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游绍兴鲁镇作文1000字

时间: 03-07 栏目:话题作文

1快乐鲁镇游

绍兴自古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山水宝地。所以也是旅游胜地,有不少人都去过,这不,我也趁着空闲到绍兴的鲁镇去“溜达溜达”。

我们乘船渡过鉴湖来到鲁镇,刚才还是一幢幢高楼大厦,现在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座座古宅。刚走进街道,就听见一个人在说英语,难道有外国人?我凑过去一看,只见一个人身着一件白色西装,头戴黑礼帽,还拿着跟拐杖,一边走路一边和游客说:“Hell0!”这时,他朝我走来,也说了一声:“Hello!”我反问到:“What’s yourname?”可是他低头不语,灰溜溜的走了。这时我才知道,他哪里是什么外国人,分明是“假洋鬼子”。

正在我得意时,那边却传来了惊呼声:“快看,阿Q”。我转过身只见戴着破毡帽的阿Q正坐在一根廊柱旁,悠闲地抽着旱烟袋。我拿起照相机对着阿Q拍,阿Q睁大眼睛,做着鬼脸。我被他的举动逗笑了。他那衣服上的破补丁,让我明白了以前的人生活是这样贫苦。突然,两个手持大刀的兵丁冲了进来,一把拎起阿Q,阿Q喊道:“放开我!”两个兵丁大声说:“等你去见了县太爷,招了供,再放你走!”“我哪里错了?”阿Q争辩道。两个兵丁不再理会。我三步并作两步跟了上去。来到“县衙”,只见县太爷威风凛凛地端坐在大堂上,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看热闹的旅客。县太爷重重地拍了一下惊堂木,大声说:“升堂!”“你知道你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不知道。”阿Q说。“大胆,竟敢戏弄本官!你昨天在路口抢了一位老人的大米,对不对!”“没有,我只是……只是,阿嚏!”阿Q打个喷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啪!”“来人,拖下去,重打四十大板。”这下阿Q怕了,说:“我招,我招。”“给他画押。”一个先生拿来一张大纸,让阿Q写名字,阿Q抓起笔,他拿笔的方式真让人发笑。阿Q在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上“阿Q”。县令宣布:“退堂”。之后阿Q被逮捕下去了。原来,这是在模拟鲁迅先生小说中的情景,让人有身临其竟之感。

当我们踏出县衙后,我们还遇到了祥林嫂等小说中的人物。不禁为有这样的奇遇而高兴。当我站在鲁迅先生的塑像前拍照时,我想鲁迅先生因为写《阿Q正传》而闻名,那鲁镇又以什么著称呢?茴香豆?还是绍兴糕?我觉得也许阿Q更称得上吧!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我终于领略了鲁镇特色,但愿我第二次来鲁镇时会有更多的惊喜,更多的快乐!

2鲁镇之游

中午的太阳似乎不大,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我们来到了鲁镇的镜湖前,粼粼波纹像运转的旋律,而岸边的杨柳则更显风致了。

河边停着一些乌蓬船,乌黑油亮,一只紧挨着一只,河水像一条碧翠的丝带,很柔软,真可以说是:

“河岸的树树杨柳树树枫,

河面的叶叶扁舟叶叶蓬。

掩映着一叶叶的斜阳,

摇曳着一叶叶的清风。”

漫步在小径,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向鲁镇的游戏厅奔去……

(之一)玩

“玩”当然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动词了。今天我们就要去那里捞一把。首先我们来到了“猜迷总动员”。我给了那个管理员一枚游戏币,(注:是桐板,二元一枚,很贵的哦!但毕竟是大人给的嘛!)就抽了一张纸条,迷语如下:“一横一横又一横,一竖一竖又一竖。一撇一撇又一撇,一捺一捺又一捺。打一字。”到底是啥字呢?记得这字我很熟,但又想不起来了,难道就让这两元钱白白浪费吗?我正在苦苦苦思索着,二分钟已经过去了一分半,想着想着,我突然眼睛一亮,忙说:“是‘森’字!”服务员笑笑,接着把一只崭新的卷笔机给了我,我又转交给我的爸爸。后来,我又依次玩了套圈、滚球、炸气球……游戏,有喜有悲,但这毕竟是奖品嘛!嘻嘻!

(之二)游蝙蝠洞

我只听说过蝙蝠洞,却从未到过此地,话说那里阴险恐怖,可我偏偏要去这“鬼洞”,想尝尝在此洞身临其境的感受。

我们沿石阶走向蝙蝠洞,不久便到了蝙蝠洞。

蝙蝠洞的入口是一只凶猛异常的大蝙蝠,长长的獠牙使看了就望而生畏,但我毕竟是男子汉嘛,于是,我挺了挺胸脯走了进去。寒风掠过我的头发,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使我添加了几份恐惧。暮霭之间,蝙蝠出双入对,眨着神秘的眼睛,忽然又清脆长鸣几声,响声久久回荡,似乎在向我们问好;昆虫们互相拥挤,成群结队,像赶集般非凡,远处冰凌垂挂,近处“火山”爆发……

走着,走着,不知谁“啊”了一声,我的心便提到了嗓子眼。走近一看,更是惊叹不已,原来这是传说中的蜘蛛精与被毒死的阿朗!我又惊又怕,继续向前走,一路看看鬼探神,照魔镜,戏精灵……经过一番挫折后,终于看到了头上的洞口。洞口必须手扶铁栏,脚踩石阶,才能爬上“峰顶”。可这是80度以上的斜面啊!唉,我咬咬牙,一口气“窜”了上去……爬上洞口已是气喘吁吁,但总算是豁然开朗,重见天日了!

(之三)赏鱼

我们走出了蝙蝠洞,顺阶而下,来到了“七岩观鱼”,里面寂静得很,只是偶而有几条小鱼窜上来,又“卟嗵”窜了下去,这声音便打破了这儿的寂静和安宁,于是扔一些面包屑给它们,望着它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咬着。当你坐在石凳上,看着凝碧的波纹,听着流水哗哗的声音,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捧着奖品,带着欣喜,走向残阳余辉;赏着美景,听着笑声,走过了寒假中最真、最美的一段!

3感受鲁镇

飘来清幽的晚风,

将巨著缓缓打开。

一座座古老神秘的台门,

是一部部载满沧桑的经卷。

一条条蜿蜒的青石板路,

是一行行婉约的诗句。

飘落的秋叶,

弹奏着历史平仄的韵律。

荡漾的湖水,

摇曳着江南人家的呢喃。

鲁镇的风中,

散发着阵阵清香……

到鲁镇的时候,天正下着缠缠绵绵的小雨,像是耳语般的。脚下踩的是大都市里决计不会有的青石板。一不留神,水花便会顽皮地窜上来,溅得脚上湿漉漉的。旁边有行人抱怨着,可这一切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绍兴人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又因为这无边的秋雨勾出了埋藏的乡愁,竟还多出了几分喜欢的心情。

站在鲁镇的牌坊前,我思忖着,这样渐渐转冷的天气里,鲁迅先生笔下的乌桕又要开始飘叶了吧。但今次他们是不会再寂寞的了,眼前这曲曲弯弯的窄巷、碧波荡漾的河水、垂柳依依的小桥,不正是他们脉脉的旅伴吗?

漫步鲁镇,回味着先生的作品,仿佛回到了先生那个年代的绍兴:脚下是古色古香的石板路,身边是粉墙黛瓦的古民居,眼前是纵横交错的深水巷,还有那枕河临街的店铺,静穆庄严的祠庙……茶室里的姑娘穿着蓝印土布做的衣衫,用脆脆的声音吆喝着;臭豆腐摊前挤满了小孩子,如同少年闰土般可爱的脸颊,都是谗极了的样子;乌蓬船上戴毡帽的老大爷,唱着不知名的绍兴歌谣。

我被眼前这熟悉而又祥和的情景陶醉着,那细细密密地洒落在肩头的雨滴逐渐收敛起来的时候,我已不知不觉走上了奎文阁——鲁镇中最高的建筑物。站在那上头,偌大一个鲁镇便尽收眼底,忽然想起未来之前在报上看到的一段话“鲁镇与三味书屋、百草园等,一起构成一种独特的鲁迅文化语境。可当问起鲁镇在哪里,是何模样,却让人一时语塞。”我也是带着这样的疑惑来到鲁镇的,但当我真的站在这里,才发现,一切的顾虑都是没有必要的。看这奎文阁的四周:从《狂人日记》中的钱府到《阿Q正传》中的赵府;从《长明灯》中的茶馆庙宇到《在酒楼上》中的一石酒楼;从《社戏》中的面河人家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院树私塾……一切活脱脱的,象真的一样。看这交错的巷弄中:命运凄楚的祥林嫂佝偻着身躯,向路人述说着她的身世;个性迂腐的孔乙己身着长衫,自言自语着“多乎哉,不多也”;自欺可笑的阿Q摸着尼姑的头,嬉笑着“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鲁迅先生作品中的那景、那事、那人,点点滴滴的描述,都被他的后人们在这虚构的小镇里得到了尽情的演绎。

这种感觉是奇妙的,分明不曾真实存在过,却仍让人以为他们已在历史的风雨中坚强存活了百年。也对,他们的确存活了百年,随着先生不朽的文字,伴着先生不灭的精神,以静态而又鲜活的形式沉淀着久往的历史……然后像个长者般地站立着,带着宠辱不惊的沉稳的微笑,安详地注视着那些虔诚地朝拜着他的生命。

当薄雾浓云最终消散而去的时候,我又回到了那个老牌坊前。静谧的街巷、清澈的小河、幽深的台门,一切已被熙熙攘攘的人群遮去。当它们渐行渐远的刹那,我蓦然回首,看到的只是那楼影、桥影、人影。就这样,一份深情的祝福悠然而至:

石缝里不再有伤逝的青苔,

秋风里不再有呐喊的声音,

古镇里不再有彷徨的身影,

这个向世界奉献出鲁迅的地方,

将永远追逐着民族的高度。

为你推荐
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