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描写芥菜作文

时间: 04-26 栏目:话题作文

1小叶型芥菜的生长过程

在我家的露台上种着许多的植物,其中最多的就是那绿油油的芥菜,芥菜不高,叶子呈平扁状,叶子很大,上面有许多象树瘤一样的包。

芥菜的生长十分迅速,是青菜的1。3倍,它的种子很小,多数为暗紫色,和蛾卵的大小差不多。芥菜的种法是:在地上挖一个直径和深度都平均0。5厘米的小洞,把芥菜种子5——7颗撒到里面,这么做是因为芥菜的存活率不是很高。种下去以后先让它在地里待个两个小时左右,再用肥料把种子盖住,最后再撒上土盖住种子。

过上三天以后浇上水,要是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在种子前面蹲上两个小时你会发现它的小芽没有一会儿就从土里钻出来。等到四天以后,苗大约就有三十公分了,这时候要把所有的苗轻轻挖出来,然后每一颗只露十公分的样子重新种下去,这样子等到一天以后,再把那些埋在地下受苦的二十公分重新请回到地面上。那些埋在地里二十分公的叶子和杆都会沾上一层泥,这是防止以后被虫子咬最好的保护罩。

大约三周过去了,芥菜都到了成熟期,结出一个个绿嫩嫩的小豆荚,这时候你会发现许多新长的叶子上面出现许多的蚜虫,正在贪婪地吸食着芥菜绿色的汁液,看到这种情况不用慌,只要用一盆泥水轻轻地从头浇到尾,那些蚜虫飞不了跑不了,只能死死地粘在芥菜杆上,用不了三天,它们就会纷纷风干落下,成为芥菜的肥料。芥菜是自体传播的,它的种子会因为豆荚的变热和变干而弹出去,落在附近的地里。

这种观赏型的小叶型芥菜一生比我们食用的芥菜还要短,但是它的叶子由于皱褶很多,落尘也很大,每颗平均每天能够净化十平方米的空气,它的寿命虽然短存活率也不是很高,却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的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2水东芥菜

我的家乡在电白,特产是水东芥菜。

水东芥菜又叫雪菜,芥菜是卷心形的,像一个个大大的花骨朵儿。茎是乳白色的,叶子是绿色的,茎比叶子多。水东芥菜吃起来无渣,鲜甜味美。不像其它的芥菜,味道有点苦。水东芥菜具有利尿止泻、祛风散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我爱水东芥菜,更爱我的家乡!

3挖芥菜

五一劳动节我去农村的姥姥家玩,在那里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劳动节,我学会了挖芥菜。为什么要挖芥菜呢?姥姥说我这个城里小孩不好好吃饭,挑三拣四,让我忆苦思甜,让我尝尝农村的绿色食品。我一听挖芥菜就来兴致了。

我们先准备工具,一人一把小铲子和一个菜盆,接着就出发了,地点就是姥姥家的菜地。姥姥先挖了一颗芥菜,让我认识认识它。它的叶子像锯齿一样,展开的叶子像一朵绿色的花朵。挖的时候要对准它的根部,挖进去半铲子,然后用力向上抬,芥菜就连根拔起了,再抖抖它的泥土就大功告成了。没等姥姥讲完我就迫不及待地寻找目标去了。我东张张西望望,芥菜就像跟我捉迷藏似的,我找啊找,终于在草堆里发现了一颗,我跑过去,一铲子下去,结果没拔起来,姥姥说:“挖浅了,再用点儿劲。”我说:“知道了。”

就这样我越挖越快,越挖越多,不一会儿,菜盆就满了,我和姥姥俩满载而归。晚上,姥姥给我包了一顿芥菜包子吃,真香啊!这是我的劳动果实啊!

4挖芥菜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语文老师带着我们去挖芥菜。

我们轻轻的下了楼,站好队。等带着老师的到来。过了一会儿,那几个拿工具的同学回来了,老师也跟在她们的后面。我们在教学楼后面的果园里发现了好多芥菜,真是“一片一片满都是”啊!分完了工具,大伙都开始动工了。我拿着小桶,跟在拿铲子的同学后面,她铲,我捡。我本以为会艰难的度过这一节课,但我错了,我高兴的度过了这节课。

通过这一节课,我彻底明白了那一句话小合作就有小成就,大合作就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我们互相团结,互相合作,收获了一堆芥菜,最后,我们一起合了张照。

这节课,使我明白了很多。虽然这节课我一直在捡,有时也用小木棒把芥菜旁边的土弄走,把她拔出来,(那好辛苦啊)但那才是真正的快乐。你肯定会问,我们为什么能挖这么多芥菜呢?那是因为我们团结、友爱、互助……可见,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的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样才会成功。

5做芥菜饺子

芥菜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野菜,漫山遍野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它的名字很多,据其药用价值取名为护生草、净肠草;据其果实的形状取名为枕头草,菱角草;据其生长环境又取名为地草等等。

今年的冬天特别暖和,初春季节,乐山的大地上已长满了荠菜。我们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美味佳肴,外婆决定让我们解解馋。但前提是自己采芥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我们提着篮子来到大渡河边,就开始寻找芥菜了。外婆首先教我们如何识别芥菜。哎呀,它们跟有些野草的样子还挺接近的,还需要仔细区分。外婆还说,芥菜的品种也很多,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紫色的,有的开黄花,有的开白花。这跟它们的生长的土质也有关系。慢慢地,我们终于熟悉了芥菜的模样,开始大干起来。

明媚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潺潺的大渡河水在身旁轻快地歌唱,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窜来窜去,好不惬意!

很快,我们就满载而归了!回到家里,我们再一次检查了芥菜里的枯叶和杂草。多次清洗之后,再用盐水侵泡,最后再切碎拌上肉馅,和面包成饺子。看着又白又胖的饺子在沸水中翻滚,我们等得好着急。终于煮熟了!外婆将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我迫不及待地闻了闻。呀,真香!这是一种只有芥菜才拥有的独特香味,让人回味无穷。轻轻咬了一口,嫩嫩的,鲜鲜的,好好吃呀!

我觉得这顿芥菜饺子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饺子。因为它不仅包着美味的芥菜,还包着我辛勤劳动的幸福味道!

6神奇的芥菜

大头菜也叫孔明菜,具有1800余年的历史和文化。相传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古隆中,每当寒冬腊月,他就把称为“蔓茎”的野菜挖回来,凉拌下饭。有一次,诸葛亮出门访友,临走前做了一盘蔓茎丝,数天后回家,见没有吃完的蔓茎丝无异味,就试尝了一下,一吃感到又脆又嫩,非常可口,立即悟出了其中的奥妙:新鲜蔓茎用盐多腌一些时间就能变成美味佳肴。故相传诸葛亮是腌制大头菜的创始人,所以大头菜也叫孔明菜。

今天,我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蔓茎”——芥菜。

来到芥菜种植厂,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开拔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兴奋地拔起来。老师不是说拔芥菜吗?怎么都是白萝卜!我暗暗地想。过了一会儿,听旁边的小记者说:“这是芥菜,前面的才是白萝卜,它们虽然长得像,但是芥菜比白萝卜更圆一些,你看这个芥菜,好像一个大圆球哦。”原来是这样。

老师告诉我们芥菜露出土的越多就越大。我盯住一个,这个露出来的多,拔!我兴奋地都不敢看了,谁知却是一个很小的,还没有我的一个手掌大。我一连拔了5、6个后,上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拔到了好几个大的,真开心呀!

接着,我们来到了东津镇孔明菜制作基地。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香味,而且还有一点酸味。随着这味道,我们看见了上百个大坛子,里面放满了还没腌好的大头菜。再往前,只见几个人正给许多的“大头菜”撒盐,不一会儿,这些“大头菜”全都成了“白发老人”。

欢乐的时光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个个都满载而归。只是在去的路上,我所乘坐的车因为走错路了,多开了一个小时,但是,就因为走错路了,我们几乎把全襄阳都走遍了呢。

7拔芥菜

金秋10月,是芥菜丰收的季节。今天,我们小记者去拔芥菜。

我们先来到芥菜加工厂,看见好多腌好的褐色的芥菜,闻起来酸酸的。还看见了正在腌着的,放在一个比游泳池小一点儿的水池里,两个工人站在木板上挑着芥菜。盐白得像雪一样,被撒在芥菜上面。往前走,我们看见一个冒着热气的水池和一个冷水池。听了讲解后,我知道了要先把芥菜放在热水中,然后再放进冷水中。还知道做芥菜要“三腌、五卤、六晒”,足足要三百天才能做好。有许多工人在不停地消毒、切碎、包装。

接着,我们去了芥菜种植基地。一到那儿,我们就看见一大片绿油油的芥菜地。下地拔芥菜喽!我一眼就看见了一个大芥菜,拔呀拔,扑通一声,拔起来了!又看见一个叶子很大的芥菜,我用力拔起来,唉!叶子很大,芥菜却很小,白拔。我继续找大芥菜,拔了半个多小时,拔了八个大芥菜!

芥菜就是大头菜。因为它上大下小,状如人头,所以俗称“大头菜”。它又叫孔明菜,相传是诸葛孔明发明制作的。诸葛亮躬耕于隆中时,一次上山采药时无意中发现草丛中生长着萝卜样的植物。他拔起一个一尝,不苦也不涩,还有丝丝的甜与辣。后来,他无意中腌制成了美味佳肴,并把这种方法公之于众,在当地流传开来。人们为了缅怀孔明,又把芥菜叫作“孔明菜”。

今天,我们了解了芥菜的知识,又亲手拔了芥菜,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