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的面皮作文500字
1汉中热面皮
汉中面皮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说起面皮,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会蒸面皮。可能是钦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来。
2汉中名小吃——面皮菜豆腐
汉中面皮相传始于秦汉,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成米浆,加水稀调相宜,上特制的笼蒸熟,待冷却后切成细条,具有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等特点,再辅以豆芽,芹菜,调配入辣椒酱,大蒜汁,生姜汁,芥末,五香粉,精盐等佐料。拌后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食之爽口,气味芳香,风味独特。它早以是人们喜爱的,风味独特的地方名小吃。
秦镇米皮、歧山面皮、麻酱凉皮、广东炒合粉可能都有可能源于汉中面皮。在全国各地凡卖面皮的往往打出汉中米面皮、城固米面皮招揽客人,以示正宗。新加坡有一种叫“炒果条”的美食,把面条、粉条、豆芽和甜酱油等加在一起炒,之后再加入鸡蛋、蛤、腊肠、辣椒酱等佐料,也许就是汉中炒面皮的演变。
好象汉中人都具有“面皮情结”。出差的、求学的,在外打工的回到家乡,一下车,就眼巴巴地瞅准了面皮摊,迫不及待地冲上去,随便把行李一撂,先吃上一两碗。随着口舌间的享受,一切出门在外的烦恼以及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便也烟消云散了。
汉中面皮可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定位是热面皮,特点为切的要宽,辣椒要大,辣椒籽完整,各类调料齐全,调料水要多,吃起来酣畅淋漓,微微冒汗,有点象猪八戒吃人参果。其代表有夜市张明富、建国路留海名面皮、宗营坝巷周家、兴汉路教育学院又一村、体育场老一家蒋家、前进东路口姜家红娃。
3我的家乡
美丽而富有文化底蕴的古城西安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有好多风味小吃,肉加馍是回味悠长,羊肉泡馍更是让你吃的津津有味。可是西安人一年四季都喜欢吃的还要数凉皮。
凉皮清凉爽口,看一眼就会让人口齿生津。凉皮的主要特点是:筋、薄、细、软。西安的凉皮按原料和调制方法不同可分为四大类:汉中米皮、秦镇米皮、回民麻酱凉皮、岐山擀面皮。我最喜欢吃的是汉中米皮。
关于米皮还有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相传米皮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秦始皇时期,有一年大旱,稻谷枯萎,百姓无法向朝廷供好米。有一个叫李十二的人用大米碾成面粉,蒸好米皮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的是津津有味。并且命令每天都给他做这道美味佳肴。最后形成了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大米面皮。
汉中米皮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从选米到上锅蒸等工序都有严格要求,这样做出来的米皮才会白如雪,再配上精心熬制的各种佐料,让你一尝是吃在口里,香在心里,回味无穷。
说到这里我也禁不住流口水想吃了。如果你来到我美丽而古老的家乡——古城西安,我一定要请你尝尝这具有陕西特色的风味小吃——汉中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