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时间: 12-05
栏目:工作计划
篇一: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切实做好夷陵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继续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以“减少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降低艾滋病死亡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为重点,狠抓关键环节和措施落实,全面推进夷陵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48号)和《宜昌市夷陵区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要点》,制定我科室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培训活动
(一)协助健康教育科重新设计或维修小溪塔城区户外大型宣传广告牌。
(二)在“626禁毒日”期间,与公安部门联系,利用禁毒宣传时机,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活动中主要宣传艾滋病与吸毒的关系,不吸毒、不共用注射器可有效预防艾滋病通过吸毒途径传播。
(三)组织妇保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单位,联合在人群集中地段开展“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现场咨询检测、摆放宣传广告牌、悬挂艾滋病防治宣传条(横)幅、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和安全套、张贴宣传画;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进行走访慰问,发放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救助金,报销艾滋病病人相关治疗费用。活动中争取区、卫生局领导参加,扩大宣传影响力。
(四)在1至2个社区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讲座。
(五)组织各乡镇社区及疾控中心新进疾控系统人员学习艾滋病防治、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知识,提高他们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及预防处理工作能力。
二、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重点人群主动检测工作
通过与公安等部门联系,完成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给疾控中心的吸毒人员等艾滋病主动监测任务。
三、继续实施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大众支持氛围。将项目的宣传纳入当地“防艾”的计划之中,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中有关本项目的宣传每季度不少于1次。在公共场所、商业网点、主要路段、车站、码头等所设立艾滋病防治及安全套使用相关知识的公益广告牌。
(二)组织人员每半年开展一次对小溪塔城区休闲、按摩、足浴、理发、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制定娱乐场所分布图。
(三)外展与集中干预、外展与同伴教育员相结合、促进高危行为改变。结合实际制定外展工作计划,每个目标场所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外展活动。为目标人群提供宣传教育、健康咨询、医疗转介等干预服务,说服和指导目标人群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针对所有的目标场所发放宣传资料,指导并定期检查张贴及摆放情况。
将外展干预与同伴教育工作结合,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同伴教育员和同伴教育宣传员做好同伴教育工作,依靠同伴教育员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健教干预工作,有效促进目标从业人员的高危行为改变。
(四)做好目标人群艾滋病性病检测工作,规范性病诊疗服务
按照《湖北省公共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性病检测方案》,对利用娱乐场所提供服务的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艾滋病、梅毒检测,体检合格者发给有效期为半年的体检健康证明。
加强与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的合作,对拒绝艾滋病体检的目标场所,报送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由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其艾滋病防治行为。
(五)积极探索工作模式,有效保证项目可持续性开展
积极探索动员社区居委会、非政府组织和性病诊疗机构等资源参与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的模式,扩展多渠道开展项目干预的途径,推动项目工作可持续有效的开展。
通过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的实施,到20XX年底,目标场所干预覆盖率达80%以上,目标人群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80%以上,目标人群半年体检率达80%以上。
四、加强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一)对全区艾滋病咨询检测点人员进行咨询检测技术提高培训,提高咨询技能,满足更广大人群的需要,不断提高咨询检测服务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任务。
(二)认真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充分发挥疾控中心艾滋病自愿检测室功能,认真接待每位前来咨询检测人员,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咨询检测服务,保存咨询检测资料,并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和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五、继续开展流动人口(建筑工人)哨点监测工作
在夷陵区城建监查部门的配合下,对夷陵区建筑工地流动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问卷调查,免费对400名流动人口(建筑工人)进行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并及时将问卷及检测情况通过网络上报。
六、加强性病监测管理工作
按省卫生厅《关于加强性病监测工作的通知》(鄂卫函[20XX]206号)的要求开展夷陵区性病监测工作,掌握性病流行动态、发病趋势、行为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负担,为制订性病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提高性病疫情报告数据质量,加强、深化和规范各项性病诊疗服务,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制订辖区性病管理工作计划,开展师资培训和性病管理技术指导,协助传染病防治科对各单位报告的性病病例进行审核,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并每年对各性病疫情上报点进行1次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对辖区内性病管理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并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分析和总结。
上半年开展城市、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为达到20XX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XX-20XX)》制订措施提供依据。
对性病疫情按季度和年度进行分析,并及时上报。
七、加强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管理,进一步完善落实救助救治政策
(一)及时对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在接到确认报告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及网络报告工作。流行病调查中,对患者做好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心理疏导,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尽可能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HIV检测。
(二)对艾滋病感染者每半年开展一次随访,并进行一次体检(CD4检测),及时填写随访情况网报,随访中,了解病人身体健康状况及预防艾滋病传播措施落实情况。对单阳家庭中非阳性一方,每年进行一次免费HIV抗体检测,并指导落实预防艾滋病传播措施。
(三)对达到抗艾滋病毒治疗条件的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及时开展免费抗艾滋病毒治疗,治疗前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治疗中密切关注和及时处理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治疗初12个月内,在治疗0、15天、1月、3月、6月、9月和12月时间点进行随访,查4次CD4,每年查1次病毒载量,视情况查肝功能、血常规等,做好纸质资料留存,并及时网报。
(四)对每位能随访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和感染者及病人遗留的孤老及未成年人每年向民政部门申请2400元贫困救助金,对特别困难者申请特别困难救助金。对患者发生机会感染后的治疗费及抗病毒治疗中肝功能、血常规等监测费进行全额报销。对感染者及病人的子女全日制教育费用在患者自愿申请情况下进行全额免除。
八、对全区相关单位开展技术指导及督导检查工作
夷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通过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计划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偏差。
(一)督导单位及频次
对高危人群干预、娱乐场所同伴教育和病人随访、抗病毒治疗及各乡镇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每季度开展一次,12月1日前后对所有夷陵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开展“121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宣传专题督导检查。
(二)督导内容:
1、夷陵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对本系统人员每年不少于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夷陵区财政局按辖区总人口人均不低于0.3—0.5元标准落实艾滋病防治经费。
区民政局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采用纳入低保范围或发放贫困救助金等方式进行救助。
夷陵区广播电视台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宣传内容,播放频次每月不少于2次,随时报道艾滋病防治工作新闻,并做好播放记录。
区党校、劳动就业局要将艾滋病防治内容纳入教学内容,有课时安排及专人授课。区交通局在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公共交通工具设置宣传橱窗或放置可供顾客自取的宣传材料。
区教育局要在初中以上学校开设艾滋病防治知识课程,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中考内容。
区公安部门组织干警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知识,定期对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对入监的所有人员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依法打击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和利用感染者/病人身份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充分利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向育龄人群、流动人群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2、各乡镇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及时制订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乡镇社区防艾委(办)及时召开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并与各成员单位签订责任书。每村不少于一块固定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宣传内容;每村不少于两条保存完好的固定宣传标语,每个村卫生室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就诊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
3、夷陵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搞好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预防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加强临床用血及院内感染管理。区卫生局属各医疗卫生单位按要求确实落实阻断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的各项措施,孕妇免费艾滋病抗体检测率达95%以上,阳性孕妇免费阻断措施实施率达100%,对感染艾滋病病毒、梅毒的孕妇及其所生婴幼儿免费提供治疗、预防性用药、随访等系列干预措施;完成艾滋病主动监测任务,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卫生监督部门要依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卫生机构和目标场所进行监督检查,执法覆盖率和违法行为查处率达90%以上。夷陵区4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认真开展咨询检测工作,及时上报自愿咨询检测信息。
4、各防艾委(办)成员单位、各承担艾滋病防治工作单位,合理使用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篇二: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减少艾滋病对人体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努力实现把艾滋病疫情及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的目标,根据《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XX-20XX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20XX—20XX年)》、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7号)及《乌鲁木齐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XX-20XX年)精神,制定乌鲁木齐市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艾滋病防治“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强化市、区(县)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室职能,把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防艾办协调管理力度,及时安排部署和总结各区(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定期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
二、加强政策宣传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乌鲁木齐市的《艾滋病防治条例》。加强基层领导的政策培训,全面提高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对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开展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宣讲的主要内容是艾滋病防治的知识及国家防治艾滋病的策略。市、区(县)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10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继续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党校课程,开展对党校学员的艾滋病宣讲活动。
三、加强能力建设
积极参加自治区、国家级专业技术培训。对基层开展国家级性病监测点管理、考核暨性病诊疗新进展、艾滋病疫情管理与数据质量控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性病检测新技术、新进展等培训,在社区中针对大众、妇女、青少年、吸毒等人群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
四、注重绩效评估,提高防治质量
对国家、自治区和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XX-20XX年)》开展督导和终期评估工作。推行艾滋病防治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对各区(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在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我市20XX—20XX年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
五、普及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
(一)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
乌鲁木齐市主要大众传媒刊播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公益广告,并在重要播出时段播出。各重点新闻网站要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栏目,定期更新栏目内容。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要设立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户外公益广告牌或科普知识宣传栏。铁路、民航、交通、城建等部门要开发适宜的宣传材料,利用各种形式和宣传设施,对过往旅客进行宣传。人员流量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出入境口岸等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候车室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二)公共场所和社区宣传教育
在星级饭店、宾馆大堂,招待所和旅店登记服务台要备有供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村)委会应有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每半年至少安排一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类医疗服务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两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每个行政村至少有5条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固定标语或广告牌。
(三)针对重点人群,加强专项宣传
1、青少年的宣传教育
以教育部门为主,卫生和人口计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各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开展艾滋病防控先锋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同伴教育作用,举办形式多样的防控活动,加大对中小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共青团、红十字会等团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关爱艾滋病感染者活动。普通高等学校要利用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的作用,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和关爱活动。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校内青少年达到95%。
2、农民工的健康教育
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继续在农民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折页;播放艾滋病宣传短片、公益广告等活动在农民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与建设委员会培训中心的安全生产教育相结合,定期为农民工举办现场培训班,免费发放安全套;在工地设立艾滋病性病防治流动宣传展板,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安全套和相应的自愿咨询检测等服务。
3、卫生、人口计生委、旅游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网络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宣传教育活动。
六、大力开展行为干预措施,扩大人群覆盖面
(一)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和禁毒禁娼工作,积极宣传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人群高危行为。监管部门对于所有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出所、出监前给予一次培训,与疾控中心定期保持联系,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随访。
(二)加大宣传及督导力度,提高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覆盖率,减少脱失率,为7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毒品(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年保持率达65%以上。
(三)大力开展针具交换工作,为50%以上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使吸毒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
(三)在全市推广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干预工作,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各区(县)疾控中心和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推广工作。各区(县)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深入所辖娱乐场所,全面开展从业人员干预工作。经性传播干预措施覆盖卖淫妇女比例达70%以上。
(四)大力提倡与推广使用安全套,完善营销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星级以上宾馆其客房内必须提供安全套,娱乐场所设立自动售套机或在吧台提供安全套。在所有的艾滋病性病防治机构为前来救治或咨询者免费提供安全套。清理整顿安全套销售市场,防止质量不合格安全套流入市场。
(五)在全市开展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工作,确保1年1次,卫生监督机构加大对场所的监管力度,确保体检工作全面展开。
(六)继续与彩缘新疆同志工作组、天山同志工作组开展同性恋人群干预工作,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比例不低于80%。
(七)净化性病医疗市场,规范性病诊疗服务
开展对性病诊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及医务人员的培训,坚决取缔非法设置的性病诊疗机构和非法诊治活动。对取得性病诊疗资格的医疗机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吸引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八)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卫生、人口计生和妇联等部门,要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利用产前检查、婚前卫生咨询、新婚学校、孕妇学校等方式,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传,反对社会歧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为新婚人群和孕产妇等免费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并提供检测咨询服务。
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立HIV快速检测筛查室,实现全市孕产妇“逢孕必检”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保健、随访、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开展安全分娩医疗保健服务。提倡并指导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产妇对婴儿进行人工喂养。确保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七、完善监测网络,加强疫情监测及检测工作
(一)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报告网络和规范化的资料管理体系,为政府提供可靠的疫情信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建立由确认实验室到各区(县)疾控中心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系。提高艾滋病网络的直报质量和数量,所有防治活动均在第一时间实现直报,提高病例直报的及时率和个案流调率,特别是加强新报告感染者的随防管理比例。个案流调率达75%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随访干预比例达70%以上。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人按照要求完成随访的比例达70%以上。
(二)推广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加快全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建设,在市、区(县)疾控中心、市二级以上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妇幼机构等医疗机构全面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提供规范化咨询检测服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达60%以上。
(三)继续加强监管场所常规艾滋病筛查。根据卫生、公安、司法部联合制定并下发的《关于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工作方案(试行)》,对所有新进入监管场所的被监管人员开展常规检测工作,准确掌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数量、疫情变化阶段性情况和流行趋势,全面分析我市疫情状况。对发现的HIV抗体初筛阳性者,进行确认、CD4检测、随访及治疗等相关工作。
(四)完善艾滋病实验室网络建设,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确认实验室质控考评项目合格率达到100%。
(五)调整充实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质量,完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哨点监测任务。
八、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一)规范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建立抗病毒治疗数据库。设立定点医院负责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加强治疗、随访、督导服药、心理支持、转诊服务等各项工作。健全治疗网络,保证流动人口和被监管人员的治疗需求。确保80%以上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90%以上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得到相应的抗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人依然存活并坚持治疗的比例达到80%。
(二)根据卫生部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对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员的CD4细胞、病毒载量和HIV耐药性等相关检测。尚未接收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CD4检测比例达到50%。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CD4检测比例达到50%。每年至少完成1次病毒载量检测病人占正在治疗人数的比例达到50%。
(三)加强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开展结核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
(四)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孤老的救助安置工作。建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老人登记、上报和随访制度,对孤儿做好安置和免费入学。
(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开展帮扶活动,探索将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和管理纳入社区和乡村卫生工作,逐步实现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综合管理。
九、加强血液的管理
继续开展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消毒和安全医疗服务管理,杜绝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加强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艾滋病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提高防治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HPTN项目、全球基金项目、中央转移支付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的工作进程及项目的督管力度,注重绩效评估,发挥考核指标在提高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中的引导作用,提高防治质量。不断总结我市防治工作有效做法,积极促进我市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篇三: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切实加强该办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防止艾滋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该办实际,制定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艾滋病防治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正常工作日程,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把这一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该办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该办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部署,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督导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做好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制订工作计划及安排,保证该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落实完成。
二、明确职责,抓好协调配合。领导小组通过多种形式抓好宣传,强化宣传效果。利用多种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无偿献血知识、性知识、性道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贩毒和吸食、注射毒品、非法采供血等违法活动。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查处的卖淫嫖娼人员和城市流动人口等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会同卫生部门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羁押和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筛查、治疗和有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无毒社区”创建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活动;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其他各类从事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计生服务站采取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性安全教育和使用避孕节育药具防止艾滋病、性病传播知识的宣教和咨询服务。大力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积极组织开展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宣传。
三、预防为主,抓好综合防治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农村,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重点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作用,以流动人口、农村人群、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等为重点宣传对象,开展以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安全套使用、毒品危害、清洁针具使用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行健康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及性道德、性健康的教育,使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知识和办法,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洁身自好,并消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
(二)依法管理,强化监督。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行为。严格标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认真执行国家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为农民及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对经济困难的病人使用常见机会性感染治疗药物适当减、免费用。积极鼓励针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对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其相关的诊疗费用必须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孤儿提供免费上学政策。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这类学生。对艾滋病困难家庭要减免学费。
篇四: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按照《北海市监管场所防治艾滋病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全面完成北海市防艾办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组织领导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由唐倩副局长担任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局内部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治信息收集、材料报送等具体工作,同时做好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我局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的落实完成。
三、工作内容
1、按照《北海市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十大专项工程实施方案》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会议纪要议定的部门职责和职能,牵头做好我市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
2、按照市防艾办的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有专人与市防艾办进行工作协调和信息报送,做到工作有台帐,活动会议有记录。
3、初步计划年内出版一期艾滋病防治工作板报。
4、初步计划年内举办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
5、按照市防艾办的要求,将禁毒防艾法律法规纳入“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参与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等禁毒防艾主题宣传活动,切实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在全社会普及禁毒防艾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毒品和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年度普法考试内容。
6、投入必要工作经费,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经费保障。
市防艾办各成员单位:
为有效遏制艾滋病在衡阳市流行的势头,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湖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XX-20XX年)》,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动员各部门配合和全社会参与,采取主动监测和有效预防的方法,加大宣传,正确引导,创造良好的防治环境;为有效预防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健康教育
1、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2、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城市社区和乡镇医疗服务人员95%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3、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专职人员及承担检测工作的人员10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和技能培训;
4、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镇人口达到90%以上,农村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达到85%以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吸毒人员达到100%;
5、监管场所(劳教戒毒所、强制戒毒所、妇教所、监狱、看守所等)内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所有羁押人员艾滋病知晓率达到以上85%,其中吸毒、性乱人员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二)行为干预
1、公共场所干预措施覆盖当地100%的公共场所;
2、针具交换覆盖率达到当地在册吸毒人员60%以上;
3、每个美沙酮门诊的门诊量达到200人以上;
4、商业性行为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
5、监管场所对吸毒性乱行为的矫治覆盖率100%,所内不得发生二代传播;
6、艾滋病二代传播控制在30%以下。
(三)检测
1、临床可疑病人、手术病人及孕产妇艾滋病初筛检测率达到100%;
2、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所有羁押的吸毒人员、所有新入所的劳教人员、囚犯及其它羁押人员艾滋病初筛检测率达到100%;
(四)对美容、牙科、性病等专科门诊和个体门诊消毒监管覆盖率达到100%。
(五)落实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中的特困户生活保障措施,艾滋病致孤儿童100%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六)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感染者孕妇母婴阻断达到90%以上。
(七)防止和杜绝因艾滋病病毒感染诱发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尤其是监管场所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过于集中引发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和场所秩序安全稳定事件。
(八)及时有效的处置职业暴露事件,最大限度的严防意外感染的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领导体制,明确工作目标,建立运转有效的防治工作体制。
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均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签订防治工作责任状,将防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根据本地、本部门职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在年底向市政府述职。市政府将定期组织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检查,对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实行责任目标考核。
为切实做好夷陵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继续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以“减少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降低艾滋病死亡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为重点,狠抓关键环节和措施落实,全面推进夷陵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48号)和《宜昌市夷陵区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要点》,制定我科室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培训活动
(一)协助健康教育科重新设计或维修小溪塔城区户外大型宣传广告牌。
(二)在“626禁毒日”期间,与公安部门联系,利用禁毒宣传时机,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活动中主要宣传艾滋病与吸毒的关系,不吸毒、不共用注射器可有效预防艾滋病通过吸毒途径传播。
(三)组织妇保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单位,联合在人群集中地段开展“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现场咨询检测、摆放宣传广告牌、悬挂艾滋病防治宣传条(横)幅、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和安全套、张贴宣传画;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进行走访慰问,发放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救助金,报销艾滋病病人相关治疗费用。活动中争取区、卫生局领导参加,扩大宣传影响力。
(四)在1至2个社区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讲座。
(五)组织各乡镇社区及疾控中心新进疾控系统人员学习艾滋病防治、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知识,提高他们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及预防处理工作能力。
二、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重点人群主动检测工作
通过与公安等部门联系,完成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给疾控中心的吸毒人员等艾滋病主动监测任务。
三、继续实施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大众支持氛围。将项目的宣传纳入当地“防艾”的计划之中,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中有关本项目的宣传每季度不少于1次。在公共场所、商业网点、主要路段、车站、码头等所设立艾滋病防治及安全套使用相关知识的公益广告牌。
(二)组织人员每半年开展一次对小溪塔城区休闲、按摩、足浴、理发、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制定娱乐场所分布图。
(三)外展与集中干预、外展与同伴教育员相结合、促进高危行为改变。结合实际制定外展工作计划,每个目标场所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外展活动。为目标人群提供宣传教育、健康咨询、医疗转介等干预服务,说服和指导目标人群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针对所有的目标场所发放宣传资料,指导并定期检查张贴及摆放情况。
将外展干预与同伴教育工作结合,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同伴教育员和同伴教育宣传员做好同伴教育工作,依靠同伴教育员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健教干预工作,有效促进目标从业人员的高危行为改变。
(四)做好目标人群艾滋病性病检测工作,规范性病诊疗服务
按照《湖北省公共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性病检测方案》,对利用娱乐场所提供服务的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艾滋病、梅毒检测,体检合格者发给有效期为半年的体检健康证明。
加强与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的合作,对拒绝艾滋病体检的目标场所,报送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由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其艾滋病防治行为。
(五)积极探索工作模式,有效保证项目可持续性开展
积极探索动员社区居委会、非政府组织和性病诊疗机构等资源参与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的模式,扩展多渠道开展项目干预的途径,推动项目工作可持续有效的开展。
通过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的实施,到20XX年底,目标场所干预覆盖率达80%以上,目标人群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80%以上,目标人群半年体检率达80%以上。
四、加强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一)对全区艾滋病咨询检测点人员进行咨询检测技术提高培训,提高咨询技能,满足更广大人群的需要,不断提高咨询检测服务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任务。
(二)认真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充分发挥疾控中心艾滋病自愿检测室功能,认真接待每位前来咨询检测人员,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咨询检测服务,保存咨询检测资料,并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和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五、继续开展流动人口(建筑工人)哨点监测工作
在夷陵区城建监查部门的配合下,对夷陵区建筑工地流动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问卷调查,免费对400名流动人口(建筑工人)进行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并及时将问卷及检测情况通过网络上报。
六、加强性病监测管理工作
按省卫生厅《关于加强性病监测工作的通知》(鄂卫函[20XX]206号)的要求开展夷陵区性病监测工作,掌握性病流行动态、发病趋势、行为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负担,为制订性病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提高性病疫情报告数据质量,加强、深化和规范各项性病诊疗服务,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制订辖区性病管理工作计划,开展师资培训和性病管理技术指导,协助传染病防治科对各单位报告的性病病例进行审核,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并每年对各性病疫情上报点进行1次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对辖区内性病管理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并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分析和总结。
上半年开展城市、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为达到20XX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XX-20XX)》制订措施提供依据。
对性病疫情按季度和年度进行分析,并及时上报。
七、加强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管理,进一步完善落实救助救治政策
(一)及时对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在接到确认报告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及网络报告工作。流行病调查中,对患者做好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心理疏导,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尽可能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HIV检测。
(二)对艾滋病感染者每半年开展一次随访,并进行一次体检(CD4检测),及时填写随访情况网报,随访中,了解病人身体健康状况及预防艾滋病传播措施落实情况。对单阳家庭中非阳性一方,每年进行一次免费HIV抗体检测,并指导落实预防艾滋病传播措施。
(三)对达到抗艾滋病毒治疗条件的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及时开展免费抗艾滋病毒治疗,治疗前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治疗中密切关注和及时处理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治疗初12个月内,在治疗0、15天、1月、3月、6月、9月和12月时间点进行随访,查4次CD4,每年查1次病毒载量,视情况查肝功能、血常规等,做好纸质资料留存,并及时网报。
(四)对每位能随访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和感染者及病人遗留的孤老及未成年人每年向民政部门申请2400元贫困救助金,对特别困难者申请特别困难救助金。对患者发生机会感染后的治疗费及抗病毒治疗中肝功能、血常规等监测费进行全额报销。对感染者及病人的子女全日制教育费用在患者自愿申请情况下进行全额免除。
八、对全区相关单位开展技术指导及督导检查工作
夷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负责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通过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计划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偏差。
(一)督导单位及频次
对高危人群干预、娱乐场所同伴教育和病人随访、抗病毒治疗及各乡镇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实情况,每季度开展一次,12月1日前后对所有夷陵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开展“121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宣传专题督导检查。
(二)督导内容:
1、夷陵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对本系统人员每年不少于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夷陵区财政局按辖区总人口人均不低于0.3—0.5元标准落实艾滋病防治经费。
区民政局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采用纳入低保范围或发放贫困救助金等方式进行救助。
夷陵区广播电视台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宣传内容,播放频次每月不少于2次,随时报道艾滋病防治工作新闻,并做好播放记录。
区党校、劳动就业局要将艾滋病防治内容纳入教学内容,有课时安排及专人授课。区交通局在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公共交通工具设置宣传橱窗或放置可供顾客自取的宣传材料。
区教育局要在初中以上学校开设艾滋病防治知识课程,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中考内容。
区公安部门组织干警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知识,定期对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对入监的所有人员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依法打击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和利用感染者/病人身份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充分利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向育龄人群、流动人群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2、各乡镇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及时制订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乡镇社区防艾委(办)及时召开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并与各成员单位签订责任书。每村不少于一块固定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宣传内容;每村不少于两条保存完好的固定宣传标语,每个村卫生室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就诊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
3、夷陵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搞好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预防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加强临床用血及院内感染管理。区卫生局属各医疗卫生单位按要求确实落实阻断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的各项措施,孕妇免费艾滋病抗体检测率达95%以上,阳性孕妇免费阻断措施实施率达100%,对感染艾滋病病毒、梅毒的孕妇及其所生婴幼儿免费提供治疗、预防性用药、随访等系列干预措施;完成艾滋病主动监测任务,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卫生监督部门要依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卫生机构和目标场所进行监督检查,执法覆盖率和违法行为查处率达90%以上。夷陵区4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认真开展咨询检测工作,及时上报自愿咨询检测信息。
4、各防艾委(办)成员单位、各承担艾滋病防治工作单位,合理使用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篇二: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减少艾滋病对人体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努力实现把艾滋病疫情及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的目标,根据《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XX-20XX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20XX—20XX年)》、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7号)及《乌鲁木齐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XX-20XX年)精神,制定乌鲁木齐市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艾滋病防治“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强化市、区(县)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室职能,把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防艾办协调管理力度,及时安排部署和总结各区(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定期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
二、加强政策宣传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乌鲁木齐市的《艾滋病防治条例》。加强基层领导的政策培训,全面提高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对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开展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宣讲的主要内容是艾滋病防治的知识及国家防治艾滋病的策略。市、区(县)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10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继续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党校课程,开展对党校学员的艾滋病宣讲活动。
三、加强能力建设
积极参加自治区、国家级专业技术培训。对基层开展国家级性病监测点管理、考核暨性病诊疗新进展、艾滋病疫情管理与数据质量控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性病检测新技术、新进展等培训,在社区中针对大众、妇女、青少年、吸毒等人群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
四、注重绩效评估,提高防治质量
对国家、自治区和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XX-20XX年)》开展督导和终期评估工作。推行艾滋病防治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对各区(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在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我市20XX—20XX年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
五、普及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
(一)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
乌鲁木齐市主要大众传媒刊播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公益广告,并在重要播出时段播出。各重点新闻网站要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栏目,定期更新栏目内容。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要设立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户外公益广告牌或科普知识宣传栏。铁路、民航、交通、城建等部门要开发适宜的宣传材料,利用各种形式和宣传设施,对过往旅客进行宣传。人员流量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出入境口岸等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候车室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二)公共场所和社区宣传教育
在星级饭店、宾馆大堂,招待所和旅店登记服务台要备有供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村)委会应有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每半年至少安排一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类医疗服务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两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每个行政村至少有5条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固定标语或广告牌。
(三)针对重点人群,加强专项宣传
1、青少年的宣传教育
以教育部门为主,卫生和人口计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各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开展艾滋病防控先锋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同伴教育作用,举办形式多样的防控活动,加大对中小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共青团、红十字会等团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关爱艾滋病感染者活动。普通高等学校要利用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的作用,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和关爱活动。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校内青少年达到95%。
2、农民工的健康教育
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继续在农民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折页;播放艾滋病宣传短片、公益广告等活动在农民工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与建设委员会培训中心的安全生产教育相结合,定期为农民工举办现场培训班,免费发放安全套;在工地设立艾滋病性病防治流动宣传展板,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安全套和相应的自愿咨询检测等服务。
3、卫生、人口计生委、旅游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网络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宣传教育活动。
六、大力开展行为干预措施,扩大人群覆盖面
(一)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和禁毒禁娼工作,积极宣传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人群高危行为。监管部门对于所有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出所、出监前给予一次培训,与疾控中心定期保持联系,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随访。
(二)加大宣传及督导力度,提高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覆盖率,减少脱失率,为7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毒品(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年保持率达65%以上。
(三)大力开展针具交换工作,为50%以上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使吸毒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
(三)在全市推广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干预工作,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各区(县)疾控中心和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推广工作。各区(县)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深入所辖娱乐场所,全面开展从业人员干预工作。经性传播干预措施覆盖卖淫妇女比例达70%以上。
(四)大力提倡与推广使用安全套,完善营销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星级以上宾馆其客房内必须提供安全套,娱乐场所设立自动售套机或在吧台提供安全套。在所有的艾滋病性病防治机构为前来救治或咨询者免费提供安全套。清理整顿安全套销售市场,防止质量不合格安全套流入市场。
(五)在全市开展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工作,确保1年1次,卫生监督机构加大对场所的监管力度,确保体检工作全面展开。
(六)继续与彩缘新疆同志工作组、天山同志工作组开展同性恋人群干预工作,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比例不低于80%。
(七)净化性病医疗市场,规范性病诊疗服务
开展对性病诊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及医务人员的培训,坚决取缔非法设置的性病诊疗机构和非法诊治活动。对取得性病诊疗资格的医疗机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吸引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八)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卫生、人口计生和妇联等部门,要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利用产前检查、婚前卫生咨询、新婚学校、孕妇学校等方式,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传,反对社会歧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为新婚人群和孕产妇等免费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并提供检测咨询服务。
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立HIV快速检测筛查室,实现全市孕产妇“逢孕必检”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保健、随访、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开展安全分娩医疗保健服务。提倡并指导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产妇对婴儿进行人工喂养。确保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七、完善监测网络,加强疫情监测及检测工作
(一)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报告网络和规范化的资料管理体系,为政府提供可靠的疫情信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建立由确认实验室到各区(县)疾控中心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系。提高艾滋病网络的直报质量和数量,所有防治活动均在第一时间实现直报,提高病例直报的及时率和个案流调率,特别是加强新报告感染者的随防管理比例。个案流调率达75%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随访干预比例达70%以上。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人按照要求完成随访的比例达70%以上。
(二)推广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加快全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建设,在市、区(县)疾控中心、市二级以上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妇幼机构等医疗机构全面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提供规范化咨询检测服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达60%以上。
(三)继续加强监管场所常规艾滋病筛查。根据卫生、公安、司法部联合制定并下发的《关于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工作方案(试行)》,对所有新进入监管场所的被监管人员开展常规检测工作,准确掌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数量、疫情变化阶段性情况和流行趋势,全面分析我市疫情状况。对发现的HIV抗体初筛阳性者,进行确认、CD4检测、随访及治疗等相关工作。
(四)完善艾滋病实验室网络建设,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确认实验室质控考评项目合格率达到100%。
(五)调整充实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质量,完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哨点监测任务。
八、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一)规范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建立抗病毒治疗数据库。设立定点医院负责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加强治疗、随访、督导服药、心理支持、转诊服务等各项工作。健全治疗网络,保证流动人口和被监管人员的治疗需求。确保80%以上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90%以上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得到相应的抗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人依然存活并坚持治疗的比例达到80%。
(二)根据卫生部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对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员的CD4细胞、病毒载量和HIV耐药性等相关检测。尚未接收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CD4检测比例达到50%。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CD4检测比例达到50%。每年至少完成1次病毒载量检测病人占正在治疗人数的比例达到50%。
(三)加强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开展结核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
(四)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孤老的救助安置工作。建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老人登记、上报和随访制度,对孤儿做好安置和免费入学。
(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开展帮扶活动,探索将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和管理纳入社区和乡村卫生工作,逐步实现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综合管理。
九、加强血液的管理
继续开展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消毒和安全医疗服务管理,杜绝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加强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艾滋病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提高防治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HPTN项目、全球基金项目、中央转移支付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的工作进程及项目的督管力度,注重绩效评估,发挥考核指标在提高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中的引导作用,提高防治质量。不断总结我市防治工作有效做法,积极促进我市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篇三: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切实加强该办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防止艾滋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该办实际,制定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艾滋病防治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正常工作日程,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把这一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该办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该办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部署,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督导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做好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制订工作计划及安排,保证该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落实完成。
二、明确职责,抓好协调配合。领导小组通过多种形式抓好宣传,强化宣传效果。利用多种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无偿献血知识、性知识、性道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贩毒和吸食、注射毒品、非法采供血等违法活动。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查处的卖淫嫖娼人员和城市流动人口等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会同卫生部门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羁押和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筛查、治疗和有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无毒社区”创建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活动;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其他各类从事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计生服务站采取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性安全教育和使用避孕节育药具防止艾滋病、性病传播知识的宣教和咨询服务。大力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积极组织开展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宣传。
三、预防为主,抓好综合防治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农村,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重点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作用,以流动人口、农村人群、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等为重点宣传对象,开展以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安全套使用、毒品危害、清洁针具使用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行健康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及性道德、性健康的教育,使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知识和办法,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洁身自好,并消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
(二)依法管理,强化监督。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行为。严格标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认真执行国家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为农民及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对经济困难的病人使用常见机会性感染治疗药物适当减、免费用。积极鼓励针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对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其相关的诊疗费用必须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孤儿提供免费上学政策。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这类学生。对艾滋病困难家庭要减免学费。
篇四: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按照《北海市监管场所防治艾滋病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全面完成北海市防艾办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组织领导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由唐倩副局长担任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局内部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治信息收集、材料报送等具体工作,同时做好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我局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的落实完成。
三、工作内容
1、按照《北海市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十大专项工程实施方案》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会议纪要议定的部门职责和职能,牵头做好我市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
2、按照市防艾办的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有专人与市防艾办进行工作协调和信息报送,做到工作有台帐,活动会议有记录。
3、初步计划年内出版一期艾滋病防治工作板报。
4、初步计划年内举办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
5、按照市防艾办的要求,将禁毒防艾法律法规纳入“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参与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等禁毒防艾主题宣传活动,切实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在全社会普及禁毒防艾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毒品和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年度普法考试内容。
6、投入必要工作经费,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经费保障。
市防艾办各成员单位:
为有效遏制艾滋病在衡阳市流行的势头,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湖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XX-20XX年)》,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动员各部门配合和全社会参与,采取主动监测和有效预防的方法,加大宣传,正确引导,创造良好的防治环境;为有效预防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健康教育
1、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2、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城市社区和乡镇医疗服务人员95%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3、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专职人员及承担检测工作的人员10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和技能培训;
4、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镇人口达到90%以上,农村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达到85%以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吸毒人员达到100%;
5、监管场所(劳教戒毒所、强制戒毒所、妇教所、监狱、看守所等)内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所有羁押人员艾滋病知晓率达到以上85%,其中吸毒、性乱人员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二)行为干预
1、公共场所干预措施覆盖当地100%的公共场所;
2、针具交换覆盖率达到当地在册吸毒人员60%以上;
3、每个美沙酮门诊的门诊量达到200人以上;
4、商业性行为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
5、监管场所对吸毒性乱行为的矫治覆盖率100%,所内不得发生二代传播;
6、艾滋病二代传播控制在30%以下。
(三)检测
1、临床可疑病人、手术病人及孕产妇艾滋病初筛检测率达到100%;
2、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所有羁押的吸毒人员、所有新入所的劳教人员、囚犯及其它羁押人员艾滋病初筛检测率达到100%;
(四)对美容、牙科、性病等专科门诊和个体门诊消毒监管覆盖率达到100%。
(五)落实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中的特困户生活保障措施,艾滋病致孤儿童100%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六)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感染者孕妇母婴阻断达到90%以上。
(七)防止和杜绝因艾滋病病毒感染诱发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尤其是监管场所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过于集中引发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和场所秩序安全稳定事件。
(八)及时有效的处置职业暴露事件,最大限度的严防意外感染的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领导体制,明确工作目标,建立运转有效的防治工作体制。
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均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签订防治工作责任状,将防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根据本地、本部门职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在年底向市政府述职。市政府将定期组织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检查,对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实行责任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