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时间: 02-28
栏目:工作计划
篇一: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我校以“博爱泽人,博爱慧人,博乐怡人”的“三博”精神严谨治校,逐步形成了博爱、笃学的校风;奉献、精业的教风,乐学、善思的学风,以创新、奋进的开拓精神,在教育科研、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何确保我校教师队伍持续稳定地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高,名优教师更多地涌现,顺利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问题。
为此,我们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提出如下规划。
一. 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要继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师德为先原则。师德是教师职业特点的集中体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作为教师的先决条件。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师德为先的原则,尽快树立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激发教师强烈的职业追求是队伍建设的核心。
2. 制度创新原则。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保证才能取得实效。制度创新即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营造教师渴求发展的环境与氛围,提供教师自主发展、施展才华的条件与空间,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队伍优化机制。
3.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着眼于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个体诸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只有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4.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教师队伍建设要打开层次,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重点落实“新教师培养计划”,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要重点落实“名师工程”。此外,还要提倡教师个性的张扬,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业务专长,尽快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
5.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是要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教师本人。学校要逐步完善不同教师岗位的任职标准和工作要求,教师为达到任职标准,满足工作要求,实现职务晋升,就要把握机会,自觉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以及其它学习、进修活动。学校大力提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学习、进修活动。
二.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
掀起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刻苦学习新知识、努力争做优秀教师的高潮,为积极提高全校教师的文化素质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以教师发展为本,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和谐发展的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创新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
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2.高一层次学历的比例:小学教师达到本科学历程度的比例,争取达到95%;中学教师达到研究生水平(包括研究生课程班)的比例,至2012年达到5%;
3.骨干教师数量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争取达到30%;
4.中学高级教师人数达到18人。
三.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落实以下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1)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实事工程来抓,组织教工学习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制定本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2)把师德建设同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晋升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3)校内树立本校教师的先进典型,弘扬身边的先进事迹,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2.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构筑教师专业成长绿色通道
完善学校各类教师的培养制度,大力培养各学科实施“享受教育”的学科带头人。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分层要求、目标推进。围绕培养目标,建构教师三级校本培训框架:每名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基本成熟型的教师把个人工作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每学期在一定范围内作1次专题报告,承担1门课程的教学辅导,带领1个教研组的教学研究。
3.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邀请名师做讲座,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课例、学习设计、教学反思等,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品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与自身培训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开展“减负高质”的课堂教学研究,不断积累实践性经验,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3.加强队伍管理
(1)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中心组的理论学习,提高对“享受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强化干部队伍的研究意识,每位班子成员深入一门学科,有效地进行“享受教育”的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广泛开展“以党风促教风,以党性铸师魂”的活动,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在群众中起到先锋示范作用。
(3)重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形成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干部队伍。
篇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教育功在千秋,学校教育,教师为本。抓住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关键,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须。教师的专业化是教书育人、保障课改深入高效开展,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条件。教师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职业、事业还是专业,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加强学校内部挖潜,实现自我更新和跨越式发展,关键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造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现实情况:
我校现有教师总数78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39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42人,占全体教师 53 %,学历达大学本科以上者37人,占46.8%。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市级骨干教师两名、县级教学新秀、能手7名。校本教研“文峰”专刊。
我校现有学生380人,大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学生小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家庭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主动性不够,教师的引导帮助,对于他们的初中学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更对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以上分析可见,我校教师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良好的教科研基础,潜力巨大。同时,提高师资水平,培养造就名师已成为我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目标:
深入开展学校教学和管理改革,力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提出:“当好人、做能人、争强人、创名人”的教师培养目标,积极实施“三名工程”。其中名师战略的实施是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名师铸就名校,以名师带动师资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通过名师工程的建设,旨在强化我校师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造就一批在全县教育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队伍,扩大和提高我校的社会评价和影响,力争在今后三年内在每一学科培养出2-3名校级教学能手、优秀执教者,1-2名三原县学科带头人,全校培养1-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并以此带动和培养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全面改善我校教学软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成绩的重大突破。
三、渠道和措施:
(一)树立良好师德,培养名师队伍
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爱岗敬业是教师成长的前提。引导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是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准之一。所以,培养名师,要从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责任感、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上下功夫,有利于培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有利于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涌现。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政策精神,充分认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清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大好形势,把握机遇,深化教学改革。学习课改的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课程建设,牢固确立“学校课程要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思想,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2、学习教育政策和法规,增强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意识。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为人师表的观念,坚持廉洁从教,恪守相关法规和我校教师行为规范,严格实行教师评优师德为先的制度。
(二)加强常规管理,夯实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学绩效
1、备课:做好个人、小组、教研组三层面的备课活动,力求紧密结合学情,有效备课,使备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将提高教学质量落在实处。
2、上课:以“有效教学”为抓手,重视日常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堂。继续组织好公开课的教学,通过研究课的开设、研讨、评课使教师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有新的提高,提高日常课课堂教学效率。
3、听、评课:继续坚持听评课活动,特别加强评课的研讨。通过听、评课这种教学互动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4、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老师精选习题,注重习题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批改作业要认真,订正要及时并及时批改订正。
5、课后辅导:重视优秀生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6、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通过黑板报、午间广播、校班会和升旗仪式等形式向学生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力求使学生学而得法。
7、单元章节检测、复习、考试工作:依据教学进度,做好单元章节的总结和单元章节检测工作,重点要将重心放在学生试卷评价上来。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制订切合实际的复习计划,帮助学生合理地进行期中、期末考试的复习。考试中认真监考,批改试卷统一标准。考试后加强学生、班级、教研组、年级组四个层面的质量分析工作
8、竞赛及各级考试:组织好各类竞赛的报名,指导工作。组织好各级各类考试,为同学很好完成所参加的各类考试创造条件。
9、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教研组、备课组要认真研究本学科教学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坚持集体备课,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在备课活动中要对重点、难点进行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研究教法,有的放矢,提高40分钟效率。通过教学基本环节的进一步明晰,完善教师教学的基本素养,为名师的脱颖而出奠定基础。同时,以教研组长负责制为重点,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研究功能,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坚持听课评课制度。
10、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和考核:为配合学校名师工程,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引导青年教师更多地关注业务素质的提高,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目的是以赛代训,促使广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观念,适应课改的需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符合新课改、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新型的教师,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校本教研,为名师的培养搭台铺路
学校以教育引导,教研支撑,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开展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的校本研修,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1、通过新教师培养,奠定师资基础
新教师从教的最初3年对其今后的教师生涯至关重要,应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抓好新教师的培养工作。继续坚持新老组合的“师徒结对”制度,选定师德高尚、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给予新教师具体的帮助、指导。要求新教师听课达到每学期20节以上,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并撰写相关总结材料。指导教师听课每学期15节以上,要求有针对性地予以帮助,并做出书面记录。教务处、教研室要对新教师成长给与关注,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和开门课、跟踪课的指导。新教师(3年内上岗教师)每学期要求至少承担4次以上公开课,通过大量的实践使新教师尽快成熟,力争做到3年过关,5年成才。
2、深入开展课标学习研讨
教师通过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精髓、教学思想、学习要求、考查重点,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科研的前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努力挖掘课程内涵,拓展课程视野,有条件的学科和教师可以开设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课。
3、组织学科教研和教师论坛
学校开展“从中考看课堂教学改革”和“有效教学的探讨”等课题的研究,通过交流、研讨、反思、总结,力求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开展“怎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的课例研究和“怎样评价一堂课”的研究。上好每一堂课,体现课堂教学参与、互动、探究、体验等四要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要求,自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积极探索三模教学模式和提高班班通设施的使用率。学校还将通过围绕相关要求和内容进行全员考核、举行多媒体课件比赛等形式,推动教师的学习,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一次公开课展示。
5、骨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各学科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示范课,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全校的校研之风。通过说课、评课,以座谈、讲座等形式加强教师交流互动,达到提高师资整体水平的目标。
6、在教学实践基础上,认真反思,积极总结
新课程的一个突出要求是教师必须学会反思,通过反思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以期提高。经过深入思考,以论文的形式进行整理,无疑是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教学论文一篇,骨干教师每学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篇。借助论文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展示成果,形成向全校乃至全市教学改革辐射与推广的经验。
7、积极参加学案研究和课题研究
学案研究和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要立足本学科,以课堂实践为基础,积极参加,从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骨干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勇于牵头,推动教研活动健康高效地开展。
(四)建立和健全教师培养体系
建立一支有较大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关键在培养。培养是基础,评选是手段,不能以评选代替培养。培养工作不到位,选拔就没有质量也没有数量。因此,要把建设名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要落实一系列培养措施,并逐步建立和健全名师的培养工作体系。
根据名师成长的一般规律,要使培养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应当抓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选苗子”。学校根据学科配置和教师现有的水平、能力、进取精神,按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选择名师培养对象,制订培养计划和措施,落实培养工作负责人,并制订培养计划和措施,建立名师培养档案。
2、“压担子”。名师的成长主要靠实践。要给培养对象适时下达与其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教研科研和改革实验任务,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督促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刻苦研究和改革探索来提高自己。
3、“引路子”。学校和相关处室确定专人对培养对象给予系统的、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指明努力的方向和途径。
4、“架梯子”。学校要对名师的成长发展积极给予扶植,努力为他们的逐步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根据其自身发展的情况,尽可能提供学习观摩和高层次培训进修机会。在20XX年计划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大校际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诚请哈尔滨荣智学校的骨干教师来校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同时,我校还将指派2-4名青年骨干教师、领导前往荣智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努力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
5、“搭台子”。学校要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交流、研讨和评比活动,为名师提供展示水平和成果的“舞台”。学校还将加大校际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在20XX年计划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请哈尔滨荣智学校的骨干教师来校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力促进我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我校还将指派2-4名青年骨干教师、领导前往荣智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努力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
6、“树牌子”。要通过各种评选活动、总结表彰活动、交流观摩活动、以及运用专业书刊和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和推广名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成果和经验,扩大影响,树立榜样。对评定的名师要授予相应的称号,树立“名牌”,组织广大教师观摩学习。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教职员工的团结奋斗,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让教师不断提升和成功,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名师的产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这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只有这样,“名师战略”才能顺利实施,才能为安中明天的辉煌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三: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进一步组织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校本培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劳动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学校管理队伍(2)建设
1、坚持周一例会制度,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
2、管理干部要做到“五个一”要求;即深入一个年级组,深入一个教研组,抓好一个科研课题,指导好至少一个青年教师,高质量的完成听课指标。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学校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靠近。学校领导干部要参加平均每周2小时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4、在县教委开展的“20XX教学管理年”活动中,要认真参加并组织好相关活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5、干部在教育科研方面为群众的表率,除抓好一个科研课题之外,每学期要撰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6、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廉正建设;使干部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踏实肯干、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的模范。
(3)教师队伍(4)建设
1、坚持周二例会制度,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除集中学习之外,还要进行自学,保证每周2小时学习时间;并写出学习心得及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的总结。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职工带头使用文明用语,杜绝使用不文明语言;教师要依法执教,落实好上级有关精神,不搞以盈利为目的的家教活动。
3、严格组织观念,严肃劳动纪律,反对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作到政令畅通;下大力气抓好教职工的各项管理,使得教职工进一步积极按时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等活动。
4、认真贯彻上级教育体制改革精神,增强教职工竞争意识。
5、继续抓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
(1)做好XX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推荐评选工作。制定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发展规划以及培训方案,进一步完善校级骨干教师的考核评选制度,学校要对县校两级骨干教师予以鼓励。
(2)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开展好校内“导师带教”活动.
(3)在教师中继续开展“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活动,让学生、家长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期末评选出我校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并报中教科参选。
(4)请师德讲师团到我校演讲,学习我县优秀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6、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建设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1)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如培养一批能够担任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心理辅导员等。
(2)落实好上级及我校的十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意见。鼓励教师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3)努力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的相应培训工作,广泛学习试验区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成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落实奠定基础。
篇四: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教育优先发展”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XX]24号);苏州市教育局《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的通知》(苏教办[20XX]5号)等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创新培养机制、优化培养模式,努力打造一支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思路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强化教科研的引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着力提高教师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全面实现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壮大优秀教师队伍;健全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全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知识丰富、勤于育人、精于教书、善于创新、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思路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改革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的思路是: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使用、提高环节,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多出成果;发扬严谨治学的优秀传统,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并充分发挥老牌四星级重点中学的辐射作用提高区域同行的师资水平。
(三)具体措施
1. 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意见》,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把师德表现作为职务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使“敬业、奉献、团结、进取”的木中人精神,以及不计名利、以校为家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广大。
我校以“博爱泽人,博爱慧人,博乐怡人”的“三博”精神严谨治校,逐步形成了博爱、笃学的校风;奉献、精业的教风,乐学、善思的学风,以创新、奋进的开拓精神,在教育科研、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何确保我校教师队伍持续稳定地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高,名优教师更多地涌现,顺利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问题。
为此,我们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提出如下规划。
一. 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要继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师德为先原则。师德是教师职业特点的集中体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作为教师的先决条件。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师德为先的原则,尽快树立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激发教师强烈的职业追求是队伍建设的核心。
2. 制度创新原则。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保证才能取得实效。制度创新即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营造教师渴求发展的环境与氛围,提供教师自主发展、施展才华的条件与空间,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队伍优化机制。
3.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着眼于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个体诸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只有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4.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教师队伍建设要打开层次,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重点落实“新教师培养计划”,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要重点落实“名师工程”。此外,还要提倡教师个性的张扬,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业务专长,尽快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
5.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是要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教师本人。学校要逐步完善不同教师岗位的任职标准和工作要求,教师为达到任职标准,满足工作要求,实现职务晋升,就要把握机会,自觉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以及其它学习、进修活动。学校大力提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学习、进修活动。
二.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
掀起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刻苦学习新知识、努力争做优秀教师的高潮,为积极提高全校教师的文化素质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以教师发展为本,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和谐发展的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创新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
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2.高一层次学历的比例:小学教师达到本科学历程度的比例,争取达到95%;中学教师达到研究生水平(包括研究生课程班)的比例,至2012年达到5%;
3.骨干教师数量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争取达到30%;
4.中学高级教师人数达到18人。
三.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落实以下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1)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实事工程来抓,组织教工学习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制定本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2)把师德建设同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晋升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3)校内树立本校教师的先进典型,弘扬身边的先进事迹,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2.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构筑教师专业成长绿色通道
完善学校各类教师的培养制度,大力培养各学科实施“享受教育”的学科带头人。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分层要求、目标推进。围绕培养目标,建构教师三级校本培训框架:每名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基本成熟型的教师把个人工作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每学期在一定范围内作1次专题报告,承担1门课程的教学辅导,带领1个教研组的教学研究。
3.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邀请名师做讲座,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课例、学习设计、教学反思等,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品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与自身培训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开展“减负高质”的课堂教学研究,不断积累实践性经验,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3.加强队伍管理
(1)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中心组的理论学习,提高对“享受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强化干部队伍的研究意识,每位班子成员深入一门学科,有效地进行“享受教育”的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广泛开展“以党风促教风,以党性铸师魂”的活动,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在群众中起到先锋示范作用。
(3)重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形成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干部队伍。
篇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教育功在千秋,学校教育,教师为本。抓住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关键,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须。教师的专业化是教书育人、保障课改深入高效开展,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条件。教师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职业、事业还是专业,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加强学校内部挖潜,实现自我更新和跨越式发展,关键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造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现实情况:
我校现有教师总数78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39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42人,占全体教师 53 %,学历达大学本科以上者37人,占46.8%。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市级骨干教师两名、县级教学新秀、能手7名。校本教研“文峰”专刊。
我校现有学生380人,大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学生小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家庭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主动性不够,教师的引导帮助,对于他们的初中学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更对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以上分析可见,我校教师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良好的教科研基础,潜力巨大。同时,提高师资水平,培养造就名师已成为我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目标:
深入开展学校教学和管理改革,力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提出:“当好人、做能人、争强人、创名人”的教师培养目标,积极实施“三名工程”。其中名师战略的实施是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名师铸就名校,以名师带动师资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通过名师工程的建设,旨在强化我校师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造就一批在全县教育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队伍,扩大和提高我校的社会评价和影响,力争在今后三年内在每一学科培养出2-3名校级教学能手、优秀执教者,1-2名三原县学科带头人,全校培养1-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并以此带动和培养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全面改善我校教学软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成绩的重大突破。
三、渠道和措施:
(一)树立良好师德,培养名师队伍
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爱岗敬业是教师成长的前提。引导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是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准之一。所以,培养名师,要从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责任感、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上下功夫,有利于培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有利于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涌现。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政策精神,充分认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清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大好形势,把握机遇,深化教学改革。学习课改的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课程建设,牢固确立“学校课程要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思想,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2、学习教育政策和法规,增强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意识。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为人师表的观念,坚持廉洁从教,恪守相关法规和我校教师行为规范,严格实行教师评优师德为先的制度。
(二)加强常规管理,夯实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学绩效
1、备课:做好个人、小组、教研组三层面的备课活动,力求紧密结合学情,有效备课,使备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将提高教学质量落在实处。
2、上课:以“有效教学”为抓手,重视日常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堂。继续组织好公开课的教学,通过研究课的开设、研讨、评课使教师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有新的提高,提高日常课课堂教学效率。
3、听、评课:继续坚持听评课活动,特别加强评课的研讨。通过听、评课这种教学互动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4、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老师精选习题,注重习题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批改作业要认真,订正要及时并及时批改订正。
5、课后辅导:重视优秀生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6、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通过黑板报、午间广播、校班会和升旗仪式等形式向学生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力求使学生学而得法。
7、单元章节检测、复习、考试工作:依据教学进度,做好单元章节的总结和单元章节检测工作,重点要将重心放在学生试卷评价上来。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制订切合实际的复习计划,帮助学生合理地进行期中、期末考试的复习。考试中认真监考,批改试卷统一标准。考试后加强学生、班级、教研组、年级组四个层面的质量分析工作
8、竞赛及各级考试:组织好各类竞赛的报名,指导工作。组织好各级各类考试,为同学很好完成所参加的各类考试创造条件。
9、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教研组、备课组要认真研究本学科教学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坚持集体备课,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在备课活动中要对重点、难点进行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研究教法,有的放矢,提高40分钟效率。通过教学基本环节的进一步明晰,完善教师教学的基本素养,为名师的脱颖而出奠定基础。同时,以教研组长负责制为重点,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研究功能,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坚持听课评课制度。
10、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和考核:为配合学校名师工程,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引导青年教师更多地关注业务素质的提高,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目的是以赛代训,促使广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观念,适应课改的需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符合新课改、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新型的教师,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校本教研,为名师的培养搭台铺路
学校以教育引导,教研支撑,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开展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的校本研修,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1、通过新教师培养,奠定师资基础
新教师从教的最初3年对其今后的教师生涯至关重要,应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抓好新教师的培养工作。继续坚持新老组合的“师徒结对”制度,选定师德高尚、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给予新教师具体的帮助、指导。要求新教师听课达到每学期20节以上,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并撰写相关总结材料。指导教师听课每学期15节以上,要求有针对性地予以帮助,并做出书面记录。教务处、教研室要对新教师成长给与关注,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和开门课、跟踪课的指导。新教师(3年内上岗教师)每学期要求至少承担4次以上公开课,通过大量的实践使新教师尽快成熟,力争做到3年过关,5年成才。
2、深入开展课标学习研讨
教师通过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精髓、教学思想、学习要求、考查重点,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科研的前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努力挖掘课程内涵,拓展课程视野,有条件的学科和教师可以开设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课。
3、组织学科教研和教师论坛
学校开展“从中考看课堂教学改革”和“有效教学的探讨”等课题的研究,通过交流、研讨、反思、总结,力求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开展“怎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的课例研究和“怎样评价一堂课”的研究。上好每一堂课,体现课堂教学参与、互动、探究、体验等四要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要求,自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积极探索三模教学模式和提高班班通设施的使用率。学校还将通过围绕相关要求和内容进行全员考核、举行多媒体课件比赛等形式,推动教师的学习,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一次公开课展示。
5、骨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各学科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示范课,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全校的校研之风。通过说课、评课,以座谈、讲座等形式加强教师交流互动,达到提高师资整体水平的目标。
6、在教学实践基础上,认真反思,积极总结
新课程的一个突出要求是教师必须学会反思,通过反思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以期提高。经过深入思考,以论文的形式进行整理,无疑是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教学论文一篇,骨干教师每学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篇。借助论文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展示成果,形成向全校乃至全市教学改革辐射与推广的经验。
7、积极参加学案研究和课题研究
学案研究和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要立足本学科,以课堂实践为基础,积极参加,从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骨干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勇于牵头,推动教研活动健康高效地开展。
(四)建立和健全教师培养体系
建立一支有较大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关键在培养。培养是基础,评选是手段,不能以评选代替培养。培养工作不到位,选拔就没有质量也没有数量。因此,要把建设名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要落实一系列培养措施,并逐步建立和健全名师的培养工作体系。
根据名师成长的一般规律,要使培养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应当抓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选苗子”。学校根据学科配置和教师现有的水平、能力、进取精神,按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选择名师培养对象,制订培养计划和措施,落实培养工作负责人,并制订培养计划和措施,建立名师培养档案。
2、“压担子”。名师的成长主要靠实践。要给培养对象适时下达与其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教研科研和改革实验任务,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督促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刻苦研究和改革探索来提高自己。
3、“引路子”。学校和相关处室确定专人对培养对象给予系统的、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指明努力的方向和途径。
4、“架梯子”。学校要对名师的成长发展积极给予扶植,努力为他们的逐步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根据其自身发展的情况,尽可能提供学习观摩和高层次培训进修机会。在20XX年计划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大校际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诚请哈尔滨荣智学校的骨干教师来校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同时,我校还将指派2-4名青年骨干教师、领导前往荣智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努力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
5、“搭台子”。学校要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交流、研讨和评比活动,为名师提供展示水平和成果的“舞台”。学校还将加大校际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在20XX年计划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请哈尔滨荣智学校的骨干教师来校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力促进我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我校还将指派2-4名青年骨干教师、领导前往荣智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努力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
6、“树牌子”。要通过各种评选活动、总结表彰活动、交流观摩活动、以及运用专业书刊和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和推广名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成果和经验,扩大影响,树立榜样。对评定的名师要授予相应的称号,树立“名牌”,组织广大教师观摩学习。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教职员工的团结奋斗,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让教师不断提升和成功,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名师的产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这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只有这样,“名师战略”才能顺利实施,才能为安中明天的辉煌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三: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进一步组织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校本培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劳动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学校管理队伍(2)建设
1、坚持周一例会制度,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
2、管理干部要做到“五个一”要求;即深入一个年级组,深入一个教研组,抓好一个科研课题,指导好至少一个青年教师,高质量的完成听课指标。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学校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靠近。学校领导干部要参加平均每周2小时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4、在县教委开展的“20XX教学管理年”活动中,要认真参加并组织好相关活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5、干部在教育科研方面为群众的表率,除抓好一个科研课题之外,每学期要撰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6、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廉正建设;使干部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踏实肯干、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的模范。
(3)教师队伍(4)建设
1、坚持周二例会制度,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除集中学习之外,还要进行自学,保证每周2小时学习时间;并写出学习心得及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的总结。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职工带头使用文明用语,杜绝使用不文明语言;教师要依法执教,落实好上级有关精神,不搞以盈利为目的的家教活动。
3、严格组织观念,严肃劳动纪律,反对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作到政令畅通;下大力气抓好教职工的各项管理,使得教职工进一步积极按时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等活动。
4、认真贯彻上级教育体制改革精神,增强教职工竞争意识。
5、继续抓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
(1)做好XX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推荐评选工作。制定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发展规划以及培训方案,进一步完善校级骨干教师的考核评选制度,学校要对县校两级骨干教师予以鼓励。
(2)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开展好校内“导师带教”活动.
(3)在教师中继续开展“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活动,让学生、家长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期末评选出我校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并报中教科参选。
(4)请师德讲师团到我校演讲,学习我县优秀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6、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建设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1)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如培养一批能够担任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心理辅导员等。
(2)落实好上级及我校的十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意见。鼓励教师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3)努力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的相应培训工作,广泛学习试验区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成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落实奠定基础。
篇四: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教育优先发展”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XX]24号);苏州市教育局《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的通知》(苏教办[20XX]5号)等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创新培养机制、优化培养模式,努力打造一支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思路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强化教科研的引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着力提高教师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全面实现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壮大优秀教师队伍;健全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全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知识丰富、勤于育人、精于教书、善于创新、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思路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改革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的思路是: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使用、提高环节,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多出成果;发扬严谨治学的优秀传统,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并充分发挥老牌四星级重点中学的辐射作用提高区域同行的师资水平。
(三)具体措施
1. 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意见》,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把师德表现作为职务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使“敬业、奉献、团结、进取”的木中人精神,以及不计名利、以校为家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