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烧饼作文
1黄桥烧饼
民以食为天,我们中国的美食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但我最喜爱的却是家乡的土特产!~我的家乡是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凤凰古城。这里的美味可都是倍儿棒滴!~从酒店里的蟹黄汤包到小摊上的豆腐脑,从芝麻铺里的金三麻到早茶店里的干丝,都是我们泰州的骄傲!五花八门的美食中,我最钟爱的就数黄桥烧饼了!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这首歌谣伴着新四军的脚步踏遍大江南北。而它的芬芳也随之溢满天下!~
黄桥烧饼形似一只倒扣的小脸盆,外边套着的夹克是一层焦黄酥香的芝麻。圆溜溜,金灿灿的,好似一件玲珑剔透的精致艺术品,这在当时被誉为“饼中精品”啊!~现在黄桥烧饼也不尽是件工艺品了,荣耀加入了休闲小吃的行列!肉松,火腿,鸡丁,香肠再天女散花办的浇上葱油,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便成了!成品外酥内软,色泽金黄,饼形饱满,不油不腻,香脆肥润,咬一口,香气扑鼻,葱油流满嘴角,让你品味个够!~
吃黄桥烧饼也是很有讲究的!像我就是个吃烧饼的老手!先脱下脆可口的芝麻外套,放在嘴里咀嚼咀嚼,嗯!顿时,一股浓郁的香在嘴中扩散,十分诱人!紧接着趁热乎狼吞虎咽一顿,便会满嘴油油,回味无穷!~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
有了黄桥烧饼,生活好滋味!~
2黄桥烧饼
我的家乡虽不是大城市,却有着小城市的朴实和热情,这使我永远热爱这片曾养育我的土地。但最令我记忆犹新深深怀恋的不是家乡风韵不同的四季美景,不是那秋日成熟坠地的银杏核子,也不是那村头演出时的喜庆气氛,而是那金黄酥脆的黄桥烧饼。
“酥果仁嘞,火腿儿,葱油,鸡丁儿馅……”你若走在泰兴市黄桥镇上,此类吆喝定是不绝于耳。也难怪,这面积不足四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两万的黄桥竟有100多家小旅馆,20多家饭店,而烧饼店竟有60多家。
黄桥烧饼最令我怀念的重要因素便是它口味的繁多。这烧饼虽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的传统特色,又使馅融入了葱油的酥香,肉松的可口,鸡丁的油亮,白糖的甜味,桂花的飘香,豆沙的清新。每一种口味都是那么与众不同,令人百尝不厌,就好比是金银玛瑙,珍钻翡翠,各个都那么耀人眼眶,独特珍贵,使人们都想拥有。我便是如此,每次从老家回来,路上总逼着父母买上一盒烧饼,也顾不上冷热,抓着每样不同的吃上一通才算解了馋瘾。
从爸爸的讲述中,我了解了黄桥烧饼的由来。1940年,陈毅和粟裕将军率新四军北上时,在黄桥遭到国民党人韩德勤的十倍军力的围剿。为了让新四军将士们吃饱肚子好打胜仗,黄桥人民自发连夜赶制了极多的烧饼,顶着敌人的炮火将烧饼送上前线。两位将军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不但未让敌人得逞,反倒以少胜多,取得黄桥之战的全面胜利。当然,这胜利自然也有黄桥人民的一份功劳。
而黄桥烧饼经过黄桥战役的炮火洗礼后声名远扬,成为了与北京的茯苓饼、天津的大麻花、上海的蟹黄包子、扬州的富春包子等名吃相媲美的著名点心。也许,它真正经久不衰的远不止是口感,更有份军民的鱼水之情留于其闻,使人更是怀恋。
现在已久未吃过故乡正宗的黄桥烧饼,有时在南京遇上这摊儿也买过几个,却总不是个味儿,似乎比故乡的要少了点什么……
3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黄又黄哎,黄黄的烧饼慰劳忙……”这首优美的苏北民歌,是抗日战争时期从我的家乡——泰兴黄桥传出来的。它从苏北唱到苏南,唱遍了解放区。从此,黄桥烧饼也更加名扬大江南北了。
我小时候,一听爷爷唱这首歌,就非常想尝尝黄桥烧饼,可惜总是没有机会。前年春节,我们全家人回故居欢度春节。家乡的亲友拿出正宗的黄桥烧饼招待我们,我才如愿以偿了。
黄桥烧饼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它的焦黄色的“皮”上,布满了芝麻。里面的馅可多种多样,有豆沙馅、蟹黄馅、糖油馅……我最爱吃糖油馅的。刚从炉子里拿出来的饼子热乎乎的。这时最好吃。如果你咬上一口,嘴唇上就会沾满褐色的芝麻,搪甜油润的黄桥烧饼。我第一次尝到这正宗的黄桥烧饼,果然名不虚传,味道好极了!
黄桥烧饼的出名,不仅在于好吃,还因为它在革命战争中作出过很大贡献。听爷爷说,那时人民生活很苦,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但是,每当新四军打了胜仗,黄桥的老百姓就做许多烧饼当慰问品。20XX年10月初,陈毅军长指挥新四军在这里进行了黄桥大决战,消灭了许多许多敌人,缴获了很多很多的qiāng支弹药。战斗结束了,黄桥人民成群结队地挑着或抬着黄桥烧饼,来慰问子弟兵,庆祝胜利。
我爱我的家乡黄桥镇,我爱听《黄桥烧饼歌》,我更爱那香脆的黄桥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