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松糕的作文
1家乡的矮人松糕
说起温州小吃矮人松糕,那可是远近闻名啊。你知道为什么叫“矮人松糕”吗?这和它的发明者身高有关系哦。那是20世纪四十年代初,有个温州人叫谷进芳,他在鹿城区五马街口摆摊子制作松糕,他做的松糕用材料很考究、制作过程也精细。因为谷师傅个头矮小,人们就亲昵地称他做的松糕为“矮人松糕”。矮人松糕用的是纯糯米,等糯米用水磨碾成细粉,再挑选猪臀尖的肥肉丁做佐料、拌以桂花和白糖,放在蒸笼里证熟了,再用刀切成一块一块。
现做现卖的矮人松糕,个头不是很大,但分量十足,深受大家的喜爱。谷师傅的这一手绝技在民间传承下来,为了纪念他,大家就把这猪油糯米白糖糕,称为“矮人松糕”。 奶奶是个“矮人松糕迷”,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她每天都是要吃上一小块松糕的。可惜她自己不会做,每天清晨要走一段路到市场去买回来。松糕买回来的时候并不起眼,白白嫩嫩的的外表,和普通的松糕没什么两样。奶奶在锅里填上水,放上竹子编织的小匾,松糕上面洒着桂花和白糖。我问过奶奶:“为什么不用铝匾啊?用竹匾不好洗,而且也容易坏。”奶奶说:“虽然用铝匾很方便,可是蒸熟了以后,味道就差远了。”嘿,奶奶真不愧是“矮人松糕迷”,对松糕的吃法都有研究呢?松糕新鲜出炉的时候,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香味了,一股清凉的白糖香气,夹杂着淡淡的桂花香,让人闻一闻就要陶醉的。奶奶用小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盘子里大家分享。我总是心急得等不及拿筷子,用手抓了一块就咬,松软软的,甜蜜蜜的,酥软中带着甜味的感觉一直从嘴里往肚子里弥漫,最后扩散到全身的,让我感觉到仿佛是飞上了云端。松糕是要趁热吃的,如果等凉了,味道就差了点。
我虽然很享受那种美味,却不敢多吃。因为有一次,我贪嘴吃得多了,撑着肚子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感觉十分别扭。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口馋了吧,如果你来温州,千万不要错过尝一尝“矮人松糕”哦。
2妈妈的松糕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妈妈要带我去外婆家,在路上妈妈说要买个好吃的东西送外婆。到了一条巷口,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下车,向一位阿婆买了一盒方形的礼盒,我吃了一口,舌间传来淡淡的奶香甜味和软嫩的Q感,我急忙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这叫“松糕”,从此我爱上了白嫩的雪花糕!
妈妈知道我们喜欢吃松糕,于是上网查了一些关于松糕的制作方法。妈妈买了一些制作的材料,试着要做做看,一家人都兴奋地围在餐桌旁,看着妈妈做松糕的处女秀。当松糕从冰箱端出来后,我们争先恐后地大吃起来,虽然因为妈妈的比例没有拿捏好而失败了,但是我们仍然很有义气地全部吃完。妈妈看大家这么捧场,就再接再砺四处探询制作松糕的秘诀。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爸爸和我们仍旧对妈妈充满信心,只要是妈妈做出来的松糕,一定全部吃光。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妈妈做出了又白又嫩的松糕,不但外观漂亮,吃起来绵绵密密的,比阿婆卖的还要好吃!
现在松糕已经成了妈妈的拿手点心,不论是邻居或亲戚,常常指名要妈妈做这道甜点。每次吃到松糕的时候,我就想起妈妈的辛苦没有白费,妈妈的用心和不怕失败的毅力,让我对松糕糕有着一份特别浓厚的感情。
3矮人松糕
吃矮人松糕是我们温州特有的习俗,他代表了年年高,应为在制作他时是用糯米粉一层一层的做上去的。毕竟是糯米做的,有点粘,所以又代表了把团圆合在一起永远不分离。它所选用的全是这一年的纯糯米,过水磨成细粉拌以桂花和白糖,再炊熟切块。
吃起来松软绵糯,甜中有咸,点缀于上面的桂花更是让它清香无比。据说,这“矮人松糕”发明自抗日战争后期,那时有个”发明自抗日战争后期,那时有个人叫谷进芳,在城区五马街口设摊制作松糕,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出名。因为谷进芳个头矮小,就称他做的糕为“矮人松糕”。
4制作松糕
吃过午饭后,我和奶奶准备在家里制作松糕。
奶奶在厨房里煲了一锅热气腾腾的水,放在一边,等待它冷却。她把一些砂糖倒进盘子里,从厨房里拿出锅,把锅里的凉水倒进盘子里,用筷子在盘子里不停地搅动,让砂塘融化了,又把八只鸡蛋放进盘子,用力地搅了搅,又把一包白发粉放进盘子里,用力地搅了搅,又加点花生油放在盘子,然后,她从水池里拿了一些水,放进锅里,拿了两根柱子放在锅里的两边,又拿出一个大圆盘,把盘子里的松糕糊,倒进大圆盘。把它放进柱子上,盖上锅盖。用手打开燃气炉,拧开燃气炉开关,“咔嚓”的一声,蹿出了一丝丝蓝蓝的火焰。过了半个小时,浓烟袅袅上升,锅里飘出了一阵阵香味。奶奶把燃气炉关掉。过了10分钟,奶奶打开锅,拿出一盘香喷喷的松糕,摆在桌子上。
我像奶奶一样又做了一盘香喷喷的松糕。 看着这两盘又香又甜的松糕,我心里乐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