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我看曹操
1我看曹操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曹操首次出场,作者就借许劭之语定其为“乱世奸雄”,之后他涌出一系列政治、处世、用人及军事战争势力,也论证了这一点。
曹操,我佩服你,我佩服你的有勇有谋。
当孙权年少,刘备寄人篱下时,曹操就已经是杰出的军事统帅,到处广聚人才,诱降义军,扩充军事实力。当董卓叛乱时,你却可以独自带着七星宝刀前往行刺,勇气可嘉。可知道,当时的董卓权倾一时,无人敢冒犯,更何况是深夜当面行刺,他的勇气可以跟刺杀秦始王的荆轲相比。但是极少有后人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当他行刺失败,被董卓发现时,他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镇定自若,骗过董卓。当走出相府的那一刻,他没有任何顾虑,星夜飞离京城。结果证明他的逃离时最正确的选择。
后来,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能够名正言顺地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就巧妙的运用了一招,“挟天子令诸侯”。他掌握这块挡箭牌,果断地除去其成就大业的绊脚石。
为了一展宏图,他不仅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南征北战,夺取了大片江山。他又设计使心腹大患刘备、袁术等人互相斗争,坐获渔利。随着势力的壮大,曹操的行动由隐蔽转为公开,大肆地扩展地盘。官渡大战,他以弱胜强,大败河北之雄袁绍,得到了冀、幽、青并四州,又相继灭掉刘表,张鲁等割据势力,逐渐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统一了北方。他是拉开三国鼎立之局面的第一人。曹操雄心勃勃,之后继续逐鹿中原。面对孙权、刘备二强敌,曹操又凭借他的智勇,或集中兵力对付一方,或使两家相斗从中获利。建安20年,曹操再次率军攻打东吴,又乘夏侯渊占领陇石的时机,西取汉中,最终占天下三分之二,为后代夯实了魏国基业。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
我看曹操,你实乃一代枭雄也。
2我看曹操
提起曹操,无人不晓,人们总会习惯性地称他为“奸臣”而我却对这个看法抱以怀疑:他是一位多么杰出的一位军事家!文武双全,胆识过人!那时,不过是因为帝王的昏庸,使得国家腐败,曹操站出来反抗,只是出手相助,挽回国家灭亡的危机罢了。
都说刘备重义气,桃园三结义后,他便和张飞、关羽一同出生入死,并肩作战。他用自己的宽容赢得了关、张两弟的信任,以致于张飞、关羽死后,他曾萌发过不想活的念头。但曹操也有得一比,智取关羽后,他并没有杀害他,反倒好言相劝,使关羽归顺自己。金钱、地位、名誉,哪一样是曹操没有给他的?关羽知恩图报,一举拿下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但当关羽听说刘备的下落后,执意要走,曹操苦留不住。虽然他已经意识到了关羽回到刘备身边对自己不利,但他并没有食言,反而“放虎归山”。结果,曹操落在关羽手中时,关羽想起当年曹操对自己的恩德,放了曹操一马。正因为“义气”二字,曹操既铲平了袁氏后患,又为自己博得了一条“生路”,正是滴水之恩换取涌泉相报啊!
周瑜,这位鼎鼎有名的大都督,不仅武艺超群,更兼拥有不同凡响的智慧,正是曹操的“天敌”。可是,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周瑜惟一的缺点便是气量小,心胸狭窄。正是被诸葛亮抓住了这个把柄,三用妙计,活活气死了。而曹操却有着和他截然不同的一面:赤壁之战,由于曹操的一时疏忽,将船连在了一起,与吴兵交战。诸葛亮瞅准时机,巧妙地借东风放火船,使得曹兵无路可走,无法内外接应,致使曹兵遭遇惨败。死里逃生后,曹操抄小道逃跑,却被诸葛亮连埋暗兵,险些丢了性命。在这种情况下,他非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仰天长笑:“兵败乃兵家之常事,我曹操定会卷土重来,重整士气!”颇有大丈夫的气概。正是曹操的大度,并不把输赢放在第一,赢了再接再厉,输了毫不气馁,使得他勇冠三军,最后成了战场上的“常青树”。
从忠臣到背叛,从兴起到惨败,从失败再走向成功,曹操不平凡的一生塑造了一位不屈不挠的千古名人。曹操的勇与谋,义气与大度,是我们现代人的身上所缺少的。
3我看曹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失,但人们写英雄赞英雄却留下了千古传送的精美诗篇,杜甫赞颂诸葛孔明“功盖三分国”,苏轼赞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曹操,在正史的记载中,他颇受赞誉;在戏台上,他被固定化为奸臣;而在《三国演义》中,他的面貌要复杂得多,常常使人捉摸不透。
在九年级课本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文章内容是以杨修之死为线索展开的。文章内容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爱耍小聪明。不懂得顾全大局。而引起曹操的不满和愤怒,从而枉送了性命。在这篇文章中,曹操是一个心胸狭窄、深谋远虑、虚伪、城府很深的一个人。
虽然曹操在很多作品和书籍中不被肯定,甚至遭到唾骂,但在我心目中,曹操却是一个文武双全、有远大志向的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多么的激情,多么的豪迈。他就是由曹操写成的。虽然曹操在舞台上被固定为奸诈的角色,但这些因素是不能阻挡它所散发出来的那股魅力。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我国古代以来将文与武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名人之一。他与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他写的那篇《观沧海》就表现出了他壮阔的胸襟,吞吐日月的气势和威仪。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对曹操的看法,那我只能这样来评价:“一代奸雄,一代才子,一代风流人物。”
4我看曹操
我看了《三国演义》、《三国志》,还在百家讲坛听了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关于曹操,我有话要说。
曹操是三国时代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后世人们谈论最多的人物之一。在很多人看来,曹操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曹操生活简朴,执法严明,这点和诸葛亮极为相似。但是为什么两个人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差别那么大?曹操究竟是怎么一个人呢?
说曹操是奸雄,也有不客气的,称他为奸贼,主要原因之一是他篡汉。其实曹操在位时,并没称帝,是他死后他儿子曹丕称帝,“魏武帝”是追认的。但要说他到底想不想当皇帝,这恐怕只有老天爷知道了。可是篡汉这个最光辉奖章还是落在曹丕的老子身上。唉,命苦不能怨“政府”呀。
“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被我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就是三国演义里杀吕伯奢全家那段,吕伯奢的孩子在厨房“唰唰”的磨刀声引起了曹操的怀疑,“疑其图己”,以为要杀自己,就把吕伯奢一家全杀了,其实吕伯奢之子磨刀只不过是杀猪而已。杀后发现是误杀,曹操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注意“凄怆”两个字,这两个字很重要,就是自己杀错啦人,唉,自己也很难过,算了算了,宁可我辜负别人,不可别人辜负我啊。我们体察这样一下这样的语境,曹操说这个话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做一个辩护,其实透露着一种无奈。而在三国演义里却变成了理直气壮,而且把“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前面加了“天下”两个字,这个就大不一样了,把曹操刻画成了一个确确实实的奸险歹毒之人。
曹操和关羽之间,也有着我们熟知的故事。关羽被曹操俘虏后,曹操对他非常非常好,关羽也很感激曹操,但心仍向刘备。当时关羽面临一个选择,是效忠曹操呢,还是效忠刘备呢?关羽采取了一个能使自己心里平衡一点儿的办法,就是重重报答曹操以后,再回到刘备身边。当关羽走的时候,曹操部下提出要追杀关羽,曹操表现得很大度,他说:“这样忠心的大将,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可惜的是我们只记住了关羽的义,忘掉了曹操的情。
总之,曹操是一个性格很复杂的人,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特定的时代造就了他特定的性格。但人无完人,鲁迅先生曾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英雄、奸雄、奸贼,哪一个评价更准确呢?
在我看来,没有错误的人是不可爱的,曹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5我看曹操
今日细看三国,感触实在良多。小时候不知“三国”为何物,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了,但只听大人们说他是奸臣是坏蛋,可张大后再看三国,对曹操的印象完全改变。
当时的汉朝皇帝无能,魏蜀吴三个国家一个也不能少,少一方则就有许多人在那方领土上称王称霸,更不利于统一。说曹操是奸臣我却不以为然。刘备和孙权就不想当皇帝吗?如果不想还和人家曹操争什么呀。倒是曹操有唾手可得的皇位却不去夺,虽然那个无能的皇帝只是一个挂牌。
有人说曹操生性残暴我也不以为然。那时候正是三国鼎立时期,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一天要死多少人,那杀人的人就不残暴吗?《三国演义》中有一集叫做“庞统献连环计。”庞统被世人称之凤雏,与诸葛亮的才学不分伯仲,人说凤雏卧龙得一者能安天下。于是庞统受鲁肃的嘱托到曹操那里为他献连环计,此计将曹操的83万大军遭受灭顶之灾。当庞统的计策瞒过曹操出营时被徐蔗看见,徐蔗对他说:“此计一施这里将无一人生还,同时芸芸众生何故厚此薄彼呢?”问得庞统无话以答,只说:“公真要揭穿。”要不是徐蔗与庞统甚好,对曹操恨之入骨,曹操又怎能败走华容道?
所以当时又有几人不残暴呢?并且曹操还能礼贤下士,关羽不就是个例子吗?并且无毒不丈夫,都像刘备那样有什么事就哭,做事优柔寡断,若没有诸葛亮、张飞、关羽、赵子龙,他如何成为三国中的一员?不过曹操多疑是不可否认的,但人无完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