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篇一: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2012年5月6日可能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太阳一样的升起,天气还是一样的炎热,但是在8点的福师大南区的场地上,一群衣着整齐的青年们就聚集在一起,他们是软件学院11级数字媒体技术第二团支部的部分成员。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原来,他们今天要进行一次团支部立项活动,他们将前往位于乌山路口的林则徐纪念馆,去感受一个爱国之人的所带来的感触。
在活动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在书本之外的林则徐,心里有种激情澎湃的感觉。他是一个民族英雄,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同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他为祖国、为民族不计较个人境遇的坦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 刚。”这是他的胸怀。这样的榜样才是我们这个祖国未来接班人应该学习的。我们要了解中国的昨天、今天,更要关心祖国的明天。
篇二: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12月4日,我怀着对伟人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福州林则徐纪念馆。
纪念馆靠近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又称“林则徐祠堂”。它始建于1905年,1982年建成林则徐纪念馆。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林则徐祠堂,另一部分是林则徐史绩展。从位于澳门路的入口进入,高大的牌楼式大门墙气势恢弘,门口的一对石狮互相拱护,栩栩如生,这就是林文忠公祠。
从大门往里走,一棵高大的榕树映入我的眼帘,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有许多气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纠结在一起变成了树干。那是一株多么茂盛的榕树呀,根本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它是1982年林则徐纪念馆建成的时候移植的,不过三十来岁,却已如古木苍天。
纵眼看去,御碑亭又成了一个亮点。听讲解员说,这是1850年林则徐病逝时,咸丰皇帝赐给他的3座碑。这3座碑成品字形排列,中央一块是皇帝慰问家属的圣旨,右边是御赐祭文,左边是御制碑文。
参观完御碑亭,来到了树德堂。树德堂为祠厅,正中是林则徐的塑像。高大庄严的林则徐,表情是那样严肃,眼睛眺望着远方,似乎还在为烟毒不止而忧愁。
绕过南北花厅,我们就来到了史绩展馆。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用高科技多媒体演示的“虎门销烟”场景。200多平方米的展厅,100多名仿真人,惟妙惟肖。中间是林则徐在众多官员陪同下,高举右手,宣布开始销烟;左侧则是几十名工人抬着鸦片,投入销烟池中,利用投影制造出水面波动的效果,真是逼真!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毒品“专区”,地面上投影出一幅罂粟花盛开的美丽画面,当观众从上面走过时,盛开的花朵随后枯萎,变成了一个可怕的骷髅。它告诉人们,艳丽的花丛下是一个罪恶的深渊。
走出纪念馆,我想: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牢记伟人为国为民所付出的努力!
篇三: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当我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祖母已经告诉我很多有关中华的历史名人,尤其是林则徐,她总是跟我说:“孙女,林爷爷是中国的清官,是民族的英雄。”当时,我似懂非懂。但当我参观过位于莲峰庙的“林则徐纪念馆”后,才真正明白了祖母的心意。
纪念馆内的展品深深吸引了我。不过,最使我思绪万千的是馆外林公的全身像。
林公的确是一位心系苍生安危的好官。不是吗?无论是从他的眼神中,还是眉梢下,都泛着忧民的情思。在他为国为民、奔波劳碌的一生中,他也曾感到艰难,不是体力,而是精神,而是身心。他明了清朝是一个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朝廷,再加上国民深深地迷上了“阿芙蓉”(鸦片),上至官吏,下至百姓,无不在吸食鸦片中慢性自杀。当时的社会面貌是:白银被攫取,肌体被腐蚀,精神被麻醉,国体日趋贫困,国民日趋虚弱、昏沉……看见这样腐败的社会,林公誓为中原除此巨患。可惜“乌云盖青天”,贪官污吏实在太多了。他们害怕他、仇视他,甚至时时刻刻想置他于死地,因此他晚年被流放,始终不能彻底实现消灭鸦片祝害的宏愿。
想到这里,我不禁簌簌地落泪了。无论是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无论是流放,还是闲居于家,他始终为反对英国侵略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如果是其他官吏,可能会成为一个搜刮民财,同流合污的历史罪人了;而林公,不愿意随波逐流,不忍心眼见国民衰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祝福避趋之”是林公的心声。站在这样无私的爱国志士面前,难道你不被感动,不被激动吗?为了捏卫华夏河山,为了保卫中国的独立主权,林公大胆地探求关于中国人还陌生的外部世界的新知,迈出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第一步,实行“师夷制夷”的政策。所以称他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者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那真是当之无愧了。
短暂的人生中,有人会渴望过平稳的生活,有人则渴望家财万贯。而林公,他竟把自己的祝福荣辱置之度外,半生勤劳爱民。他明白:抗击――在战争的硝烟里;挺立――在妥协的逆流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生存。如今香港已经顺利地回归了,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的怀抱。“港澳凯旋回归,家祭毋忘告林翁。”林公的一生,为了保卫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如果他在世,一定会感到万分的安慰和喜悦。
远去了,鸦片战争的年代!
远去了,烽火战争的年代!
远去了,列强蹂躏祖国的年代!
今天的祖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一日千里。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但,这百余年来,有多少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呢?我知道,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是成千上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新一代要担负起跨世纪的重任,就要以林公的精神志向鞭策自己。让林公的爱国精神千古流传!
篇四: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今年华东六省一市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我作为江西高校从事统战部工作的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会议期间,有幸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是为纪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位于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馆内有江南园林风格的仪门厅、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竹柏轩等主要建筑物,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近3000平方米的纪念馆,始终回荡着林则徐的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它与馆内的文物珍品一起构筑了馆之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于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句,意思是:倘使有利于国家,我可以用生命作贡献,怎能因为遇祸就避开,是福就趋前呢?这两句著名的诗,抒发了林则徐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广为传颂,成为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这使我想起了2003年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时用林则徐的这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明了自己上任后的工作风格和态度。一位是民族英雄,一位是国家总理。从他们的言志中可以看到,他们都有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祸福的品格;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境界;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将接受教育部的水平评估。水平评估是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要求,来促进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它不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教学改革促进工程、质量提高工程,也是一项汇聚力量、凝聚人心、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工程。从这次评估指标体系来看,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不仅有难度,有深度,而且有广度,可以说是对我校教学、科研、管理、教风、学风等整体工作的一次全面考核与检查;这次评估是否能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不仅取决于经费与硬件的达标,更取决于质量与软件的提高。这次评估对学校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它决定着我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对我们广大师生员工也是一种思想与精力、责任与奉献的考验,我们既要克服把评估看成一个负担,畏惧评估,失去信心的思想;又要克服评估与我无关,游离评估中心工作之外的思想;还要克服敷衍了事、随便应付搞评估的思想。
评估大事,个个关心、人人参与;评估大事,个个支持、人人有责。作为学校统战工作在这次评估工作中就是要始终结合“围绕学校评估工作中心,服务学校评估工作大局”这一实际来贯彻落实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要在主动为评估工作服务中不断提高统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的要求,一方面努力做好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把学校统一战线方面的智慧与力量凝聚到学校实现评估创优的目标上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鼓励他们在学校建设、改革、发展中“献良策,作贡献”。只要我们从学校评估大局出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力所能及地为校分忧,全力以赴地为评估出力,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状态,积极做好“迎评创优”的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评估的好成绩,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篇五: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又逢周末,我跟随县孔子学会的叔叔阿姨去福州参观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三坊七巷内的澳门路上,与南后街仅一街之隔。来到林则徐纪念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立在正门两旁的石狮,威武雄壮;正门左匾上写着“中兴宗衮”,右匾上写着“左海伟人”。纪念馆内的“爱我福州”摄影展最引人注目,展出的作品以“福州风光”为主题,展示了福州历史文化和美丽福州的新貌,让我大饱眼福。
看完摄影展,我们来到了花厅楼。这里假山碧水,环境优美,鲤鱼在池水中游来游去,为纪念馆增添了许多生气。特别是榕树的长姿形态各异,有的看起来像人参娃,有的像小马,有的像龙,还有的像鹿……随后,我们走进 “虎门销烟”展厅,展厅内挤满了人,人们争相观看“虎门销烟”的模拟场景和林则徐爷爷的蜡像,林爷爷那威严的神态,令我震撼不已,肃然起敬,在我心中树立起了伟大的形象,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然后我们又参观了其它展厅,每个展厅都有不同的主题,有的是林则徐爷爷曾经用过的物品,有的是介绍林则徐生平事迹的,还有各式各样的模型,书籍等。
参观了纪念馆后,我们为福州有这样一位爱国的民族英雄而感到无比自豪!
篇六: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福州市人杰地灵、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在它的鼓楼区澳门路16号,有一处古典园林式建筑群,便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禁毒教育示范基地——林则徐纪念馆。去年11月23日下午,我们有幸参观了这个纪念馆。这是一处素洁典雅、文化厚重的园苑,游人络绎不绝。置身此处,微风中飘荡着浓郁的书香,空气中弥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林则徐的后人及乡贤为了纪念林则徐,修建了专祠,名曰林文忠公祠,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祠前临街施屏墙,门额书“中兴宗衮”,“左海伟人”,正门作辉楼状,青石横额:“林文忠公祠”,墙头翘角飞檐,泥塑卷书彩绘,气势宏伟。内有仪门、御碑亭、树德堂、海纳厅、云左阁等具有清地方风格的古典建筑,回廊曲径,花木扶疏。1982年辟为林则徐纪念馆。2009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对馆舍重新扩建,占地面积达到8500平方米,并增设到了5个展区,以丰富的文物,翔实的图文资料展示了林则徐辉煌的一生。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林则徐的画像,只见他脸色凝重,眉头微锁,目光深邃,忧国忧民的神态跃然纸上。画像两边挂有他的一副名联:“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这是林则徐赠予邓廷桢的回京诗,他相信历史自有公论。
众所周知,林则徐最伟大的壮举是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那是1839年6月3日午后2时许,作为钦差大臣他神采奕奕地登上礼台,礼炮轰鸣,随着他一声令下,一箱箱鸦片被抛入水中,一担担生石灰被倒进池内,烟池开锅了,百姓们也沸腾了。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200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海水被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这一气吞山河、正义凛然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威风。1959年,郑君里、岑范执导的电影《林则徐》上映,艺术地再现了虎门销烟的历史瞬间。而著名艺术家赵丹则把林则徐这一民族英雄的形象塑造得十分饱满而又十分生动,使林则徐的光辉形象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然而,林则徐身处在江河日下、腐朽没落的大清王朝之中,虽销烟有功,却屡遭投降派诬陷。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定海失陷,琦善到广州,向英侵略者投降,擅自签订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的《川鼻条约》,但他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林则徐。昏庸的道光帝在1841年将林则徐撤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这是何等的不公与何等的令人唏嘘!
然而,历史自有公论。林则徐逝世后,咸丰帝赐给他“文忠”的谥号。在纪念馆,我们看到了“御碑亭”,亭为正方形重檐九脊顶,亭内立三块青石碑,成“品字形”排列,隐喻林则徐一生品重柱石。中间为圣旨碑,是咸丰皇帝得知林则徐病逝后第23天下旨慰问其家属的,在碑里陈述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封林则徐为太子太保,第二件是为林则徐平反恢复其名誉,表明皇帝英明,对林则徐的过往不再追究;第三件是照顾其家人,安排其儿子官职。圣旨碑是由协办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徐甫书写的。左边是御制碑文,在碑文中记载了皇帝对林则徐的评价,对林则徐一生为国爱民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在碑文中也指出了林则徐有功也有过,从“虽图夷务于粤洋,机宜未协”可以看出皇帝认为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了鸦片战争,没有为其彻底平反,留了一条小尾巴。右边为御赐祭文碑,皇上为了安抚其家人,特意谕旨,这又对林则徐的功绩给予了肯定。它由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陈宝琛书写,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这种三碑并立的御碑亭在全国非常罕见,而且能够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是非常珍贵的。
然而,皇帝的评价是不足以概括林则徐的历史贡献的。林则徐的功绩是刻在历史上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