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时间: 10-28
栏目:广播稿
广播稿一:初中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曾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多方面的阐述与探索。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可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综合。中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智力与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是中学生就学阶段的重要心理条件,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衡量中学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关键在于看其能否正常发挥出效能。主要标准为: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对新问题,新事物有兴趣和探索精神,表现出能动性;智力各因素在活动中能够有机结合,积极协调,正常地发挥作用。
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中学生情绪健康的内容主要有: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使自身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有适当的引发原因,反应强度与引发情境相符合;能有效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质,量,度,使其能在适当时间、场合恰如其分地表达,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
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主要表现为行动的知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即:在活动中有自觉目的,而不是缺乏主见或盲目决定,一意孤行;执行决定中能及时决断,并根据变化的外界环境随时调整决定;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时能有效地控制,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使之符合实现目标的要求。
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
自我观念是人对自身环境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个人总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人的相相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自己的。只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观点,才能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其一致的标准为: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现状和未来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发展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个性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广播稿二:初中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有人说,没有沟通,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除了睡眠以外,其余时间的70%以上花在人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上。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完成的。置身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大学生更是有着强烈而迫切的交往意识。但是,由于涉世不深,经验缺乏,又常常被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种种困惑所羁绊。因此,在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人际交往的心理误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同学们进行自我调节、掌握交往艺术,走出交往困惑,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平等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如果没有平等待人的观念,就不可能与人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2)互利原则:要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和利益,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最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喜欢引人注目,渴望出类拔萃。如果要想从他人那里获得关心、注目和爱护,就必须考虑到他人也有这种需要。不能只让别人对你贡献,而你对别人只讲索取。
(3)信用原则: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取信与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诚待人,才有可能谈得上与别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们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交往,这样的交往有一种安全感,不用担心什么。
(4)兼容原则:兼容原则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矛盾,遇到冲突时要有耐心,能够宽容他人,做到包容并蓄,包括容忍对方的个性和缺点,学会宽以待人,不计较他人的细枝末节,这样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应该达到“有理也让人”这样的心理境界。
(5)尊重原则:它包括自尊与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自重、自爱,不做有损于人格尊严的事。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和价值,承认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平等地位。一个不尊重他人,经常损害别人,或把别人当工具使唤的人,人们是不愿与之交往的。
广播稿三:初中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几乎每个同学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很多同学幻想着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受人尊重的人。而实际上很多同学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和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2.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同学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很多同学天天买零食吃,礼尚往来,互相攀比的风气非常严重。但在这些同学中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轻视劳动,平时的值日生工作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相当普遍。
3.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同学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师姐上,同时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特点。愿意与知心朋友谈心,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这些同学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其实,这些同学和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但只会抱怨父母师长不理解自己。
4.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年龄的增大,成人意识的产生,同学们心理日趋成熟,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个别同学还会发生顶撞师长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十分强烈,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在经济上生活上都有依赖性。有的同学真正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
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中学生充满热情和激情,但情感又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冲动和波动。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及时用理智加以控制。
6.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大多同学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但由于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的坚持己见,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说面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立还不强。
7.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同学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对各种信息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还不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狭隘,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同学们的心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8.成材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学习过程中,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也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正确认识这些矛盾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同学自我认识和改进,也有利于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广播稿四:初中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关注心灵,关注健康。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各位同学,大家好!由我校“心泉”社团和校广播站联合推出的“心理加油站”栏目,今天和同学们正式见面了。我是主持人“心语”。我们的栏目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心理不适现象及预防、自我心理调节方法、青春期困惑等等。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心声、困惑、疑问等以来稿的方式交给我们的广播站,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请心理老师解答,你也可以到食堂后面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心理加油站”栏目于每周五准时为大家播出,欢迎同学们收听。
本期的“心理加油站”,我们想和同学们谈谈“中学生心理健康”这个话题。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向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成长,心理咨询遵循助人自助的模式,帮助来访者发挥最大的潜能,为正常发展消除障碍。
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主要做的是:对同学们的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不良情绪,青春期烦恼以及亲子矛盾等问题给予指导,因此多采用认知理论和途径,从而将个体引导到现实世界。
至于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心理学家给出了七个标准:
(1)智力正常。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情绪健康,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行动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行为表现协调有度。
(4)人格统一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5)自我认识正确,能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曾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多方面的阐述与探索。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可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综合。中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智力与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是中学生就学阶段的重要心理条件,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衡量中学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关键在于看其能否正常发挥出效能。主要标准为: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对新问题,新事物有兴趣和探索精神,表现出能动性;智力各因素在活动中能够有机结合,积极协调,正常地发挥作用。
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中学生情绪健康的内容主要有: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使自身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有适当的引发原因,反应强度与引发情境相符合;能有效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质,量,度,使其能在适当时间、场合恰如其分地表达,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
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主要表现为行动的知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即:在活动中有自觉目的,而不是缺乏主见或盲目决定,一意孤行;执行决定中能及时决断,并根据变化的外界环境随时调整决定;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时能有效地控制,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使之符合实现目标的要求。
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
自我观念是人对自身环境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个人总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人的相相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自己的。只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观点,才能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其一致的标准为: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现状和未来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发展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个性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广播稿二:初中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有人说,没有沟通,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除了睡眠以外,其余时间的70%以上花在人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上。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完成的。置身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大学生更是有着强烈而迫切的交往意识。但是,由于涉世不深,经验缺乏,又常常被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种种困惑所羁绊。因此,在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人际交往的心理误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同学们进行自我调节、掌握交往艺术,走出交往困惑,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平等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如果没有平等待人的观念,就不可能与人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2)互利原则:要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和利益,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最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喜欢引人注目,渴望出类拔萃。如果要想从他人那里获得关心、注目和爱护,就必须考虑到他人也有这种需要。不能只让别人对你贡献,而你对别人只讲索取。
(3)信用原则: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取信与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诚待人,才有可能谈得上与别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们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交往,这样的交往有一种安全感,不用担心什么。
(4)兼容原则:兼容原则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矛盾,遇到冲突时要有耐心,能够宽容他人,做到包容并蓄,包括容忍对方的个性和缺点,学会宽以待人,不计较他人的细枝末节,这样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应该达到“有理也让人”这样的心理境界。
(5)尊重原则:它包括自尊与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自重、自爱,不做有损于人格尊严的事。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和价值,承认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平等地位。一个不尊重他人,经常损害别人,或把别人当工具使唤的人,人们是不愿与之交往的。
广播稿三:初中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几乎每个同学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很多同学幻想着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受人尊重的人。而实际上很多同学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和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2.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同学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很多同学天天买零食吃,礼尚往来,互相攀比的风气非常严重。但在这些同学中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轻视劳动,平时的值日生工作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相当普遍。
3.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同学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师姐上,同时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特点。愿意与知心朋友谈心,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这些同学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其实,这些同学和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但只会抱怨父母师长不理解自己。
4.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年龄的增大,成人意识的产生,同学们心理日趋成熟,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个别同学还会发生顶撞师长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十分强烈,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在经济上生活上都有依赖性。有的同学真正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
5.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中学生充满热情和激情,但情感又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冲动和波动。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及时用理智加以控制。
6.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大多同学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但由于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的坚持己见,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说面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立还不强。
7.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同学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对各种信息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还不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狭隘,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同学们的心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8.成材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学习过程中,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也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正确认识这些矛盾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同学自我认识和改进,也有利于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广播稿四:初中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关注心灵,关注健康。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各位同学,大家好!由我校“心泉”社团和校广播站联合推出的“心理加油站”栏目,今天和同学们正式见面了。我是主持人“心语”。我们的栏目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心理不适现象及预防、自我心理调节方法、青春期困惑等等。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心声、困惑、疑问等以来稿的方式交给我们的广播站,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请心理老师解答,你也可以到食堂后面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心理加油站”栏目于每周五准时为大家播出,欢迎同学们收听。
本期的“心理加油站”,我们想和同学们谈谈“中学生心理健康”这个话题。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向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成长,心理咨询遵循助人自助的模式,帮助来访者发挥最大的潜能,为正常发展消除障碍。
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主要做的是:对同学们的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不良情绪,青春期烦恼以及亲子矛盾等问题给予指导,因此多采用认知理论和途径,从而将个体引导到现实世界。
至于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心理学家给出了七个标准:
(1)智力正常。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情绪健康,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行动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行为表现协调有度。
(4)人格统一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5)自我认识正确,能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