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工作总结(2)
时间: 10-23
栏目:总结
篇五:防汛抗旱工作总结(水务)
****年的防汛工作,是在我市持续数年干旱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和严重性,扎实认真地做好防御暴雨洪水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了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和落实了防洪预案,改善了防汛通讯条件,提高了整体防洪能力。同时,在汛期抗旱保秋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今年我国自南到北除海河流域都发生了全流域或局部暴雨洪水,我市汛期没有遭受洪灾损失,但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整个汛期始终处于临战状态,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成效显着,尤其河道清障工作成绩突出,在10月15日全省防汛工作总结表彰会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被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授予清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下汛以后,10月10日-12日,我市出现了历史同期最大降雨,同时沿海发生了特大风暴潮,使我市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由于我们警惕性高,措施得力,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战胜了风暴潮,使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没死一个人。市防办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风暴潮先进集体称号。我办为青县兴建的农村供水公司运营良好,受到了省厅通报表扬。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雨情汛情
今年是我市持续干旱的第七个年头。进入****年以来,全市又一直干旱少雨。一至五月份,全市平均累计降雨量46.4毫米,只相当多年均值的40%。按沧州的气候规律,六、七、八三个月为多雨季节,但今年气候反常,麦收后仍然降雨稀少。干旱持续到7月底,全市受旱面积达703万亩,其中成灾342万亩,绝收68万亩。7月30日至31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后,旱象基本解除。但随之而来的又是“秋吊”,八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61.9毫米,较正常年份少五至六成。汛期的六、七、八三个月全市平均累计降雨量263.5毫米,比多年均值少三至四成。
我市各行洪河道上游地区,今年汛期也没有大范围的暴雨发生,我市各主要行洪排沥河道汛期都未来水,白洋淀也无入淀水量,到八月底,十方院水位仍在6.0米(大沽)以下,处于干淀状态。
10月10日8时至12日8时,受冷空气影响,我市普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160毫米,降雨最大的泊头市营子乡265毫米,沧州市区降雨200毫米。我市10月份多年平均降雨24.8毫米,在10月份如此强的降雨是我市有水文记录以来没有的,在海河流域500多年的史料记载中也是罕见的。
与此同时,沿海黄骅、海兴、黄骅港开发区、南大港农尝中捷农场等5县(市、区、场)遭受特大风暴潮袭击。11日凌晨5时,出现最高潮位3.9米(黄海高程),超过50年一遇。风力持续10级,阵风11~12级。潮水越过海堤缺口和海防路,侵入内地5~10公里,沿河道上溯50公里。11傍晚和12日凌晨5时又分别出现两次仅次于11日凌晨的高潮位。
二、主要做法
1、搞好防汛宣传,破除麻痹思想。鉴于我市连年干旱,干部群众对防汛抗洪普遍存在麻痹思想的情况,整个汛期我们都坚持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搞好防汛宣传工作。一是宣传沧州旱涝交替为害的自然特点。二是宣传暴雨洪水的突发性和严重性。三是宣传沧州特殊的防洪地位,我市北邻京津,境内有京沪、京九铁路干线;有华北大港油田等重要能源基地等,地理位置重要,防洪任务艰巨,是河北省防汛四保的前沿阵地,一旦防洪失事后果不堪设想。四是宣传“63.8”、“96.8”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通过一系列的防汛宣传,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水患意识,破除了对防汛抗洪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为做好防汛准备,落实抗洪措施扫清了思想障碍。
2、工程检查贯穿始终。河淀堤防是防御洪水的主要工程设施。检查发现工程隐患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把工程检查贯穿防汛工作的始终。从3月开始,市、县两级水务部门就组织了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主要行洪排沥河道堤防及建筑物,进行拉网式检查,进一步检查了险工险段和病险建筑物的情况,对查出的问题,逐一登记造册,并区别情况,进行处理。市水务局长崔宝才、主管局长李文章、防办主任李兰贵分别带队进行现场检查督导,跑遍了全市主要河道堤防。对投资少,用工少的小问题,责成受益乡村,结合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处理;对问题比较大,投资多,用工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认真制定安全度汛措施。做到行政领导,技术参谋、抢险方案、抢险物料、抢险队伍“五落实”。有的则列为应急度汛工程,由市财政投资,重点进行处理。
3、落实防汛责任制。针对今年各级领导干部换届调整的情况。5月29日,市委、市政府以沧字(****)39号文下发了《关于调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和市领导包河包洼责任分工的通知》。市委书记张庆华任指挥部政委,市长郭华任指挥长。同时还明确了10名包河包洼的市级领导干部,并在《沧州日报》上予以公布。
市县两级包河包洼的领导干部,都按职责分工,对所承包的河道和蓄滞洪区进行了认真地实地检查,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市长郭华在检查任丘白洋淀千里堤防汛准备情况时,发现因防“非典”千里堤砌石护坡工程耽误了一些时间,当即指示,要采取措施,加强力量,确保主汛期前完工。副市长赵义山在抗“非典”最紧张的时期,用一天时间,带队检查了漳卫新河的防汛准备情况,并强调做好东光白马关和海兴抛庄等处险工的抢险预案,提前组织好抢险队伍,备好抢险物料,以确保安全度汛。
技术参谋责任制,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和防汛岗位责任制,也都进行了落实。市、县两级水务部门,为包河包洼的领导干部配备了190多名技术参谋。市防指先后四次召开了防指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安排部署和督导检查防汛措施落实情况,重新印发了经过修改完善的《沧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防汛职责》。各防指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都制订和落实了本部门、本系统的防洪预案,建立健全了防汛值带班制度,为应战暴雨洪水做了充分准备。市县防办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从未出现过脱岗现象。
4、狠抓防洪预案落实。沧州境内有大清河、子牙河和漳卫南运河三大行洪河系;还有献县泛区、任丘文安洼,青县贾口洼和白洋淀四大蓄滞洪区。对上述防洪工程,市、县两级都分别制定了防洪预案。六月初市防指专家组对重点工程的防洪预案逐条进行了研究讨论和修改完善。使各预案进一步细化、量化、优化,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在防汛准备工作中,各级都狠抓了防洪预案的落实,对各蓄滞洪区已建成的避水房、避水楼、加强了管理维修,明确划分了避水楼(房)的使用户数和人员。县、乡和避水房房主签订了合同,明确规定了日常管理责任和一旦来大水,谁上避水房等内容。对撤退路按照受益范围,划分责任段,明确专人管理维修。对蓄滞洪区群众的安全转移,转移村庄和接收村庄都明确了责任人,沟通了各责任人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各责任人又分别和转移户、接收户进行了见面落实。对蓄滞区内的机井,专门发文要求有关县市认真做好了防护工作。
对重点河道堤防的险工险段,病险建筑物等,每处都落实了责任制,从工程检查、维修加固、人员、物料、遇险抢护,一包到底。主要险工险段和病险建筑物抢护所需物料,就近号料存放,并报上一级防汛主管部门备查。
为确保防汛通讯畅通,汛前对全市通讯电台进行了维修调试,更换了天线,添置了对讲机等通讯设备。主汛期前,在省防办支持下,安装了防汛指挥系统,实现了视频会议接收和防汛调度异地会商。
5、大力清除河道行洪障碍物。今年我市的河道清障工作,是从四月份开始的。重点清除主要行洪河道内的坝埝、道节、柴草垛和树障。6月30日,收到省防办《关于迅速清除河道行洪障碍的紧急通知》后,市防办立即向分管副市长赵义山和分包子牙新河的副市长匡洪治等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就河道清障工作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支持,匡副市长当即批示:青县、河间、献县要按省文件规定,限7月10日前,彻底清除子牙新河内的阻水物。随即市防办下发紧急通知,对河道清障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市水务局成立了由局长崔宝才任组长,副局长李文章、防办主任李兰贵为副组长的河道清障督察领导小组。各有关县(市)也都建立了由主管副县(市)长挂帅的清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青县主管副县长王树起带领县防办人员,三次深入子牙新河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摸清了清障底数。由6名行政执法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清障前线工作队,召开了沿河乡(镇)长与村支书、主任参加的清障动员会,落实任务,明确责任,限期清除。献县、河间也都针对本县(市)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清障措施。
据统计,从4月初至7月10日,全市共投入清障劳力1.2万人,动用清障机械2000多台(套),清除柴草垛1.5万个,清除树障1215亩,10万余株,向外移栽2.8万株,拆除南运河、老盐河河道拦水坝2座,清除阻水坝埝、道节24条,动土3万多立方米。
6、搞好防洪工程建设。今年的防洪工程建设是本着“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的原则进行安排实施的。我们既考虑今年的安全度汛,又考虑逐步建设牢靠的防洪体系。主要工程项目有:任丘千里堤除险加固工程,海兴段海堤加固工程,黄骅市子牙新河右堤齐家务段复堤工程,泊头市老盐河左堤李小庄险段加固工程,运河区段南运河险工加固等度汛工程,总投资1000多万元。为确保今年的度汛安全,市财政还拨款95万元完成了子牙新河堤顶整修、漳卫新河宋门扬水站维修等11项应急度汛工程。上述工程施工过程中,曾因防“非典”延误工期,但经过妥善安排,充实施工力量,加强施工管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工程进度,在主汛期前全部完成了施工任务。
7、搞好防汛业务培训演练。针对今年各级领导干部换届,分管防汛工作的人员变动较大,新人多的情况,为使领导干部尽快熟悉防汛业务工作情况,抓好防汛工作,市防办给市级主管防汛工作和包河包洼的领导干部送发了《沧州市主要河道基本情况》、《沧州市主要行洪排沥河道防洪预案》、《沧州市防海潮预案》、《沧州市城市防洪预案》、献县泛区、任丘文安洼、青县贾口洼三大蓄滞洪区防洪预案等预案材料。翻印了《防汛抢险培训教材》500本,送发给220多名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和地方驻军。为市、县两级包河包洼领导干部配备的工程技术参谋,在陪同领导干部检查河道堤防、闸涵建筑物时,都明确任务,现场介绍工程情况、运用标准、存在问题、处理方法等防汛知识,使领导干部很快熟悉了情况,进入防汛角色,为今后指挥抗洪抢险创造了条件。
对驻任丘千里堤的河北省第三防汛抗洪机动抢险队和驻肖家楼倒虹吸管理处的河北省沧州防汛抗洪机动抢险队,从市长预备费中拿出2万元资金,每个队一万元,专门用于抗洪抢险机械保养维修和抢险人员业务培训。大清河、子牙河和漳卫南运河三大行洪河系上各有关县(市)的防汛队伍,六、七月间,都先后组织了抗洪抢险实战演练。通过演练,做到了官兵相识,了解险工情况,熟悉抢险方案,从而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工程上,都做好了抗洪抢险准备。
8、备好防汛物料。防汛物料是抗洪抢险的重要物质条件,没有合格的足够数量的防汛物料,就无法取得抗洪抢险的胜利。由于防汛物料用量大,品种多,供需多变等情况,今年除市、县防汛指挥部根据分级储备的规定重点储备外,还发动沿河群众,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号料、备料。今年市级储备铅丝25吨,钢丝绳5吨;市级号料有编织袋40万条,木桩400m3。县级储备草袋25.39万条,编织袋105.35万条,铅丝105.963吨,石料14344m3。另外,还向沿河群众号定木桩152950根,编织袋279.95万条,门板46330块,苇子69.8万斤,软料1219.7万斤。代省储备物资有木桩468.34m3,编织袋7.54万条,铅丝83.453吨,片石3242吨,土工布5237m3,救生船11只。为解决抗洪抢险需要,今年市政府又拿出5万元资金,购买了1万平米复膜和无复膜编布及部分巡堤照明灯具。
9、搞好军民联防。市防办多次和军分区协调防汛抗洪工作,争取部队的支持。军分区领导多次到主要河道堤防检查工作。作训科制定了周密的抢险预案,为夺取防汛抗旱斗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10、战胜了特大暴雨和沿海特大风暴潮袭击。****年10月10日至12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同时,沿海地区遭受特大风暴潮袭击。10月10日8时至12日8时,受冷空气影响,我市普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160毫米,降雨最大的泊头市营子乡265毫米,沧州市区降雨200毫米。我市10月份平均降雨24.8毫米,在10月份如此强的降雨是我市有水文记录以来没有的,在海河流域500多年的史料记载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此次降雨造成我市市区和部分县城积水,城镇居民房屋进水,农村房屋、院墙倒塌,果树、树木被刮倒,部分农田积水,农作物受灾,水利交通、电力通讯设施被损坏。据初步统计,我市有9个县(市、区)、56个乡(镇)、48.2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67间,农作物受灾52.2126千公顷,成灾51.3584千公顷,绝收26.0484千公顷,减产粮食0.8852万吨,损坏堤防6.775公里,护岸2处,桥闸涵站48座,部分工矿企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
与此同时,沿海黄骅、海兴、黄骅港开发区、南大港农尝中捷农场等5县(市、区、场)遭受特大风暴潮袭击。11日凌晨5时,出现最高潮位3.9米,超过50年一遇。风力持续10级,阵风11级。潮水越过海堤缺口和海防路,侵入内地5~10公里,沿河道上溯50公里。12日凌晨5时最高潮位4.65米,风速8~9级,至12日中午潮水回落。
这次风暴潮来势凶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致使沿海村庄进水,居民房屋被浸泡,部分房屋倒塌,盐场和虾池被淹或冲毁,渔船渔具被损坏冲跑,部分海堤被冲毁,水利、交通、通讯、电力设施遭到破坏,海水沿河道倒灌淹没农田。据统计,我市沿海5县(市、区、场)9个乡镇,172个村庄受灾,受灾人口3万人。倒塌房屋2423间,淹没虾池7万亩,淹没盐场50座,淹没农田27万亩,损坏虾池、盐场进排水闸涵扬水站948座,损坏海堤25.55公里,损坏渔船1245艘,交通、电力、通讯设施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工矿企业被迫停产,直接经济损失达3.65亿元。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11日上午9:30,市委书记张庆华主持召开了防汛防风暴潮紧急会议,研究部署防汛防潮救灾工作。会议强调要从最坏的方面去考虑,细致安排防灾抗灾工作,全力确保全市不死伤一人。
会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赴大浪淀水库、引黄济津沿线、黄骅市南排河镇、黄骅港开发区新村乡和海兴县海丰村等防汛防潮救灾一线指挥督导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气象预报,于10月10日紧急恢复防汛值班状态,11、12日双休日全局干部职工全部上班,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并向全市下发了防汛、防风暴潮紧急通知。局党组成员带队分成四组赴防潮前线协助市领导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市防办连夜调出5万条编织袋,支持一线防汛防潮抢险。
各县(市、区、场)领导也极为重视这次防汛防潮救灾工作,迅速成立了防汛防潮救灾指挥部,层层落实责任制,启动了防汛防潮预案,转移群众,做好对口安置工作,组织抢险队伍和抢险物料,封堵过堤闸涵,努力做到不死一人,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沿海共转移人口5000余人,无一人伤亡。全市抢险人员5000多人,投入编织袋10万条以及其它物料和机械。取得了抗风暴潮的决定性胜利。
篇六: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二 一一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县人民政府:
2011年,我县防汛抗旱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充分贯彻防汛抗旱方针政策,周密安排部署,科学决策指挥,各成员单位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为防汛保平安、抗灾保发展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将水旱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现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汛情、旱情和灾情
1、汛情。今年全县降水量比往年偏少,属偏旱年份。1月至11月降水量为1149.2mm,比2010年同期1380mm少降230.8mm, 少17%,比多年平均1314.6mm少降165.4mm,少13%。主汛期,我县遭受“7.7、7.26、7.31、8.1”共4次暴雨袭击,其中7月7日凌晨至13时,榔坪、贺家坪、火烧坪、磨市4个乡镇1小时降雨量达到50 以上;7月26日23时至27日6时,全县11个乡镇平均降雨量55mm,最大降雨量火烧坪乡达107.3mm;7月31日22时至24时,龙舟坪镇白氏坪村、刘家冲村遭受“沱子雨”,降雨量明显高于周边,达54.1mm;8月1日21时至2日1时,龙舟坪、都镇湾、高家堰3个乡镇遭受大暴雨,最大降雨量为104.5mm。
2、旱情。今年全县11个乡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冬春旱情。1月至6月,全县降水量为287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40%。全县仅有的一座小(一)型水库在除险加固,未蓄水;七座小(二)型水库均为病险水库,也处于限库或空库运行状态,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比多年同期减少21%,蓄水总量不足。
3、灾情。(1)洪灾:六次暴雨袭击,使全县11个乡镇76个村16.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无死亡、失踪人员。农作物受灾面积14.57千公顷,成灾面积8.46千公顷,绝收面积3.44千公顷;因灾倒塌房屋74间,损坏房屋1276间,4370多间农房进水,紧急转移安置灾民489人;损坏公路120多处650多公里,冲毁桥涵122座,公路中断130条次,供电中断8条次;水毁河堤、沟渠204处18.6千米,损坏灌溉设施7处;因灾造成10多个工矿企业停产。据统计,今年的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0.369亿元,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0.346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118亿元,其它经济损失0.257亿元。(2)旱灾:去冬今春的连旱,致使全县11个乡镇的油菜、小麦、苞谷、水稻、土豆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菜苗、番茄、辣椒、茶叶、烟叶、晚熟 柑、夏橙等经济作物大面积受灾,部分地方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其中渔峡口、火烧坪、榔坪、贺家坪等4个乡镇灾情最为严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2454公顷,轻旱8251公顷、重旱3990公顷、干枯213公顷,54465人和14102头牲畜饮水困难。因旱缺水使火烧坪乡投资近3亿元的高磷铁矿联产试车后无法正常生产、湖北长阳经济开发区10多家企业停产近两个月。此次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1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01亿元,工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0.2亿元。
二、主要工作
1、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增强工作领导。一是县委、县政府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并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各乡镇也相应对乡镇防汛抗旱机构作了调整和充实,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县、乡(镇)、村三级防汛抗旱指挥网络。二是县政府把防汛抗旱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分别与各乡镇签订了防汛抗旱责任状,按照考核要求,县防办制定了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考评办法,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三是实行县级领导包联乡镇制度,县防办按照“分地域、分条线、分流域、分企业”的方法把每条河流、每座水库、每个涉水工程和每个重点山洪灾害点的防汛抗旱责任分级落实,县领导亲自到所联乡镇督办落实防汛抗旱措施,各乡镇、各部门严格按照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分级包干落实了防汛抗旱责任,确保了度汛安全。
2、加强预案建设,强化防御知识宣传。一是按照“责任到人、预警到乡、预案到村”的要求,县防办组织指导制定了全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龙舟坪城区防洪应急预案,11个乡镇制定了乡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154个行政村也分别制定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已初步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预案体系。二是修订完善了如河流、水库、堤防险工险段、水电站、尾矿库(坝)、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受山洪威胁地区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了预警预报方式、撤离路线、避险地点以及灾民救助等措施。三是积极组织防汛抗旱知识培训。利用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之机,组织乡镇分管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学习了防汛抗旱基本知识和水旱灾害统计报告制度。借助“世界水日”、“防灾减灾日”等广场宣传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向群众发放山洪灾害宣传手册逾千份,同时深入基层,向村民发放“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营造了科学防范、全面防御的良好氛围。
3、加强检查督办,确保防范措施落实。一是3月上旬至4月中旬,县防办组织专班对全县重点防汛部位进行了汛前安全检查,尤其是对中小河流防汛、中小水库防洪、中小在建水电站安全管理、小区域滑坡避险保安存在的隐患进行了检查督办,共送达《防汛安全检查整改通知书》15份,进一步明确了防汛责任和整改措施。二是县防办建立了防汛风险隐患排查、登记、整改及动态监管制度,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层级负责制,并健全风险隐患和防汛责任数据库,促进了应急管理由被动应对向源头管理转变。
4、强化应急值守,规范信息报送制度。一是加强汛期24小时值班。县防办始终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保证信息畅通,确保各项防汛指令及时传达,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洪涝灾害和抗旱实时报表及其它综合材料。二是规范信息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工作,尤其对统计的范围、内容和报送方法等作了明确规定,做到了灾情信息统一规范,上报及时准确。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规定》要求,进一步规范了防汛抗旱信息的报告要素、时限要求、信息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了对重要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提高了防办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
5、狠抓项目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水平。一是争取防汛应急项目。今年我局向省水利厅争取了2011年应急度汛及水毁水利工程设施应急修复工程,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完成了磨市马鞍山段河堤除险加固工作。二是完成了马磨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该工程于2011年1月初动工,7月底结束,完成投资400多万元。目前,县内联丰、红旗两座小(二)型水库正在抓紧除险加固实施的前期工作。三是基本完成白氏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工程概算投资2846万元,国家投资1310万元。目前,榔坪集镇段的河道治理工程进入了现场准备。四是完成抗旱设备购置工作。今年我县被纳入了抗旱服务队重点建设县,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印发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汛〔2011〕11号)、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关于拨付中央财政特大抗旱补助费的通知》(鄂财农发〔2011〕59号)文件要求,正式组建了防汛抗旱服务队,购置了包括抗旱应急拉水车、移动灌溉、输水软管、清淤、发电等共五大类、价值250多万元的抗旱设备,落实了近90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仓库,进一步加强了防灾减灾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抗旱应急保障能力。五是进一步完善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平台建设,同时开展短信预警,初步建立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使有效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6、加强防办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综合水平。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县防办原有人员3人,今年新增公益性岗位1人,进一步优化了防办工作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二是紧紧围绕防办工作职责,以县级防办“六个一”建设框架为重点,建立了一套如检查制度、值班制度、总结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水旱灾害统计报告制度等覆盖防汛抗旱工作的规范制度,强化了岗位责任,健全了工作机制,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
7、全力抢险救灾,确保损失降到最低。入汛以来,我县遭受6次大的暴雨袭击,造成全县11个乡镇76个村16.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灾情发生后,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防指的防汛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防汛工作,指导抢险救灾;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县水利、民政、交通、国土等部门派出工作专班,深入灾区核查灾情、疏通道路、查勘险情;各受灾乡镇党政一把手亲临抗灾一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抢险救灾,开展生产自救。全县共投入防汛抢险劳力0.22万人次,投入资金150万元,其中省市下拨抗洪抢险资金55万元,投入价值65万元的抢险物资,减淹耕地0.29千公顷,减少受灾人口0.535万人,成功避免山洪灾害人员伤亡2起45人,山洪灾害转移人口0.0116万人,减灾经济效益0.045亿元。
今年我县大多数乡镇发生了冬春旱情,造成5.4万人和1.4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严重旱情,多次召开抗旱专题办公会和会商会,及时研判旱情形势,因地制宜地采取抗旱措施,积极组织农民生产自救,把干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旱情发展态势,我县于5月25日启动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各级各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全力投入抗旱救灾,6月份连续3次降雨,总降雨量达89mm,使旱情得到有效缓解,Ⅲ级响应于6月14日终止。旱情发生期间,全县共投入抗旱资金300余万元,投入抗旱人数0.35万人,投入机动抗旱设备0.032万台套,投入机动运水车辆0.0178万车次,抗旱浇灌面积1.1千公顷,减少粮食损失0.65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850万元,临时解决了2.5万人和0.5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中小河流堤防防护标准明显偏低,防洪能力严重不足;二是病险水库防洪仍是心腹之患,不能满足防洪保安要求;三是山洪灾害防御难度大,有效防御手段十分有限;四是各类预案演练机制不健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检验;五是抗旱水源严重不足,水利化程度有待提高;六是防办现代化、信息化办公建设滞后,防办能力建设有待加强。2012年,我办将继续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按照省、市防指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为核心,以防洪保平安、抗旱保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应急能力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防汛抗旱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四小”防汛保安工作。以中小河流防汛、中小水库防洪、中小在建水电站安全管理、小区域滑坡避险保安等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提高防洪抗灾能力,确保度汛安全。
2、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继续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适时组织预案演练,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完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大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逐步形成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3、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在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抗旱工作,加强墒情、水雨情监测,科学分析预测抗旱形势,积极搞好抗旱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有汛防汛、有旱抗旱,切实做到防汛抗旱并举。
4、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坚持防汛抗旱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统一水旱灾害统计报表,规范防汛抗旱信息报送,提高水旱灾害应急处理效率。加大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为防汛抗旱决策调度提供快速、可靠、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5、加强防办能力建设。强化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明确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使其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防汛抗旱。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在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强化防办工作人员业务学习,全面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不断适应现代条件下防汛抗旱工作需要,真正使防办发挥好参谋服务作用。
二x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主题词:防汛抗旱总结报告
抄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11年12月12日
****年的防汛工作,是在我市持续数年干旱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和严重性,扎实认真地做好防御暴雨洪水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了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和落实了防洪预案,改善了防汛通讯条件,提高了整体防洪能力。同时,在汛期抗旱保秋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今年我国自南到北除海河流域都发生了全流域或局部暴雨洪水,我市汛期没有遭受洪灾损失,但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整个汛期始终处于临战状态,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成效显着,尤其河道清障工作成绩突出,在10月15日全省防汛工作总结表彰会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被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授予清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下汛以后,10月10日-12日,我市出现了历史同期最大降雨,同时沿海发生了特大风暴潮,使我市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由于我们警惕性高,措施得力,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战胜了风暴潮,使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没死一个人。市防办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风暴潮先进集体称号。我办为青县兴建的农村供水公司运营良好,受到了省厅通报表扬。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雨情汛情
今年是我市持续干旱的第七个年头。进入****年以来,全市又一直干旱少雨。一至五月份,全市平均累计降雨量46.4毫米,只相当多年均值的40%。按沧州的气候规律,六、七、八三个月为多雨季节,但今年气候反常,麦收后仍然降雨稀少。干旱持续到7月底,全市受旱面积达703万亩,其中成灾342万亩,绝收68万亩。7月30日至31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后,旱象基本解除。但随之而来的又是“秋吊”,八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61.9毫米,较正常年份少五至六成。汛期的六、七、八三个月全市平均累计降雨量263.5毫米,比多年均值少三至四成。
我市各行洪河道上游地区,今年汛期也没有大范围的暴雨发生,我市各主要行洪排沥河道汛期都未来水,白洋淀也无入淀水量,到八月底,十方院水位仍在6.0米(大沽)以下,处于干淀状态。
10月10日8时至12日8时,受冷空气影响,我市普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160毫米,降雨最大的泊头市营子乡265毫米,沧州市区降雨200毫米。我市10月份多年平均降雨24.8毫米,在10月份如此强的降雨是我市有水文记录以来没有的,在海河流域500多年的史料记载中也是罕见的。
与此同时,沿海黄骅、海兴、黄骅港开发区、南大港农尝中捷农场等5县(市、区、场)遭受特大风暴潮袭击。11日凌晨5时,出现最高潮位3.9米(黄海高程),超过50年一遇。风力持续10级,阵风11~12级。潮水越过海堤缺口和海防路,侵入内地5~10公里,沿河道上溯50公里。11傍晚和12日凌晨5时又分别出现两次仅次于11日凌晨的高潮位。
二、主要做法
1、搞好防汛宣传,破除麻痹思想。鉴于我市连年干旱,干部群众对防汛抗洪普遍存在麻痹思想的情况,整个汛期我们都坚持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搞好防汛宣传工作。一是宣传沧州旱涝交替为害的自然特点。二是宣传暴雨洪水的突发性和严重性。三是宣传沧州特殊的防洪地位,我市北邻京津,境内有京沪、京九铁路干线;有华北大港油田等重要能源基地等,地理位置重要,防洪任务艰巨,是河北省防汛四保的前沿阵地,一旦防洪失事后果不堪设想。四是宣传“63.8”、“96.8”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通过一系列的防汛宣传,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水患意识,破除了对防汛抗洪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为做好防汛准备,落实抗洪措施扫清了思想障碍。
2、工程检查贯穿始终。河淀堤防是防御洪水的主要工程设施。检查发现工程隐患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把工程检查贯穿防汛工作的始终。从3月开始,市、县两级水务部门就组织了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主要行洪排沥河道堤防及建筑物,进行拉网式检查,进一步检查了险工险段和病险建筑物的情况,对查出的问题,逐一登记造册,并区别情况,进行处理。市水务局长崔宝才、主管局长李文章、防办主任李兰贵分别带队进行现场检查督导,跑遍了全市主要河道堤防。对投资少,用工少的小问题,责成受益乡村,结合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处理;对问题比较大,投资多,用工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认真制定安全度汛措施。做到行政领导,技术参谋、抢险方案、抢险物料、抢险队伍“五落实”。有的则列为应急度汛工程,由市财政投资,重点进行处理。
3、落实防汛责任制。针对今年各级领导干部换届调整的情况。5月29日,市委、市政府以沧字(****)39号文下发了《关于调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和市领导包河包洼责任分工的通知》。市委书记张庆华任指挥部政委,市长郭华任指挥长。同时还明确了10名包河包洼的市级领导干部,并在《沧州日报》上予以公布。
市县两级包河包洼的领导干部,都按职责分工,对所承包的河道和蓄滞洪区进行了认真地实地检查,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市长郭华在检查任丘白洋淀千里堤防汛准备情况时,发现因防“非典”千里堤砌石护坡工程耽误了一些时间,当即指示,要采取措施,加强力量,确保主汛期前完工。副市长赵义山在抗“非典”最紧张的时期,用一天时间,带队检查了漳卫新河的防汛准备情况,并强调做好东光白马关和海兴抛庄等处险工的抢险预案,提前组织好抢险队伍,备好抢险物料,以确保安全度汛。
技术参谋责任制,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和防汛岗位责任制,也都进行了落实。市、县两级水务部门,为包河包洼的领导干部配备了190多名技术参谋。市防指先后四次召开了防指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安排部署和督导检查防汛措施落实情况,重新印发了经过修改完善的《沧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防汛职责》。各防指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都制订和落实了本部门、本系统的防洪预案,建立健全了防汛值带班制度,为应战暴雨洪水做了充分准备。市县防办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从未出现过脱岗现象。
4、狠抓防洪预案落实。沧州境内有大清河、子牙河和漳卫南运河三大行洪河系;还有献县泛区、任丘文安洼,青县贾口洼和白洋淀四大蓄滞洪区。对上述防洪工程,市、县两级都分别制定了防洪预案。六月初市防指专家组对重点工程的防洪预案逐条进行了研究讨论和修改完善。使各预案进一步细化、量化、优化,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在防汛准备工作中,各级都狠抓了防洪预案的落实,对各蓄滞洪区已建成的避水房、避水楼、加强了管理维修,明确划分了避水楼(房)的使用户数和人员。县、乡和避水房房主签订了合同,明确规定了日常管理责任和一旦来大水,谁上避水房等内容。对撤退路按照受益范围,划分责任段,明确专人管理维修。对蓄滞洪区群众的安全转移,转移村庄和接收村庄都明确了责任人,沟通了各责任人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各责任人又分别和转移户、接收户进行了见面落实。对蓄滞区内的机井,专门发文要求有关县市认真做好了防护工作。
对重点河道堤防的险工险段,病险建筑物等,每处都落实了责任制,从工程检查、维修加固、人员、物料、遇险抢护,一包到底。主要险工险段和病险建筑物抢护所需物料,就近号料存放,并报上一级防汛主管部门备查。
为确保防汛通讯畅通,汛前对全市通讯电台进行了维修调试,更换了天线,添置了对讲机等通讯设备。主汛期前,在省防办支持下,安装了防汛指挥系统,实现了视频会议接收和防汛调度异地会商。
5、大力清除河道行洪障碍物。今年我市的河道清障工作,是从四月份开始的。重点清除主要行洪河道内的坝埝、道节、柴草垛和树障。6月30日,收到省防办《关于迅速清除河道行洪障碍的紧急通知》后,市防办立即向分管副市长赵义山和分包子牙新河的副市长匡洪治等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就河道清障工作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支持,匡副市长当即批示:青县、河间、献县要按省文件规定,限7月10日前,彻底清除子牙新河内的阻水物。随即市防办下发紧急通知,对河道清障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市水务局成立了由局长崔宝才任组长,副局长李文章、防办主任李兰贵为副组长的河道清障督察领导小组。各有关县(市)也都建立了由主管副县(市)长挂帅的清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青县主管副县长王树起带领县防办人员,三次深入子牙新河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摸清了清障底数。由6名行政执法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清障前线工作队,召开了沿河乡(镇)长与村支书、主任参加的清障动员会,落实任务,明确责任,限期清除。献县、河间也都针对本县(市)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清障措施。
据统计,从4月初至7月10日,全市共投入清障劳力1.2万人,动用清障机械2000多台(套),清除柴草垛1.5万个,清除树障1215亩,10万余株,向外移栽2.8万株,拆除南运河、老盐河河道拦水坝2座,清除阻水坝埝、道节24条,动土3万多立方米。
6、搞好防洪工程建设。今年的防洪工程建设是本着“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的原则进行安排实施的。我们既考虑今年的安全度汛,又考虑逐步建设牢靠的防洪体系。主要工程项目有:任丘千里堤除险加固工程,海兴段海堤加固工程,黄骅市子牙新河右堤齐家务段复堤工程,泊头市老盐河左堤李小庄险段加固工程,运河区段南运河险工加固等度汛工程,总投资1000多万元。为确保今年的度汛安全,市财政还拨款95万元完成了子牙新河堤顶整修、漳卫新河宋门扬水站维修等11项应急度汛工程。上述工程施工过程中,曾因防“非典”延误工期,但经过妥善安排,充实施工力量,加强施工管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工程进度,在主汛期前全部完成了施工任务。
7、搞好防汛业务培训演练。针对今年各级领导干部换届,分管防汛工作的人员变动较大,新人多的情况,为使领导干部尽快熟悉防汛业务工作情况,抓好防汛工作,市防办给市级主管防汛工作和包河包洼的领导干部送发了《沧州市主要河道基本情况》、《沧州市主要行洪排沥河道防洪预案》、《沧州市防海潮预案》、《沧州市城市防洪预案》、献县泛区、任丘文安洼、青县贾口洼三大蓄滞洪区防洪预案等预案材料。翻印了《防汛抢险培训教材》500本,送发给220多名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和地方驻军。为市、县两级包河包洼领导干部配备的工程技术参谋,在陪同领导干部检查河道堤防、闸涵建筑物时,都明确任务,现场介绍工程情况、运用标准、存在问题、处理方法等防汛知识,使领导干部很快熟悉了情况,进入防汛角色,为今后指挥抗洪抢险创造了条件。
对驻任丘千里堤的河北省第三防汛抗洪机动抢险队和驻肖家楼倒虹吸管理处的河北省沧州防汛抗洪机动抢险队,从市长预备费中拿出2万元资金,每个队一万元,专门用于抗洪抢险机械保养维修和抢险人员业务培训。大清河、子牙河和漳卫南运河三大行洪河系上各有关县(市)的防汛队伍,六、七月间,都先后组织了抗洪抢险实战演练。通过演练,做到了官兵相识,了解险工情况,熟悉抢险方案,从而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工程上,都做好了抗洪抢险准备。
8、备好防汛物料。防汛物料是抗洪抢险的重要物质条件,没有合格的足够数量的防汛物料,就无法取得抗洪抢险的胜利。由于防汛物料用量大,品种多,供需多变等情况,今年除市、县防汛指挥部根据分级储备的规定重点储备外,还发动沿河群众,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号料、备料。今年市级储备铅丝25吨,钢丝绳5吨;市级号料有编织袋40万条,木桩400m3。县级储备草袋25.39万条,编织袋105.35万条,铅丝105.963吨,石料14344m3。另外,还向沿河群众号定木桩152950根,编织袋279.95万条,门板46330块,苇子69.8万斤,软料1219.7万斤。代省储备物资有木桩468.34m3,编织袋7.54万条,铅丝83.453吨,片石3242吨,土工布5237m3,救生船11只。为解决抗洪抢险需要,今年市政府又拿出5万元资金,购买了1万平米复膜和无复膜编布及部分巡堤照明灯具。
9、搞好军民联防。市防办多次和军分区协调防汛抗洪工作,争取部队的支持。军分区领导多次到主要河道堤防检查工作。作训科制定了周密的抢险预案,为夺取防汛抗旱斗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10、战胜了特大暴雨和沿海特大风暴潮袭击。****年10月10日至12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同时,沿海地区遭受特大风暴潮袭击。10月10日8时至12日8时,受冷空气影响,我市普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160毫米,降雨最大的泊头市营子乡265毫米,沧州市区降雨200毫米。我市10月份平均降雨24.8毫米,在10月份如此强的降雨是我市有水文记录以来没有的,在海河流域500多年的史料记载中也是十分罕见的。此次降雨造成我市市区和部分县城积水,城镇居民房屋进水,农村房屋、院墙倒塌,果树、树木被刮倒,部分农田积水,农作物受灾,水利交通、电力通讯设施被损坏。据初步统计,我市有9个县(市、区)、56个乡(镇)、48.2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67间,农作物受灾52.2126千公顷,成灾51.3584千公顷,绝收26.0484千公顷,减产粮食0.8852万吨,损坏堤防6.775公里,护岸2处,桥闸涵站48座,部分工矿企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
与此同时,沿海黄骅、海兴、黄骅港开发区、南大港农尝中捷农场等5县(市、区、场)遭受特大风暴潮袭击。11日凌晨5时,出现最高潮位3.9米,超过50年一遇。风力持续10级,阵风11级。潮水越过海堤缺口和海防路,侵入内地5~10公里,沿河道上溯50公里。12日凌晨5时最高潮位4.65米,风速8~9级,至12日中午潮水回落。
这次风暴潮来势凶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致使沿海村庄进水,居民房屋被浸泡,部分房屋倒塌,盐场和虾池被淹或冲毁,渔船渔具被损坏冲跑,部分海堤被冲毁,水利、交通、通讯、电力设施遭到破坏,海水沿河道倒灌淹没农田。据统计,我市沿海5县(市、区、场)9个乡镇,172个村庄受灾,受灾人口3万人。倒塌房屋2423间,淹没虾池7万亩,淹没盐场50座,淹没农田27万亩,损坏虾池、盐场进排水闸涵扬水站948座,损坏海堤25.55公里,损坏渔船1245艘,交通、电力、通讯设施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工矿企业被迫停产,直接经济损失达3.65亿元。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11日上午9:30,市委书记张庆华主持召开了防汛防风暴潮紧急会议,研究部署防汛防潮救灾工作。会议强调要从最坏的方面去考虑,细致安排防灾抗灾工作,全力确保全市不死伤一人。
会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赴大浪淀水库、引黄济津沿线、黄骅市南排河镇、黄骅港开发区新村乡和海兴县海丰村等防汛防潮救灾一线指挥督导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气象预报,于10月10日紧急恢复防汛值班状态,11、12日双休日全局干部职工全部上班,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并向全市下发了防汛、防风暴潮紧急通知。局党组成员带队分成四组赴防潮前线协助市领导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市防办连夜调出5万条编织袋,支持一线防汛防潮抢险。
各县(市、区、场)领导也极为重视这次防汛防潮救灾工作,迅速成立了防汛防潮救灾指挥部,层层落实责任制,启动了防汛防潮预案,转移群众,做好对口安置工作,组织抢险队伍和抢险物料,封堵过堤闸涵,努力做到不死一人,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沿海共转移人口5000余人,无一人伤亡。全市抢险人员5000多人,投入编织袋10万条以及其它物料和机械。取得了抗风暴潮的决定性胜利。
篇六: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二 一一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县人民政府:
2011年,我县防汛抗旱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充分贯彻防汛抗旱方针政策,周密安排部署,科学决策指挥,各成员单位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为防汛保平安、抗灾保发展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将水旱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现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汛情、旱情和灾情
1、汛情。今年全县降水量比往年偏少,属偏旱年份。1月至11月降水量为1149.2mm,比2010年同期1380mm少降230.8mm, 少17%,比多年平均1314.6mm少降165.4mm,少13%。主汛期,我县遭受“7.7、7.26、7.31、8.1”共4次暴雨袭击,其中7月7日凌晨至13时,榔坪、贺家坪、火烧坪、磨市4个乡镇1小时降雨量达到50 以上;7月26日23时至27日6时,全县11个乡镇平均降雨量55mm,最大降雨量火烧坪乡达107.3mm;7月31日22时至24时,龙舟坪镇白氏坪村、刘家冲村遭受“沱子雨”,降雨量明显高于周边,达54.1mm;8月1日21时至2日1时,龙舟坪、都镇湾、高家堰3个乡镇遭受大暴雨,最大降雨量为104.5mm。
2、旱情。今年全县11个乡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冬春旱情。1月至6月,全县降水量为287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40%。全县仅有的一座小(一)型水库在除险加固,未蓄水;七座小(二)型水库均为病险水库,也处于限库或空库运行状态,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比多年同期减少21%,蓄水总量不足。
3、灾情。(1)洪灾:六次暴雨袭击,使全县11个乡镇76个村16.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无死亡、失踪人员。农作物受灾面积14.57千公顷,成灾面积8.46千公顷,绝收面积3.44千公顷;因灾倒塌房屋74间,损坏房屋1276间,4370多间农房进水,紧急转移安置灾民489人;损坏公路120多处650多公里,冲毁桥涵122座,公路中断130条次,供电中断8条次;水毁河堤、沟渠204处18.6千米,损坏灌溉设施7处;因灾造成10多个工矿企业停产。据统计,今年的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0.369亿元,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0.346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118亿元,其它经济损失0.257亿元。(2)旱灾:去冬今春的连旱,致使全县11个乡镇的油菜、小麦、苞谷、水稻、土豆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菜苗、番茄、辣椒、茶叶、烟叶、晚熟 柑、夏橙等经济作物大面积受灾,部分地方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其中渔峡口、火烧坪、榔坪、贺家坪等4个乡镇灾情最为严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2454公顷,轻旱8251公顷、重旱3990公顷、干枯213公顷,54465人和14102头牲畜饮水困难。因旱缺水使火烧坪乡投资近3亿元的高磷铁矿联产试车后无法正常生产、湖北长阳经济开发区10多家企业停产近两个月。此次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1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01亿元,工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0.2亿元。
二、主要工作
1、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增强工作领导。一是县委、县政府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并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各乡镇也相应对乡镇防汛抗旱机构作了调整和充实,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县、乡(镇)、村三级防汛抗旱指挥网络。二是县政府把防汛抗旱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分别与各乡镇签订了防汛抗旱责任状,按照考核要求,县防办制定了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考评办法,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三是实行县级领导包联乡镇制度,县防办按照“分地域、分条线、分流域、分企业”的方法把每条河流、每座水库、每个涉水工程和每个重点山洪灾害点的防汛抗旱责任分级落实,县领导亲自到所联乡镇督办落实防汛抗旱措施,各乡镇、各部门严格按照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分级包干落实了防汛抗旱责任,确保了度汛安全。
2、加强预案建设,强化防御知识宣传。一是按照“责任到人、预警到乡、预案到村”的要求,县防办组织指导制定了全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龙舟坪城区防洪应急预案,11个乡镇制定了乡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154个行政村也分别制定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已初步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预案体系。二是修订完善了如河流、水库、堤防险工险段、水电站、尾矿库(坝)、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受山洪威胁地区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了预警预报方式、撤离路线、避险地点以及灾民救助等措施。三是积极组织防汛抗旱知识培训。利用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之机,组织乡镇分管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学习了防汛抗旱基本知识和水旱灾害统计报告制度。借助“世界水日”、“防灾减灾日”等广场宣传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向群众发放山洪灾害宣传手册逾千份,同时深入基层,向村民发放“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营造了科学防范、全面防御的良好氛围。
3、加强检查督办,确保防范措施落实。一是3月上旬至4月中旬,县防办组织专班对全县重点防汛部位进行了汛前安全检查,尤其是对中小河流防汛、中小水库防洪、中小在建水电站安全管理、小区域滑坡避险保安存在的隐患进行了检查督办,共送达《防汛安全检查整改通知书》15份,进一步明确了防汛责任和整改措施。二是县防办建立了防汛风险隐患排查、登记、整改及动态监管制度,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层级负责制,并健全风险隐患和防汛责任数据库,促进了应急管理由被动应对向源头管理转变。
4、强化应急值守,规范信息报送制度。一是加强汛期24小时值班。县防办始终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保证信息畅通,确保各项防汛指令及时传达,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洪涝灾害和抗旱实时报表及其它综合材料。二是规范信息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工作,尤其对统计的范围、内容和报送方法等作了明确规定,做到了灾情信息统一规范,上报及时准确。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规定》要求,进一步规范了防汛抗旱信息的报告要素、时限要求、信息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了对重要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提高了防办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
5、狠抓项目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水平。一是争取防汛应急项目。今年我局向省水利厅争取了2011年应急度汛及水毁水利工程设施应急修复工程,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完成了磨市马鞍山段河堤除险加固工作。二是完成了马磨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该工程于2011年1月初动工,7月底结束,完成投资400多万元。目前,县内联丰、红旗两座小(二)型水库正在抓紧除险加固实施的前期工作。三是基本完成白氏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工程概算投资2846万元,国家投资1310万元。目前,榔坪集镇段的河道治理工程进入了现场准备。四是完成抗旱设备购置工作。今年我县被纳入了抗旱服务队重点建设县,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印发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汛〔2011〕11号)、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关于拨付中央财政特大抗旱补助费的通知》(鄂财农发〔2011〕59号)文件要求,正式组建了防汛抗旱服务队,购置了包括抗旱应急拉水车、移动灌溉、输水软管、清淤、发电等共五大类、价值250多万元的抗旱设备,落实了近90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仓库,进一步加强了防灾减灾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抗旱应急保障能力。五是进一步完善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平台建设,同时开展短信预警,初步建立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使有效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6、加强防办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综合水平。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县防办原有人员3人,今年新增公益性岗位1人,进一步优化了防办工作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二是紧紧围绕防办工作职责,以县级防办“六个一”建设框架为重点,建立了一套如检查制度、值班制度、总结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水旱灾害统计报告制度等覆盖防汛抗旱工作的规范制度,强化了岗位责任,健全了工作机制,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
7、全力抢险救灾,确保损失降到最低。入汛以来,我县遭受6次大的暴雨袭击,造成全县11个乡镇76个村16.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灾情发生后,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防指的防汛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防汛工作,指导抢险救灾;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县水利、民政、交通、国土等部门派出工作专班,深入灾区核查灾情、疏通道路、查勘险情;各受灾乡镇党政一把手亲临抗灾一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抢险救灾,开展生产自救。全县共投入防汛抢险劳力0.22万人次,投入资金150万元,其中省市下拨抗洪抢险资金55万元,投入价值65万元的抢险物资,减淹耕地0.29千公顷,减少受灾人口0.535万人,成功避免山洪灾害人员伤亡2起45人,山洪灾害转移人口0.0116万人,减灾经济效益0.045亿元。
今年我县大多数乡镇发生了冬春旱情,造成5.4万人和1.4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严重旱情,多次召开抗旱专题办公会和会商会,及时研判旱情形势,因地制宜地采取抗旱措施,积极组织农民生产自救,把干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旱情发展态势,我县于5月25日启动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各级各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全力投入抗旱救灾,6月份连续3次降雨,总降雨量达89mm,使旱情得到有效缓解,Ⅲ级响应于6月14日终止。旱情发生期间,全县共投入抗旱资金300余万元,投入抗旱人数0.35万人,投入机动抗旱设备0.032万台套,投入机动运水车辆0.0178万车次,抗旱浇灌面积1.1千公顷,减少粮食损失0.65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850万元,临时解决了2.5万人和0.5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中小河流堤防防护标准明显偏低,防洪能力严重不足;二是病险水库防洪仍是心腹之患,不能满足防洪保安要求;三是山洪灾害防御难度大,有效防御手段十分有限;四是各类预案演练机制不健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检验;五是抗旱水源严重不足,水利化程度有待提高;六是防办现代化、信息化办公建设滞后,防办能力建设有待加强。2012年,我办将继续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按照省、市防指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为核心,以防洪保平安、抗旱保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应急能力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防汛抗旱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四小”防汛保安工作。以中小河流防汛、中小水库防洪、中小在建水电站安全管理、小区域滑坡避险保安等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提高防洪抗灾能力,确保度汛安全。
2、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继续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适时组织预案演练,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完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大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逐步形成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3、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在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抗旱工作,加强墒情、水雨情监测,科学分析预测抗旱形势,积极搞好抗旱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有汛防汛、有旱抗旱,切实做到防汛抗旱并举。
4、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坚持防汛抗旱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统一水旱灾害统计报表,规范防汛抗旱信息报送,提高水旱灾害应急处理效率。加大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为防汛抗旱决策调度提供快速、可靠、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5、加强防办能力建设。强化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明确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使其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防汛抗旱。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在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强化防办工作人员业务学习,全面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不断适应现代条件下防汛抗旱工作需要,真正使防办发挥好参谋服务作用。
二x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主题词:防汛抗旱总结报告
抄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11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