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于扒鸡的作文

时间: 05-20 栏目:话题作文

1我爱家乡的扒鸡

我的家乡德州齐河,一说到德州,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德州扒鸡,德州扒鸡的商店可谓是遍布了各大小城市的街头巷尾,想不让它深入人心都不行,我爱德州扒鸡。

五香脱骨、肉嫩松软、清香不腻是形容德州扒鸡最好不过的词了,老舍先生的《不远千里而来》小说中就提到了德州扒鸡。抗战时期,小说中的王先生南下逃命,挤上火车,天亮以前到了德州,大家决定下去买烧鸡、火烧、开水。“命已保住,还能不给它点养料?”王先生不能落后,打着交手仗,练着美国足球,耍着大洪拳,开出一条血路,直奔烧鸡而去。王先生奔过去,别人也奔过去,卖鸡的就是再长一双手也伺候不过来。杀声震耳,慷慨激昂,不吃烧鸡,何以为人?王先生“抢”了一只,不抢便永无到手之日。抢过来便啃,“哎呀,美味,德州的烧鸡。”巡警们看到这情景,急了,抡开了十三节钢鞭,大打而特打。“打吧,反正烧鸡不到手,誓不退缩!”

这种情景你也许觉得它只存在于小说里,但我在生活当中也见过不少。每逢过年过节,妈妈在家请客,必备的一道菜就是我们家乡的扒鸡,每次扒鸡一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围了过来,你撕一块,我撕一块,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盘里的扒鸡就不见了踪影,再过几分钟,连鸡骨头都见不到了。

想到这,不自觉的吞着口水,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扒鸡那浓浓的香味。如果来到德州,一定别忘了吃正宗的德州扒鸡。另外再给你介绍一下他的来历吧。

据说当年康熙皇帝南巡,路过德州,到老师田雯家去,田雯就拿德州扒鸡来招待这位“高徒”,康熙帝吃了之后是龙颜大悦,当即亲笔写下“天下第一鸡”五个大字。皇帝在皇宫里,山珍海味什么东西没吃过呀?能让他题下这五个字,德州扒鸡确实有“实力”。

怎么样?我家乡的扒鸡应该来尝尝吧!一定会让爱上他的,而且永不忘记。

我爱我的家乡,尤其爱我家乡的扒鸡!

2美食扒鸡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德州,这里有享誉全国的特产——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历史悠久,美味传遍天下。火车站旁边的食品店,振华超市,以及汽车站旁边的小卖部,候车室的临时食品。到处都能洋溢着德州扒鸡的美味。扒鸡分真空包装,散装,还有精致的盒装。平时自己家买来吃都买散装的,准备好盘子,洗洗手,把扒鸡拿过来用手慢慢撕开,自己可以掌握肉块的大小,上桌了,加一块放到嘴里,香酥香酥的美味,从嘴里滑入心里,肉味喷香,骨头都是碎的,骨头和肉一起混合填到嘴里,再配上青菜,好吃极了。如果是到朋友家聚会,也是美味佳肴,物美价廉,招待客人的好食品。送亲友,送长辈,就要选真空包装的扒鸡,可以放的时间久一些。盒装的方便拿取,都是精细加工的,吃起来特别放心。

要说德州的特产,德州扒鸡,武城的旋饼,武城的西瓜,乐陵的小枣都是特产,还是德州扒鸡走遍天下,美味传播到全国各地。物美价廉,味道香酥,美味入口。现在经济发展了,德州扒鸡还是纯手工制作,销量非常好。希望全国各地的朋友有时间到德州来旅游,美味的扒鸡在等着你呢。

3德州扒鸡的由来

明末清初,随着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德州成为京城通达九省的必经之地,州城内及水旱码头上就有携篮叫卖烧鸡者。据德州烹饪协会副会长李传浩介绍,彼时德州民间只有“烧鸡”一种做法,虽名气不大,但也是精工细作,色香味俱全,初具“扒鸡”雏形。

而要考究起德州扒鸡的起源,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德州的西瓜是武城的秧,德州的扒鸡是禹城的汤。”意指德州扒鸡起源于禹城。据禹城县志记载,最早制作扒鸡的是禹城城北月牙湾村的王明奎,其祖辈皆以煮鸡为生。他家把鸡将两腿交叉别入膛中,把两翅从鸡脖的刀口塞入,让翅尖从嘴的两侧伸出,然后放上作料,曰“扒鸡”。后来为招徕生意,他开动脑筋,请一位老中医开了丁香、桂皮、花椒、大料、小茴香等5味调料,煮出来的鸡令人胃口大开,赶集串乡的时候叫卖“五香扒鸡”。

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秋季的一个傍晚,18岁的王明奎把20多只鸡煮在锅里。灶中添好柴,由于太过劳累,王明奎在灶旁打盹睡着了,谁知一觉醒来,炖时大过。一看锅里的鸡都塌了下去,一提鸡腿,骨肉分离。他只好用铁笊篱小心地把鸡捞到篮子里,提到县城去卖。在县衙门前喊道“新到五香脱骨扒鸡”,霎时间“脱骨”二字引起众人注意,一篮扒鸡被一抢而空。从此,“五香脱骨扒鸡”便传开了。

为了招揽更多顾客,王明奎改进工艺,增加煮鸡香料,长时间炖煮直至脱骨,扒鸡更加味美可口,生意日渐兴隆。次年初,他在县衙门前的丁字街购置四分宅基地和八间房子,设立临街门面,挂起“五香脱骨扒鸡铺”的牌子。他的儿子王吉三勤学好问,也掌握了王明奎的手艺。二十多年间,父子俩凭借高超的技术先后到禹城火车站、沾化、利津、济南的纬八路等地开设扒鸡铺。

自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起,随着津浦铁路的通车,禹城以制作扒鸡为生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其中城关马屯村的老厨师王玉亭不断改进工艺,制作的扒鸡质量超过了王明奎父子,使扒鸡这一美食更加发扬光大。到了民国年间,禹城火车站周边逐渐添设了“福和居”、“祥胜居”、“八大处”等扒鸡铺,一时间有“闻香下车,品尝为快”之说。

而德州老城区在津浦铁路修建以前只有烧鸡。清末时,德州制作烧鸡最有名的是徐恩荣,外号“徐烧鸡”。他每天背着盛满烧鸡的长圆形柜子,串街叫卖。夏天用蓖麻叶包装,如果用作礼品则用蒲包,封上印有“徐记烧鸡”的标签。到了1905年,在禹城扒鸡的基础上,宝兰斋饭店的掌柜侯宝庆开始试制扒鸡。1911年,德顺斋烧鸡铺掌柜韩世功认真总结前辈经验,多方摸索,终于掌握了扒鸡的制作工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