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时间: 03-17 栏目:反思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一:

    一、教材处理: “顾后”与“瞻前”
    由于我市现用化学教材为沪教版新课程,这套教材我市已使用五年了。 “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是被编写在上册课本第五章第一节《金属与矿物》中,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运用”则编写在下册课本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二部分盐的知识中。不同于人教版新课程化学教材的编写顺序和编写内容,将这三部分内容都编写在下册课本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当我们选择上人教版,定下课题为《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无疑对我而言是一次新的尝试与挑战。因为教材的不熟悉,所以首先我需要阅读教材,然后分析处理教材。通过“顾后”、“瞻前”等方法确定好教学内容的“序”。
    (一)“顾后”处理
    所谓“顾后”,就是在处理某一部分教材时,不仅要着眼于该部分内容,而且要放眼于教材后面的乃至高中教材中的内容,以便为现学内容找到迁移的落脚点、巩固的深化点,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埋下伏笔。
    1.疑点适当后置。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三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相对较弱,因此有些问题难以一下子说清道明。对于其中某些疑难点的突破可暂时搁一搁,待时机成熟再加以解决。如“金属活动性顺序”概念中“活动性”的理解与运用在学习时不妨放一放,待“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之后,再对“金属活动性”加以理解深化,并为学习本单元的第三课题《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埋下知识铺垫。
    2.方法及时介绍。及时介绍研究问题获取知识的方法,能给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裨益。当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接触到化学实验时,教师就会把实验观察的方法介绍给学生:首先观察反应物的色态;然后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最后观察生成物的色态。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眼前的“看什么,怎么看?”的问题,而且对学生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的养成也极为有利。当学生第一次动手完成实验时,教师就会把基本操作技能规范的传授给学生,这又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而且对学生独立实验设计和操作解决问题有益。
    (二)“瞻前”处理
    瞻前,是指处理某一部分教材时,除了要着眼于该部分教材,放眼于后面的教材外,还要回过头去看看前面的教材,理解已教过的内容,达到解释前疑深化知识的目的。翻阅人教版上册教材会发现已有几处涉及金属化学性质的内容:如P30铝箔的燃烧;P38铁丝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反应的现象对比;P91镁带的燃烧;P63拓展性课题氢气的学习,了解用部分金属与酸反应可以制取氢气;P88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通过对这些知识的预复习,进行恰当的“瞻前”处
    1.释疑性“瞻前”。教材中的化学知识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是处理教材时进行释疑性“瞻前”的根本保证。如学习金属化学性质时,为什么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盐酸、硫酸等反应产生氢气呢?释疑性“瞻前”,常常能让学生茅塞顿开,给学生带来溢于言表的心理愉悦。
    2.辨析性“瞻前”。辨析性“瞻前”是一种集可能性、必要性于一体的处理教材的方法。如学习过铝、铁、镁等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为何不同金属反映时的剧烈程度不同,并且相同金属在空气和氧气不同条件下反应也有所不同呢?
    3.串联性“瞻前”。 通过温故而知新,大胆猜想与假设,通过科学探究归纳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并分析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串联性“瞻前”处理得好,能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山越攀越高,路越走越险”的良好向上的心境,使学生懂得“学海无涯”的道理,为他们增添学好化学的动力。
    4.并网性“瞻前”。教材中分散着许多化学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者要注意将这些“散兵游勇”及时归类,形成网络。如将整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金属的活动性,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排列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顺序,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知识点并网。实践证明,这种处理教材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统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顾后”与“瞻前”是对义务教材进行处理的两种方法。处理教材时,教者既要能“顾后”,又要能“瞻前”,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遵循学生认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二: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习惯。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本节内容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比较归纳等,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同时,实验探究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在广泛参与并积极探求中一步步揭开金属有关性质的面纱。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总之,对几种金属采用横向比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第一次尝试,从实践来看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编排方案。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利用多媒体模拟微观反应的实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的理解置换反应的定义,加深印象,同时在学生探究实验结束后,再利用微机进行分析总结,效果显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学习了知识,又观看了动画,还加深了理解,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本节课既有学生探究活动,又有动画模拟,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还穿插着问题的解决,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有一些知识完成的比较仓促,不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尝试将其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学生在探究活动时,课堂的秩序显得有些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活动探究实验时的课堂秩序。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四: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能够很好地完成了复习与归纳、体验生活与化学、活动与探究、知识规律与应用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抓住了金属的两大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两条主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我在设计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上,进行了实验改进:把表面皿隔成四块,先倒入酸后按顺序放入铜、铁、锌、镁。通过改进后的实验不但节省时间避免操作的重复,而且是在同一个容器里发生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更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更能说明问题。
    2、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如:在讲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现在新人结婚流行送黄金饰品,但市场上的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铜和锌保持各自单质的化学性质)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某金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这道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讨论与交流,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了一些验证方法。课后再让学生拿来家里的黄金饰品进行验证是否是真金。那一刻,同学们积极参与,高潮迭起,真正体会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体现了“生活中有化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3、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了分工与合作的实践乐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氛围热烈、和谐.如:“有一组的同学在做铜丝放火上加热时看到的不是铜丝变黑而是变成绿色,就及时的提出,说明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逐渐形成”。
    4、以提问的方式开始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悬念引发后面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
    5、结合本校实际,强调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6、本节有很多实验,学生学习有劲,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现象与结论进行很好的引导,结论很容易得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
    7、有关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学习运用谐音的方法,容易记忆,降低了学生的记忆难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1、  在引导学生方面做得不够好,以后要从这方面去学习实践
    2、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处理的不够好。
    3、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没有注意按照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去完成,以后要注意改正。
    4、由于思维能力关系等因素,造成了课堂节奏,不够紧凑,引导和表达还不够精准,造成悬念力度不强。如:学生对金属发生变化时的现象、激烈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不够明显。
    可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发现,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指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过来争取做得更好。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