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于扬子鳄的作文

时间: 04-06 栏目:话题作文

1扬子鳄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唯一的鳄种,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浙江,因为它生活在扬子江里,所以人们称它为扬子鳄。因为是我国特有的所以又称“中华鳄”,俗称“土龙:,猪婆龙”。

扬子鳄的模样很奇怪,看起来像一条大蜥蝎,嘴长,里面长着锋利的牙齿,让你望而生畏,背部有的暗褐色,有的深绿色,四肢粗壮,它的尾巴出奇的长,它的长度超过它的头和身长的总和。

扬子鳄十分喜欢晒太阳,睡大觉,当它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时,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根木头呢!这时它正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像,可是它一旦遇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用那粗壮的尾巴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并且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养料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了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长达4——5个月的冬眠。扬子鳄雌性比雄性的多得多,每6只中才有1只是雄的,英美学者发现,摄氏30度孵出来的全部是雌性,摄氏34度以上是雄性,摄氏32度孵出来的雌雄比例依然是5比1,而摄氏36度以上26度以下的全部死亡,由此证明,鳄鱼的性别是由温度决定的。

扬子鳄至今已生活了两亿年,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所以人们称它“活化石”。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海滩还生活着许多扬子鳄,可到了1949年,那里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分析起来,主要还是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浑身是宝,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动物,因此农民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在国内几乎绝迹,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现在从建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所的初期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每年的繁殖量都在1000条以上。

但愿扬子鳄能在祖国大地上茁壮成长,繁衍后代。

2扬子鳄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爬行动物,世世代代生活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各地,有着比人类更为久远的古老历史,其祖先最早出现于中生代三迭纪,距今已有两亿多年,在爬行动物兴盛的中生代,曾是地球上的“主人”之一,主宰着整个世界。到7000万年前的新生代,爬行动物恐龙等大多在地球上灭绝,扬子鳄和其它20多种鳄类一起继续经历了爬行动物的衰败和哺乳动物的兴起,成为地球上的幸存者。

扬子鳄,中国古籍称“鼍”,产地群众称它为“土龙”、“猪婆龙”,是生活于淡水中的鳄,原来分布较广,栖息于长江中下游河流沿岸湖泊沼泽地、丘陵山涧地的芦苇、竹林及杂灌地带。距今六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带曾有分布,直到唐代,江南诸省如浙江、江西、湖南、江苏以及安徽、湖北部分地区都有扬子鳄,当时不但分布广,而且数量也比较多。古代常以其皮张鼓,谓之“鼍鼓”。随着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扬子鳄的分布区域迅速缩小,数量也急剧减少,成为濒于灭绝的野生动物之一。

为了保护扬子鳄,1979年安徽省在野外尚残存扬子鳄的广德、宣州、南陵、郎溪、泾县五个县市,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野外适宜扬子鳄生活栖息的丘陵地、山坳、河流、漫滩等地均划为保护区范围,总面积达44300公顷。区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8℃,四季分明,春天气温多变,秋天十分凉爽,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这里的水阳江、青弋江两条河流周围有百余条支流,沟、塘、渠、坝星罗棋布,海拔300米以下的沟、塘、山洼、水库和沼泽地,是扬子鳄生存栖息之处。自保护区建立后,当地群众也逐渐改变了过去的传统观念,自觉地投入对野生扬子鳄的保护工作。为了尽快地抢救、恢复和发展这一古老物种,还在宣州市建立了占地100公顷的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经过十几年努力,人工繁殖扬子鳄已经获得成功。现在,繁殖中心已有老少三代扬子鳄4000多条,古老的物种如今又喜获新生,人类又从毁灭的边缘夺回了一个宝贵的物种资源。

3扬子鳄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之一。它喜欢生活在湖泊和沼泽的滩地上。

扬子鳄是食肉的两栖动物,它又被称为“土龙”、“猪婆龙”,这些名字听上去怪怪的,但扬子鳄的确长得很像“龙”。它身长约2米,像一条大蜥蜴。远远看去,它的头呈三角形,扁扁的,嘴巴长而大,再加上锋利的牙齿,看起来真像一位“职业杀手”。它们身上长满了甲片,甲片近长方形,它们排列整齐,好似一位武士,身穿铠甲,随时准备作战。扬子鳄四肢又短又粗,趾间有蹼,趾端有着尖利的爪。它的背部为灰褐色,腹部有些软,呈灰色。尾巴偏扁,长度与身体的长度差不多,是很好的武器。当它发现猎物时,会悄悄地靠近,然后用长尾巴猛得一甩,将猎物打入水中,再慢慢享用。扬子鳄繁殖力较低。它一般在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盖上杂草后母鳄在一旁守护,它的卵靠自然温度孵化,需60天左右,但每窝只能孵出一到两只小扬子鳄。

扬子鳄被人们称作“活化石”。早在2亿年前,地球是爬行动物的天下,由于环境的变化,恐龙灭绝了,而扬子鳄却一直延续到今天,至今可以它身上有许多恐龙等爬行动物的特征。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不止三个洞口,有出入口、通气口、侧洞口等等。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简直是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迷宫帮它度过严寒,逃避了天敌,从而存活下来了。

如今,扬子鳄正在我国繁衍生息,茁壮成长。

4扬子鳄

是谁,在草地里快速穿行?是谁,嘴很长,长着锋利的牙齿?是谁,背部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鳞片……那就是我,四肢粗壮,尾巴特别长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我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名中华鳄,俗称“土龙”、“猪婆龙”。

两亿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爬行动物曾经称霸过的中生代。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都灭绝了,而我们扬子鳄却逃过了这一劫,一直延续到今天。由于在我们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恐龙等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人们就称我们为“活化石”。现在,人们常常以我们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我们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哦,说到生活习性我可要告诉你们,我们扬子鳄,每年冬天就要钻进洞穴呼呼大睡,直到第二年四、五月的时候才伸个懒腰从洞里探出头来,重新回到地面。到七、八月份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了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工作。我们产下的卵有鸭蛋那么大,每次产卵26枚,雌多雄少,比例约为5比1。另外,我们扬子鳄的捕食方法也很特别。我们将有鳞片的背部浮出水面,远远望去,就像一段“枯木”,等有飞禽落到水面时,我们就会慢慢下沉,头部向上翘,飞禽就会向我们头部走,一直走到鼻子那儿,我们便一下子张开血盆大口,飞禽因失去平衡而落到我们嘴里,成为我们的美餐。

虽然我们扬子鳄性情凶猛,但现在我们每一天都在担惊受怕,因为我们的数量越来越少,已经不到500只了。我只想人类给我们一个安定的生活,这是不是很难?

5扬子鳄

扬子鳄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嘴里长着锋利的牙齿,能轻而易举的将猎物撕碎。身体表面被大鳞片覆盖着,有两列鳞片突起行成两脊,腹部的甲片非常柔软。扬子鳄四肢粗短,趾端有尖爪。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可是到了1949年,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在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

让我们共同保护野生动物,同饮一江水,共创金陵美吧!

6扬子鳄

我是一只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爬行动物,世世代代都生活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各地,有着比你们更悠久的历史,早在两亿多年前就生活在中生代地球就我们爬行的天下,由于环境变化,恐龙等爬行动物灭绝了。而我们家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所以我们也曾是地球的“主人”之一,主宰着整个世界。

我和我的家人还是中国惟一的鳄种,全球鲤鱼共有25种。中国也只有两种,一是我的姐姐湾鱼鳄,还有我扬了鳄。我又叫中华鳄,俗名叫土龙,猪婆龙,我们生长在长江流,随着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人口急增加,我们的分布区域迅速缩小,数量也急剧减少,目前我们已被列为“十五种动物保护之一”之一。为了保护我的家人,1979年安微省野外尚有我的同伴,并且在广德、宣州、南陵、朗溪、泾县五个县市建立了扬卫鳄自然保护区,让我们更好地生存。

现在,经过人们十几年的努力,人工繁殖我们已经获得成功。我们祖孙三代也有4000多余了。古老的物种如今又喜获新生,人类从毁灭的边缘救回了一个宝贵的物种资源。

7扬子鳄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也是珍贵的活化石,对古代爬行动物的有着卓越的贡献。

扬子鳄又叫中华鳄,俗称土龙、猪婆龙,属爬行纲,钝吻鳄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学名叫alligatorsinensis,英文名叫chinesealligator。它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在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线,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

扬子鳄全长可达2米左右,头扁,嘴长,外鼻孔位于嘴端,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尖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扬子鳄一般从10月下下旬至4、5月冬眠,6月份交配,雌鳄在七八月间产卵,产卵的地点大都选择在岸边的芦苇堆、竹林、灌木丛中或岛上向阳的坡地,它们先用后肢刨土和草造出巢穴,然后将卵产在巢中,在用草盖上。产卵后,雌鳄就受灾旁边。如果有人或动物在旁边走过去,它就变得异常凶猛,奋力攻击。

小扬子鳄在9月份破壳而出。这时,雌鳄就在前边开路,把小扬子鳄引进到水域里。扬子鳄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洞穴里度过的。扬子鳄出没在长江下游,湖北,安徽,江西和江苏的境内。虽然它在陆地上动作笨拙迟缓,但一到了水里,便如鱼得水。而这种水路两栖的特点,导致了扬子鳄悲惨命运。扬子鳄多年来遭到大量的捕杀,洞穴被认为破坏,蛋被捣坏或被掏走。这导致扬子鳄,无法生存,濒临灭绝。

目前我国野生扬子鳄的数量已不足500只,它生理上具有许多古代爬行生物的特征,因此,扬子鳄被称为活化石。

我们要保护好“活化石”

8看扬子鳄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扬子鳄村玩。我们在蒙蒙细雨的陪伴下开车直奔扬子鳄村,心里特别兴奋。

到了扬子鳄村,我们买了票,快速走进公园。在园内,我们看到二十几只鳄鱼,它们每只都只露出一个头,静静地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像一块块小木板。

为了让鳄鱼饱餐一顿,我们买了六只小鸭子来喂鳄鱼。当我们把一只小鸭子扔到水里时,鳄鱼们飞快地游动起来,一起向小鸭子扑去。它们争着、抢着,互不相让,其中一只鳄鱼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一口把小鸭子咬住,迅速沉到水里去。其它的则在一旁瞪着大眼睛,好像在说:“我饿了,快给我喂食!”我们又投下一只小鸭,它们又开始了激烈的争食之战。

我们沿着小路一路走去,沿途我们还观看了美洲鳄、泰国鳄、幼鳄。

雨渐渐停了,天也渐渐黑了,我们开着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9长江特产——扬子鳄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扬子鳄长约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的角质鳞片。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产卵,幼鳄9月出壳。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以便为我国和国际上的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动物资源。扬子鳄属于鼍科,学名为alligatorsinensis。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