到城区无地无业的特困人群。二是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建设形成了新特色。先后总结推广了燕泉街道园区管理、北湖街道市场管理、下湄桥街道企业职工移交管理、郴江镇城乡结合部房东管理等四种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新模式,逐步形成了流入人口“属地化管理、市场化服务”,流出人口“主动式管理、互动式服务”的格局,被省人口计生委新机制工作会议作典型推介。
四、努力打造“平安北湖”,维稳工作再创新局面
围绕“平安北湖”的目标,维稳工作在极为复杂的形势下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绩,刑事发案有所下降,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和全国、全省、全市“两会”等重点时期基本保持稳定,特别是推行区际边界村联点帮扶责任制和开展“两打”斗争以来,边界群体性纠纷大幅度下降,黑恶势力犯罪得到有力打击,全区大局稳定。
第一,深入排查隐患,全面化解矛盾纠纷。今年来,我区严格落实了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单位部门责任制、重大问题报告制、纠纷矛盾排查制、重大问题查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始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小事作大事来抓、大事作特事来办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化解矛盾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存在重大不稳定隐患的乡镇、街道或单位,由区稳定办下发《重大问题督办卡》和《限期整改通知书》。前5个月全区共排查矛盾纠纷248起,调处231起,成功率达95%以上。排查出信访隐患32起,已解决27起,占总数的84.3%,其中领导包案处理的信访突出问题13个;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700件2618人次,信访案件到期办结率为98%,确保了全区未出现非正常人赴省进京上访。
第二,加强基础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了基层防控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一中心五网络”的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基层综治队伍,打造维稳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推行单位内部和城区大中型市场治安防范责任制。以单位内部公安保卫干部为主,以经警、治安等专职内保队伍为辅,建立治安防范机制。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有效维护市场治安秩序。北湖区城区23个大中型市场都组建了治安巡逻队,有巡逻队员196人。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北湖市场等主要场所安置了电子监控设施。建立农村、社区治安防控网络。农村推行了十户联防“中心户长”制,街道社区推行了楼栋长负责制。同时,以公安交巡警、派出所民警和127名治安巡逻队员为主体,实施街面巡逻防控。在重点地段设置了15个固定值勤卡,进一步完善了110快捷反应机制,提高了快速反应和控制街面治安的能力。以街道和郴江镇专业治安巡逻队为主体,实施小街小巷巡逻防控。二是建立了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机制。为了防止和有效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我区成立了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现场处置、家属安抚、交通管制等六个工作组,分别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共预配警力200余人负责现场处置工作。在此预案的基础上,每逢特防时期,区稳定办分别制定具体的安全保卫工作预案,按照统一指挥、包干负责的原则,由各政法部门协助相关乡镇抓好维稳工作,确保了节庆期间全区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三是建立和完善了情报信息机制。首先,坚持特别防护期领导带班的24小时值班制度和情报信息日报、专报制度,对不稳定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其次,坚持双休日常年值班制度,每周双休日,区稳定办都安排一名领导、一名干部轮流值班,随时掌握突发情况。在处理群体性事件和特殊人群事件中,我们还建立了特情耳目,多方收集信息,及时掌握动态。
第三,加强睦邻友好,确保边安内和。为了促进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区坚持以睦邻友好为纽带,建立和完善了边界纠纷联防联调机制,加强与周边区(县)的协调,互通信息,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在处理“5·7”、“5·18”等边界群体性事件中,我区与桂阳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报,多次协调,共同处理。1—5月份,通过开展睦邻友好活动,我区与桂阳县、苏仙区等县(区)共处理各种边界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边界纠纷共10余起,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新提高
我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2004、2005连续两年实现了“安全生产年”。今年,在抓好面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毫不松懈地抓好了煤(石墨)矿安全生产,全区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
一是突出防治水患和瓦斯。为防治鲁塘矿区水害,我区投入5000万元巨资,治理了鲁水河和金橡源河道,建立了集中排水系统,矿区水患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日常安全工作把防治水工作始终放在首位,制定了“有疑必探,无疑也探,先探后掘,有掘必探"的探放水原则和措施,建立了探放水台帐,并把探放水责任明确落实到了矿长、驻矿安监员身上。执法队员和驻矿安监员每天对各矿井的防治水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向调度室汇报当日水情,“有水患报水患,无水患报平安”。今年及时发现并排除了水车洞、兴源等6个矿井的积水,并协助督促市属石墨矿和桂阳排除了540、450、宝源等矿井积水。制定了瓦斯集中整治方案,继续开展瓦斯集中整治工作,鲁塘矿区还制定了“一通三防”管理“八项特别规定”,加大了通风瓦斯管理力度。
二是坚决整治规范矿业秩序。今年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对照“六个不留”的标准,对14家应关闭的煤矿进行了集中关闭,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认真做好资源整合工作,整合初步方案已基本完成。加强了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开展了巷道顶棚、底板及运输巷道专项治理,规定定期敲顶问底,大力推行安全人行车和绞车保护系统,使掉顶、漏底、甩斗、人力车伤人事故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三是强化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在乡镇,难点在尾库。凡非煤矿山多的乡镇都成立了执法队,配齐了技术人员。今年3-4月,开展了尾库安全检查,有安全隐患的正在组织整改,整改方案请长沙有色设计院设计,由乡镇组织实施。雨季每天安排专人值班,对超设计超负荷的尾库实行减负,转运多余尾砂。
三、下段工作安排
下一段工作,我们将高扬发展的主旋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努力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区域经济高速高效发展。同时将不遗余力地抓实抓好园区建设等几项工作。具体来讲:
园区建设要坚持“政府启动,多元投入,滚动发展”的筹资方式,进一步改善园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筑牢投资平台。要提质现有企业,加大对入园企业的扶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完善管理,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强项目储备,有选择性的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把一些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竞争优势明显的项目引入工业园区,引进战略投资者。
人口计生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强化流动人口的管理,抓实“三查一治”工作,确保“三查一治”到位率100%。要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活动,加强对薄弱乡镇、街道的督查指导,全面落实计生奖励政策。查处违法生育行动,进一步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提高违法生育成本,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维稳工作要加强排查摸底,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动态。当前,要对社会稳定、防汛抗旱、安全生产、企业改革、重点项目和边界纠纷等方面的重点问题、重要苗头倾向和不稳定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摸底,落实工作责任,逐个问题整改。要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对新出现的重大矛盾纠纷隐患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早处理,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完善处置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按照预案开展工作,做到处惊不变,治而不乱。
安全生产在狠抓面上工作的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抓好煤(石墨)矿的安全。积极消除矿区周边水患,加强对鲁水河和金橡源河道监管,从严查处往河道方向乱倒矸石等行为,保持河道畅通,督促各矿落实排水和探水等措施。加强通风瓦斯管理,严格落实“八项”特别规定,防止重大瓦斯事故发生。强化现场安全监管,全面整改安全隐患,从严考核区直管部门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上山、下井带班制度,促使管理人员重心下移,靠前指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四、请求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园区建设的问题。根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北湖工业园属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此,建议把北湖工业园主干道建设纳入城市道路网建设范畴,给予道路建设货币化结算政策。北湖工业园紧靠郴江河,为加强环境保护,建议市政府将郴江河流域北湖工业园段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列入湘江流域污染治理项目。
二、关于人口计生的问题。我区处于市中心城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有较多的省、市属单位驻在我区。按照计划生育属地管理的原则,这些单位的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我区的管理范围。但由于受到管理体制、管理权限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给我区人口计生工作造成了被动。如:在开展打击“两非”、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工作中,辖区内几家大医院均为市直管单位,没有市级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工作根本无法推动。建议:市里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在打击“两非”、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集中活动中,市区联动,部门配合,以确保实际效果。再如:省里今年把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独生子女父母增发5%退休金作为钢性政策,要求全部落实到位。但据调查摸底,2002—2005年省、市驻我区单位职工独生子女保健费还有8.4万元未发放到位,独生子女父母增发5%退休金还有36.1万元未发放。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将市属企业单位职工的奖励优惠政策兑现资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足额发放。
三、关于维稳工作的问题。我区是郴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中省企业较多,安置的涉军人员较多,群体庞大。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我区负有稳控责任,但按其行政隶属关系及工作关系,我区则无法管理。如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马定林,其工作关系在省属黄沙坪矿,户口在北湖街道的奎门岭社区,居住地又在资兴市,如交由我区稳控,则难度相当大。我区是全市的交通枢纽中心,到市赴省进京上访人员经常到我区居留、聚集,同时,外县(市、区)涉军人员到城区务工、暂住、落户的较多,稳控难度较大。建议:市里加强协调力度,督促有关单位加强涉军人员的管理。
四、关于煤(石墨)矿安全生产的问题。市属石墨矿和桂阳荷叶矿区老石窿、财源等70多个矿井没有建立集中排水系统,其积水对我区矿井构成严重威胁。现市属石墨矿三工区、宝源井和535井三包积水约10000m3,桂阳荷叶煤矿停排水几天,井下积水不明(现正在排)。建议:市里成立鲁塘、荷叶矿区防治水领导小组,要求桂阳在荷叶矿区建立集中排水系统,对梨树下库区周边矿井的开采情况进行监督,并协调解决三方矿井排水问题。
篇五:政协调研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中心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保障畅通”的方针,全面落实“通、平、美、绿、安”的公路养护工作目标,精诚团结、密切配合、优质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就我段近三年来公路管养方面的情况向代表团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我单位现有职工17人,借入1人,借出5人,其中常年借出3人,季节性借出2人。按性别划分,男性11人,占64.7%,女性6人,占35.5%。按年龄划分,年龄50岁以上者 4人,占23.53%,女性1人;40岁-50岁2人,占11.76%,女性1人;30岁-40岁11人,占64.71%,女性4人;按学历划分,本科8人,占47.05%;专科4人,占23.53%;中专2人,占11.76%;初中及以下3人,占17.65%。总体而言,学历低、老年化严重、借出人员及女性较多,不适应公路管养需求。
(二)公路情本情况
我县行政区辖五镇三乡,全县共有农村公路988.738公里(不含即将移交的马张线35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县道292.732公里,乡道330.98公里,村道361.372公里,专用公路3.654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三级公路28.856公里,四级公路599.155公里,等外公路360.727公里;按路面类型分,沥青路面137.65公里,水泥混泥土路面59.912公里,砂石路面213.702公里,无路面577.474公里,路面硬化率20%;人均养护58公里。总体而言,路面等级及硬化率低,养护任务较重。
(三)养护资金基本情况
省补养护资金县道7000.00元/公里/年,乡道3500.00元/公里/年,村道1000.00元/公里/年,合计356.89万元。养护体制改革至2011年省补养护资金的80%,即285.51万元用于大中修,省补养护资金的20%,即71.38万元用于小修保养及日常养护工作;从2012年开始,县、乡道省补养护资金的50%,即160.38万元用于大中修,县、乡道省补养护资金的50%及村道省补养护资金100%,即196.51万元全部用于小修保养及日常养护工作。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我段在公路养护管理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养护职责,正真做到管养分离。本着养护管理是公路管理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一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我段认真贯彻“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管必到位、养必见效”的原则,突出抓好日常全面养护、大中修和安保工程、危桥改造、水毁预防和抢修等工作,全面提升公路通行能力,使公路养护质量明显提高,县、乡、村道好路率稳步攀升。我段每季度都深入到各乡(镇)进行桥梁、路面、涵洞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并限期整改修复,同时适时进行检查督促;抽调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各乡(镇)日常养护,积极督促各乡(镇)完成公路好路率目标任务和各乡(镇)公路养护采砂备料情况;建议村委会组织群众参与“一事一议”,义务投工投劳进行村道的养护。
(二)强化公路日常管养,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一是以强化养护目标责任制管理为手段,狠抓全面日常养护。我段严格按照“县为主体,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县级公路部门监督指导”的责任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的作用。我段采取层层签养护目标责任书,层层抓落实的养护管理模式,与各乡(镇)签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目标责任书。通过签订农村公路养护目标管理责任书,下达指令性生产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对公路养护宏观指导,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养护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使路容、路况有了明显的改观。
二是落实责任,安全生产得到保障。根据上级领导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我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为全县公路行业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三是建立汛期应急预案。为确保汛期安全度汛,我段建立了汛期养护应急机制,落实了抢险救灾物资、装备、人员、设施。并要求各乡(镇)交通管理站对辖区内公路进行雨季“三查”,即雨前查排水;雨中查隐患;雨后查修复。检查的工作范围包括路基、路面、桥涵、标志、安全防护设施及其他工程设施,做到检查有记录,处理有措施。
四是加强对农村公路桥涵的养护管理。以管理养护活动年为契机,我段正组织桥梁养护工程师及专业技术人员全县对桥梁、涵洞做定期检查,这将为进一步完善桥梁卡片,为加强桥涵管理,杜绝安全事故隐患,确保公路桥涵的安全畅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段还制定了桥梁应急预案、桥梁检查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职责,促使干部职工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安全管理和责任,对危桥的处理措施、汛期检查等都进行了明确要求。这些措施为我县下一步开展桥梁检查与管理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奠定了一个稳定的基础。
(三)认真落实管养资金,强化公路全面管养
1.2010年,把余大屯至新房子、新房子至大麦地、月望至蒿子冲、小房子至园艺场四条公路作为通达工程进行了改扩建;为保障XX县城至纳章公路正常施工,对XX县城至方郎公路作了保通养护,以上共投入资金265万元;为延长马大公路使用寿命,XX县人民政府共投入50万元对马大公路K8+000—K28+360段进行小修保养,补助90万元对马大公路K1+200—K3+500段、K5+200—K7+400段4.5公里进行大修、全县道路日常养护及水毁修复,全县共投入养护资金140万元。
2.2011年,共投入养护资金216.1785万元,其中小修保养71.3785万元,大中修94.8万元,整乡推进50万元;水毁修复资金30万多元,其中:修复水毁涵洞10余个,路基1800多立方,挡墙338多立方,水沟364多立方,清理坍方400多立方米;公路绿化30余万元,40.339公里;安保工程6万余元。对因6.25受损严重的XX县城至纳章、XX县城至旧县、鸡头村至上高坡、小瓦仓至半个山、黄坡至老角寨作了重点养护,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完善全县县道的公里桩280棵及全县油路的百米桩986棵。完善了马过河至鲁石公路沿线设施,共制作并安装路线牌、安全警示标志牌及村名牌23块,共投入养护资金2万余元。为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公路网络,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我段积极配合县交通运输局完成了全县263.625公里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工程的计划上报、外业测设及图纸审核等工作,对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及技术指导工作,完成了全县985公里路网结构(安保工程)改造工程的外业采集、计划上报及测设工作。
3.2012年初至今,清理修复易塌方路段3处,投入养护资金6万余元,设置安全请示标志牌、路线牌、地名牌等50块,减速带12米,共投入养护资金1.246万元;修复毁损涵洞3道,投入养护资金4.5万元;选取2个乡镇(通泉镇、大庄乡)作为农村公路管养示范乡(镇);选取县道3条(XX县城至大庄、马鸣至羊街子、大庄至巫洞)、乡道4条(五里堆至土瓜冲、黄坡至老角寨、石河道班至军村、乱头至王新村岔口)、村道1条(界碑至高外营)作为文明示范路予以推进。
(四)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管理
1.推行管养信息化制度。以我县现有农村公路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逐步建立“一路一档”、“一桥一档”的管理养护电子基础数据库,形成较为完善、全面的农村公路养护电子档案。依据电子档案科学制定养护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及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推动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信息化,并积极推进我县农村公路智能化管养系统建设,着力提高我县农村公路管养水平。
2.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有关规定,进一步统一规范完善养护资金的申请、拨付、使用管理等行为,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的检查、监督、考核、审计。积极鼓励引导乡级财政、村级财政及社会资金等投入农村公路养护,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
3.完善监督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建立以单位和个人为责任主体的考核体系,加强对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评。对养护及时、路况良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养护不力、路况不佳的单位或个人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以效能推动管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养护质量的提高。
4.建立养护巡查制度。建立县、乡二级农村公路养护巡查制度,按频率、按比例对农村公路养护情况进行巡查,县级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乡级巡查每月不少于2次。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对解决问题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或个人,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整改, 并予以通报。
5.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培训制度。加大对职工及乡(镇)交通管理站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培训班、发放资料及实地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一线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
6.实行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县、乡(镇)二级信息报送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管理养护年活动开展情况。按照不同任务阶段,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向下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发出指导意见和指令等。
(五)严格规范管理,加大管理力度
1.严格执行养护作业规程。严格按照公路管理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的要求,认真组织农村公路大、中、小修工程的实施。建立“常态化巡查、定期清扫维护、专案修复”的作业制度,结合季节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养护,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着力提高农村公路的经常性养护率,使农村公路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2.强化养护工程管理。加强对养护工程计划、设计、招投标、施工、质量控制、验收等环节的过程管理,细化养护工作目标和措施,建立责任明确、目标清晰的养护制度;完善养护作业模式,因地制宜地施行市场化养护、分段承包养护、委托承包养护、专业养护等多样化养护模式。
3.加大路政管理力度。建立“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管理体系,不断扩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覆盖率,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推进路政结案率稳步提升和超载超限车辆逐步减少。引导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沿线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保护工作,鼓励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与乡规民约相结合、与养护生产相结合,切实维护好路产路权,保障农村公路安全、完好、畅通。
三、存在问题
(一)养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大量超龄油路得不到及时维修,公路的抗灾能力和承载能力较差,影响了公路畅通和安全;还有一部份危桥、险道等无整改资金,存在安全隐患。
(二)公路养护任务繁重。虽然我县公路路面硬化率有所提高,但与之相配套的养护设备并未得到更新完善,养护硬件相对滞后。
(三)农村公路养护成本过大。一是我县农村公路使用年限过长,多数公路面临着大中修,但由于资金有限无法开展此项工作,导致全县农村公路路况整体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养护成本,同时也影响了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好路率的提高。二是我县农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仍然偏低,仅为20%,80%的道路未硬化,公路养护作业中砂石料需求量大,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公路养护需要的天然砂、石等原材料均需购买,伴随着物价上涨,非硬化路的养护成本将不断加大。
(四)养护设备匮乏。我段现有养护设备不适应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需要,养护机械存在总量不足、配置较低的问题,特别是针对“硬化”路面养护配置的机械很少,还很难满足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的需要。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力保公路畅通
1、进一步加强养护质量管理,建立养护管理机制。按照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养护路况质量和养护工程质量的巡查、抽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确保养护工程质量。
2、进一步加强大中修工程管理。严格按照“县道为主,兼顾乡村道;路基、排水、安保工程及防护工程优先,兼顾路面”的原则安排好大中修工程的建设。严格执行工程管理程序和招投标规定,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并按规定完善竣工验收手续及竣工资料。
3、进一步加强对桥梁管理养护管理,加快危桥改造力度。积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危桥改造,努力逐步解决危桥问题。高度重视桥梁管理养护工作,加强桥梁的管理养护和对危桥的监控,确保桥梁和公路运输安全。
4、进一步加强养护资金管理,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努力协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及公路沿线的人民群众爱路、护路养路的积极性,拓宽养护资金筹资渠道;按照有关政策发动群众、沿线单位捐资、投劳养护农村公路;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审计。
5、加强通行政村道路硬化管理,力争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道路硬化任务。
(二)进一步抓好技术业务培训。管理人员、养护工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做好管养工作的保障。为了进一步适应新的管养机制体制,我段将认真安排好各类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三)完善管理,培育市场,切实落实公路养护责任制。按照“管养分离”、“养护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建立完善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按照规定规范运作。采取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形式,培育市场,议标或招标选定养护单位或养护承包人,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及养护协议制度。
第二,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抓实平衡发展。一是加强对薄弱乡镇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指导。把上年度考核评估靠后的江口乡、华塘镇列为区级重点指导单位,区委、政府分管领导分别联系华塘镇、江口乡,进行重点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发区)都明确了1—2个重点指导村,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进行重点整治,提高计生工作水平。半年来,后进乡镇计生工作有了较大转变。江口乡、华塘镇分别落实综合节育措施55例、131例,历年拖欠的节育手术基本扫尾,整体工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抓实计生集中服务活动。按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区组织了春夏季计生集中服务活动。截止5月30日,全区共完成“四大手术”1273例,比同期增加106 例;“三查一治”48089人,到位率为99.7%,征收社会抚养费101.14万元,为去年同期的1.2倍,寄回有效证明250份,寄证率73.16%。三是抓实综合治理。今年,我区把开展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和集中查处违法生育活动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深入开展了打击“两非”和“五清五查五找”活动,掌握非法签定胎儿性别、非法流引产案件线索18条,对相关单位进行了重点查处。
第三,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机制创新。一是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有了新突破。把全面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独生子女父母增发5%退休金、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救助和奖励扶助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来抓。我区今年享受奖励扶助对象138人,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2户。进一步完善奖、优、扶、免、补、保“六位一体”的利益导向机制,坚持城乡并举同步实施“阳光扶助”工程,使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辐射到城区无地无业的特困人群。二是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建设形成了新特色。先后总结推广了燕泉街道园区管理、北湖街道市场管理、下湄桥街道企业职工移交管理、郴江镇城乡结合部房东管理等四种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新模式,逐步形成了流入人口“属地化管理、市场化服务”,流出人口“主动式管理、互动式服务”的格局,被省人口计生委新机制工作会议作典型推介。
四、努力打造“平安北湖”,维稳工作再创新局面
围绕“平安北湖”的目标,维稳工作在极为复杂的形势下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绩,刑事发案有所下降,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和全国、全省、全市“两会”等重点时期基本保持稳定,特别是推行区际边界村联点帮扶责任制和开展“两打”斗争以来,边界群体性纠纷大幅度下降,黑恶势力犯罪得到有力打击,全区大局稳定。
第一,深入排查隐患,全面化解矛盾纠纷。今年来,我区严格落实了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单位部门责任制、重大问题报告制、纠纷矛盾排查制、重大问题查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始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小事作大事来抓、大事作特事来办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化解矛盾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存在重大不稳定隐患的乡镇、街道或单位,由区稳定办下发《重大问题督办卡》和《限期整改通知书》。前5个月全区共排查矛盾纠纷248起,调处231起,成功率达95%以上。排查出信访隐患32起,已解决27起,占总数的84.3%,其中领导包案处理的信访突出问题13个;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700件2618人次,信访案件到期办结率为98%,确保了全区未出现非正常人赴省进京上访。
第二,加强基础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了基层防控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一中心五网络”的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基层综治队伍,打造维稳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推行单位内部和城区大中型市场治安防范责任制。以单位内部公安保卫干部为主,以经警、治安等专职内保队伍为辅,建立治安防范机制。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有效维护市场治安秩序。北湖区城区23个大中型市场都组建了治安巡逻队,有巡逻队员196人。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北湖市场等主要场所安置了电子监控设施。建立农村、社区治安防控网络。农村推行了十户联防“中心户长”制,街道社区推行了楼栋长负责制。同时,以公安交巡警、派出所民警和127名治安巡逻队员为主体,实施街面巡逻防控。在重点地段设置了15个固定值勤卡,进一步完善了110快捷反应机制,提高了快速反应和控制街面治安的能力。以街道和郴江镇专业治安巡逻队为主体,实施小街小巷巡逻防控。二是建立了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机制。为了防止和有效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我区成立了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现场处置、家属安抚、交通管制等六个工作组,分别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共预配警力200余人负责现场处置工作。在此预案的基础上,每逢特防时期,区稳定办分别制定具体的安全保卫工作预案,按照统一指挥、包干负责的原则,由各政法部门协助相关乡镇抓好维稳工作,确保了节庆期间全区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三是建立和完善了情报信息机制。首先,坚持特别防护期领导带班的24小时值班制度和情报信息日报、专报制度,对不稳定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其次,坚持双休日常年值班制度,每周双休日,区稳定办都安排一名领导、一名干部轮流值班,随时掌握突发情况。在处理群体性事件和特殊人群事件中,我们还建立了特情耳目,多方收集信息,及时掌握动态。
第三,加强睦邻友好,确保边安内和。为了促进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区坚持以睦邻友好为纽带,建立和完善了边界纠纷联防联调机制,加强与周边区(县)的协调,互通信息,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在处理“5·7”、“5·18”等边界群体性事件中,我区与桂阳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报,多次协调,共同处理。1—5月份,通过开展睦邻友好活动,我区与桂阳县、苏仙区等县(区)共处理各种边界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边界纠纷共10余起,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新提高
我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2004、2005连续两年实现了“安全生产年”。今年,在抓好面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毫不松懈地抓好了煤(石墨)矿安全生产,全区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
一是突出防治水患和瓦斯。为防治鲁塘矿区水害,我区投入5000万元巨资,治理了鲁水河和金橡源河道,建立了集中排水系统,矿区水患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日常安全工作把防治水工作始终放在首位,制定了“有疑必探,无疑也探,先探后掘,有掘必探"的探放水原则和措施,建立了探放水台帐,并把探放水责任明确落实到了矿长、驻矿安监员身上。执法队员和驻矿安监员每天对各矿井的防治水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向调度室汇报当日水情,“有水患报水患,无水患报平安”。今年及时发现并排除了水车洞、兴源等6个矿井的积水,并协助督促市属石墨矿和桂阳排除了540、450、宝源等矿井积水。制定了瓦斯集中整治方案,继续开展瓦斯集中整治工作,鲁塘矿区还制定了“一通三防”管理“八项特别规定”,加大了通风瓦斯管理力度。
二是坚决整治规范矿业秩序。今年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对照“六个不留”的标准,对14家应关闭的煤矿进行了集中关闭,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认真做好资源整合工作,整合初步方案已基本完成。加强了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开展了巷道顶棚、底板及运输巷道专项治理,规定定期敲顶问底,大力推行安全人行车和绞车保护系统,使掉顶、漏底、甩斗、人力车伤人事故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三是强化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在乡镇,难点在尾库。凡非煤矿山多的乡镇都成立了执法队,配齐了技术人员。今年3-4月,开展了尾库安全检查,有安全隐患的正在组织整改,整改方案请长沙有色设计院设计,由乡镇组织实施。雨季每天安排专人值班,对超设计超负荷的尾库实行减负,转运多余尾砂。
三、下段工作安排
下一段工作,我们将高扬发展的主旋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努力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区域经济高速高效发展。同时将不遗余力地抓实抓好园区建设等几项工作。具体来讲:
园区建设要坚持“政府启动,多元投入,滚动发展”的筹资方式,进一步改善园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筑牢投资平台。要提质现有企业,加大对入园企业的扶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完善管理,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强项目储备,有选择性的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把一些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竞争优势明显的项目引入工业园区,引进战略投资者。
人口计生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强化流动人口的管理,抓实“三查一治”工作,确保“三查一治”到位率100%。要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活动,加强对薄弱乡镇、街道的督查指导,全面落实计生奖励政策。查处违法生育行动,进一步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提高违法生育成本,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维稳工作要加强排查摸底,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动态。当前,要对社会稳定、防汛抗旱、安全生产、企业改革、重点项目和边界纠纷等方面的重点问题、重要苗头倾向和不稳定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摸底,落实工作责任,逐个问题整改。要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对新出现的重大矛盾纠纷隐患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早处理,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完善处置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按照预案开展工作,做到处惊不变,治而不乱。
安全生产在狠抓面上工作的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抓好煤(石墨)矿的安全。积极消除矿区周边水患,加强对鲁水河和金橡源河道监管,从严查处往河道方向乱倒矸石等行为,保持河道畅通,督促各矿落实排水和探水等措施。加强通风瓦斯管理,严格落实“八项”特别规定,防止重大瓦斯事故发生。强化现场安全监管,全面整改安全隐患,从严考核区直管部门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上山、下井带班制度,促使管理人员重心下移,靠前指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四、请求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园区建设的问题。根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北湖工业园属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此,建议把北湖工业园主干道建设纳入城市道路网建设范畴,给予道路建设货币化结算政策。北湖工业园紧靠郴江河,为加强环境保护,建议市政府将郴江河流域北湖工业园段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列入湘江流域污染治理项目。
二、关于人口计生的问题。我区处于市中心城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有较多的省、市属单位驻在我区。按照计划生育属地管理的原则,这些单位的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我区的管理范围。但由于受到管理体制、管理权限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给我区人口计生工作造成了被动。如:在开展打击“两非”、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工作中,辖区内几家大医院均为市直管单位,没有市级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工作根本无法推动。建议:市里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在打击“两非”、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集中活动中,市区联动,部门配合,以确保实际效果。再如:省里今年把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独生子女父母增发5%退休金作为钢性政策,要求全部落实到位。但据调查摸底,2002—2005年省、市驻我区单位职工独生子女保健费还有8.4万元未发放到位,独生子女父母增发5%退休金还有36.1万元未发放。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将市属企业单位职工的奖励优惠政策兑现资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足额发放。
三、关于维稳工作的问题。我区是郴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中省企业较多,安置的涉军人员较多,群体庞大。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我区负有稳控责任,但按其行政隶属关系及工作关系,我区则无法管理。如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马定林,其工作关系在省属黄沙坪矿,户口在北湖街道的奎门岭社区,居住地又在资兴市,如交由我区稳控,则难度相当大。我区是全市的交通枢纽中心,到市赴省进京上访人员经常到我区居留、聚集,同时,外县(市、区)涉军人员到城区务工、暂住、落户的较多,稳控难度较大。建议:市里加强协调力度,督促有关单位加强涉军人员的管理。
四、关于煤(石墨)矿安全生产的问题。市属石墨矿和桂阳荷叶矿区老石窿、财源等70多个矿井没有建立集中排水系统,其积水对我区矿井构成严重威胁。现市属石墨矿三工区、宝源井和535井三包积水约10000m3,桂阳荷叶煤矿停排水几天,井下积水不明(现正在排)。建议:市里成立鲁塘、荷叶矿区防治水领导小组,要求桂阳在荷叶矿区建立集中排水系统,对梨树下库区周边矿井的开采情况进行监督,并协调解决三方矿井排水问题。
篇五:政协调研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中心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保障畅通”的方针,全面落实“通、平、美、绿、安”的公路养护工作目标,精诚团结、密切配合、优质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就我段近三年来公路管养方面的情况向代表团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我单位现有职工17人,借入1人,借出5人,其中常年借出3人,季节性借出2人。按性别划分,男性11人,占64.7%,女性6人,占35.5%。按年龄划分,年龄50岁以上者 4人,占23.53%,女性1人;40岁-50岁2人,占11.76%,女性1人;30岁-40岁11人,占64.71%,女性4人;按学历划分,本科8人,占47.05%;专科4人,占23.53%;中专2人,占11.76%;初中及以下3人,占17.65%。总体而言,学历低、老年化严重、借出人员及女性较多,不适应公路管养需求。
(二)公路情本情况
我县行政区辖五镇三乡,全县共有农村公路988.738公里(不含即将移交的马张线35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县道292.732公里,乡道330.98公里,村道361.372公里,专用公路3.654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三级公路28.856公里,四级公路599.155公里,等外公路360.727公里;按路面类型分,沥青路面137.65公里,水泥混泥土路面59.912公里,砂石路面213.702公里,无路面577.474公里,路面硬化率20%;人均养护58公里。总体而言,路面等级及硬化率低,养护任务较重。
(三)养护资金基本情况
省补养护资金县道7000.00元/公里/年,乡道3500.00元/公里/年,村道1000.00元/公里/年,合计356.89万元。养护体制改革至2011年省补养护资金的80%,即285.51万元用于大中修,省补养护资金的20%,即71.38万元用于小修保养及日常养护工作;从2012年开始,县、乡道省补养护资金的50%,即160.38万元用于大中修,县、乡道省补养护资金的50%及村道省补养护资金100%,即196.51万元全部用于小修保养及日常养护工作。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我段在公路养护管理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养护职责,正真做到管养分离。本着养护管理是公路管理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一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我段认真贯彻“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管必到位、养必见效”的原则,突出抓好日常全面养护、大中修和安保工程、危桥改造、水毁预防和抢修等工作,全面提升公路通行能力,使公路养护质量明显提高,县、乡、村道好路率稳步攀升。我段每季度都深入到各乡(镇)进行桥梁、路面、涵洞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并限期整改修复,同时适时进行检查督促;抽调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各乡(镇)日常养护,积极督促各乡(镇)完成公路好路率目标任务和各乡(镇)公路养护采砂备料情况;建议村委会组织群众参与“一事一议”,义务投工投劳进行村道的养护。
(二)强化公路日常管养,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一是以强化养护目标责任制管理为手段,狠抓全面日常养护。我段严格按照“县为主体,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县级公路部门监督指导”的责任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的作用。我段采取层层签养护目标责任书,层层抓落实的养护管理模式,与各乡(镇)签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目标责任书。通过签订农村公路养护目标管理责任书,下达指令性生产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对公路养护宏观指导,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养护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使路容、路况有了明显的改观。
二是落实责任,安全生产得到保障。根据上级领导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我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为全县公路行业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三是建立汛期应急预案。为确保汛期安全度汛,我段建立了汛期养护应急机制,落实了抢险救灾物资、装备、人员、设施。并要求各乡(镇)交通管理站对辖区内公路进行雨季“三查”,即雨前查排水;雨中查隐患;雨后查修复。检查的工作范围包括路基、路面、桥涵、标志、安全防护设施及其他工程设施,做到检查有记录,处理有措施。
四是加强对农村公路桥涵的养护管理。以管理养护活动年为契机,我段正组织桥梁养护工程师及专业技术人员全县对桥梁、涵洞做定期检查,这将为进一步完善桥梁卡片,为加强桥涵管理,杜绝安全事故隐患,确保公路桥涵的安全畅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段还制定了桥梁应急预案、桥梁检查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职责,促使干部职工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安全管理和责任,对危桥的处理措施、汛期检查等都进行了明确要求。这些措施为我县下一步开展桥梁检查与管理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奠定了一个稳定的基础。
(三)认真落实管养资金,强化公路全面管养
1.2010年,把余大屯至新房子、新房子至大麦地、月望至蒿子冲、小房子至园艺场四条公路作为通达工程进行了改扩建;为保障XX县城至纳章公路正常施工,对XX县城至方郎公路作了保通养护,以上共投入资金265万元;为延长马大公路使用寿命,XX县人民政府共投入50万元对马大公路K8+000—K28+360段进行小修保养,补助90万元对马大公路K1+200—K3+500段、K5+200—K7+400段4.5公里进行大修、全县道路日常养护及水毁修复,全县共投入养护资金140万元。
2.2011年,共投入养护资金216.1785万元,其中小修保养71.3785万元,大中修94.8万元,整乡推进50万元;水毁修复资金30万多元,其中:修复水毁涵洞10余个,路基1800多立方,挡墙338多立方,水沟364多立方,清理坍方400多立方米;公路绿化30余万元,40.339公里;安保工程6万余元。对因6.25受损严重的XX县城至纳章、XX县城至旧县、鸡头村至上高坡、小瓦仓至半个山、黄坡至老角寨作了重点养护,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完善全县县道的公里桩280棵及全县油路的百米桩986棵。完善了马过河至鲁石公路沿线设施,共制作并安装路线牌、安全警示标志牌及村名牌23块,共投入养护资金2万余元。为进一步完善县、乡、村公路网络,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我段积极配合县交通运输局完成了全县263.625公里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工程的计划上报、外业测设及图纸审核等工作,对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及技术指导工作,完成了全县985公里路网结构(安保工程)改造工程的外业采集、计划上报及测设工作。
3.2012年初至今,清理修复易塌方路段3处,投入养护资金6万余元,设置安全请示标志牌、路线牌、地名牌等50块,减速带12米,共投入养护资金1.246万元;修复毁损涵洞3道,投入养护资金4.5万元;选取2个乡镇(通泉镇、大庄乡)作为农村公路管养示范乡(镇);选取县道3条(XX县城至大庄、马鸣至羊街子、大庄至巫洞)、乡道4条(五里堆至土瓜冲、黄坡至老角寨、石河道班至军村、乱头至王新村岔口)、村道1条(界碑至高外营)作为文明示范路予以推进。
(四)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管理
1.推行管养信息化制度。以我县现有农村公路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逐步建立“一路一档”、“一桥一档”的管理养护电子基础数据库,形成较为完善、全面的农村公路养护电子档案。依据电子档案科学制定养护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及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推动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信息化,并积极推进我县农村公路智能化管养系统建设,着力提高我县农村公路管养水平。
2.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有关规定,进一步统一规范完善养护资金的申请、拨付、使用管理等行为,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的检查、监督、考核、审计。积极鼓励引导乡级财政、村级财政及社会资金等投入农村公路养护,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
3.完善监督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建立以单位和个人为责任主体的考核体系,加强对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评。对养护及时、路况良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养护不力、路况不佳的单位或个人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以效能推动管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养护质量的提高。
4.建立养护巡查制度。建立县、乡二级农村公路养护巡查制度,按频率、按比例对农村公路养护情况进行巡查,县级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乡级巡查每月不少于2次。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对解决问题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或个人,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整改, 并予以通报。
5.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培训制度。加大对职工及乡(镇)交通管理站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培训班、发放资料及实地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一线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
6.实行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县、乡(镇)二级信息报送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管理养护年活动开展情况。按照不同任务阶段,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向下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发出指导意见和指令等。
(五)严格规范管理,加大管理力度
1.严格执行养护作业规程。严格按照公路管理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的要求,认真组织农村公路大、中、小修工程的实施。建立“常态化巡查、定期清扫维护、专案修复”的作业制度,结合季节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养护,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着力提高农村公路的经常性养护率,使农村公路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2.强化养护工程管理。加强对养护工程计划、设计、招投标、施工、质量控制、验收等环节的过程管理,细化养护工作目标和措施,建立责任明确、目标清晰的养护制度;完善养护作业模式,因地制宜地施行市场化养护、分段承包养护、委托承包养护、专业养护等多样化养护模式。
3.加大路政管理力度。建立“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管理体系,不断扩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覆盖率,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推进路政结案率稳步提升和超载超限车辆逐步减少。引导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沿线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保护工作,鼓励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与乡规民约相结合、与养护生产相结合,切实维护好路产路权,保障农村公路安全、完好、畅通。
三、存在问题
(一)养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大量超龄油路得不到及时维修,公路的抗灾能力和承载能力较差,影响了公路畅通和安全;还有一部份危桥、险道等无整改资金,存在安全隐患。
(二)公路养护任务繁重。虽然我县公路路面硬化率有所提高,但与之相配套的养护设备并未得到更新完善,养护硬件相对滞后。
(三)农村公路养护成本过大。一是我县农村公路使用年限过长,多数公路面临着大中修,但由于资金有限无法开展此项工作,导致全县农村公路路况整体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养护成本,同时也影响了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好路率的提高。二是我县农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仍然偏低,仅为20%,80%的道路未硬化,公路养护作业中砂石料需求量大,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公路养护需要的天然砂、石等原材料均需购买,伴随着物价上涨,非硬化路的养护成本将不断加大。
(四)养护设备匮乏。我段现有养护设备不适应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需要,养护机械存在总量不足、配置较低的问题,特别是针对“硬化”路面养护配置的机械很少,还很难满足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的需要。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力保公路畅通
1、进一步加强养护质量管理,建立养护管理机制。按照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养护路况质量和养护工程质量的巡查、抽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确保养护工程质量。
2、进一步加强大中修工程管理。严格按照“县道为主,兼顾乡村道;路基、排水、安保工程及防护工程优先,兼顾路面”的原则安排好大中修工程的建设。严格执行工程管理程序和招投标规定,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并按规定完善竣工验收手续及竣工资料。
3、进一步加强对桥梁管理养护管理,加快危桥改造力度。积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危桥改造,努力逐步解决危桥问题。高度重视桥梁管理养护工作,加强桥梁的管理养护和对危桥的监控,确保桥梁和公路运输安全。
4、进一步加强养护资金管理,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努力协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及公路沿线的人民群众爱路、护路养路的积极性,拓宽养护资金筹资渠道;按照有关政策发动群众、沿线单位捐资、投劳养护农村公路;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审计。
5、加强通行政村道路硬化管理,力争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道路硬化任务。
(二)进一步抓好技术业务培训。管理人员、养护工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做好管养工作的保障。为了进一步适应新的管养机制体制,我段将认真安排好各类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三)完善管理,培育市场,切实落实公路养护责任制。按照“管养分离”、“养护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建立完善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按照规定规范运作。采取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形式,培育市场,议标或招标选定养护单位或养护承包人,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及养护协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