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于黄山烧饼的作文

时间: 05-12 栏目:话题作文

1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救驾烧饼”、“皇印烧饼”,是古徽州传统名吃,盛行于现代黄山地区,不但扛饿而且极具营养价值。

人们不禁要问:这么美味可口的黄山烧饼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呢?请听我娓娓道来。其最佳配方是:面粉1250克,酵面500克,猪肥膘肉750克,梅干菜135克,葱末40克,精盐100克,食碱15克,芝麻仁75克,饴糖50克,芝麻油100克。用上述材料手工制作皮和馅,经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烧烤等1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其烧烤过程是在特制炉中进行,内燃木炭,将饼坯贴于炉内壁,经烘烤、焖烤以及将炉火退净后的焙烤,前后数小时完成,很是辛苦。因经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层多而薄,口味香甜辣酥脆,故而黄山烧饼,又叫“蟹壳黄烧饼”。有叶氏词为证:薄如秋月,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相传1357年,朱元璋驻军歙南覆船山,这里是三县交界处,是伏羲、女娲、神农的圣地。朱元璋行军打仗时身背的干粮就是这种黄山烧饼。建明称帝后,朱元璋没敢忘本---这圣地的天物。朱念其救驾护国有功,就顺理成章地将黄山烧饼册封为“救驾烧饼”。清乾隆下江南仍被世人传为佳话。乾隆一行到达徽州时,徽州官员举行了盛大的“江春大接驾”仪式,大接驾的第一道茶品就是黄山烧饼。其外层酥脆,饼内却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令舟车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赐黄山烧饼为“皇印烧饼”,寓意乾隆对该饼的喜爱程度堪比其随身携带的皇印,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黄山烧饼最崇高的褒奖。

清有满汉全席,今有燕窝和三鱼(鲍鱼、鱼翅、鱼子酱};中有八大菜系,外有意大利面食。然而,在山珍海味的大世界里,我最想为用十余种原料和十多道工序制成的黄山烧饼广而告之:用袋装烧饼摆出“黄山烧饼”四个大字,再用筒装烧饼摆在下面组成“蟹黄”、“救驾”、“皇印”的字样。一句漂亮的广告词应运而生:游黄山美景,吃黄山烧饼!OHYEAH!

2黄山小烧饼

想念了很久的黄山小烧饼,距离上次吃到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年,还记得八年前在屯溪的一个路边小推车旁,看着店家把热气腾腾的小烧饼从土窑炉壁上一个个扒下来,冷冷的雨天里跺着脚一口气吃了四个。想当年啊,我还是很能吃的。

这次的烧饼据说是定制的,当地分即食和打包两种烧饼,这种烧饼放上三五天,跟刚出炉的一个味道,鲜香酥脆,完全不用微波,当然微波一下,里面的馅料口感会更好。

上次无意在淘宝上搜,发现很多礼盒装的小烧饼,综合当地的评价,超港的味道比较正宗,这次带来的烧饼也是这个牌子,在当地有不少分店,还不错,就是觉得有点腻,特别是现在广州的天气,吃上一个,基本可抵半碗饭。我的经验是吃之前最好放纸巾上吸吸油,吃起来不会那么腻。

小烧饼外皮很脆,里面的馅料是梅干菜加五花肉,炒香后放辣椒而成。有点辣,不能吃辣的人(例如我妈),吃得眼泪之下,很是壮观。

3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火炉饼,是徽州特色小吃。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津津有味,是屯溪地区传统小吃。以上等精面粉、净肥膘肉、梅干菜、芝麻、精盐、菜油等手工分别制作皮、馅,经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等10 余道工序制成,其烘烤在特制炉中进行,内燃木炭,将饼坯贴于炉的内壁,经烘烤、焖烘、及将炉火退净后焙烤,前后在数小时而成。因经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得此名。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有叶氏词为证:薄如秋月,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由于烘烤时间长,饼中水分大多蒸发,利于贮存,一旦受潮,烘烤后依然酥香如故。又因上白面粉搓酥,使面皮分层薄如纸,致烤制后酥松油润而不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