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心得体会
时间: 01-25
栏目:心得体会
篇一:公开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在我校主办的联校交流学习活动中上课,我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对于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上好一节公开课得有充足的准备。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与提升的机会,这一次课,我上的内容是高考中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从一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它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理解课标要求,把握上课精神。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认真去学习、领悟上课理念,只有这样上课才能更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课前准备的体会。我上公开课之前的准备工作由自己独立完成,如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课堂中的材料等。备课,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通过自己这样一个反复思考与准备的过程,自己对要上的课基本能做到心领神会了。当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吸取有经验教师的经验思想运用到课堂中。这样走上课堂,自己的底气就足一些。
三、树立课堂信心,完美展示风采。将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课,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台的课,“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实力决定命运”,认真对待学校安排的开课任务,思想上决不麻痹大意,踏踏实实去做事情,强调开课的每一个细节,绝不心存侥幸,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开课实力,自己从焦虑紧张到心无旁骛的调整过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四、加强课后反思。教后的总结反思是组成教学环节的有机的一环,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为撰写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素材,将看似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学。
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也有教师评价,但明显存在评价简单化的倾向。
2、自学指导不具体,老师包办代替。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自学指导不够具体,自学时间不够充分,不敢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情况,老师不自觉地讲的又多了,很多本该有学生完成的任务由老师包办代替了。
在这次公开课中,我感受到这对我自己是一种磨炼与提升,通过认真备课和研究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自己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尽管我们现在处在紧张的高三阶段,希望每节课都教给学生足够多的知识,这势必会忽略学生吸收课堂所学知识的状态,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心里难免有点矛盾的。但是不论如何,只有不断的思考与探索,才能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这个过程中也让我体会到了公开课与常规课的不同这处,从教学流程上来说也了解了不少,从课前的准备和课后老师的点评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我会尽快成长起来,不会怕挫折和困难,会敢于面对。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再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篇二:公开课心得体会
11月29日上午,学校组织了每半年一次的公开课。每次听优秀的老师们作公开课,都毕恭毕敬地聆听,唯恐漏掉哪一个环节。这次也不例外,听三位老师有声有色的课堂,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三位老师讲课都各有千秋,下面我就这三节课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首先,我说说韩秀敏智障班的语文课。
学校一直在提学科整合,最初我觉得有点难度,但是听了今天韩老师的语文课,我觉得这方面做得非常顺畅自然。她把律动和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语文课生动活泼,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
第二,小小智慧树运用到课堂。基于智障孩子多动爱说的的特点,智慧树让孩子们充分展示了自己。
第三,韩老师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我特别欣赏她课前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的环节,听着那稚嫩的童音:“韩老师,您好!”我突然觉得原来智障孩子也是那么可爱!
第四,课堂评价独特新颖。孩子们的照片出现在电视上,而且在做着各种各样活动,“可爱宝宝、进步宝宝、聪明宝宝”,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第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卡片的高低,控制音量的大小;逐步延长句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游戏“猜猜猜”寻找生字,寓教于乐。
(二)郭红娟老师的听障班语文。
首先,我们说听障班主要还是知识教学为主,教师要把握教材,有效组织教学,教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郭老师课前的知识积累让我感触颇深,语文这门学科要从小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孩子们通过用“雪”组词,产生很多联想,不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积累了许多的词汇。
第二,多种形式的朗读。这节课采用了指名读、领读、大声读、默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三,通过多媒体欣赏图片、地图展示、播放视频,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遥远的天山、盛开的雪莲花,都是学生感到陌生的事物,教师让学生欣赏图片,不但认识了天山、雪莲,还获得了美的享受。观看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并且和我校的升旗仪式对比,使得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壮观”一词。
第四,教学生活化。文中的小男孩、小女孩都想走出家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通过这个主题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平泉,搜集一些美丽家乡平泉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刘艳霞老师的微机课。
首先,我想说:“我真的很佩服刘老师!”刘老师就是我学习的楷模。她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而且无论教哪门学科都干得非常出色!
第二,学生学的专业知识丰富。这节课刘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使用,我听了都很茫然,不过学生却能把“原理”都回答出来,何况他们又是学习有障碍的,真是不可思议!这其中,老师下了多少功夫呀!
第三,课堂时刻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我能行!”“我是最棒的!”教师不停地在用激励的话语,帮学生打气,加油,使学生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学习任务。
第四,亮丽的课堂评价。刘老师结合我校的“五星学生”评比,课堂最后设计了摘星环节—我最闪,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结果。我应该向刘老师学习,学习她那契而不舍的精神。
当然,三位老师讲课过程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待日后探讨吧。
以上就是,我这次听课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提高。
篇三: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有幸听了李老师的数学课,使我受益匪浅。她的课,设计精美,我时常被教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欣喜。这次听课让我对新课改的理念又有了一次升华。
李老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课件整体设计思路好。李老师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李老师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李老师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授课者总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间的情感产生交融,促成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学得自主、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扎实。新授内容都是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听了这节数学公开课,使我亲眼看到他们各自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打动了我的心。通过堂课,让我直观的看到老教师在“先学后导,当堂达标”新课改中的模范作用。
篇四: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和近期听的公开课,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
公开课要想讲出新意,就要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这样才能引起老师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于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用的教学课件非常特别,新课伊始通过动画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几何王国,从几何王国里面让学生说一说遇见的老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然后出示角,提出疑问,引出课题“角”。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通过红角和蓝角比大小直观形象的展示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叉开的开口的大小有关系。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过分地迷信教材,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问题,也不敢吭声,总认为教材不可能出错。有的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乔老师的《循环小数》一节课,让学生仔细听火车行驶时发出的“咔嚓”声,发现了什么特点,出示了一年四个季节,通过这样一个个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循环的本质,让学生通过自己举例,加深了对循环这一现象的理解。也为这一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学生操练,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往前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规范与影响下,学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问题,更不敢越出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这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卢老师的《比大小》,刘老师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游戏与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游戏在整个小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张军超老师的《几和几》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苹果这一实体教具让学生分一分,并且当做奖品奖励孩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来的找朋友更是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了所学习的新知识。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来自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把数学教学设计得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宽松和谐,就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实际情境。学生学习数学不应以接收式的为主,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比简单地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机会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篇五:语文公开课心得体会
我代表徐汇区向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意在向老师传达一些二期课改的理念。
说句实话,二期课改的理念我们都会说,但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圆满,更要考虑先进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可操作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备教材到备学生”的转变。在这儿,我就想谈谈通过这堂课我的一些启发与收获,让我们共同切磋、学习。
这堂课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因为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获得发展,而发展又应当首先体现在创新精神的树立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疑”中求“新”
“疑”即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创造性地释疑。
就拿《爸爸和书》这堂公开课来说吧,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就安排学生质疑。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多为“‘珍宝’什么意思 ”等这样的表层问题,而在课堂上,经过深入思考后,学生进一步提出了“‘我’为什么会视这么一本又薄又破旧的书为珍宝 ”这样较有价值的问题。而我在教学时则就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疑问。
二、尊重主体,“放”中寓“新”
“放”即开放,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严格地牵着行,学生小心地跟着走,大量的时间在分析讲解中虚度,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师如果善于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这堂课上,我就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找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讨论后,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因为这本书是‘我’省下车钱好不容易买来的,所以会视它为‘珍宝’。”也有学生抓住“临时工”、“干零活”这两个词,说“这本书书是爸爸在生活十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在我校主办的联校交流学习活动中上课,我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对于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上好一节公开课得有充足的准备。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与提升的机会,这一次课,我上的内容是高考中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从一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它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理解课标要求,把握上课精神。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认真去学习、领悟上课理念,只有这样上课才能更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课前准备的体会。我上公开课之前的准备工作由自己独立完成,如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课堂中的材料等。备课,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通过自己这样一个反复思考与准备的过程,自己对要上的课基本能做到心领神会了。当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吸取有经验教师的经验思想运用到课堂中。这样走上课堂,自己的底气就足一些。
三、树立课堂信心,完美展示风采。将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课,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台的课,“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实力决定命运”,认真对待学校安排的开课任务,思想上决不麻痹大意,踏踏实实去做事情,强调开课的每一个细节,绝不心存侥幸,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开课实力,自己从焦虑紧张到心无旁骛的调整过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四、加强课后反思。教后的总结反思是组成教学环节的有机的一环,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为撰写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素材,将看似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学。
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也有教师评价,但明显存在评价简单化的倾向。
2、自学指导不具体,老师包办代替。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自学指导不够具体,自学时间不够充分,不敢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情况,老师不自觉地讲的又多了,很多本该有学生完成的任务由老师包办代替了。
在这次公开课中,我感受到这对我自己是一种磨炼与提升,通过认真备课和研究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自己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尽管我们现在处在紧张的高三阶段,希望每节课都教给学生足够多的知识,这势必会忽略学生吸收课堂所学知识的状态,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心里难免有点矛盾的。但是不论如何,只有不断的思考与探索,才能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这个过程中也让我体会到了公开课与常规课的不同这处,从教学流程上来说也了解了不少,从课前的准备和课后老师的点评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我会尽快成长起来,不会怕挫折和困难,会敢于面对。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再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篇二:公开课心得体会
11月29日上午,学校组织了每半年一次的公开课。每次听优秀的老师们作公开课,都毕恭毕敬地聆听,唯恐漏掉哪一个环节。这次也不例外,听三位老师有声有色的课堂,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三位老师讲课都各有千秋,下面我就这三节课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首先,我说说韩秀敏智障班的语文课。
学校一直在提学科整合,最初我觉得有点难度,但是听了今天韩老师的语文课,我觉得这方面做得非常顺畅自然。她把律动和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语文课生动活泼,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
第二,小小智慧树运用到课堂。基于智障孩子多动爱说的的特点,智慧树让孩子们充分展示了自己。
第三,韩老师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我特别欣赏她课前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的环节,听着那稚嫩的童音:“韩老师,您好!”我突然觉得原来智障孩子也是那么可爱!
第四,课堂评价独特新颖。孩子们的照片出现在电视上,而且在做着各种各样活动,“可爱宝宝、进步宝宝、聪明宝宝”,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第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卡片的高低,控制音量的大小;逐步延长句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游戏“猜猜猜”寻找生字,寓教于乐。
(二)郭红娟老师的听障班语文。
首先,我们说听障班主要还是知识教学为主,教师要把握教材,有效组织教学,教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郭老师课前的知识积累让我感触颇深,语文这门学科要从小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孩子们通过用“雪”组词,产生很多联想,不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积累了许多的词汇。
第二,多种形式的朗读。这节课采用了指名读、领读、大声读、默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三,通过多媒体欣赏图片、地图展示、播放视频,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遥远的天山、盛开的雪莲花,都是学生感到陌生的事物,教师让学生欣赏图片,不但认识了天山、雪莲,还获得了美的享受。观看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并且和我校的升旗仪式对比,使得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壮观”一词。
第四,教学生活化。文中的小男孩、小女孩都想走出家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通过这个主题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平泉,搜集一些美丽家乡平泉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刘艳霞老师的微机课。
首先,我想说:“我真的很佩服刘老师!”刘老师就是我学习的楷模。她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而且无论教哪门学科都干得非常出色!
第二,学生学的专业知识丰富。这节课刘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使用,我听了都很茫然,不过学生却能把“原理”都回答出来,何况他们又是学习有障碍的,真是不可思议!这其中,老师下了多少功夫呀!
第三,课堂时刻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我能行!”“我是最棒的!”教师不停地在用激励的话语,帮学生打气,加油,使学生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学习任务。
第四,亮丽的课堂评价。刘老师结合我校的“五星学生”评比,课堂最后设计了摘星环节—我最闪,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结果。我应该向刘老师学习,学习她那契而不舍的精神。
当然,三位老师讲课过程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待日后探讨吧。
以上就是,我这次听课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提高。
篇三: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有幸听了李老师的数学课,使我受益匪浅。她的课,设计精美,我时常被教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欣喜。这次听课让我对新课改的理念又有了一次升华。
李老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课件整体设计思路好。李老师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李老师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李老师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授课者总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间的情感产生交融,促成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学得自主、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扎实。新授内容都是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听了这节数学公开课,使我亲眼看到他们各自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打动了我的心。通过堂课,让我直观的看到老教师在“先学后导,当堂达标”新课改中的模范作用。
篇四: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和近期听的公开课,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
公开课要想讲出新意,就要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这样才能引起老师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于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用的教学课件非常特别,新课伊始通过动画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几何王国,从几何王国里面让学生说一说遇见的老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然后出示角,提出疑问,引出课题“角”。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通过红角和蓝角比大小直观形象的展示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叉开的开口的大小有关系。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过分地迷信教材,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问题,也不敢吭声,总认为教材不可能出错。有的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乔老师的《循环小数》一节课,让学生仔细听火车行驶时发出的“咔嚓”声,发现了什么特点,出示了一年四个季节,通过这样一个个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循环的本质,让学生通过自己举例,加深了对循环这一现象的理解。也为这一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学生操练,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往前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规范与影响下,学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问题,更不敢越出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这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卢老师的《比大小》,刘老师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游戏与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游戏在整个小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张军超老师的《几和几》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苹果这一实体教具让学生分一分,并且当做奖品奖励孩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来的找朋友更是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了所学习的新知识。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来自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把数学教学设计得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宽松和谐,就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实际情境。学生学习数学不应以接收式的为主,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比简单地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机会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篇五:语文公开课心得体会
我代表徐汇区向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意在向老师传达一些二期课改的理念。
说句实话,二期课改的理念我们都会说,但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圆满,更要考虑先进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可操作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备教材到备学生”的转变。在这儿,我就想谈谈通过这堂课我的一些启发与收获,让我们共同切磋、学习。
这堂课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因为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获得发展,而发展又应当首先体现在创新精神的树立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疑”中求“新”
“疑”即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创造性地释疑。
就拿《爸爸和书》这堂公开课来说吧,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就安排学生质疑。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多为“‘珍宝’什么意思 ”等这样的表层问题,而在课堂上,经过深入思考后,学生进一步提出了“‘我’为什么会视这么一本又薄又破旧的书为珍宝 ”这样较有价值的问题。而我在教学时则就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疑问。
二、尊重主体,“放”中寓“新”
“放”即开放,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严格地牵着行,学生小心地跟着走,大量的时间在分析讲解中虚度,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师如果善于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这堂课上,我就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找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讨论后,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因为这本书是‘我’省下车钱好不容易买来的,所以会视它为‘珍宝’。”也有学生抓住“临时工”、“干零活”这两个词,说“这本书书是爸爸在生活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