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社区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时间: 05-03 栏目:方案

1浙江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确保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浙政发R22;20XXR23;35号)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卫生厅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浙财社字R22;20XXR23;83号)精神,特制定《浙江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卫生强省为目标,以“四个化”(服务网络化、责任网格化、管理一体化、信息现代化)和“五个转变”(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转变、知识结构转变、运行机制转变和投入机制转变)为基础,通过政府购买和补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确保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公益性质,使居民享有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安全保障。

二、工作内容

现阶段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共12个项目,其服务内容、目标见附件1。

三、组织实施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实施。各县(市、区)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和年度实施计划,按照分级负责管理的要求,分解落实任务。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开展工作,鼓励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扎实做好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于现有基层卫生资源不足的地区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进度,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要利用中医药的优势,在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应依法履行公共卫生工作职责,深入社区,承担辖区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四、经费保障

以县(市、区)为单位,按服务人口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设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省财政按不同经济类别地区给予补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政府设立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贴,不得冲抵县(市、区)财政已有的对城市社区公共卫生事业的其他投入。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得移作他用。

五、考核评价

建立省、县(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居民健康指标改善等作为考核评价指标设置的主要依据。省级卫生、财政等部门将根据《浙江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分标准》(见附件2)进行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核拨专项补助资金的重要重要依据,考核为每年1次。各县(市、区)要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每半年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

各地要建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报表制度(见附件3),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每半年报送工作报表(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经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省卫生厅。

附件:1.浙江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和目标

2.浙江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分标准

3.浙江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报表

2关于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区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和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发展,切实破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难点问题,初步实现我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全覆盖。按照国家民政部、发改委等六部委《关于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XX]325号)文件的精神和省民政厅批示的精神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依托我区“三位一体”网格化社会化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充分整合社区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基础信息资源集中采集、多方利用,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受理、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推进我区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体系和社区服务需求。

二、平台建设

1、平台名称:城区“三位一体”网格化社会化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2、建设情况:20XX年底区委投资300余万元,历时8个月自主设计、合作研发了具有全国首创意义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这一平台将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子网站集成统一,形成功能完善、运转高效、渠道畅通、开放互动、高效快捷的“三网合一”、“三位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综合系统。

3、运行体系。20XX年7月开始运行,设有区级—街道—社区三级信息平台,构筑一张覆盖全区的基础网格;研发一组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工作体系;健全一套严格规范的制度保障。同年列为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目前已建成55社区服务站、点,配备基础设施设备,整合便民服务网点,录入系统平台,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十分钟便民服务圈”。20XX年6月前,完成剩余28个村(菜场)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初步形成网上预约和呼叫、线下配送与服务密切呼应的便民服务体系,让居民足不出户、不出网格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方法步骤

全力做好与区“三位一体”网格化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的端口对接,整合各类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资源,建设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组织保障为一体的新型社会化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行区、街道、社区三级联网,为居民提供属地化的管理服务综合体系。

1、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有效聚合各类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信息资源,通过现场服务、上门服务、热线服务、信息匹配、网上政务服务等方式,为居民群众提供求助求救、养老服务、商品配送等服务项目,让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尽享触手可及的生活便捷。

2、社会管理信息平台。运用地理编码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三维地理技术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贯穿“区——街道——社区(村)——单元网格”的四级管理服务网络,实现对单元网格内部件和社会管理事务的及时发现、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同处置。

3、组织保障信息平台。整合与基层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相关的多个部门的管理业务与服务资源,建立分页面、分层级、分模块的区、街道、社区(村)三级组织管理信息平台。

4、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在10个街道层面统一设置“社会救助服务窗口”,依托区“三位一体”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专门开设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实现“网上受理,网下办结”,为解决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打造“绿色通道”。

5、实现社区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以养老服务为主要切入点,依托区“三位一体”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20XX年在我区55个社区打造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网络建设。实现受惠市区50万居民的“虚拟养老院”全覆盖。切实破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难点问题,初步实现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履行好发展社区服务体系的责任,共同推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各类分散孤立、功能单一的信息系统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系统集成。

2、加大建设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力度。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晋发〔20XX〕15号)、《关于落实经费保障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的通知》(晋组通字〔20XX〕57号)和《山西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年)》(晋民发〔20XX〕107号)等文件精神,在已完成80%以上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的基础上,继续通过购买、新建、共建等多种形式,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纳入政府实事之一,加大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力争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为市区居民群众打造出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现代化社区。

3、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我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约54637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3.7%。我区的专业养老机构仅有6家,床位750张,但离国家每千人拥有30张床位的标准还有约60%的缺口。为填充专业养老机构床位不足的现状,近三年,我们共建设26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7家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XX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再建设10个社区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另外,我区惠丰老年公寓投资2亿元新扩建5万平方米,新增床位2300张,今年4月开工。全力推动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

20XX年2月4日

3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推进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安排,不断探索和创新社区公共服务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为加快“强市名城”建设,打造“平安之都、和谐泰安”创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目标。1年内城市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2年内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60%;2年内100%的城市社区和30%的农村社区实现服务管理信息化;2年内打造100个市级星级化示范社区。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完善城乡社区服务管理网,以社区为格,明确每一个社区所辖地域和人口,科学整合社区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行“一网多格,一格多员”,科学整合配备社区服务管理力量。

1、城市社区网格建设。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资源整合、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以街巷、道路为标志,以3000户左右为标准,全覆盖、无缝隙合理划分调整和设立社区,确保1年内城市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2、农村社区网格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居住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完备的要求设立,农村社区设置的地域范围,原则上社区服务中心辐射半径一般不超过2-3公里,确保2年内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60%。

3、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近期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重点围绕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社区工作者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社区规划化建设步伐。以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商业服务组织、便民利民中介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为配套的组织体系,逐步实现社区管理的高效化和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夯实社区管理基础。

(二)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通过电脑和网络技术,建立起与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连接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各个层次的社区信息系统,推动社会公众服务信息化。确保2年内100%的城市社区和30%的农村社区实现服务管理信息化,基本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的社区信息化发展格局。

1、建立统一的社区信息管理平台。开通社区信息管理软件。建立以宽带城域网和虚拟专网为依托,区(县、市)为枢纽,社区为应用终端,形成纵贯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统一的社区信息管理平台。重点完成社区基础数据库建设。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社区概况、社区服务、社区组织、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保障、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环境、社区图片、日常工作、系统功能、系统维护、扩展功能、其它功能、其它工具等。每一个模块包括非常全面细致的内容,各社区要安排专门人员集中录入填写,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对数据库的项目和内容提出添加和修改。推进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建立起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社区工作数据指标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为协同服务创造条件。初步实现党建群团、劳动保障、救助福利、文教体卫、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和使用。

2、建立统一的社区服务网络平台。以“中国社区在线”为依托,建立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外网服务平台(网站),以沟通社区居民邻里关系、发展社区民主自治、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商业服务、联络政府与社区居民为主要建设内容,发挥互联网电子邮件、浏览、电子公告等功能,推动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对辖区单位和居民的服务。

3、建设智能化社区。全面推进水、电、气等城市公共事业消费的自动记录和付费,加快推进住宅小区安保电子监控建设。在社区进行以提高服务水平、改进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鼓励企业投资社区服务信息化项目和相关设施。注重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运营与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的有效结合。

4、建立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体制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抓好市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各县(市、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制订本地区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统一规划信息平台和服务网络建设;街道(乡镇)要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承担街道、社区的各种信息化应用建设任务;社区要在区(县、市)和街道的指导下,做好源数据的采集和录入,组织开发好社区内各种服务信息资源。各级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服务网络平台要在今年全部安装开通运行。社区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和运行费用,采取各级政府投入和社区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

(三)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政力量、志愿互助力量、市场力量的作用,建立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居民互助志愿服务、市场化服务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群众的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站点为补充的农村社区服务网络。

1、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每个社区应有一个统一标识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具备办公、管理、服务、活动等多种功能,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城市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应不低于300平方米;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规模应根据经济条件、人口规模、乡风民俗等合理确定,原则上按照每千人300平方米左右面积建设。通过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开展社区服务奠定基础。

2、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主导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以社区治安、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计划生育、文教卫生、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进社区,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倡导建立社区居民互助和志愿服务体系,利用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的优势,积极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各类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参与社会救助、拥军优属、治安防范、普法宣传、婚育新风、法律援助、文体健身、环境保护等互助和志愿服务,发展慈善事业。引导建立社区市场化服务体系,按照安全、生态、方便、实惠的要求,积极吸引连锁超市、金融保险、邮政通讯等服务机构在社区设立网点,推进日用消费品连锁店、餐饮娱乐连锁店进社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利用闲置设施、房屋等资源兴办购物、餐饮、废旧物资回收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设施,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协调,明确责任。民政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指导各县市区搞好城乡社区规划,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市公安部门要加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配齐优化社区民警,完善社区群防群治力量;市计生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管理,全面掌握社区人口动态轨迹。要通过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对社区全方位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二是加大投入,强化经费保障。市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社区管理服务创新经费投入,将社区办公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补贴列入财政预算,落实社区信息化建设和社区服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为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提供保障;各有关部门委托给社区的公共服务职能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相应的经费落实到社区,确保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加强督导,抓好落实。按照市委部署要求,把社区管理服务创新纳入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定期督办、检查、考核机制。适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支持、监督和推动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工作健康发展。

二OXX年二月十六日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