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猴年说猴作文

时间: 04-24 栏目:话题作文

1猴年说猴

农历岁次甲申,以十二生肖纪年序列是“猴年”。在生肖纪年中,猴是很受青睐的。猴年临至,絮说猴文化别有一番情味。

猴与人类的缘分很深。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定地位。从唐、宋开始传统民俗便以猴为吉祥、显贵、驱邪纳福的象征。

“猴”与“侯”同音。“侯”为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礼·王制》中记载:“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自此以后,五爵虽有变化,但历代都有侯爵。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秦汉时代的封侯拜将。人们希望加官封侯,于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

在民间吉祥物图案中,留下不少猴形象的印记。例如:

一只猴爬在枫树上挂印,这样一幅图案,其吉祥寓意是“封侯挂印”。

猴子骑在马背上的画,则取“马上封侯”之意。如画着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子的背(“背”与“辈”同音)上,它即表示“辈辈封侯”。

画九只猴子攀牵或坐在一棵松树中,因松树被人视为长青之木,赋予延年益寿、长青不老的吉祥寓意。而九(久)猴又可以表示长久富贵的意思。

在剪纸艺术形式中,其图案上表现一只猴子屈蹲在桃树上,猴子两只手臂弯伸在耳朵两侧,宛似一对蝠形状,(“蝠”与“福”同音),构成“福寿双全”的画面。

猴桃瑞寿。在吉祥物中,桃为五木之精,天上的神物,桃是增寿的瑞果,有长寿的寓意。猴与桃的结合,恰应了民间谚语“猴桃瑞寿”,表示吉祥如意。如上图中表现一只令人喜爱的猴子,憨态可掬,胸前捧着一只带有绿叶的仙桃,正体现顽猴灵气的特征,也具有“蟠桃瑞寿”之意,极尽喜庆气氛,充满传统色彩,向人们送上美好、和谐、幸福、长寿、吉祥的祝福。

2猴年说猴

春节将临,举国欢庆新春,20XX年为“丙申年”,申即猴年。猴为灵长类动物,与人的联系最为密切,被人喻为聪明、机智、勇敢、活泼之兽,是智慧灵气的象征,尤为青年喜爱。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猴祖”的说法,古籍如《诗经》、《礼记》、《尔雅》、《庄子》、《列子》、《山海经》、《淮南子》、《世说》等均有记载;笔记、野史、小说等记载尤多。记载名称各异,遂有猴、猿、猨(音‘猿’)、猱(音‘挠’)、狙、猕猴、禺、沐猴、狖(音‘又’)、参军、王孙等均指猿猴。《诗经·小雅·角弓》中的“毋教猱升木。”就是说:猴不用人教,就会攀木,说明古人对猴有仔细的观察。汉代王延寿撰有《王孙赋》,唐柳宗元有《赠王孙》赋等都是写猴。

人们利用猴的攀缘特点,经过对它训练演示杂技,如宋代陈暘所撰的《乐书》,就有“汉世有猕猴缘杆之技。”李昉的《太平广记》也有“蜀人阳千度弄胡孙(猢狲),饲养十余头,会人言语。令骑马作参军戏。”可见中国的“猕猴戏”由来甚久。今之耍猴杂技,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

“申,猴也”见于汉代王充所撰的《论衡·物势》中,说明十二属相与十二种动物相配,自古就成为既定规范的习俗。“申”为什么是猴?说法很多,比较可信的是申者伸也。古人见猴群常伸手相援于深涧中饮水,故将伸(申)称猴。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申为字像猴之形。”是又一解。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义》语:“猴者候也。见人设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因状定猴之名,也较合理。

自古以来,关于猴的神话、传说,故事非常之多,其中以《世说新语》中的一段记载最为动人:“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其他如《搜神记》、《齐东野语》、《墨客挥犀》等书,均有此类大同小异的记载。“断肠”便成为典故,被历代诗人用之。如唐代诗人常建的《岭猿》诗:“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柳宗元的《入黄溪》诗:“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做断肠声。”宋代诗人范成大《八场平闻猿》诗中“雪涧琴心未是悲,须写峡中断肠时”等句,都是用此典。

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约定俗成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甚多。成语如“朝三暮四”、“沐猴而冠”、“心猿意马”等;谚语如“杀鸡给猴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等;歇后语“猴子爬树———拿手戏”、“猴子看果园———越看越少”等,常被使用。

猴的神话传奇故事以唐人王勔的《古镜记》最具代表性。至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汇集前人的神话传说,进一步创作了《西游记》,创造出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典型形象,对后世影响尤巨,成为人人皆知的、敢于反抗玉皇大帝的、善于识别真伪的、能驱魔除怪的代表,并称为金猴、神猴、灵猴。毛泽东就有“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诗句。

猴年来临,大地增色,相信中国将有新面貌。

3猴年说猴

在十二属相中,似乎与人最为接近的该是猴了。猴的伶俐、猴的习性、猴的一切一切与人极为相似。按考古家说,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这么一来,显然猴和人又近了一步,不但血缘相通,连祖先也相同了。人家说马年说马,猴年说猴,关于猴的优点缺点,我也不妨闲说几句。

一说起猴,人们很难不想起吴承恩笔下的那只聪明伶俐、神通广大的孙猴子。孙猴子该是猴类的代表,它傲气十足,敢扯起“齐天大圣”的旗帜;他胆量过人,敢大闹天庭、龙宫;他神勇无比,令妖魔鬼怪闻声丧胆;他眼光敏锐,火眼金睛能识破妖怪的万般变化;他疾恶如仇,决不贪生怕死;他有君子之怀,决不贪恋女色,为金钱所迷。这个孙猴子可以说是猴族的骄傲。

说到这,猴儿们可能要晕乎哉了。

不过,且莫先得意,孙猴子也有抹不去的弱点。其一,他太认真理,不会见风使舵,不会做那墙上草,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定的事就一往直前,义无返顾,所以肯得罪人,以致于搞民主选举时,没人投他的票。其二,他不会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不会虚报数字,慌报军情。其三,他不会拍马屁,不会左右逢源,其实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妖精多是“皇亲国戚”。如果他会来事,就不用去吃那取经之苦,早就转正了。其四,他有些恃才傲物,比如在天庭时,如果肯把那个小小的“弼马瘟”做下去,肯给上司提提鞋,耐心等着上司调走,多年的媳妇熬婆婆是大有可能的。其五,性急,不能忍辱负重,比如在偷吃人生果时,如果肯让镇元大仙的门生骂几句消消气,也不至于落到去求观音菩萨的份上。其六,太爱出风头,似乎那些妖精只和他是冤家对头,和他平级的还有猪八戒和沙和尚呢,难道就他业务熟练,别人都是吃闲饭的?

好了,说了孙猴子这么多坏话,幸亏他回花果山去了,那些平庸的猴儿们又认不得字,否则还不让它们掐死。打住,到此就打住吧。

4猴年说猴

20XX年按十二生肖排列,属猴年。在我国古籍中,猴子的别称还有禺、果然、独、狨等。据《白虎通》记述:“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侯,是等待、观望的意思,古人猎猴时,在地上埋伏机关,内放食物引诱,而猴生性聪明,知其有诈,怕上当不肯去取,就在树上或高处侯望,待人离去才去取食,于是人们就叫它“侯”。为了说明它是兽类,后又加上了“犭”旁。猴为灵长类动物,有庞大的家族,种类很多。在我国,有不少猴种被列为保护对象,如金丝猴、台湾猴、法氏叶猴等都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猴与我国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吴承恩笔下的猴王孙悟空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他的文学名著《西游记》中,令人百看不厌。在我国文学中,更有“沐猴而冠”、“杀鸡儆猴”、“尖嘴猴腮”等成语;有“猴吃辣椒——抓耳挠腮”、“火烧猴屁股——团团转”等歇后语;有“打虎要力,捉猴要智”、“莫叫猴子去看果,莫叫水獭去守鱼”等谚语。猴,也是文人墨客吟哦的题材,咏猴诗中之玑珠,妙趣横生。

猴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大抵因猴与“侯”谐音,侯是古代爵位,《礼·王制》云:“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古人将猴描在年画、剪纸、刺绣上,或绘于什器、玩具、文具之上,如吉祥图“马上封侯”,画面是一猴骑在马上;“封侯挂印”,画面是一猴手提金印往枫树上挂。

猴与舞蹈、戏剧、电视剧也攀上了亲。早在战国及汉代时,就出现了一种“沐猴舞”,其动作模拟猕猴,以前进后退时曲腰为特点,男女共表演。汉代还出现“沐猴狗斗舞”,动作上模仿猴与狗斗的形态。当代,六小龄童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猴王孙悟空。在民间武术中,猴拳、猴棍是一种模仿猴子动作、形态的武术,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5猴年说猴

今年是农历丙申年,按我国十二生肖的传统纪年法,申属猴。这一年就是“猴年”。

猴,人们可是最熟悉不过了。它灵敏聪明、顽皮伶俐,倍受孩子们的宠爱,还是动物园的“座上宾”和杂技团的“主角”呢。

猴的家族十分庞大,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猕猴分布极广。

猕猴,亦称“恒河猴”,屑哺乳纲灵长目猴科,是极常见的一种猴。猕猴体长56—60厘米,尾长25—32厘米,毛色灰褐,腰部以下橙黄,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颜面和耳裸出,幼时白色,长大后呈肉色或红色,臀部有红色臀疣。

猕猴过着群居生活,每群从几十只到一、二百只不等,包括雌、雄,老、幼个体。猴群休息或活动时,几只老猴会攀登在高处了望,充当“哨兵”。一旦发现“情况”,“哨兵”就发出警报,猴们随即逃之夭夭。

猕猴行动敏捷,会泅水。食性杂,喧哗好闹。平时采食野果、野菜,也吃鸟卵和昆虫。冬季山林食物缺乏,靠近村落的猕猴会成群盗食农作物,对人有一定害处。

但统观而论,猴确实楚人们的爱物之一。

在一些旅游胜地,如四川峨嵋山、湖南索溪峪等,栖息着大枇猕猴。它们常向游客索食,与游客嬉戏,成为一大景观,

猴又是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画家所歌咏和描绘的对象。古今中外,以猴为题材的寓言、童话、小说、诗歌多得数不胜数。毛泽东同志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也早已家喻户晓,

今年是猴年。既然猴是活泼聪慧的象征,猴年不也是吉祥如意,生机勃发之年吗?

为你推荐
201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