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2)
时间: 10-09
栏目:反思
也是热闹非凡,但实际上并没有找准学生与我在“压强”上讲授与接收的对接口,没有真正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形成有效的概念链接关系。在本节课中,“压强”的物理意义是从课本设置的物理情境中引发出来的,而这个情境对学生来讲并不太熟悉,教材从所给情境中表达出了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即是压强不同,但站位比较高,没有从学生角度对作用效果不同的原因进行素材引导,没有有效触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压强”的物理意义理解很朦胧、很飘渺,形成低效概念;在后面的探究实验中,虽然实验形式简单,意图明确,但这个实验太过理论化、抽象化,没有实际意义,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压强概念的探知欲,有一种概念与实际的隔裂感,有一种为了探究而探究的意味,所以实验结论无助于概念的有效形成。
基于以上分析,第二年,我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对教材素材和内容进行了再处理。首先,我把教学用时按排成了两个课时,把压强公式的变形拓展应用单独按排了一个课时,第一个课时重点用来讲授压强的概念和应用。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简单说一下教学过程。这次,我没有使用教材中的课题引入素材,而是就地取材,让学生拿出文具盒中的圆珠笔,然后,复习前面的二力平衡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当用双手食指夹压笔的两端时,笔尖与笔头对两手食指的压力是相等的(这既是课题引入,又是物理情境创设,也是探究重点,可谓一石三鸟,同时还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学生活动。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两手的食指感受不一样、形变不同?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由于受力面积不一样,一样的压力在笔尖上由于受力面积比较小,作用力就比较集中;而在笔头上,一样的压力由于受力面积比较大,作用力就被分散开了,所以就出现了不同的作用效果。我顺势总结到:这个不同的作用效果就是我们物理上说的“压强”不相同,压强就是一个专门用来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一样,而作用效果不相同,那就是压强不相同。刚才,同学们还分析到,笔尖和笔头对两手指的压力一样,但受力面积不同,假设我们从两手指上都取出一样大小的一块儿面积作为样本来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它们在相同的面积上强度不同:笔尖所对手指,一样的受力面积分到的压力多,强度大;笔头所对手指,一样的受力面积上分到压力少,强度小,所以它们的作用效果不同,即压强不同。我们把取出的这两个一样大小的受力面积称为单位面积,那么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就叫做压强,根据定义进而导出压强的定义式。对于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我则把它按排成了验证性实验,从略学习,节省出时间来讲解例题和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这一节课下来,用时不多,但重点突出,概念清晰;实验不多,但综合性很强,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性很大;教材内容再设计较大,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难度却变小了,从学生们脸上表现出来的轻松与喜悦表情,我感觉到了教学的成功,后来的习题课检测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反思两次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深刻体会到,在概念教学中,不要唯教材是尊,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灵活对教材内容和素材进行再处理,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在概念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科学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从学生认知角度、从“前概念”剖析和认识新概念,用学生自己的概念基石来构建学生自己的概念大厦;在概念教学中,探究实验一定要从学生身边寻找,一个实验分析要透彻全面,情境创设、分析与总结相结合,提高探究实验的综合利用率;在概念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学生表述与教师规范总结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反思五: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主题式教研”教学竞赛是我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以解决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主线,强化课堂教学、教师学习、教学研究等项工作的实效性,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物理主题式教研的内容是“如何落实《生活—物理—社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研活动,我的授课地点是抚松三中,授课内容是九年级上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
压强是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
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本课的教学结构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一板块采取了科学探究和演示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第二个板块引入了压强的概念,在引入压强概念时,通过比较速度的定义方法,让学生运用比值定义法给压强下定义,让学生自主得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个板块,则通过对日常事例的分析,得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使物理学科和生活结合起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这一课题。
本课的成功之处:
1.利用在沼泽地和雪地行走的两个孩子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时,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这是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展示一下自已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畏难心理,让他们感到实验就在身边,类比以前的探究实验,在此基础上降低了难度,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3.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做到由浅入深,一步步的深入,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
4.在讲解例题时,通过让学生计算大象和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让学生深入理解压力是指力的大小,而压强是指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5.在了解人对地面的压强和坦克对地面的压强时,让学生了解人和坦克对地面的压强都是104级别的,人能走在上面不陷下去的地方坦克也不会陷下去,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落实物理——社会。
6.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的讲解中,从公式、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运用来巩固。在总结时注意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学过的物理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进一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
本课不足之处:
1.对学生了解不够好,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勇跃,进度比较缓慢。
2.对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备课不符合,在备课时让学生做探究实验,没想到上课时才发现实验器材只有一个压力小桌,没有办法改成了演示实验。
3.学生看书回答问题,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致使学生利用书本上的将要讲的知识进行回答,常常使教师陷入窘境。
4.在讲例题时,还有4分钟下课,时间紧迫,没有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降低了教学效果。
5.在分析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把方法总结出来,学生只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没有更多的时间结合实例进一步的分析、运用来巩固。
本课需要改进之处:
1.要认真备好学生,改进时间安排,争取在25分钟内结束课程,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
2.备课时要灵活,以便能应对时刻出现的突发事件。
3.上课前不允许学生看书,上课时要求学生要紧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
4.课件做的要活,可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不要让课件牵着教师的鼻子走,要让教师能灵活的使用课件。
总体而言,我这堂课从设计和实施中还是突出了学生参与意识与主动性,较好的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这一课题,但是细节把握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第二年,我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对教材素材和内容进行了再处理。首先,我把教学用时按排成了两个课时,把压强公式的变形拓展应用单独按排了一个课时,第一个课时重点用来讲授压强的概念和应用。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简单说一下教学过程。这次,我没有使用教材中的课题引入素材,而是就地取材,让学生拿出文具盒中的圆珠笔,然后,复习前面的二力平衡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当用双手食指夹压笔的两端时,笔尖与笔头对两手食指的压力是相等的(这既是课题引入,又是物理情境创设,也是探究重点,可谓一石三鸟,同时还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学生活动。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两手的食指感受不一样、形变不同?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由于受力面积不一样,一样的压力在笔尖上由于受力面积比较小,作用力就比较集中;而在笔头上,一样的压力由于受力面积比较大,作用力就被分散开了,所以就出现了不同的作用效果。我顺势总结到:这个不同的作用效果就是我们物理上说的“压强”不相同,压强就是一个专门用来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一样,而作用效果不相同,那就是压强不相同。刚才,同学们还分析到,笔尖和笔头对两手指的压力一样,但受力面积不同,假设我们从两手指上都取出一样大小的一块儿面积作为样本来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它们在相同的面积上强度不同:笔尖所对手指,一样的受力面积分到的压力多,强度大;笔头所对手指,一样的受力面积上分到压力少,强度小,所以它们的作用效果不同,即压强不同。我们把取出的这两个一样大小的受力面积称为单位面积,那么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就叫做压强,根据定义进而导出压强的定义式。对于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我则把它按排成了验证性实验,从略学习,节省出时间来讲解例题和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这一节课下来,用时不多,但重点突出,概念清晰;实验不多,但综合性很强,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性很大;教材内容再设计较大,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难度却变小了,从学生们脸上表现出来的轻松与喜悦表情,我感觉到了教学的成功,后来的习题课检测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反思两次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深刻体会到,在概念教学中,不要唯教材是尊,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灵活对教材内容和素材进行再处理,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在概念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科学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从学生认知角度、从“前概念”剖析和认识新概念,用学生自己的概念基石来构建学生自己的概念大厦;在概念教学中,探究实验一定要从学生身边寻找,一个实验分析要透彻全面,情境创设、分析与总结相结合,提高探究实验的综合利用率;在概念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学生表述与教师规范总结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反思五: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主题式教研”教学竞赛是我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以解决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主线,强化课堂教学、教师学习、教学研究等项工作的实效性,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物理主题式教研的内容是“如何落实《生活—物理—社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研活动,我的授课地点是抚松三中,授课内容是九年级上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
压强是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
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本课的教学结构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一板块采取了科学探究和演示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第二个板块引入了压强的概念,在引入压强概念时,通过比较速度的定义方法,让学生运用比值定义法给压强下定义,让学生自主得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个板块,则通过对日常事例的分析,得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使物理学科和生活结合起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这一课题。
本课的成功之处:
1.利用在沼泽地和雪地行走的两个孩子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时,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这是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展示一下自已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畏难心理,让他们感到实验就在身边,类比以前的探究实验,在此基础上降低了难度,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3.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做到由浅入深,一步步的深入,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
4.在讲解例题时,通过让学生计算大象和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让学生深入理解压力是指力的大小,而压强是指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5.在了解人对地面的压强和坦克对地面的压强时,让学生了解人和坦克对地面的压强都是104级别的,人能走在上面不陷下去的地方坦克也不会陷下去,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落实物理——社会。
6.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的讲解中,从公式、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运用来巩固。在总结时注意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学过的物理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进一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
本课不足之处:
1.对学生了解不够好,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勇跃,进度比较缓慢。
2.对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备课不符合,在备课时让学生做探究实验,没想到上课时才发现实验器材只有一个压力小桌,没有办法改成了演示实验。
3.学生看书回答问题,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致使学生利用书本上的将要讲的知识进行回答,常常使教师陷入窘境。
4.在讲例题时,还有4分钟下课,时间紧迫,没有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降低了教学效果。
5.在分析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把方法总结出来,学生只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没有更多的时间结合实例进一步的分析、运用来巩固。
本课需要改进之处:
1.要认真备好学生,改进时间安排,争取在25分钟内结束课程,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
2.备课时要灵活,以便能应对时刻出现的突发事件。
3.上课前不允许学生看书,上课时要求学生要紧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
4.课件做的要活,可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不要让课件牵着教师的鼻子走,要让教师能灵活的使用课件。
总体而言,我这堂课从设计和实施中还是突出了学生参与意识与主动性,较好的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这一课题,但是细节把握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