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正能量读后感(2)
常识告诉我们,某些事件和想法会让你产生某种情绪,而这种情绪反过来会影响你的行为。比如我们有幸福的感觉,我们就会微笑;我们感觉害怕,我们会逃离。我们常常无奈的说,我笑并不是我真的开心。但是当我舒开眉心,嘴角上翘,心情会微妙变的好起来,于是变成“我笑了于是我开心了”。快乐可以是自找的!
当我们弯着身子窝在椅子里的时候,觉得疲劳与心情低落。我们认为这是精神状态不好的正常表现。但会不会是因为这样的姿势使得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呢?如果我们坐直身体,上调电脑显示屏,这样微微抬头的看着屏幕,一副很自信与胸有成竹的样子,然后,我们的精神状态变好了,感觉正能量在充斥进来。
这一切的案例都是证明了,行动可以改变一切!如果行为上改变的多一点,我们的正能量会更多一点。我就瞧着这观点去验证一下,首先我想改变我赖床的行为,放假这么多天,我天天一挣开眼,都是差不多11点了,很多次都跟自己说明天要早点起来才行,但第二天还是那样日照三杆,总想不起以前8点上班的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甚至为了不让女儿早起床,每次在她有“动静”的时候,宁愿疲惫地用手不停的轻轻拍抚她,告诉她“女儿,现在还很早,你继续睡吧,还没有到时间起床了。”就这样搞到女儿一天三餐都变成了只有午餐和晚餐,每想起这点,悔疚感就冒出来了。我要改变这一切!!于是从起了改变懒床的念头时,我就把房间的遮光布卷起来,迎接第二天的晨光,以前上班的时候我总是调4个闹钟叫起床的,现在都关掉它,让自己留点“心事”的睡觉,而且很多晚都约父母第二天一早喝茶,这样一来更帮助我有动力要早起床。从那天开始,我每天在8点前就起床,我发现没有闹钟的日子,我更能一早地醒来,自己身体变了闹钟;没有遮光布的日子,我第二天更精神奕奕,精力充沛。时间多了,可以完成的时候更多了,现在家里还养了只宠物,每天一早起来给他们喂食,生活变得更充实,女儿同样也跟这我早起了。和家人相聚的时间也更多了,整个人都出现了变化,变得更有责任感了,变得更健康,我的真实感受让我认同了“行为改变一切,微笑改变世界!”这一观点。
在生活的改变让我相信在工作上也能同样可以改变的,把以前的坏习惯一一列出来,给自己定个目标,把自己想完成的事情,也同样列出来定个目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觉得这句话听腻了,那还有这样的一句话:韩国人经常都会说:“世上没有丑的女人,只有懒的女人”,只要你真的想漂亮,你会不断地打扮自己,展示自己漂亮的一面示人。同样主要是你真的想做的事情,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只有行动才能真正帮助你。“停止空想,立即行动起来吧!”
寻找正能量读后感范文六:
现实往往叫人绝望,我们像被上紧发条的机器人一样,疲惫地奔波于梦想和生活之间。房价太高、物价飞涨、老板难伺候、养老没有着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这样焦虑的大环境下,“正能量”备受推崇也就不足为奇。
有一所不大但能让人心安的房子、有一份看上去体面的工作、有一个不对自己天天挑刺的爱人、有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这大概是绝大部分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而现实往往叫人绝望,我们像被上紧发条的机器人一样,疲惫地奔波于梦想和生活之间。房价太高、物价飞涨、老板难伺候、养老没有着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这样焦虑的大环境下,“正能量”备受推崇也就不足为奇。
而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一书,可谓来得正是时候,“坚持正能量,人生不畏惧”是他写给读者最温暖的寄语。“如何在混乱的时势和焦虑的当下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如何将源源不绝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是这本书所探讨的核心主题。之前很多激励大师和商业领袖经常向人传播这样一个理念: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就要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而实际操作时,这种方法往往行不通。怀斯曼则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理念:只有改变我们的身体和行为,才能进而改变我们的思维,行为才是决定我们情绪和内心能量的关键。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点“正能量”
理查德·怀斯曼身为“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他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地研究人的行为与情绪之间的亲密关系,《正能量》一书里的观点彻底颠覆了“性格决定命运”“乐观主义者是天生的”等惯常认知,它严谨又趣味十足地讲述了正负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揭秘了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会真正影响到我们的信念、情绪、意志力。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既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而如何才能将体内的正能量激活出来?怀斯曼提到了很多实质性的方法,而且通过一个个看似怪诞的实验,去揭示我们思维上的盲点和误区。比如在教人如何快速减肥时,他推荐了一个“推拉”的心理暗示游戏:在你要进餐时,尽量将高热量的食物推离你远一点,并试着将就餐的灯光调亮,或者对着镜子进食、关闭电视等外在干扰源,这些行动,能让你不再做习惯的俘虏,激发前所未有的能量。再比如在研究着装是否能影响人的情绪时,怀斯曼惊奇地发现,喜欢穿深黑色衣服的人,往往容易专制、具有攻击性,而喜欢穿颜色鲜亮衣服的人,则常常表现得很宽容、乐于助人。这些都展示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对于内在能量的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