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洋葱的秘密作文

时间: 04-29 栏目:话题作文

1洋葱的秘密

“哦,今天又吃洋葱炒蛋花喽!”一听到老妈从厨房里探出头来,向我“报告”今天的午餐,我就高兴得手舞足蹈。谁都知道,我呀,最喜欢吃洋葱炒蛋花了,那白里透粉的洋葱丝加上金黄的蛋花,真是美妙极了。微微带甜的洋葱和略咸的蛋花,太好吃了!我尽情的想象着那道美餐的滋味。

正当我沉浸在遐想之中时,厨房里突然传来了一阵阵咳嗽声,开始我也没注意,以为是老妈感冒了,可后来,咳嗽声越来越大,我赶紧跑到厨房里一看,妈呀,老妈脸上淌满了鼻涕和眼泪,我连忙拿来一张餐巾纸,让老妈赶快擦掉。老妈擦干眼泪后,我问:“怎么回事?”妈妈不好意思地回答道:“被洋葱呛了,不碍事的。”真奇怪,洋葱还能使人流眼泪?真是不可思议。那洋葱为什么能让人流眼泪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决心一定要把它查出来,让老妈以后切洋葱不要再流眼泪了。

我回到书房里,翻阅了百科全书,但是上面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我只好上网查阅,嘿,这电脑还真灵,我刚输入“洋葱为什么能让人流眼泪”这几个字,电脑上马上就显示出了答案。原来,洋葱中含有一种“蒜胺酸酶”的物质,当切洋葱时,被破坏了的洋葱细胞就会释放这种蒜酶,在它的作用下,洋葱挥发性油脂中的含硫化合物会被转化为一种气体。这种气体会刺激人的眼睛,泪腺就会分泌泪液,把刺激性物质冲走,所以切洋葱时就会使人不停地流眼泪,蒜胺酸酶也就被一些人戏称为“催泪弹”。

那么,有没有对付这种“催泪弹”的“超级武器”呢?我又再电脑上查了查,果然,“催泪弹”也有怕的东西:只要把洋葱放在流动的水里面切,一部分水溶性的含硫化合物就可以被冲走;也可以在切洋葱之前,把它放进冰箱冷藏一段时间,使刺激性气体挥发得少一些。我把我查阅的资料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半信半疑,但还是把一部分洋葱放进了冰箱里,另一部分放在水里切。

果然,当一会儿妈妈再切的时候,真的就不流眼泪了。妈妈十分高兴,我更是兴奋不已,为妈妈找到了一个防止切洋葱流眼泪的好方法而高兴。一盘令人垂涎三尺的洋葱炒蛋花又端上来了,我比任何时候吃的还多,因为从今天起,妈妈切洋葱再也不会流眼泪了,我真是太高兴了!

2洋葱里的秘密

“宝贝,中午妈妈给你做一盘洋葱炒牛柳,怎么样?”妈妈对坐在沙发上看书的我说。“好耶!”我一听乐得一蹦三尺高,一想到那可口的牛柳和美味的洋葱,就垂涎三尺,真想快点吃到!

当我看书正入迷时,突然听见妈妈大喊一声:“禾晴!帮妈妈拿一条毛巾!”我纳闷了:妈妈不是在厨房炒菜吗,要毛巾干什么?我急忙跑进厨房,一股刺鼻的洋葱味迎面扑来,一看:砧板上一个洋葱刚切了一半,妈妈却已经“泪流满面”,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洋葱有“魔力”?

为了解开这个谜,我赶紧上网查资料,原来洋葱被切开时会释放出一种酶,叫做蒜胺酸酶。这种酶和洋葱中的氨基酸发生反应之后,氨基酸转化成次磺酸。次磺酸分子重新排列后成为硫代丙醛-s-氧化物被释放到空气中。这种化学物质接触到眼睛后,会刺激角膜上的游离神经末梢,引发泪腺流出泪水,于是妈妈才“哭“了。那有什么办法能使妈妈切洋葱时不流泪呢?我和妈妈按照网上的办法之一,切洋葱时在砧板旁点支蜡烛,一试,还真灵,妈妈不“哭”了,真是太好了!原来点蜡烛能使周围空气变热,热空气呈上升状态就会将硫代丙醛-s-氧化物带入上层空气中,再加上空气的流动而挥散完全,所以切洋葱点蜡烛就可以有效防止流泪。这回可真长见识了!我和妈妈异口同声道。

一个小小的洋葱居然有那么多的奥秘,大千世界那得有多少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啊!

3洋葱的奥秘

生物课上老师教了我们一个观察洋葱内表皮结构的实验,我家有一台迷你的显微镜,虽说不专业,但倍数也能达到1500倍。我决定回来做做这个有趣的实验,来看看洋葱的表皮结构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观察前肯定要制作一个利于观察的切片。我取出一个载玻片,在上面小心地滴了一滴清水。我又拿出一个洋葱,剥开一层,在里面的那一层上,用小刀小心翼翼地画了一个“井“字,我用镊子捏住一个角,慢慢的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还挺好撕的,不费多大劲,一块约一平方厘米的内表皮就被我给取了下来。好薄好透明的一层表皮,我屏住呼吸,仿佛我一出气就能直接把表皮给吹飞似的。我把小小的内表皮放到清水中,这才算长出了一口气。我有拿出一片小小的盖玻片,用镊子夹着,让一边先接触了水面,另一边我又小心地盖了上去,我看了了一下,暗暗较好,竟然没有出现气泡,太好了。我又在旁边滴了一滴碘,把切片稍稍倾斜,碘就穿过了盖玻片,把表皮给充分的染色了。这样,一个切片就大功告成了。

我拿来了我的显微镜,先来个物镜50倍的观察。我把做好的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好。我的眼睛对着目镜开始观察。我转动了几下反光镜,将光线调试好,就可以观察了。我调试了半天调焦螺旋,终于,物象清晰了起来。在显微镜下,内表皮仿佛像是一个密麻麻的蜘蛛网,又像是一个平面的蜂巢,在那个横交错,甚是壮观?嗯?那是什么?圆圆的,难道50倍就能看到细胞核了?我仔仔细细的观察了才发现,不是什么细胞核,原来是一个小气泡,虽说我很小心,可是仍然没有避免了气泡,肉眼看不见的气泡,在显微镜下好像是个大铃铛。

我决定看看的细胞是个什么模样,我转动转换器,直接调到了1200倍的放大效果。我通过调焦,物象也清晰了起来,哇!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在1200倍的方法下,洋葱表皮细胞竟然是一格一格的“小房子“,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小房子,每个都呈梭形,整齐有序的排列着。在每一个格子的里面,都有一个小小的圆点,这个就是细胞核,这就是一个植物细胞,这比课本上学到的,要清晰无数倍。

今天,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就看到了洋葱的内表皮细胞结构,在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印象,岂不是一举两得吗?怎么样?科学就是这样的神奇与奥妙,让我们一起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吧!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