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2)
林则徐是个好官。他一生坎坷不平,为官30余年,历经14省,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瘼为重。他认为“民为邦本”,应重民、爱民、恤民。在他受贬发往伊犁的途中,仍忧国忧民,不为个人的坎坷而牢骚。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他挥笔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名句,这既是他爱国情怀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1823年夏秋之际江苏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任按察使的林则徐坚决反对调兵镇压,而是亲赴松江安定灾民;1827年6月陕西略阳一带发生水灾,作为按察使布政使的他亲赴灾区察看,安置受灾百姓;1830年至1831年,他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为了治理黄河,他曾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治河设施进行检查,还对治河地势、水流情况进行考察,并与百姓一起参加修筑河堤;1832年,他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他对农业、漕运、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作出过成绩,尤其是提倡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百姓拥他为“林青天”。在新疆三年,他奉派勘办开垦事宜,踏疆往来两万里,开垦屯田三万七千余顷。他还因地制宜、兴修推广了可长期使用、效果良好的地下水利工程,即“坎儿井”,新疆人为此把“坎儿井”亲切地称为“林公井”,把水渠称为“林公渠”,以表示对林则徐造福边疆的深切感激与怀念。由此可见,后人评价他:“崇实行而不事虚名,秉公衷而不持偏见”,“所莅治绩皆卓越”并不过分。
林则徐又是一个清官。展览馆里的一件件文物,展示了这位高官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在查禁鸦片期间,他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两句话寓意深刻,形象生动,上联告诫自己要心胸开阔,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展览厅里,有一道《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是他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生动体现。钦差大臣是代表皇帝的特殊使命的要员,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其礼仪、排场仅次于皇帝出巡,但林则徐却发出传牌告知地方,沿途不用前呼后拥,舟轿钱自理,下榻处只用家常饭菜,各地不准送礼,随员不准收红包。我们深深为林则徐不同于贪官污吏的正派作风和严肃律己所钦佩。1845年12月,61岁的林则徐获释入关,在西安,他为三个儿子手书《析产阄书》,也就是公布他的产业。当了多年大官的他所积家产尚不及他一年的“养廉银”。在给三个儿子分家时,竟“无现银可分”,只各得钱三千串,足见他的清廉。晚年辞官后,原想与担任京官的儿子同住北京,后因无力购置京中住宅而返故居。他在“十无益”中写道:“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又云:“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闭关锁国的时代,林则徐是一个具有开放意识的先行者,史学界称他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抵御外侮,林则徐开始了解西方,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林则徐打破了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首先提出了与外邦友好往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河。他组织班子研究多年编写了《四洲志》、《华事夷言》、《澳门新闻纸》和《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委托魏源编辑了《海国图志》,这是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巨著,被梁启超誉为是“经世”著作。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也激励了后人向西方寻找救亡图强的真理。
更令人敬佩的是,林则徐坚决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敌入侵。香港被割让后,他痛心疾首,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他积极组织购买和仿制西方船炮,引进学习西方造船制炮技术,绘制了火轮船图式和磨盘炮车底盘分式图。他在被贬到镇海的短短34天里,与龚振麟共同筹划制造军械,研制成8000斤铁炮和可以灵活转动的四轮磨盘炮车;他多次与邓廷桢、关天培视察虎门要塞,巡视了靖远、尖沙咀、官涌等炮台,还观看了从澳门购置的外国铜炮。他不仅加强东南海防,也极为关注西北塞防,提出“海塞并重”,全面防务的构思,但重点放在警惕沙俄。“海防”与“塞防”并重,构成了林则徐完整的军事战略思想。1850年,林则徐回到福州,巡视闽江,在马限山上设置了多处的中坡炮台。如今长门炮台、五虎礁和北岸炮台的遗迹还清晰可见。
林则徐已故去近160年了。这160年是我们国家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到新中国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160年。中国人民彻底洗刷了历史的屈辱,昂首挺胸地站了起来,挺直了民族“脊梁”,我们已有了一个日华灿灿、五色流霞的新中国,已成为一个世界瞩目、受人尊敬的正在崛起的大国。林则徐企盼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实。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这位为了使国家复兴而苦苦求索和努力奋斗的先贤和民族英雄。林则徐虽然是一个封建官吏,有“忠君”思想,也曾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坚决实行禁烟,坚决抵抗外敌入侵,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他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中国近代开篇第一位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有言:“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江泽民同志题词:“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林则徐的胸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熊熊的爱国主义的烈火,始终胸怀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他的品格、精神、操守,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大成,应当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家园中的一朵花朵,也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应该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之一。
当我们离开纪念馆的时候,夕阳的余晖已把这片建筑照射得通红。我们再次回眸瞻仰这位民族英雄的雕像,只见他面部生动,似乎在述说着这百年风云,沧桑巨变……
篇七: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林则徐是福州人的骄傲,周三下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林则徐故居参观,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走进屋内,我仿佛听到了少年时期林则徐的朗朗读书声,仿佛看到了他学习时认真的样子…
缓缓穿梭于各个屋内,林则徐的一生宛如一幅展开的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
林则徐的主要功绩是从英国人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两万箱,他是一位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所以,我们甚至在屋内看见了许多向人们说明毒品危害的图片。
林则徐一生中为国家为人民做了许多事,他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我们也要向林则徐学习,做一个爱国的人。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又称林则徐祠堂),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为纪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杏邙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1982年成立。馆址原为林则徐专祠,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有仪门厅、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竹柏轩等主要建筑物,具有江南园林风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门外围屏墙内壁嵌有虎门销烟大幅浮雕,大门额题林文忠公祠。仪门两侧回廊陈列了20多面执事牌,上书林则徐历任官职。御碑亭为方形,内陈列3座御赐石碑,成品字形。正中是清咸丰皇帝得知林则徐病逝,慰问家属的圣旨。一边是御赐祭文,另一边是御制碑文。树德堂为祠厅,正中是林则徐官服塑像,楣额挂有清道光皇帝御书福寿匾额。曲尺楼现为展览厅。竹柏轩为古式双层楼阁,楼下辟为电化教育场所,可容纳观众100多人,配合展览,放映故事片、连续剧、纪录片等;楼上为资料室、阅览厅,内藏图书、文物,供馆内外人员研究使用。
该馆展览以反映林则徐一生事迹为基本内容。展品中有林则徐亲笔书写的对联、条屏、立幅、扇面、信扎、文稿、笔记等120多件;还有他使用过的印章、残墨、印盒、政书雕板等遗物。林则徐的手定诗稿和他父亲林宾日手书《析产书》最为珍贵。《衙斋杂录》是林则徐遣戍伊犁时期抄摘的公文和档案,这些公文和档案中有不少重要案卷已经失传。
现在,经过2008-2009年一年多的紧张布展,整修过的林则徐纪念馆已经于2009年6月3日(即虎门销烟170周年纪念日当天)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修缮后纪念馆展览总面积由原来的3500平方米扩大到8500平方米,扩大了1倍多,原有的林文忠公祠恢复了祠堂功能。福建省林则徐研究会秘书长翁纪阳介绍,新的林则徐专题展览打破传统,不按照纪年的顺序,突出林则徐的人格魅力,与大事件结合,布置了5个主题陈列。分别是:矢志报国的闽都赤子、清正务实的社稷名臣、放眼世界的左海伟人、举世共仰的禁毒先驱、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共展出文物100多件,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鸦片战争中的火药缸(全国仅2件),以及林则徐亲笔书写的四条屏对联,另有复制的一品官服,林公任陕西巡抚时在浦城小住留下的五块匾额等,这些珍贵文物经过了1年多的征集。
游览其中,除了能欣赏湖广总督衙门、南后街乡亲欢迎林公回乡、林公流放到新疆坎儿井等逼真的场景外,还可以一睹林则徐的亲笔书画、信札、奏折等实物。最有特色的是用高科技多媒体演示手法表现的虎门销烟场景,200多平方米的展示大厅内,100多名仿真人,惟妙惟肖,中间是林则徐在众多官员的陪同下,高举右手,宣布虎门销烟的开始;左侧是几十名工人抬着鸦片,投入销烟池中,场景利用投影制造水面波动效果。
篇八: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示党员的先进性。2011年3月27日,党支部书记鲁浩强律师和党员们一同前往虎门镇林则徐纪念馆及海战博物馆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林则徐的生平、虎门销烟的具体事迹、抗英大炮等激发了党员们对虎门销烟这一段历史的兴趣,大家纷纷驻步在文物前仔细地观看和认真的思考。而在虎门故事里,用文字和逼真的模型展现出来的人文、历史、民间生活也吸引大家的眼球。大家表示:参观后,对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林则徐加深了几分的敬仰。
在海战博物馆内,大家参观了鸦片战争海战陈列和禁毒教育基地,通过了解鸦片战争的发生缘由、发展进程、硝烟使用的工具,重温当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池的丰功伟绩。也让大家了解到毒品对人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虎门,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因此,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参观了虎门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一尊尊锈迹斑斑的古炮,一座座历经沧桑的炮台,还有那两个湮没着泥沙的销烟池,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数以千百计的国内外游客从四面八方慕名前来,人们伫立在炮台前、销烟池边缅怀先烈,凭吊英灵;默默地凝视,感受着一个半世纪前的民族风云,而销烟池则像一幅巨型屏幕,将那段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壮丽历史画卷映照出来。它让人们想起屈辱历史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它让人们牢记落后就会挨打这一铁的事实;从而激励华夏子孙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通过这次参观,大家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自身的爱国情怀,也让大家更加地爱惜生命,远离毒品,为禁毒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