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学反思
《童趣》教学反思范文一:
要讲《童趣》,文言文,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问题,备课时已在隐隐担心……
正式上课,先让同学们列出文言文中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字词,第一人称的列举得相当全,接下来却不懂了,然后我明确答案。接着又问:古代皇帝如何自称自己?这下好了,古装剧看多了效果就是不一样:朕、孤、寡人——很神速地得出了答案,我赞扬,这下这些小家伙更来劲了,来劲的结果:什么“哀家”、“臣妾”的全蹦了出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确。但是,在分析课文的时候问题来了:很多同学只顾着埋头去抄整句话的翻译,已顾不及思考和回答问题,我只有停下,教他们如何做笔记——比如“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拟作:把(它)当作;群鹤和空中都懂什么意思,而且也不用再翻译为其他的;舞:飞舞;于:介词,在——这么把个别字词的意思一一明确后这句话还有不会翻译的道理?为什么一定要那么为难自己一个字子一个字从头到尾抄完?……已很少再发现埋头苦抄的学生……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第一次讲文言文,如此的顺利,心情,整天都很美。
星期五下午第二节上最后一个课时,又在担心了,因为这是一周的最后一节课。上课前在办公室时就有某些班的班主任聊到了这个话题——学生在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的具体英勇表现是:上课铃刚响,同学们的书包都已挎好,蠢蠢欲动坐立不安……放学龄最后一声才结束,同学们早已像离弦的箭扎到校门……上课的时候就把这一情报说与同学们,众生笑,兴致也来了,然后,正式讲课,气氛居然非一般地热烈……
后来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把蚊子比做白鹤,而不是乌鸦或者猪或者其他?热烈讨论后得出结论:不但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想象联想要合理。到此,我顺势又给出问题:运用合理的想象合理地形容以下这几种人——很胖的,很瘦的,很聪明的、很笨的。得,这些不安分的家伙肯定来劲了——答案基本合理:很胖的人:像猪,企鹅 ,皮球……又一个答案:大象,我明确——一般情况下,只用大象腿形容一个人腿很粗;很瘦的人:猴子,竹竿……在这里,我给他们讲了形容一个人很瘦的经典比喻,鲁迅笔下的像圆规的祥林嫂;很聪明的人:猴子,老鼠(从《猫和老鼠》中得到的启悟),狐狸,诸葛亮……到这时,气氛热烈得似要燃烧,小家伙们就又借机胡说八道了:聪明得像大猩猩、像蚯蚓、像癞蛤蟆……刚才瞧仔细了,又是黄江鹏这捣蛋鬼开的头!我很努力地才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说:“既然黄江鹏同学认为大猩猩是形容人聪明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这么说‘黄江鹏同学聪明得就像大猩猩一样’!”众生笑,黄江鹏略显尴尬。
没再出现胡说八道的状况。
最后一问,很笨的人,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回答:猪,蠢货,蠢驴,二百五……我的妈呀,对这些就了解透彻了,后来,我用严肃的表情和话语告诫学生:不要用这样的字眼去形容他人,因为它们会伤透一个人的心……
放学铃声很快地响起,这一课也宣告结束……
《童趣》教学反思范文二:
对于初一新生而言,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新面孔。如果无法迅即掌握学习文言的入门技巧,或者让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胎死于初学阶段,学生损失之大可想而知。因此,我一直非常重视初一新生的文言文起始教学,试着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领初一新生和文言文亲密接触。
沈复《童趣》是相对独立的一篇二百多字的短文,记叙的是作者儿时的趣事。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总之,这个二百年前的古人沈复,是一个难得的有“趣”的人。有趣的人,从小就有趣。《童趣》文字精练,趣味丛生,一直被教材编写者所看重。作为初中生学习文言的开篇之作,在教授时自然不可等闲视之。
回顾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译读。教给学生翻译的一些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结合课文的练习题二,我教给学生以下五种翻译的方法;
1、加字法,余(回忆)忆童(童年)稚时(时候)。
2、换字法,昂(抬)首(头)观(看)之。
3、保留法,花台小草丛杂处。人物,地点,时间等词语做保留。
4、补充法,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叫声)像雷声(一样响)。
5、调整顺序法,徐(慢慢)喷以(用)烟。用烟雾慢慢喷射。
由于是初中语文的第一篇文言文,我让学生用三个课时在课堂上来完成文章的翻译,过程中,我对一些关键词句加以引导。在每翻译一段后,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有些学生翻译得特别到位,石港同学把“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译成“我陶醉在其中,并感到愉快而满足的样子”,谭世鸿同学把“定神细视”译成“我全神贯注地观察”,高娇同学把“不觉呀然一惊”译成“不知不觉被吓了一跳”等等。
通过检查学生的译读,我发现学生们基本能掌握翻译的一些要领,大部分的同学都能译完课文。只要学生能将这几种方法学以致用,相信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中,同学们肯定能游刃有余。
《童趣》教学反思范文三:
这两天讲授的课文是《童趣》,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关于文言文的教学一直都存在着争议,有的认为要依然要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有的则认为应该弱化基础知识,而要侧重让学生去体验课文。关于这些争议可以从各个渠道获知,这里就不再多说。还是讲讲我上课时的一些情况。
由于四班的多媒体出现故障,所以在四班的上课就完全是按照教案的思路讲的,可以说上的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还是有一两个亮点:一个就是导入,我还是按照我以前的思路,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这次讲的故事可以说很符合课文,因为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想象的故事,这个故事作为一个导语可以说是很成功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就是在课堂上讲了一个《武林外传》的小故事,是关于刑捕头吃东西的故事。刑捕头没有钱,他就要了一碗阳春面,可是在他吃之前,他嘴里一直在说“这是肉丝面,这是肉丝面”,结果他就真的把它当肉丝面吃下去了。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的就是:“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只要你是这样想的,事情真的就是这样的。
在一班的课堂上,因为有多媒体的协助,所以课上的较为轻松,而且也能调动学生的想象,整体上效果还是可以的。
但是,通过这次《童趣》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我这次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但还是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实行,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违背的,也是不科学的。在课堂是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文言文好学吗?喜欢学吗?”结果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不好学,不喜欢”。我想这是学生心里真正的呼声,但是我们教师却是经常忽略了他们的心声,依然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念来教学。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才是最关键的,要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这样我们的教学就算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课堂上,我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导语的设计,图片的展示,提出一些问题,讲一些故事,对学生的回答积极肯定等等。但还是觉得这样不够,因为一旦涉及到知识点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我无法让知识点的讲授变得更为生动,更为形象,我想这是我个人的问题。
二.这是一篇充满趣味和想象的文章,应该可以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去体验文章里面的乐趣,因为他们才刚刚度过自己的童年,对于自己童年时的一些趣事还是记忆犹新的。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趣事谈谈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让他们去体验作者当年的乐趣,或许效果会更好。但是实际上这堂课我们大都是在传授文言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觉。这实际上也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尽量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童趣》教学反思范文四: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童趣》一文教学反思
20xx年9月17日,内心沉重的一天。
早上到校,师傅告诉我要来听听我上的课。今天我要上的是《童趣》第一课时,听课老师:沈红毅、吴建海、李春暖、孙远帆等。
不免有些拘束。但这一天迟早要来,总要面对压力,经受考验。
认认真真地听了整整两节课时间的评课,面带笑容,内心却一点一点往下沉。很多很多的问题,很多很多的不足,很多的空间需要去填充,去改进。现将反思整理如下:
1、 教学环节设计上理论性过强,未做到有的放矢。
本篇为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我一开始就将理论性较强的“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比较”、“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两个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未联系具体诗句,显得纸上谈兵,生硬,并且苍白而乏味,针对性不强,学生很难加以把握和感知,并且易对文言文产生恐惧、排斥的心理。如讲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可放入本文第二课时课文讲解结束后,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自行思考、总结,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因此在教学设计和备课中应再多花点功夫,深入钻研,设计出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注意各环节间的先后次序和相互衔接。
2、 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够,学生主体性体现不足。
七年级学生心理还较稚嫩,彰显童气,而我在本课时教学中未能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没有为学生创设一个发挥特长、发挥自由想象的舞台。文言文的讲学,可在导入或讲解时,多穿插有些成语的典故或传说故事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突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具体可感。再如可在正式讲课前请学生叙述自己的童年趣事,融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做课堂的主人,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再者可在复述环节创设学生自由探讨的环境,给学生多留一点时间去发挥,去交流。
3、朗读的真正作用体现不充分
本课时我较为注重朗读,但在朗读的环节设置上,其作用并未凸显。如录音范读时可让学生轻声跟读,范读后可让学生大声跟读一遍,注意节奏、语音、语气的把握。每次学生读完后应加入适当的点评,而评价该以鼓励性为主;也可让学生间相互评价,讨论朗读感受,取得朗读反馈,或采用朗读竞赛等方式,如此既让朗读真正发挥作用,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再如朗读节奏的划分,可让学生自己朗读后,我发现错误、指出错误,选取典型句子,指导学生正音正字、节奏划分和朗读方法,此时我应进行范读,如此加深学生印象。另外背诵环节可与课文讲解结合起来,每讲解完一段再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4、课堂节奏紧张,语速过快
七年级的学生信息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了过高的估计,在本课时教学中整体语速过快,显得课堂气氛和节奏紧张。再者,某些概念性的知识点不必讲得太仔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课堂上语速过快,语调平缓,显得重点不突出,学生不易于接受信息。语文课应当放慢语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娓娓道来,抑扬顿挫,表情和肢体语言适当丰富,使得学生在一个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渐渐融入课文中的佳境,并且语言的轻重缓急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的把握。
5、专业基本功不够扎实,文化底蕴还需更加深厚
对于一些文学常识问题,如走近作者、了解背景等,应由教师娓娓道来,既显示一名语文教师应有的语文功底,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