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时间: 02-20
栏目:方案
篇一: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教师业务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顺应教育改革需要,为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根据县教育局统一部署,把教师业务培训作为20XX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校结合实际,特制定《青云镇中心小学教师业务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纽带,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员,立足岗位,注重实践,通过以训导练,以练促学,赛评结合,学用结合,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二、培训原则
1、引领性原则
为使培训有实效,要充分发挥中心小学教研员及完小教导主任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带头作用。
2、全员参与性原则
教师业务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每位教师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顺应教育改革需要,都必须经常学习,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夯实教学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对每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全员参与培训并积极投入训练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自主性原则
学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业务培训的主要载体,为了夯实教师业务培训,学校必须加强自主培训的力度,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师业务培训。
4、创新性原则
创新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针对教师实际、课堂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学校在培训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培训活动充满活力,是培训工作持久开展的关键。
5、实效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师业务培训的基本要素,结合教师教学需要,结合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开展校本培训、“国培”,使培训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实效性。
三、培训内容与目标
1、培训内容
教师全员培训
①新课程教学理念培训。主要内容为学科《课程标准》。
②新课程教材培训。具体内容为教材编排解读和教材处理培训。
③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内容为导入、提问、教法使用、学法指导、评价、结课等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④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主要以课题研究和专题研究为载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⑤教师基本功培训。具体可通过普通话训练;粉笔字、书法与板书训练;教学简笔画训练;教案设计与编写、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训练;课件教具制作训练;教育技术(含计算机及试验演示技术)能力训练等,促使教师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⑥教师师德培训:带领广大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先进教师的师德事迹,通过培训,是广大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干培训
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广大教干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广大教干做学校管理的明白人,提升学校总体管理水平。
新教师培训
要求新老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的计划,每周写教学的心得、开课教案、教学反思各一份,并针对校本培训中的各种专题讲座,记好听课笔记,撰写听后感。为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学校安排相关的老师为他们做实践上的指导,要求师徒进行互相的听课,同时新老师要随时接受各位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的随堂听课。课后,要求新老师主动进行说课,认真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骨干教师培训
(1)参加各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带名人、带学科组活动。
(3)搞好课改交流,体现教育教学新理念。
(4)各级骨干教师要及时上交有特色的经验材料。
班主任培训
1 、加强制度建设。本学年我们将在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①副班主任制,对于科任教师将安排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与其结对子,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中让他们得到培养的锻炼。②班主任工作例会制。③班主任工作综合考核制。④行政挂钩制。
2 、加强理论学习。本学年将重点学习这些内容:①有关的德育文件。②有关的理论书籍。主要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③《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有关的杂志。
3 、引导专业化发展。教导处将收集整理有关班级管理、班风建设、偶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有关具体案例,加以编辑,印发给每位老师,引导学习先进的做法,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
4 、加强科研探究。在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将要求他们积极进行教科研实践探索和研究,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这一任务,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规律,创出特色,从而更好地解决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将在期末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论文评比,以教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教,使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充满生命力,也更富有时代特色。
2、目标
通过培训,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新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实施新课程能力,提高教科研能力,夯实教学基本功。
四、培训对象
全体教职员工。
五、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有效地开展培训活动。
组 长:高连军
副组长:李守文 胡尊艳
组 员:季维伟 闫明林 周振珍
领导小组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培训的总结,负责对参训教师的出勤考核、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的收集、归档等,负责向主管部门及时送交相关材料。
六、管理与考核
1、为了保证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有效持久地开展,我校将对学校开展教师业务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并将结果纳入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内容。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要保证培训实效,真正达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2、学校要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学校应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工作的管理,制定短、中期的培训计划和方案,促使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有序有效深入持久开展。
3、教师业务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我校每学期将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考核。
篇二: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为贯彻《xx省教育厅关于落实xx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 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XX—20XX)》精神,针对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全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等活动为载体,面向教师,组织实施以“师德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教师,倾斜农村。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农村教师作为政策的基点,在充分考虑农村教师实际的基础上,兼顾城镇和骨干教师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员培训的均衡发展。
——聚焦课堂,训练技能。以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各项技能,运用学、练、评、改、考结合的方法,分学科开展训练,学以致用,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重心下移,校际联动。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为辅。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与实践研究,使教师任职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发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基地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采用“典型引路——成果推广——评价促进”方式和课题牵动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共赢,变个体优势为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发展。
——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不同要求,根据各自特点科学实施全员培训。指导工作应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分层分类,及时反馈,及时指导。通过建立“教师自我管理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全员培训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不断调控培训进程,确保全员培训任务的有效完成。
二、对象和目标
(一)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区县教师培训、教研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
(二)目标
总目标: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基本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稳步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班主任全员达到合格水平。
具体目标:
1.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到2013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
2.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100%的中小学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教学技能15%达到优秀;教师师德年终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3.20XX年12月31日前,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50周岁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50
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程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
(一)培训课程内容及五年学时、学分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
说明:本周期全体中小学教师完成240学时的培训;所列课程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后,每10学时记1学分,共计24学分。
(二)培训方式
以校本研修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由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本周期的培训任务。
1.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包括: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自主学习
教师有计划地通过“自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培训方式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每个教师都要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依据目标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2)同伴互助
教师以教研团队(教研组或其他学校内部的组织)为单位形成互助学习团队,在学校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每一位参训者的才智,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合作式学习,或以校际联动的方式参与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专业引领
培训机构专兼职研修教师建立专业指导团队,提供专业引领菜单,采取讲座、现场培训(听评课)、现场指导、个性问题解答(电话或网络即时应答)、提供网络资源支持学习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与教师共同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2.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定位在问题指导上。要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条件开展远程教育的培训机构,应通过实时远程教学,以视频、音频共享的方式进行远程实时专题辅导和交互研讨。
(三)考核
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实行培训单位培训即时考评加校本培训考查和达标验收制度,实行过程性考查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考核分统一考核和校本考查两种形式,分年度进行。统一考核由各市(州)教师继续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实施;校本考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实施。考核实行分级制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基本合格四个等级,作为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新技能的学习考核按照《xx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另行下发)实施。
四、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县、乡、校应健全各级工作机构,优化网络,精心组织,分级指导,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 为活动载体,确保培训质量。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院校主要负责人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长在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制度,采取措施,建立机制,把制度落到实处,保证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
(二)优化业务指导
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分年度制定年度全员培训计划,确定年度培训专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形式和考核要求,指导各市(州)开展年度专题学习活动,并对各地全员培训情况进行评估。
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整合高等院校、师训机构、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和中小学骨干教师资源,建立校本培训指导团队,切实把校本培训抓紧抓实。
要积极开展关于远程、集中和校本培训的课题研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师培训中的现实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三)提高培训能力
加强培训者培训。继续实行培训者培训制度,省教育厅继续实施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省级培训,各市(州)要做好培训者市级培训和集体备课,切实提高培训者能力和水平。
建设培训精品课程。省教育厅根据年度培训专题,精选课程资源,下发课程资源推荐目录,各市(州)在推荐课程资源目录范围内,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择。省教育厅将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需要,组织力量积极开发符合地方特色和培训需要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
构建有效的校本指导网络。各校本培训基地要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的校本培训指导者队伍,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建立专兼结合的校本指导团队。
(四)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实施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的依据之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使用全省统一印制的《xx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作为教师完成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任务的唯一有效凭证,由教师任职学校负责保管。
教师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且考核合格,由任职学校负责学分登记,建立本校教师继续教育档案,保存考核合格证明等原始材料。
篇三: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海林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海林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我校教师“十二五”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按照市教委提出的“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的培训工作方向,和我校“为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工作理念,“十二五” 期间,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将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面向需求、培育特色、优化品质、提升效率,突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为我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队伍建设的保障。
我校“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为:
(一) 集聚培训资源。
以海林市教师教育资源,以我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要力量,建设能适应、引导我校全体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为教师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资源。
(二) 强化服务管理。
进一步更新教师继续教育的理念,加强服务和管理,改善培训模式。探索教师自主自律、持续发展的研修方式、以及市管理的新体制、新途径。形成市、校统筹协调的管理服务系统,形成教研、师训、科研、德育有机整合的大师训格局,深化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和校本研修课程建设,为教师提供多层面、可选择、高质量的研修机会,形成既开放灵活又有序高效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三) 改善培训环境。
以探索在职人员带薪继续教育假制度和骨干教师学术假制度、实施新任教师见习期制度、建立教师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研修基地、构建区域教师培训精品课程体系、推行教师个性化学习模式等为主要举措,努力创造发展个性、渠道多样、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培训环境。
二、课程结构
根据《市实施意见》的课程框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包括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体验三大类别。
师德与素养课程。是指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及育德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人文科学素养和身心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知识与技能课程。是指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科本体性知识,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行为,提高教育管理、创新素养、技能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课程。
实践体验课程。
是指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以促进教师体验和习得育德、教学、科研方面的实践知识为目标的课程。
三、培训对象和学分要求
(一)我校所有在岗教师都有参加“十二五”教师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均按照课时和学分的方式进行统计。其中2015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师可按本人意愿免修市级、区级的选修课程。
(二)“十二五”期间每位教师参加并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修满36学分;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以及教育学院的专业人员必须参加不少于540学时的培训,修满54学分。学分计算方法,一般以10学时折算为1学分。
(三)根据《市实施意见》的规定,原则上,按课程类别分,每位普通教师应完成的学分指标为:师德与素养课程12学分(其中师德教育课程6学分)、知识与技能课程14学分、实践体验课程10学分;按培训渠道分,参加市级课程学习完成4-7学分(10%-20%)、区县级课程学习完成11-14(30%-40%)学分、学校校本研修学习完成18学分(50%)。
(四)部分特定对象的学分要求
1.班主任。“十二五”期间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须参加不少于30学时的班主任专题培训,计学3分,归入市级课程的学分指标中。
2.新教师。“十二五”期间的新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第一年须在见习基地参加新教师见习期规范化培训。计12学分。结业后在工作单位仍需参加全员培训。2012年9月后进入教育系统的新教师,其学分要求可按入职年限递减。
3.中高职称教师。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除按其他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外,还可通过各种以教育研究为主的个性化研修以及各类高级研修班等途径完成其它的18学分。
四、培训任务和实施要求
(一)各类教师培训任务及管理主体
我校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的具体方式和要求,主要根据《市实施意见》和本方案实施。
我校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包括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高级指导教师、育德团队、创新团队、信息团队等,其研修活动作为我校骨干培训的特殊方式,纳入我校个性化培训范畴,由校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进行日常管理,由教育学院师训部门进行学分管理。
我校干部的培训方式和要求主要按照《普陀区教育系统“十二五”干部培训计划》实施。专任教师兼学校中层干部的应按要求参加教师全员培训中的必修课程。
校本研修特别是实践体验课程是在职教师实践提升的重要途径,除离岗在外的人员外,应该全员参与。各校的干部和骨干教师,是学校开展实践体验课程的主要力量,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校本研修的引领者的作用,不使其游离于校本研修之外。这类课程的策划、实施、管理主要由各学校负责。
(二)全员培训的主要任务和学分结构
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要,全员培训力求体现选择性与引导性相结合、菜单式与定单式相结合的策略,体现区域层面提供分层、分类、分岗、多渠道的培训资源,教师个人自主、自律参与的原则。
三级培训任务
按照《市实施意见》对教师全员培训的学习任务和学分结构,分为市级、区级、校级三级,见下表。
学分要求 主要内容 选课方式
市级 4—7分 师德与素养类1—2分
知识与技能类3—5分 市教师培训共享课程管理平台
区级 11—14分 师德与素养类 2—3分
知识与技能类 9—11分 区教师培训报名平台
校级(校本研修) 18分师德类6分 素养类2分
实践体验类 10分(每学年2分) 学校组织
2.市级培训课程选课
选修课程是指教师通过区培训报名平台自主选修的课程。教师根据自我发展的需求选课,同时须注意《市实施意见》规定的师德与素养和知识与技能两类课程学分比例。
个性化研修是为具有特殊需求或有专业研究方向的教师开辟的自助研修渠道。其研修方式形式多样,具体操作办法另定。个性化研修是建立在教师自身水平和发展基础上的自我提升,每位教师都有个性化研修的选择权。
3.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自主策划实施的教师培训,校长是第一负责人。校本研修应着重加强以教研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专业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实践—反思—再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借助发展性评价等手段,激发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观察记录、诊断改进、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多种方法,培养教师研究习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校本研修分为师德与素养类课程学习和实践体验类课程学习。见下表:
学分要求 课程来源组织方法
师德与素养课程 师德类6分
素养类2分 围绕师德与人文素养开设各类讲座、课程;学校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学校组织实施,报教育学院师训部门核准。
实践体验课程 10分 学校自行设计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化研修,着重通过教师团队的实践、研究、体验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学校组织实施,其中讲座类比例一般不超过10%。方案及结果报教育学院师训部门备案,校师训专管员登分。
实践体验课程的设计、实施基本延续我区“十二五”期间教师实践课程的做法,各校应在提高教师参与性和课程效益方面继续探索科学合理的模式,确保全员、确保时间、提升课程领导力、提升课程品质,并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推进。教育学院专业部门要加强对校本研修的过程指导,在市《校本研修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本校的管理制度。
五、重点工作项目
(一)优化培训环境,探索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机制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继续探索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机制,着力解决教师在行政推动下的被动学习状况,营造乐学、善学、自主学、有效学的培训环境,逐步形成多通道、开放化的培训体系。
1.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假制度。
2.推行个性化研修制度。
3.实行教师培训经费二级管理制。
(二)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
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每年通过课程开发审核、培训效果的反馈评估,对培训者进行考核评价,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区域层面的集中培训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的培训者,都应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绩效奖励。 (三)丰富培训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系列
1. 加强资源管理,形成精品课程系列。
2. 建立特色培训基地。
(四)加强师训专管员队伍建设,深化校本研修
继续坚持“十二五”期间我校校本研修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实践为舞台,以课程化设计为基础,以教师研修团队建设为突破,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促进校本研修与教学实践、教研活动、理论学习、课题研究相结合,完善制度,注重参与,追求实效,使我校校本研修推向深入,走向成功。“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发挥师训专管员在学校师训工作特别是校本研修中的作用,明确职责,提升能力,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化。
篇四: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教育行为。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点,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
教师业务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顺应教育改革需要,为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根据县教育局统一部署,把教师业务培训作为20XX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校结合实际,特制定《青云镇中心小学教师业务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纽带,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员,立足岗位,注重实践,通过以训导练,以练促学,赛评结合,学用结合,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二、培训原则
1、引领性原则
为使培训有实效,要充分发挥中心小学教研员及完小教导主任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带头作用。
2、全员参与性原则
教师业务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每位教师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顺应教育改革需要,都必须经常学习,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夯实教学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对每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全员参与培训并积极投入训练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自主性原则
学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业务培训的主要载体,为了夯实教师业务培训,学校必须加强自主培训的力度,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师业务培训。
4、创新性原则
创新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针对教师实际、课堂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学校在培训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培训活动充满活力,是培训工作持久开展的关键。
5、实效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师业务培训的基本要素,结合教师教学需要,结合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开展校本培训、“国培”,使培训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实效性。
三、培训内容与目标
1、培训内容
教师全员培训
①新课程教学理念培训。主要内容为学科《课程标准》。
②新课程教材培训。具体内容为教材编排解读和教材处理培训。
③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内容为导入、提问、教法使用、学法指导、评价、结课等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④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主要以课题研究和专题研究为载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⑤教师基本功培训。具体可通过普通话训练;粉笔字、书法与板书训练;教学简笔画训练;教案设计与编写、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训练;课件教具制作训练;教育技术(含计算机及试验演示技术)能力训练等,促使教师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⑥教师师德培训:带领广大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先进教师的师德事迹,通过培训,是广大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干培训
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广大教干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广大教干做学校管理的明白人,提升学校总体管理水平。
新教师培训
要求新老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的计划,每周写教学的心得、开课教案、教学反思各一份,并针对校本培训中的各种专题讲座,记好听课笔记,撰写听后感。为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学校安排相关的老师为他们做实践上的指导,要求师徒进行互相的听课,同时新老师要随时接受各位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的随堂听课。课后,要求新老师主动进行说课,认真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骨干教师培训
(1)参加各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带名人、带学科组活动。
(3)搞好课改交流,体现教育教学新理念。
(4)各级骨干教师要及时上交有特色的经验材料。
班主任培训
1 、加强制度建设。本学年我们将在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①副班主任制,对于科任教师将安排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与其结对子,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中让他们得到培养的锻炼。②班主任工作例会制。③班主任工作综合考核制。④行政挂钩制。
2 、加强理论学习。本学年将重点学习这些内容:①有关的德育文件。②有关的理论书籍。主要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③《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有关的杂志。
3 、引导专业化发展。教导处将收集整理有关班级管理、班风建设、偶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有关具体案例,加以编辑,印发给每位老师,引导学习先进的做法,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
4 、加强科研探究。在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将要求他们积极进行教科研实践探索和研究,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这一任务,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规律,创出特色,从而更好地解决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将在期末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论文评比,以教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教,使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充满生命力,也更富有时代特色。
2、目标
通过培训,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新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实施新课程能力,提高教科研能力,夯实教学基本功。
四、培训对象
全体教职员工。
五、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有效地开展培训活动。
组 长:高连军
副组长:李守文 胡尊艳
组 员:季维伟 闫明林 周振珍
领导小组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培训的总结,负责对参训教师的出勤考核、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的收集、归档等,负责向主管部门及时送交相关材料。
六、管理与考核
1、为了保证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有效持久地开展,我校将对学校开展教师业务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并将结果纳入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内容。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要保证培训实效,真正达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2、学校要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学校应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工作的管理,制定短、中期的培训计划和方案,促使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有序有效深入持久开展。
3、教师业务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我校每学期将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考核。
篇二: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为贯彻《xx省教育厅关于落实xx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 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XX—20XX)》精神,针对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全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等活动为载体,面向教师,组织实施以“师德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教师,倾斜农村。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农村教师作为政策的基点,在充分考虑农村教师实际的基础上,兼顾城镇和骨干教师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员培训的均衡发展。
——聚焦课堂,训练技能。以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各项技能,运用学、练、评、改、考结合的方法,分学科开展训练,学以致用,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重心下移,校际联动。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为辅。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与实践研究,使教师任职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发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基地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采用“典型引路——成果推广——评价促进”方式和课题牵动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共赢,变个体优势为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发展。
——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不同要求,根据各自特点科学实施全员培训。指导工作应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分层分类,及时反馈,及时指导。通过建立“教师自我管理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全员培训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不断调控培训进程,确保全员培训任务的有效完成。
二、对象和目标
(一)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区县教师培训、教研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
(二)目标
总目标: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基本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稳步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班主任全员达到合格水平。
具体目标:
1.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到2013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
2.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100%的中小学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教学技能15%达到优秀;教师师德年终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3.20XX年12月31日前,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50周岁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50
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程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
(一)培训课程内容及五年学时、学分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
说明:本周期全体中小学教师完成240学时的培训;所列课程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后,每10学时记1学分,共计24学分。
(二)培训方式
以校本研修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由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本周期的培训任务。
1.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包括: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自主学习
教师有计划地通过“自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培训方式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每个教师都要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依据目标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2)同伴互助
教师以教研团队(教研组或其他学校内部的组织)为单位形成互助学习团队,在学校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每一位参训者的才智,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合作式学习,或以校际联动的方式参与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专业引领
培训机构专兼职研修教师建立专业指导团队,提供专业引领菜单,采取讲座、现场培训(听评课)、现场指导、个性问题解答(电话或网络即时应答)、提供网络资源支持学习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与教师共同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2.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定位在问题指导上。要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条件开展远程教育的培训机构,应通过实时远程教学,以视频、音频共享的方式进行远程实时专题辅导和交互研讨。
(三)考核
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实行培训单位培训即时考评加校本培训考查和达标验收制度,实行过程性考查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考核分统一考核和校本考查两种形式,分年度进行。统一考核由各市(州)教师继续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实施;校本考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实施。考核实行分级制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基本合格四个等级,作为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新技能的学习考核按照《xx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另行下发)实施。
四、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县、乡、校应健全各级工作机构,优化网络,精心组织,分级指导,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 为活动载体,确保培训质量。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院校主要负责人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长在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制度,采取措施,建立机制,把制度落到实处,保证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
(二)优化业务指导
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分年度制定年度全员培训计划,确定年度培训专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形式和考核要求,指导各市(州)开展年度专题学习活动,并对各地全员培训情况进行评估。
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整合高等院校、师训机构、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和中小学骨干教师资源,建立校本培训指导团队,切实把校本培训抓紧抓实。
要积极开展关于远程、集中和校本培训的课题研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师培训中的现实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三)提高培训能力
加强培训者培训。继续实行培训者培训制度,省教育厅继续实施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省级培训,各市(州)要做好培训者市级培训和集体备课,切实提高培训者能力和水平。
建设培训精品课程。省教育厅根据年度培训专题,精选课程资源,下发课程资源推荐目录,各市(州)在推荐课程资源目录范围内,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择。省教育厅将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需要,组织力量积极开发符合地方特色和培训需要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
构建有效的校本指导网络。各校本培训基地要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的校本培训指导者队伍,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建立专兼结合的校本指导团队。
(四)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实施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的依据之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使用全省统一印制的《xx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作为教师完成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任务的唯一有效凭证,由教师任职学校负责保管。
教师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且考核合格,由任职学校负责学分登记,建立本校教师继续教育档案,保存考核合格证明等原始材料。
篇三: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海林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海林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我校教师“十二五”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按照市教委提出的“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的培训工作方向,和我校“为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工作理念,“十二五” 期间,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将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面向需求、培育特色、优化品质、提升效率,突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为我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队伍建设的保障。
我校“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为:
(一) 集聚培训资源。
以海林市教师教育资源,以我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要力量,建设能适应、引导我校全体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为教师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资源。
(二) 强化服务管理。
进一步更新教师继续教育的理念,加强服务和管理,改善培训模式。探索教师自主自律、持续发展的研修方式、以及市管理的新体制、新途径。形成市、校统筹协调的管理服务系统,形成教研、师训、科研、德育有机整合的大师训格局,深化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和校本研修课程建设,为教师提供多层面、可选择、高质量的研修机会,形成既开放灵活又有序高效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三) 改善培训环境。
以探索在职人员带薪继续教育假制度和骨干教师学术假制度、实施新任教师见习期制度、建立教师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研修基地、构建区域教师培训精品课程体系、推行教师个性化学习模式等为主要举措,努力创造发展个性、渠道多样、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培训环境。
二、课程结构
根据《市实施意见》的课程框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包括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体验三大类别。
师德与素养课程。是指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及育德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人文科学素养和身心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知识与技能课程。是指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科本体性知识,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行为,提高教育管理、创新素养、技能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课程。
实践体验课程。
是指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以促进教师体验和习得育德、教学、科研方面的实践知识为目标的课程。
三、培训对象和学分要求
(一)我校所有在岗教师都有参加“十二五”教师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均按照课时和学分的方式进行统计。其中2015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师可按本人意愿免修市级、区级的选修课程。
(二)“十二五”期间每位教师参加并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修满36学分;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以及教育学院的专业人员必须参加不少于540学时的培训,修满54学分。学分计算方法,一般以10学时折算为1学分。
(三)根据《市实施意见》的规定,原则上,按课程类别分,每位普通教师应完成的学分指标为:师德与素养课程12学分(其中师德教育课程6学分)、知识与技能课程14学分、实践体验课程10学分;按培训渠道分,参加市级课程学习完成4-7学分(10%-20%)、区县级课程学习完成11-14(30%-40%)学分、学校校本研修学习完成18学分(50%)。
(四)部分特定对象的学分要求
1.班主任。“十二五”期间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须参加不少于30学时的班主任专题培训,计学3分,归入市级课程的学分指标中。
2.新教师。“十二五”期间的新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第一年须在见习基地参加新教师见习期规范化培训。计12学分。结业后在工作单位仍需参加全员培训。2012年9月后进入教育系统的新教师,其学分要求可按入职年限递减。
3.中高职称教师。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除按其他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外,还可通过各种以教育研究为主的个性化研修以及各类高级研修班等途径完成其它的18学分。
四、培训任务和实施要求
(一)各类教师培训任务及管理主体
我校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的具体方式和要求,主要根据《市实施意见》和本方案实施。
我校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包括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高级指导教师、育德团队、创新团队、信息团队等,其研修活动作为我校骨干培训的特殊方式,纳入我校个性化培训范畴,由校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进行日常管理,由教育学院师训部门进行学分管理。
我校干部的培训方式和要求主要按照《普陀区教育系统“十二五”干部培训计划》实施。专任教师兼学校中层干部的应按要求参加教师全员培训中的必修课程。
校本研修特别是实践体验课程是在职教师实践提升的重要途径,除离岗在外的人员外,应该全员参与。各校的干部和骨干教师,是学校开展实践体验课程的主要力量,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校本研修的引领者的作用,不使其游离于校本研修之外。这类课程的策划、实施、管理主要由各学校负责。
(二)全员培训的主要任务和学分结构
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要,全员培训力求体现选择性与引导性相结合、菜单式与定单式相结合的策略,体现区域层面提供分层、分类、分岗、多渠道的培训资源,教师个人自主、自律参与的原则。
三级培训任务
按照《市实施意见》对教师全员培训的学习任务和学分结构,分为市级、区级、校级三级,见下表。
学分要求 主要内容 选课方式
市级 4—7分 师德与素养类1—2分
知识与技能类3—5分 市教师培训共享课程管理平台
区级 11—14分 师德与素养类 2—3分
知识与技能类 9—11分 区教师培训报名平台
校级(校本研修) 18分师德类6分 素养类2分
实践体验类 10分(每学年2分) 学校组织
2.市级培训课程选课
选修课程是指教师通过区培训报名平台自主选修的课程。教师根据自我发展的需求选课,同时须注意《市实施意见》规定的师德与素养和知识与技能两类课程学分比例。
个性化研修是为具有特殊需求或有专业研究方向的教师开辟的自助研修渠道。其研修方式形式多样,具体操作办法另定。个性化研修是建立在教师自身水平和发展基础上的自我提升,每位教师都有个性化研修的选择权。
3.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自主策划实施的教师培训,校长是第一负责人。校本研修应着重加强以教研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专业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实践—反思—再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借助发展性评价等手段,激发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观察记录、诊断改进、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多种方法,培养教师研究习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校本研修分为师德与素养类课程学习和实践体验类课程学习。见下表:
学分要求 课程来源组织方法
师德与素养课程 师德类6分
素养类2分 围绕师德与人文素养开设各类讲座、课程;学校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学校组织实施,报教育学院师训部门核准。
实践体验课程 10分 学校自行设计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化研修,着重通过教师团队的实践、研究、体验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学校组织实施,其中讲座类比例一般不超过10%。方案及结果报教育学院师训部门备案,校师训专管员登分。
实践体验课程的设计、实施基本延续我区“十二五”期间教师实践课程的做法,各校应在提高教师参与性和课程效益方面继续探索科学合理的模式,确保全员、确保时间、提升课程领导力、提升课程品质,并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推进。教育学院专业部门要加强对校本研修的过程指导,在市《校本研修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本校的管理制度。
五、重点工作项目
(一)优化培训环境,探索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机制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继续探索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机制,着力解决教师在行政推动下的被动学习状况,营造乐学、善学、自主学、有效学的培训环境,逐步形成多通道、开放化的培训体系。
1.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假制度。
2.推行个性化研修制度。
3.实行教师培训经费二级管理制。
(二)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
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每年通过课程开发审核、培训效果的反馈评估,对培训者进行考核评价,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区域层面的集中培训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的培训者,都应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绩效奖励。 (三)丰富培训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系列
1. 加强资源管理,形成精品课程系列。
2. 建立特色培训基地。
(四)加强师训专管员队伍建设,深化校本研修
继续坚持“十二五”期间我校校本研修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实践为舞台,以课程化设计为基础,以教师研修团队建设为突破,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促进校本研修与教学实践、教研活动、理论学习、课题研究相结合,完善制度,注重参与,追求实效,使我校校本研修推向深入,走向成功。“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发挥师训专管员在学校师训工作特别是校本研修中的作用,明确职责,提升能力,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化。
篇四: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教育行为。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点,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