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时间: 12-21
栏目: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一:
本周,我校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我对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美文,赏美文。
所谓“读美文”,就是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如,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济南的深情;读济南的三大特点,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发出内心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样的感叹,同时学习老舍对“故乡”的这种深情,并学会用这种深情去阅读这篇文章;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所谓“赏美文”,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其语言的精炼、纯净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同时,作为初一的学生,应该逐渐学习对语言的赏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多个句子,是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拟人句:“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的品析;比喻句“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品析;重点字词的品析——“镶”(“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导语的问题。在一年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语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缺陷。比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解读之后,我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我说:“假如给你一座山,你会怎么写。”这样的引导语,我自己在课后也觉得很难想象。换个语言,也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假如让你写你心中的山,你会如何去描绘呢?”所以,在引导语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另外,“儿”化音的朗读做的不够到位。自己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学生在这方面没有感受到。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后的反思。我以为,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更需要我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文素养。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二: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虽然这次开课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但我很高兴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钻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来都认为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这也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做到更好的挖掘,使得语文阅读课堂变得和谐,是我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三:
10月13日,依据学校“课内比教学”统筹安排,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后,考虑班级学情,教材编排体例,我尝试在本单元每课以点带面,一线贯穿散文教学教学重难点渗透,促使学生获取散文学习的常规内容,分析散文的常规章法。
第一板块:未读感知。冬之诗句擂台赛,让学生感受到冬不同的色彩,为理解作者老舍创作《济南的冬天》的初衷做铺垫,引出课题;以《春》之学点拨散文学习要素,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性,而且紧跟巧用“课前提示”为载体,感受了老舍对济南的冬天的情有独钟,把握了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独有的景色是山、水。可谓未读先知,文本的理解囊括心里。
第二板块:整体感知。读,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活水。文本感知已有基础,顺水推出老舍笔下的景色有何特点,试着用一个词的发问。学生,很快寻到要点,在读中讨论分析了对比的写法特点。
第三板块:以点带面。语言,不仅是散文华丽的外衣,更是散文的灵与肉的载体。语言的品析,是散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比喻、拟人的修辞运用,是文本最突出的特色,我采取提示重点句,学生集中点评交流展示,给予学生以后分析的多角度,抓住重点动词、形容词等,先赏词再句后感情的三部曲。
第四板块:精致品读。雪后的山景,在作者老舍笔下,有条有理的结构、妙词好句、多样写景角度构置了精美的片段,是初学写景散文的典范示例。为此,我提供自主学习的学案:(1)给这段文字进行“画面命名”,要求赋有诗意;(2)圈出全段文字中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3)用单竖线“划分”的方法划出这段文字的层次结构;(4)品析“顶”字为什么用得好,“镶”字为什么用得好;(4)我发现这段文字的一个写法美妙之处。自我点评、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知晓了写景散文一般的写法,合理的结构、顺序,合理的想象、修辞,精致的动词、感叹词等,实现了课文是范本,生活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归宿。
教学流程预设,看似完美,在课堂教学中,却一味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度、思维度,引着学生朝着自己的步子走。结果学生分析语言时过快,没有落实细节;诗意命题,忽略了铺垫,学生没有真正体味“小雪醉山”的情景的高度统一的韵味。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四: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片写景的散文,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通过对山和水的描绘,来抒发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之前学过了朱自清的《春》,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运用自己在《春》这一课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自学这一课,然后,做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其他的同学。
我整体课堂的设计是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的安排是:美读课文,整体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理清文章的结构:总—分,然后是学生回忆在《春》中学习到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自己选取2,3,4,三段中的最喜欢的一节,写一篇小教案。第二课时:讲清楚讲课的规则,开展“教师大比武”比赛,由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总评,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
从教学设计上看,这节课的设计完全遵守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授给学生文章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最后,形成自己的研讨成果,在课堂上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以便取他人所长,补比自己之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有限,没能很好地进行课堂调控,以致于出现了一发难收的局面。气氛之热烈,效果之显著,固然让人欣喜,但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周,我校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我对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美文,赏美文。
所谓“读美文”,就是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如,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济南的深情;读济南的三大特点,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发出内心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样的感叹,同时学习老舍对“故乡”的这种深情,并学会用这种深情去阅读这篇文章;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所谓“赏美文”,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其语言的精炼、纯净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同时,作为初一的学生,应该逐渐学习对语言的赏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多个句子,是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拟人句:“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的品析;比喻句“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品析;重点字词的品析——“镶”(“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导语的问题。在一年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语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缺陷。比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解读之后,我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我说:“假如给你一座山,你会怎么写。”这样的引导语,我自己在课后也觉得很难想象。换个语言,也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假如让你写你心中的山,你会如何去描绘呢?”所以,在引导语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另外,“儿”化音的朗读做的不够到位。自己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学生在这方面没有感受到。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后的反思。我以为,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更需要我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文素养。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二: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虽然这次开课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但我很高兴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钻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来都认为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这也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做到更好的挖掘,使得语文阅读课堂变得和谐,是我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三:
10月13日,依据学校“课内比教学”统筹安排,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后,考虑班级学情,教材编排体例,我尝试在本单元每课以点带面,一线贯穿散文教学教学重难点渗透,促使学生获取散文学习的常规内容,分析散文的常规章法。
第一板块:未读感知。冬之诗句擂台赛,让学生感受到冬不同的色彩,为理解作者老舍创作《济南的冬天》的初衷做铺垫,引出课题;以《春》之学点拨散文学习要素,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性,而且紧跟巧用“课前提示”为载体,感受了老舍对济南的冬天的情有独钟,把握了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独有的景色是山、水。可谓未读先知,文本的理解囊括心里。
第二板块:整体感知。读,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活水。文本感知已有基础,顺水推出老舍笔下的景色有何特点,试着用一个词的发问。学生,很快寻到要点,在读中讨论分析了对比的写法特点。
第三板块:以点带面。语言,不仅是散文华丽的外衣,更是散文的灵与肉的载体。语言的品析,是散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比喻、拟人的修辞运用,是文本最突出的特色,我采取提示重点句,学生集中点评交流展示,给予学生以后分析的多角度,抓住重点动词、形容词等,先赏词再句后感情的三部曲。
第四板块:精致品读。雪后的山景,在作者老舍笔下,有条有理的结构、妙词好句、多样写景角度构置了精美的片段,是初学写景散文的典范示例。为此,我提供自主学习的学案:(1)给这段文字进行“画面命名”,要求赋有诗意;(2)圈出全段文字中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3)用单竖线“划分”的方法划出这段文字的层次结构;(4)品析“顶”字为什么用得好,“镶”字为什么用得好;(4)我发现这段文字的一个写法美妙之处。自我点评、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知晓了写景散文一般的写法,合理的结构、顺序,合理的想象、修辞,精致的动词、感叹词等,实现了课文是范本,生活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归宿。
教学流程预设,看似完美,在课堂教学中,却一味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度、思维度,引着学生朝着自己的步子走。结果学生分析语言时过快,没有落实细节;诗意命题,忽略了铺垫,学生没有真正体味“小雪醉山”的情景的高度统一的韵味。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四: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片写景的散文,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通过对山和水的描绘,来抒发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之前学过了朱自清的《春》,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运用自己在《春》这一课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自学这一课,然后,做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其他的同学。
我整体课堂的设计是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的安排是:美读课文,整体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理清文章的结构:总—分,然后是学生回忆在《春》中学习到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自己选取2,3,4,三段中的最喜欢的一节,写一篇小教案。第二课时:讲清楚讲课的规则,开展“教师大比武”比赛,由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总评,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
从教学设计上看,这节课的设计完全遵守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授给学生文章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最后,形成自己的研讨成果,在课堂上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以便取他人所长,补比自己之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有限,没能很好地进行课堂调控,以致于出现了一发难收的局面。气氛之热烈,效果之显著,固然让人欣喜,但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