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实习心得
时间: 01-26
栏目:心得体会
篇一:新闻专业实习心得
一.实习动机:学习了新闻专业有一年半的时间,对以后能从事记者职业非常荣幸,也十分热爱,甚至可以说是更多的是憧憬。通过对新闻写作和新闻理论以及新闻编辑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似乎理论缺少了实践也不甚完美,有时甚至只能是空谈。于是在本学期的实习阶段,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新闻采编的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和新闻敏感。在电视台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增加对广播电视的知识,以期能为以后从事新闻职业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
三.实习任务:新闻采编和栏目策划以及录制
四.单位概况
1.基本情况: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29号旭捷大厦 (中华新闻报社)
北京海淀区万寿路乙十五号南楼二层(中国教育电视台)
2.单位简介:《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权威性报纸,中华新闻报的定位是:立足传媒界、报道传媒界、服务传媒界、开拓界内外。由于覆盖了全国各地的报刊、电视台、电台、有线电视台、网络媒体、新闻传媒教育部门、新闻传媒研究机构,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部门、广告中介单位、传播策划公司、新闻器材产销企业等,中华新闻报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
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创办于1986年,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隶属于教育部,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行业指导。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舆论导向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攻关阶段。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我有幸在《中华新闻报》的时政专题部,能够多的了解社会的现状和表象。电视有声色全貌的优势,通俗易懂,受众范围较广,所以在舆论引导和信息传递以及教育作用方面的作用更明显,实习期间,我在教育电视台的《公益》(《点燃希望》)和《孕婴专家》以及新创办的《奇罗星》栏目组学习过一段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奇罗星》的策划和拍摄过程,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电视人的辛苦,希望它在七月份顺利播出。
六、实习状况和感受
从2月17日到6月1日,我在《中华新闻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实习。
第一天到日报社时政专题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热情,为我倒水,递给我报纸看,跟我聊天,很快消除紧张,让我大胆的想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需要及时的记录,然后跟老师商量是否值得采写,如何采写。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确认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浏览新闻,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奔波,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记忆最深的是在山东德州跟老总出差的一次,那次我们要做的新闻基本资料都差不多,完全可以及时赶回去,准备写稿。我们副主编刘立杰老师对我说:走,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可作的。就这样,我们俩开着车在德州武城县的郊外乱转,没有线索。老师说,你注意看沟里有没有污水,这样就可以发现隐蔽的化工厂。说也奇怪,还真的让我们俩发现了,一条臭水沟,但是看不到排水口,
篇二:新闻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 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搞好社会 实习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 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经历了无事可做的孩童时代,到学校里忙碌 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实习就像一个链子连 着学习和工作。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 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 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 我们必须要做到 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 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 己能力的舞台。
通过实习,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 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 闻学, 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 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 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 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 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 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这些只有在实 习中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抓“活鱼”和“抢”新闻。实习是由 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学 会习畅网通。
到新闻单位去实习, 主要是要锻炼自己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 力, 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 掌握新闻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 向那些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学习,交流经验。深入现场去采访, 接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会,用真情写出有 生命力的新闻作品。 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 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 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 点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 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 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 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亲 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 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 ,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 写一些有价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 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 个环节,俗话说: “文怕修改” ,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 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 ,可以
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 通过综合思维提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 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 4、印刷出版 在短短的实习期内,我深入到各地去采访,真正的锻炼自己 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真正做 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新 闻稿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讯 的写法,包括各种新闻文体,如动态消息、综合消息、 人物消息、 评述性消息、特写性消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 貌通讯、人物专访等。还有电视新闻的写作,广播新闻的写作, 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 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 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 “识”“才”“学” 、 、 ,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适应 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 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篇三:新闻专业实习总结
一、我的实习目的 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 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 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 学习的目的就是 运用, 就是去指导工作, 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 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 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 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 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 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 走好,以后的路自然会畅通。
二、我的实习内容 据我所知,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 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 偏重于应用与操作。 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 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 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 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 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 程, 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 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 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 ,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写 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 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 “文怕修 改” ,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 “灵 魂” ,可以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通过综合思维提 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 言。 我的实习单位是《滁州市广播电视报》 。广播电视报是周报,一个星期出一次报纸,周 期较长,而且时效性也不强,所以,广电报并没有专业的记者。我们的实习指导老师全都是 编辑,如果有新闻,也可以充当记者。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张银川。
三、 我的实习收获 从 9 月 16 日到 12 月 25 日,我在滁州广播电视报社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这段 时期内,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 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 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 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 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 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 的道理。 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第一次进入广电报社,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报社并不大,照排室、编辑部、 会议室等。前面说了,广电报没有自己的专职记者,所以编辑部五个编辑成了指导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主要实习内容就是报纸编辑。我的老师是张银川。张老师外表很儒雅,为人很谦 和,教给了我很多书本上没有学过的知识。 因为我们有五个人,编辑部有没有多余的办公桌,会议室就成了我们的阵地。一天又 一天,我们坐在会议室里,除了打扫卫生端茶倒水,基本上就是看报纸、校对……校对、看 报纸……看报纸、校对……有时也会去照排室,跟着美编学习版面的编辑,在此期间,我们 学会了用方正飞腾软件编辑报纸,学会了如何扫描文件等等。 9 月 27 日,对我来说是一个大日子,因为那天,我终于盼来了传说中的外出采访,张 老师终于要带我出去采访了! 市中心血站在人民广场举行了一次无偿献血, 市交广爱心车队 集体献血。到了地点,才发现,书上学的什么如何提问啊、如何挖掘新闻热点啊,全都是浮 云,根本一点都用不上,理论只能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还好,我一直是跟在 张老师后面,看老师是如何提问,如何拍照。回去以后,张老师让我写一篇短消息,几百字 就可以了。谁知,写了四百多字,竟然还被删掉一半,在报纸上就拇指大的一片呀。而且 27 号的稿子,拖到 10 月 1 号才发。看来广电报的时效性确实——很差。不过,不管怎么说, 我的第一篇新闻稿件终于变成铅字了,这也是一件挺让人高兴的事。 张老师是法治版的编辑,很少到外面跑新闻,我经常是跟着钟成玉老师去采访。钟老师 经常说,做一名打大记者,文字一定要大气,文章要写出大记者的风范。在钟老师身边,我 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 做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我曾采访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滁州市市委 书记、安徽省副省长、抗美援朝的文艺兵、社会福利院、副市长等等,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 新闻稿件, 《一个志愿军了老兵的烽火记忆》《战地黄花在朝鲜战场怒放》《情牵朝霞暖 爱 、 、 系夕阳红》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人物通讯的写法。深刻地认识到 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 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 “识” 才” 、 “ 、 “学” ,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 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当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和这里的生活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 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总有一些感触潜移默化。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当初的 选择和现在的进步感到骄傲。 最后,感谢带我实习的老师和一起实习的同事们,是你们教会我如何做新闻,也带给我 愉快的实习生活。
四.我在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习发现, 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 “书到用时方恨少” 真是 。 学习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能力太差, 将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用到哪学到哪。在采访中,还 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一些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熟练运用能力还不够。 在今后还需要在各方 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
五. 我对实习工作的一点意见 实习主要是面向社会的过程,应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尽可能多的让每一个实践者走出去,到第一线上。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远,只有走出 去,才能采集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到现场采访是记者的本职工作。 2.尽可能扩大社会的接触面,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新闻所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的生活问题, 所报道的是老百姓犯罪关心的问题, 只有深入到每一个层面中去, 才能写出更加有特色的作
品,才能扩大记者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使报道更有特色。 3.在采访,写作,编辑等一系列过程中应当教会实习者使用先进的仪器,教会记者如何把 握事件的闪光点。记者是一个杂家,应该懂得各种工具的使用,才能提高新闻制作的效率, 提高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新闻单位映尽可能多的为每一位采访者提供锻炼平台。 4.记者应当在采访写作中打破陈旧的模式,要富于创新思维。新闻单位要鼓励记者开拓创 新,不要被一些陈旧的模式所束缚,要创新思维,更新观点。 5.新闻单位要尽可能多的给每一位记者提供一个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初学记者的经验不 足,应当更多地接触一些新闻的制作过程,运用到实践中去,应该多动手操作。 总之, 新闻是一种客观的报道事实的学科, 它具有真实性和新鲜性, 时效性特强的学科, 新闻更是注重实践的学科,所以应抓好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深刻体会,认真学习
篇四:新闻专业实习总结
2010 年 7 月至 9 月这四个月期间,我在《安徽工人日报》实习。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全面接触新闻编辑业 务,从处理地方记者稿件,参与选稿排版,到最后找总编签版,开始 与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回想起在报社实 习的那段日子,心里还是有诸多感触。
一,初到报社——半是懵懂半是新鲜 我跟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到安徽工人日报社去报到, 人事部的主任 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因为是第一次到报社去,里面的人又一个都不 认识,我们几个都不敢多说话,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无可避免的紧张 起来,几个人站成一排规规矩矩的一声不吭,像接受检阅的士兵。主 任阅人无数, 很快就看出了我们的拘谨和不自在, 他跟我们开玩笑说: “你们是自愿过来实习的,可不是我们强迫的哟,看你们的样子,好 像我们抓的壮丁啊。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笑了,气氛一下子变得轻 松起来。 实习手续办得很顺利,我听从报社地安排,跟着王编辑做新闻编 辑工作,主管周三和周六的两个版面。令我高兴的是,我和我的同学 分到了同一个办公室,我们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心里感觉踏实多了。当我第一次跟王老师到她的办公室去的时候,我在心里告诉自:你的 实习生活开始了,你要好好努力,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与安徽警 官学院新闻专业的声誉。
二,实习生活初期——与实习老师良好的交流沟通最重要 办完实习手续我们当天就回到了学校, 实习老师交代我们第二天 早上要按时到报社上班。第二天一大早,冬日的早晨六点钟还是漆黑 一片,我们就到校门口去赶首班车了,由于时间尚早,面包店没有开 门,我们只好饿着肚子往报社赶,下了公交车,走在街上吹着冷风, 我直在心里叫苦,真是饥寒交迫啊。到了办公室,打开门看到实习老 师还没有到,心里总算舒了一口气,看了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还有十 分钟。利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我和我的同学打扫了办公室的卫生。 从那天起,提前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成了我和她每天必做的一门功课。 刚开始,我总觉得跟实习老师很陌生,仿佛我们中间隔着什么, 正因如此,我那拘谨不争气的性格出来捣乱了,只要老师不主动跟我 说话,我也不吭声,一个人坐在她旁边看报纸。老师看我那样,本来 有工作要交给我做,也就做罢了。就这样过了两三天,同办公室的白 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他私下告诉我要主动跟老师沟通交流,不要总 等着老师主动开口。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自然改了很多, 老师看到我的变化非常高兴,我们之间的交流顺畅多了。很快,她跟 我讲了编辑工作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编辑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而且 还把她电脑的密码告诉了我,这一切充分说明,她已经不再把我当旁 观者了,开始引领我参与到她所负责的编辑工作中。
从以上两件事上我认识到,有些工作不要等老师安排,我们作为 实习生,为老师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比如说每天 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还有,我们应该主动跟实习老师交流沟通,不要 自视清高, 应该时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真正地去尊重自己的老师, 多向在新闻一线工作多年的实习老师请教。 事件过的很快,通过努力,不久我就发表了第一篇稿件,当时自 己高兴的不得了,但是后来再发稿占大多数的心理是害怕。怕哪句话 写的不对,给自己惹官司上身。因为这种事见得太多了,有时和各种 媒体的前辈们聊天,他们对这点也很无奈。但只要报道的是事实,公 正、客观,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哪怕得罪了某些人,也不畏惧, 做新闻的,这点勇气还是要有的。 通过实习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学习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 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能力太差,将学到的知识不能 运用到实践中去, 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 用到哪学到哪。 在采访中, 还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一些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熟练运用能力还不 够,普通话水平不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 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
篇五:新闻专业实习总结
2009 年 6 月底,根据新疆财经大学制定的学年实习计划,我学 院组织我们新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进行了专业实习。 此次实习采用小 组协作分散实习的方式,将班里的学生按 5—7 人分为一个小组,每 组设定一名组长,由学生自己拟稿、策划、拍摄、编辑、制作,最终 完成小组的实习作品。
一、实习目的 首先,我们大三的学习已经结束,即将踏上社会,离开了书本, 我们对社会知之甚少,通过实习可以增强我们的时间操作能力,为我 们投身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是让我们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学习拍摄 技巧,对大洋 D3 非线编软件的使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 让我们能更好地将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 达到学以致用,理论和时间的完美结合。 再次,通过实习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写作,同学 之间相处将会更加和谐融洽。 最后,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发现生活中他人未发现的亮点 信息,找寻前人没有运用的角度去审视身边的生活。在实践中开拓思 维,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二、实习过程
(一)策划与构思 本小组由 7 名成员组成,有组长王杨,组员杨奕、张颖颖、张洁玉、万玉来、马明、涂宇鹏。大家协作以完成实习作品的各个环节, 无论是谁负责的工作,大家都会尽量赶到现场,以便能够详细地了解 每个步骤的操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我们的思想, 我们决定拍摄一些别人常常忽 视的题材。就选题问题我们小组的成员在一起商讨了很久,分歧一直 存在, 很难最后敲定。 最后组长王杨提议拍摄我们校园里的拾荒者 (那 些在校园里捡拾空瓶子和收集可回收垃圾的人) ,同时拍摄一些我们 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产生对比,反映他们与我们大学生生活的不同。 这项提议得到我们小组的一直赞成。 给我们所制作的 DV 短片命名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最初定的 题目为《关注》 ,可是我们觉得这个名字不能表达我们所制作的 DV 短片的真正内涵,不能反映我们的真正想法,一次次的商讨,一遍遍 的更改,我们决定使用《一样的校园 不一样的生活》作为我们此次 作品的名字。在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校园,我们大学生与那些拾荒 者却有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生活命运。
(二)采访与拍摄 选题一经敲定,我们就开始着手拍摄事务,我们于 2009 年 6 月 29 日就从学院实验室借来摄像机装好电池,准备进行素材的拍摄。 我们经商议决定将在校 8 号公寓楼后存放捡拾来的可再回收垃 圾的那位老奶奶作为主要的采访对象, 另外在对校园中其他拾荒者进 行补充拍摄。由于我每年假期都会去家乡的电视台实习,对摄像机的 运用、 常规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比较了解, 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小组决定由我主要负责拍摄任务, 组里其他成员帮助我完成拍摄 工作。 可是,计划归计划,现实总是会超越计划之外。我们在第一天拍 摄时就遇到了困难,我们没有找到预定的拍摄对象。起初,我们以为 她已经在校园里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 但是我们转遍校园也没有找到 她的踪影;
一.实习动机:学习了新闻专业有一年半的时间,对以后能从事记者职业非常荣幸,也十分热爱,甚至可以说是更多的是憧憬。通过对新闻写作和新闻理论以及新闻编辑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似乎理论缺少了实践也不甚完美,有时甚至只能是空谈。于是在本学期的实习阶段,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新闻采编的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和新闻敏感。在电视台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增加对广播电视的知识,以期能为以后从事新闻职业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通过切身实地的参与,增加对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录制以及播出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把握
三.实习任务:新闻采编和栏目策划以及录制
四.单位概况
1.基本情况: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29号旭捷大厦 (中华新闻报社)
北京海淀区万寿路乙十五号南楼二层(中国教育电视台)
2.单位简介:《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权威性报纸,中华新闻报的定位是:立足传媒界、报道传媒界、服务传媒界、开拓界内外。由于覆盖了全国各地的报刊、电视台、电台、有线电视台、网络媒体、新闻传媒教育部门、新闻传媒研究机构,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部门、广告中介单位、传播策划公司、新闻器材产销企业等,中华新闻报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
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创办于1986年,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隶属于教育部,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行业指导。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舆论导向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攻关阶段。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我有幸在《中华新闻报》的时政专题部,能够多的了解社会的现状和表象。电视有声色全貌的优势,通俗易懂,受众范围较广,所以在舆论引导和信息传递以及教育作用方面的作用更明显,实习期间,我在教育电视台的《公益》(《点燃希望》)和《孕婴专家》以及新创办的《奇罗星》栏目组学习过一段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奇罗星》的策划和拍摄过程,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电视人的辛苦,希望它在七月份顺利播出。
六、实习状况和感受
从2月17日到6月1日,我在《中华新闻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实习。
第一天到日报社时政专题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热情,为我倒水,递给我报纸看,跟我聊天,很快消除紧张,让我大胆的想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需要及时的记录,然后跟老师商量是否值得采写,如何采写。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确认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浏览新闻,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奔波,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记忆最深的是在山东德州跟老总出差的一次,那次我们要做的新闻基本资料都差不多,完全可以及时赶回去,准备写稿。我们副主编刘立杰老师对我说:走,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可作的。就这样,我们俩开着车在德州武城县的郊外乱转,没有线索。老师说,你注意看沟里有没有污水,这样就可以发现隐蔽的化工厂。说也奇怪,还真的让我们俩发现了,一条臭水沟,但是看不到排水口,
篇二:新闻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 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搞好社会 实习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 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经历了无事可做的孩童时代,到学校里忙碌 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实习就像一个链子连 着学习和工作。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 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 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 我们必须要做到 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 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 己能力的舞台。
通过实习,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 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 闻学, 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 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 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 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 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 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这些只有在实 习中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抓“活鱼”和“抢”新闻。实习是由 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学 会习畅网通。
到新闻单位去实习, 主要是要锻炼自己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 力, 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 掌握新闻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 向那些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学习,交流经验。深入现场去采访, 接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会,用真情写出有 生命力的新闻作品。 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 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 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 点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 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 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 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亲 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 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 ,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 写一些有价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 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 个环节,俗话说: “文怕修改” ,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 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 ,可以
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 通过综合思维提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 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 4、印刷出版 在短短的实习期内,我深入到各地去采访,真正的锻炼自己 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真正做 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新 闻稿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讯 的写法,包括各种新闻文体,如动态消息、综合消息、 人物消息、 评述性消息、特写性消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 貌通讯、人物专访等。还有电视新闻的写作,广播新闻的写作, 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 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 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 “识”“才”“学” 、 、 ,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适应 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 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篇三:新闻专业实习总结
一、我的实习目的 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 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 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 学习的目的就是 运用, 就是去指导工作, 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 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 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 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 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 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 走好,以后的路自然会畅通。
二、我的实习内容 据我所知,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 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 偏重于应用与操作。 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 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 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 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 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 程, 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 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 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 ,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写 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 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 “文怕修 改” ,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 “灵 魂” ,可以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通过综合思维提 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 言。 我的实习单位是《滁州市广播电视报》 。广播电视报是周报,一个星期出一次报纸,周 期较长,而且时效性也不强,所以,广电报并没有专业的记者。我们的实习指导老师全都是 编辑,如果有新闻,也可以充当记者。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张银川。
三、 我的实习收获 从 9 月 16 日到 12 月 25 日,我在滁州广播电视报社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这段 时期内,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 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 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 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 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 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 的道理。 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第一次进入广电报社,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报社并不大,照排室、编辑部、 会议室等。前面说了,广电报没有自己的专职记者,所以编辑部五个编辑成了指导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主要实习内容就是报纸编辑。我的老师是张银川。张老师外表很儒雅,为人很谦 和,教给了我很多书本上没有学过的知识。 因为我们有五个人,编辑部有没有多余的办公桌,会议室就成了我们的阵地。一天又 一天,我们坐在会议室里,除了打扫卫生端茶倒水,基本上就是看报纸、校对……校对、看 报纸……看报纸、校对……有时也会去照排室,跟着美编学习版面的编辑,在此期间,我们 学会了用方正飞腾软件编辑报纸,学会了如何扫描文件等等。 9 月 27 日,对我来说是一个大日子,因为那天,我终于盼来了传说中的外出采访,张 老师终于要带我出去采访了! 市中心血站在人民广场举行了一次无偿献血, 市交广爱心车队 集体献血。到了地点,才发现,书上学的什么如何提问啊、如何挖掘新闻热点啊,全都是浮 云,根本一点都用不上,理论只能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还好,我一直是跟在 张老师后面,看老师是如何提问,如何拍照。回去以后,张老师让我写一篇短消息,几百字 就可以了。谁知,写了四百多字,竟然还被删掉一半,在报纸上就拇指大的一片呀。而且 27 号的稿子,拖到 10 月 1 号才发。看来广电报的时效性确实——很差。不过,不管怎么说, 我的第一篇新闻稿件终于变成铅字了,这也是一件挺让人高兴的事。 张老师是法治版的编辑,很少到外面跑新闻,我经常是跟着钟成玉老师去采访。钟老师 经常说,做一名打大记者,文字一定要大气,文章要写出大记者的风范。在钟老师身边,我 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 做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我曾采访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滁州市市委 书记、安徽省副省长、抗美援朝的文艺兵、社会福利院、副市长等等,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 新闻稿件, 《一个志愿军了老兵的烽火记忆》《战地黄花在朝鲜战场怒放》《情牵朝霞暖 爱 、 、 系夕阳红》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人物通讯的写法。深刻地认识到 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 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 “识” 才” 、 “ 、 “学” ,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 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当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和这里的生活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 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总有一些感触潜移默化。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当初的 选择和现在的进步感到骄傲。 最后,感谢带我实习的老师和一起实习的同事们,是你们教会我如何做新闻,也带给我 愉快的实习生活。
四.我在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习发现, 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 “书到用时方恨少” 真是 。 学习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能力太差, 将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用到哪学到哪。在采访中,还 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一些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熟练运用能力还不够。 在今后还需要在各方 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
五. 我对实习工作的一点意见 实习主要是面向社会的过程,应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尽可能多的让每一个实践者走出去,到第一线上。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远,只有走出 去,才能采集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到现场采访是记者的本职工作。 2.尽可能扩大社会的接触面,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新闻所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的生活问题, 所报道的是老百姓犯罪关心的问题, 只有深入到每一个层面中去, 才能写出更加有特色的作
品,才能扩大记者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使报道更有特色。 3.在采访,写作,编辑等一系列过程中应当教会实习者使用先进的仪器,教会记者如何把 握事件的闪光点。记者是一个杂家,应该懂得各种工具的使用,才能提高新闻制作的效率, 提高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新闻单位映尽可能多的为每一位采访者提供锻炼平台。 4.记者应当在采访写作中打破陈旧的模式,要富于创新思维。新闻单位要鼓励记者开拓创 新,不要被一些陈旧的模式所束缚,要创新思维,更新观点。 5.新闻单位要尽可能多的给每一位记者提供一个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初学记者的经验不 足,应当更多地接触一些新闻的制作过程,运用到实践中去,应该多动手操作。 总之, 新闻是一种客观的报道事实的学科, 它具有真实性和新鲜性, 时效性特强的学科, 新闻更是注重实践的学科,所以应抓好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深刻体会,认真学习
篇四:新闻专业实习总结
2010 年 7 月至 9 月这四个月期间,我在《安徽工人日报》实习。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全面接触新闻编辑业 务,从处理地方记者稿件,参与选稿排版,到最后找总编签版,开始 与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回想起在报社实 习的那段日子,心里还是有诸多感触。
一,初到报社——半是懵懂半是新鲜 我跟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到安徽工人日报社去报到, 人事部的主任 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因为是第一次到报社去,里面的人又一个都不 认识,我们几个都不敢多说话,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无可避免的紧张 起来,几个人站成一排规规矩矩的一声不吭,像接受检阅的士兵。主 任阅人无数, 很快就看出了我们的拘谨和不自在, 他跟我们开玩笑说: “你们是自愿过来实习的,可不是我们强迫的哟,看你们的样子,好 像我们抓的壮丁啊。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笑了,气氛一下子变得轻 松起来。 实习手续办得很顺利,我听从报社地安排,跟着王编辑做新闻编 辑工作,主管周三和周六的两个版面。令我高兴的是,我和我的同学 分到了同一个办公室,我们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心里感觉踏实多了。当我第一次跟王老师到她的办公室去的时候,我在心里告诉自:你的 实习生活开始了,你要好好努力,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与安徽警 官学院新闻专业的声誉。
二,实习生活初期——与实习老师良好的交流沟通最重要 办完实习手续我们当天就回到了学校, 实习老师交代我们第二天 早上要按时到报社上班。第二天一大早,冬日的早晨六点钟还是漆黑 一片,我们就到校门口去赶首班车了,由于时间尚早,面包店没有开 门,我们只好饿着肚子往报社赶,下了公交车,走在街上吹着冷风, 我直在心里叫苦,真是饥寒交迫啊。到了办公室,打开门看到实习老 师还没有到,心里总算舒了一口气,看了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还有十 分钟。利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我和我的同学打扫了办公室的卫生。 从那天起,提前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成了我和她每天必做的一门功课。 刚开始,我总觉得跟实习老师很陌生,仿佛我们中间隔着什么, 正因如此,我那拘谨不争气的性格出来捣乱了,只要老师不主动跟我 说话,我也不吭声,一个人坐在她旁边看报纸。老师看我那样,本来 有工作要交给我做,也就做罢了。就这样过了两三天,同办公室的白 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他私下告诉我要主动跟老师沟通交流,不要总 等着老师主动开口。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自然改了很多, 老师看到我的变化非常高兴,我们之间的交流顺畅多了。很快,她跟 我讲了编辑工作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编辑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而且 还把她电脑的密码告诉了我,这一切充分说明,她已经不再把我当旁 观者了,开始引领我参与到她所负责的编辑工作中。
从以上两件事上我认识到,有些工作不要等老师安排,我们作为 实习生,为老师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比如说每天 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还有,我们应该主动跟实习老师交流沟通,不要 自视清高, 应该时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真正地去尊重自己的老师, 多向在新闻一线工作多年的实习老师请教。 事件过的很快,通过努力,不久我就发表了第一篇稿件,当时自 己高兴的不得了,但是后来再发稿占大多数的心理是害怕。怕哪句话 写的不对,给自己惹官司上身。因为这种事见得太多了,有时和各种 媒体的前辈们聊天,他们对这点也很无奈。但只要报道的是事实,公 正、客观,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哪怕得罪了某些人,也不畏惧, 做新闻的,这点勇气还是要有的。 通过实习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学习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 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能力太差,将学到的知识不能 运用到实践中去, 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 用到哪学到哪。 在采访中, 还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一些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熟练运用能力还不 够,普通话水平不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 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
篇五:新闻专业实习总结
2009 年 6 月底,根据新疆财经大学制定的学年实习计划,我学 院组织我们新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进行了专业实习。 此次实习采用小 组协作分散实习的方式,将班里的学生按 5—7 人分为一个小组,每 组设定一名组长,由学生自己拟稿、策划、拍摄、编辑、制作,最终 完成小组的实习作品。
一、实习目的 首先,我们大三的学习已经结束,即将踏上社会,离开了书本, 我们对社会知之甚少,通过实习可以增强我们的时间操作能力,为我 们投身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是让我们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学习拍摄 技巧,对大洋 D3 非线编软件的使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 让我们能更好地将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 达到学以致用,理论和时间的完美结合。 再次,通过实习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写作,同学 之间相处将会更加和谐融洽。 最后,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发现生活中他人未发现的亮点 信息,找寻前人没有运用的角度去审视身边的生活。在实践中开拓思 维,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二、实习过程
(一)策划与构思 本小组由 7 名成员组成,有组长王杨,组员杨奕、张颖颖、张洁玉、万玉来、马明、涂宇鹏。大家协作以完成实习作品的各个环节, 无论是谁负责的工作,大家都会尽量赶到现场,以便能够详细地了解 每个步骤的操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我们的思想, 我们决定拍摄一些别人常常忽 视的题材。就选题问题我们小组的成员在一起商讨了很久,分歧一直 存在, 很难最后敲定。 最后组长王杨提议拍摄我们校园里的拾荒者 (那 些在校园里捡拾空瓶子和收集可回收垃圾的人) ,同时拍摄一些我们 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产生对比,反映他们与我们大学生生活的不同。 这项提议得到我们小组的一直赞成。 给我们所制作的 DV 短片命名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最初定的 题目为《关注》 ,可是我们觉得这个名字不能表达我们所制作的 DV 短片的真正内涵,不能反映我们的真正想法,一次次的商讨,一遍遍 的更改,我们决定使用《一样的校园 不一样的生活》作为我们此次 作品的名字。在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校园,我们大学生与那些拾荒 者却有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生活命运。
(二)采访与拍摄 选题一经敲定,我们就开始着手拍摄事务,我们于 2009 年 6 月 29 日就从学院实验室借来摄像机装好电池,准备进行素材的拍摄。 我们经商议决定将在校 8 号公寓楼后存放捡拾来的可再回收垃 圾的那位老奶奶作为主要的采访对象, 另外在对校园中其他拾荒者进 行补充拍摄。由于我每年假期都会去家乡的电视台实习,对摄像机的 运用、 常规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比较了解, 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小组决定由我主要负责拍摄任务, 组里其他成员帮助我完成拍摄 工作。 可是,计划归计划,现实总是会超越计划之外。我们在第一天拍 摄时就遇到了困难,我们没有找到预定的拍摄对象。起初,我们以为 她已经在校园里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 但是我们转遍校园也没有找到 她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