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2)

时间: 02-22 栏目:工作计划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瓜子、糖果、冰糕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⑾家长接送不进校园。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篇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德育工作要求,根据五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自理能力培养等方面齐抓并进,努力创设一个使学生能愉快的学习、快乐的活动、健康的成长的“温馨家园”。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分阶段落实(XX年3月份至XX年7月份主要工作安排):

XX年3月份

(1)举办班级内部内务竞赛

(2)开展《学规范,守规范》的主题教育活动

XX年4月份

(1)进行“情系祖国,健身强体我能行”的自我体验——迎接国庆的到来

(2)进行“自主活动内容设计与交流”活动

(3)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读书心得体会交流

XX年5月份

(1)校风、校训的教育延伸——“做个勤奋、践行的好学生”

(2)组织开展“送给长辈的新年祝辞”感恩活动

(3)开展“新年我更行”的教育活动

XX年6月份

(1)举行“夸夸我自己——我在这学期的打算”演讲比赛。

(2)总结:对本学期的表现作出小结,提出更高要求。


篇五: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分流学生、转入学生较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二、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为依据,从生活、学习、交往三方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1、生活习惯:

按时起居:按时睡觉、起床,睡眠充足。

科学饮食:珍惜粮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不吸烟,不喝酒。

锻炼身体:热爱运动,积极锻炼,持之以恒。

勤俭节约:爱护财物,不乱花钱,节约水电。

讲究卫生:勤于洗漱,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保护视力。

热爱劳动:主动值日,学会自理,乐做家务,注重效率,讲求质量。

2、学习习惯:

严格作息:按时上学放学,路上不逗留玩耍,有事请假。

学习主动:学会预习,会用工具书,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仔细复查,及时订正。

学会倾听: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听课效率高。

善于思考:勤思善问,乐于交流。

热爱阅读:阅读有益书籍,勤做读书笔记,会搜集、整理资料,绿色上网。

认真书写:姿势端正,细心专注,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美观。

积极探究: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分析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3、交往习惯:

举止文明:升旗敬礼,待人热情礼貌,举止大方,说话得体。

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以诚待人,信守诺言,有责任心。

尊重他人: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爱护弱小,乐于助人,不强人所难,有包容心。

自信自强:正确认识自我,不惧怕困难,敢于知难而进。

懂得感恩:体会师长艰辛,孝敬父母,感恩回报。

遵守秩序:遵守学校纪律,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

热爱自然:有环保意识,爱护环境,节约能源。

三、教育目标

1、通过“生活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通过“学习习惯”教育,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交往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掌握交往的技巧和策略,增强交往意识,提供交往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同学间的矛盾与纠纷。

四、要求与措施

1、全面教育,形成共识。

利用班会课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日常评比的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并提出要求、订常规,明确全体学生的奋斗目标,建立科学的行为规范养成的管理制度。

2、强化训练,内化行动。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了落实好习惯的养成,每周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①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②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③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完善评价,促进发展。

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好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每周,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各班的评比的结果,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评优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学地遵守规范。

4、家校互动,教育双赢。

通过家长来访、短信交流等途径,家校联手,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提高校内教育成果的“巩固率”,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从学校引向家庭、社会,并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