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广播稿
时间: 10-22
栏目:广播稿
广播稿一:心理健康教育广播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又到了我们红领巾广播站播出的时间了,很高兴与再次您相会。今天的红领巾广播站将给喜爱我们的听众,带来一份惊喜!是的,今天,我们送给大家两则小故事,通过这两则故事传递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第一则故事:“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
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解读: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第二则故事:“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篱笆。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篱笆的洞,这些篱笆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解读: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我(或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广播稿二:心理健康教育广播稿
1、(齐)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广播员:XXX、XXX、XXX。以下是我们今天首播的内容。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A):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因此也使我们的身心存在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谈谈有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请听《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B):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C)(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A)(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B)(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C):请同学们在听了之后结合上面的标准进行自我测试,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努力改正,好的方面我们要坚持!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情!
广播稿三:心理健康教育广播稿
“关注心灵,关注健康。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这里是由我校政教处心理咨询室和校广播台联合推出的“邢老师信箱”栏目,我是心理辅导老师邢老师。从今天开始本栏目正式与同学们见面了,以后每周三上午九点20分到九点40分邢老师都会以这种方式和大家进行的心灵的交流,欢迎同学们收听。我们的栏目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从同学们的来信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问题进行解答,如自我心理调节方法、青春期困惑、考试焦虑等等,当然,邢老师会遵守保密原则绝不会透漏同学们的个人信息。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心声、困惑、疑问等以写信的方式、qq、电子邮箱告诉给我,你也可以到办公楼三楼找我面谈,我会在第一时间为同学们进行解答。如果同学们对这个栏目有什么好的想法、建议,邢老师也欢迎你们来和我交流。
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期节目,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克服自卑心理。首先来谈谈心理健康。有的同学甚至老师也不清楚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其实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进行自我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比如邢老师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功能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正常;适应良好;良好的自我意识。
其实说实话,当个初中生其实挺难的,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还要经历各种考试以及完成各类名目繁多的作业、练习等等。如果考得成绩好,那么日日的辛苦就算没有白费;如果考得不好,那情况恐怕就有点儿“惨”了: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攀比,特别是家里父母亲的责难,就会一股脑儿地扑过来,让你躲都没处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初中生们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呢?今天邢老师跟大家分享一条,那就是 首先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邢老师收到过这样一封来信,他是个男孩子,在家里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会干不少家务活儿,也很关心家里的人。但是他不太善于讲话,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即使会回答的问题,问到他也是一言不发。为此,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时间长了,他就有了一些变化,变得更加内向,不爱与同学、老师打交道,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最后发展到作业本也不 带的程度。邢老师和他谈话时,发现这位同学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老师不喜欢自己,父母也不喜欢自己,甚至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这样自卑以至悲观厌世的想法,出自一个初中生之口,实在让人觉得心痛。
其实从这个男孩子身上反映出了心理上的问题,这是一种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时的心理,是自信心的大敌。自卑不是天生而来的,往往是因为自我评价不恰当而逐渐形成的,客观上讲是由于个人的某些缺陷或者屡遭失败而造成的。 自卑心理有以下种种表现:
1.遇到困难时,首先怀疑自己的能力。
2.办起事来优柔寡断,总怕把事情办错而被人嘲笑。
3.常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4.做事总爱后悔,总觉办得不如意。
同学们,如果你有三种以上的表现,那你可能也存在自卑心理了。自卑不但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交友,还影响自己对自我的认识。那怎么克服自卑心理呢?这里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位王子,长得十分英俊并且很聪明,但却是个驼子,这个缺点使他非常自卑。有一天,国王请了全国最好的雕刻家,刻了一座王子的雕像。刻出来的雕像没有驼背,背是直挺挺的。国王将此雕像矗立在王子的王宫前。当王子看到此雕像时,他心中产生了一种震撼。几个月之后,百姓们说:“王子的驼背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当王子听到这些,他内心受到了鼓舞。终于有一天,奇迹出现了。当王子站立时,背直挺挺了,与雕像一样。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又到了我们红领巾广播站播出的时间了,很高兴与再次您相会。今天的红领巾广播站将给喜爱我们的听众,带来一份惊喜!是的,今天,我们送给大家两则小故事,通过这两则故事传递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第一则故事:“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
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解读: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第二则故事:“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篱笆。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篱笆的洞,这些篱笆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解读: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我(或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广播稿二:心理健康教育广播稿
1、(齐)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广播员:XXX、XXX、XXX。以下是我们今天首播的内容。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A):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因此也使我们的身心存在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谈谈有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请听《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B):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C)(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A)(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B)(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C):请同学们在听了之后结合上面的标准进行自我测试,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努力改正,好的方面我们要坚持!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情!
广播稿三:心理健康教育广播稿
“关注心灵,关注健康。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这里是由我校政教处心理咨询室和校广播台联合推出的“邢老师信箱”栏目,我是心理辅导老师邢老师。从今天开始本栏目正式与同学们见面了,以后每周三上午九点20分到九点40分邢老师都会以这种方式和大家进行的心灵的交流,欢迎同学们收听。我们的栏目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从同学们的来信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问题进行解答,如自我心理调节方法、青春期困惑、考试焦虑等等,当然,邢老师会遵守保密原则绝不会透漏同学们的个人信息。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心声、困惑、疑问等以写信的方式、qq、电子邮箱告诉给我,你也可以到办公楼三楼找我面谈,我会在第一时间为同学们进行解答。如果同学们对这个栏目有什么好的想法、建议,邢老师也欢迎你们来和我交流。
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期节目,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克服自卑心理。首先来谈谈心理健康。有的同学甚至老师也不清楚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其实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进行自我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比如邢老师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功能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正常;适应良好;良好的自我意识。
其实说实话,当个初中生其实挺难的,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还要经历各种考试以及完成各类名目繁多的作业、练习等等。如果考得成绩好,那么日日的辛苦就算没有白费;如果考得不好,那情况恐怕就有点儿“惨”了: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攀比,特别是家里父母亲的责难,就会一股脑儿地扑过来,让你躲都没处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初中生们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呢?今天邢老师跟大家分享一条,那就是 首先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邢老师收到过这样一封来信,他是个男孩子,在家里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会干不少家务活儿,也很关心家里的人。但是他不太善于讲话,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即使会回答的问题,问到他也是一言不发。为此,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时间长了,他就有了一些变化,变得更加内向,不爱与同学、老师打交道,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最后发展到作业本也不 带的程度。邢老师和他谈话时,发现这位同学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老师不喜欢自己,父母也不喜欢自己,甚至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这样自卑以至悲观厌世的想法,出自一个初中生之口,实在让人觉得心痛。
其实从这个男孩子身上反映出了心理上的问题,这是一种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时的心理,是自信心的大敌。自卑不是天生而来的,往往是因为自我评价不恰当而逐渐形成的,客观上讲是由于个人的某些缺陷或者屡遭失败而造成的。 自卑心理有以下种种表现:
1.遇到困难时,首先怀疑自己的能力。
2.办起事来优柔寡断,总怕把事情办错而被人嘲笑。
3.常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4.做事总爱后悔,总觉办得不如意。
同学们,如果你有三种以上的表现,那你可能也存在自卑心理了。自卑不但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交友,还影响自己对自我的认识。那怎么克服自卑心理呢?这里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位王子,长得十分英俊并且很聪明,但却是个驼子,这个缺点使他非常自卑。有一天,国王请了全国最好的雕刻家,刻了一座王子的雕像。刻出来的雕像没有驼背,背是直挺挺的。国王将此雕像矗立在王子的王宫前。当王子看到此雕像时,他心中产生了一种震撼。几个月之后,百姓们说:“王子的驼背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当王子听到这些,他内心受到了鼓舞。终于有一天,奇迹出现了。当王子站立时,背直挺挺了,与雕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