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乡镇旅游宣传片解说词

时间: 03-22 栏目:广播稿

1花桥旅游宣传片解说词

这里,曾经“芜藻”丛生、鸠鸟云集,被春秋吴国命名为“鸠兹”;这里,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已经置县,是芜湖的发祥地,早期城(汉代县城)就设于这方热土。长江南岸的花桥镇,因古花桥和古渡口而得名,其丘岗连绵、林木葱郁,良田成片、水乡如画。20XX多年来的时代变迁,花桥古韵分外悠扬。

推出字幕:鸠兹城源古韵花桥

(交通区位)

花桥镇位于芜湖市东南约20公里,与宣城水阳镇、当涂黄池镇相邻,同本县湾沚镇、六郎镇接壤,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252个村民组、1个社区。现有居民3.93万人。

花桥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独特。境内有芜溧高速出口,距芜湖市15分钟车程,距南京机场45分钟车程,离建设中的芜宣机场、商合杭高铁芜湖南站均约10分钟车程。芜溧高速、杨黄和芜太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九三、徐花、湾东、花九、花东等县乡公路纵横交错。芜申运河疏浚工程全部完工,通航能力达1000多吨位,河运至上海的距离比之前缩短了170公里。待建的芜申运河码头、横岗物流园区,将使花桥镇成为青弋江、水阳江黄金通道的繁华港口和物流中转基地。

(生态环境)

花桥是国家级生态镇,生态资源丰富。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26%,14个村全部都是市级生态村,其中有5个村为省级生态村;庙音村、复兴村、五四村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全镇有2.5万亩丘岗、

4.35万亩农田、2.3万亩水面,蔬菜示范基地5000亩。

这里,水面广阔、清波荡漾,白鹭成群、上下翻飞,苗木万亩、风生绿意,油菜千顷、满目金黄,观光蔬菜、青翠欲滴,田园瓜果、芬芳醉人。当您踏上这片土地,享受绿色生态,怎能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农业特色)

花桥积淀了千年古镇的灵动之魂,经济环境十分优越。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新联圩精品水产养殖区、联建圩优质粮油种植区、九三路有机果蔬采摘区、杨黄路苗木花卉培育区。其中,施茶湖牌河蟹荣获全国第八届蟹文化节暨“王宝和”杯金蟹奖,“楚王城”牌油桃、“九十殿”牌大白桃、“能胜”牌蔬菜、“花桥渡”牌香猪、“符里镇”杭白菊、复兴手工制作山芋粉丝等更是闻名遐迩,还有青虾、香油、麻油、鹿茸、鹿血、竹签香、草香等、中药材等佳品,无不向人们展示了特有魅力。

(乡村旅游)

复兴油桃采摘基地、坤润现代农业观光园、能胜蔬菜种养基地、江枫生态农庄、鳄鱼湖山庄、逸心园农庄是假日旅游休闲的绝佳场所。品尝农家特色饭菜,参与农事趣味活动,体验农家淳朴生活,领略农村民俗风情,请到花桥来R22;R22;

花桥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被授予全省十佳“书香之乡”称号,每年举行的庙会和马灯、龙灯、采茶灯、花灯、秧歌灯表演活动,吸引八方宾客观看。葛村山板龙灯曾走进央视,已被列为市级非遗;还有妙因贡茶、钩花、刺绣、雕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折射出古生态文化的耀眼光芒。

(历史古韵)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花桥因悠悠古韵而魅力无穷。从公元前570年的鸠兹之战——中国古代最早的水战,已被记入中国古代海军史上,到近代太平军鏖战11年,现代中共横岗桥区特委领导的抗日斗争,留下了许多遗址、遗迹,现存省、市、县各级文物点达28处,位居全县之首。

商周遗址岗头山和望马墩,开启了花桥的古代文明。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王城遗址,曾经是鸠兹古邑、西汉故城,至今城池轮廓清晰,保存完好。

六朝墓葬九女墩,演绎了父女之间的悲惨故事。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渡宣州官窑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康王山等6处的陶瓷片堆积层见证了当年陶瓷业的兴旺。

敏灵观,为纪念“治水英雄”张渤而建,属道教场所。现存有前殿、后殿、偏殿和戏楼。是皖南特别是沿江地区最大的道教场所,声名远播。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十殿庙会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作会,一般持续一周。道教法事、文艺演出、物资交易等,甚是热闹。

如今,花桥人已经找准了现代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的着力点,努力把花桥镇建设为乡村旅游活力镇、新型包装聚焦镇、绿色发展先行镇、养生养老承接镇,为您展现一个清新和谐的生态家园。

2“山水迁西行”旅游宣传片解说词

走进迁西,便走进了神奇;走进了文化,便走进了诗情画意,便走进了挥之不去的希望和梦想。

山峦起伏,重峦叠嶂。但是,就是在这山峦起伏、重峦叠嶂中,一个又一个佳境胜景扑面而来——景忠山、潘家口、青山关、兴海湖,还有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水下长城……

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是造物主的神来之笔。

于是,镜头在这里定格放大,人们在这里流连忘返……

迁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北部,西近北京,东接秦皇岛;北枕承德,南临唐山,在京津唐大旅游格局中,迁西地处中心腹地。优越的地理位置,秀美的自然风光,深邃的人文历史,塑造了迁西国际化的旅游品牌。

出迁西县城北行15公里,便有一山高耸。抬头仰望,只见白云缭绕,古木参天,殿堂庙宇,飞檐翘脊——这便是素有“京东名岫”美称的景忠山了。

景忠山为“京东名岫”,绝非浪得虚名。早在宋辽年间,景忠山就始有庙宇,后经元、明、清历代修葺,规模日渐宏大。这里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游目四望,则惊叹于孤峰独秀,危岩峥嵘,峡谷清幽,古木参天。时而云截山腰,时而雾锁峰头,时而山岚似纱,时而霞光尽染,气韵典雅,古朴迷离;更有2000多株百年古松,立于危崖绝壁之上,或直插蓝天,或伸手指云,或鸳鸯相依,或虬枝盘曲,神态各异,出神入化;登临山顶,远眺野外村落,房舍孤烟,其情其景,顿生“山登绝顶我为峰”的雄心与豪迈。

这是大自然的丰厚恩赐和情有独钟啊!

但是,真正使景忠山声誉鹊起、名驰天下的,是因为这里融儒、释、道三教于一山的文脉传承。

相传清廷入关后,顺治、康熙二帝对景忠山格外垂青,宝马香车,六次驾幸,先拨以大量田产帑银,后又御赐十六斤四两的金娘娘一尊及4500余卷的《大藏经》一堂,每逢议决要政,康熙帝均亲临景忠山礼佛问卜,并御诏景忠山和尚进京为大内讲经。据碑刻记载,顺治帝立太子就是在景忠山问卜后而钦定的。或许康熙帝有感而发,为景忠山御笔题下“灵山秀色”、“天下名山”匾。因此,景忠山实际成为清初的皇室家庙。一时间,朝拜之人络绎不绝,逐步形成了庙宇七十二、金面百六尊,山脚、山腰、峰顶完整的宗教建筑体系。

今天,景忠山依然香火旺盛,绵延不断:1872级条石铺成的“朝山香道”,留下了多少善男信女的满腔赤诚;“六和茶亭”品淡茶而悟禅意悠然;“鸳鸯松”下结锁盟誓愿结永世情缘;登临南天门,“三忠祠”内诸葛亮、岳飞、文天祥喻人“景行仰止”;知止洞里,一代大德性在禅师慈眉善目,面壁九载,物我两忘,是耶非耶;又闻九善塔下晨钟暮鼓,经声佛号,纵使心游万仞,精鹜八极,也会打破我执,修身养性。

从此,生命的词典里便刻下了景忠山的名字:品禅茶,吃佛斋,感悟儒、释、道文化的博大精深。

的确,佛事久远,使得迁西变得厚重;然而,又因了有这湖光,才使得迁西的山色生动起来!

迁西地处北方,却坐拥江南水韵。北方山奇与江南水媚兼而得之,构成了迁西独特的山水风情——

潘龙湖,就是这种山水融合的典范。

喜逢口古称松亭关。明永乐年间重建关门并改称喜峰口。这里自古就是交通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有“三更抚枕呼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的诗句。

明嘉靖年间,万里长城蜿蜒而至,与关隘喜峰口互为唇齿,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喜峰口被历代戍边设防者所重视,城堡、箭楼、墩台、水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19XX年侵华日军妄图从喜峰口入关,著名**将领宋哲元率部迎敌,爱国士兵发出“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呐喊,用大刀毙敌千余,由此产生了催人觉醒的《大刀进行曲》这一不朽华章!

时如斯水,岁月悠悠。

昔日的金戈铁马已然不再,当年刀光剑影的烽火战场已成为一片和平安宁的庄园。但是,“大刀进行曲”已凝结成为一种永恒的力量,创造出了“高峡出平湖”的人间奇迹——

3乡村旅游宣传片解说词

【片花】文字:渔歌犹唱晚,稻麦浴朝晖。水天相逢处,瓜果笑田园。

【画面】航拍:美丽的闽江两岸山水。镇区及乡村概貌。入村叉路口凉亭。

特写:一桥飞架闽江,桥上车水马龙。江上鸥鸟飞翔。水路上、山道间,人来人往。嵩溪古渡情景的黑白回放。

【解说】作为一个村庄,嵩溪是幸运的。她因着山环水绕的地理位置而独具魅力,因着天长日久的生命历程而风韵迷人。

有人说,她生于唐朝,所以丰腴;有人说,她长于宋元,故而诗意;有人说,如今才是她的青春期,她的年龄模糊了四季。

那是680年前了吧,一个儒雅的诗人惆怅在她的门前:“闽关之水来陇头,排山下与闽溪流。闽溪送客东南走,直到嵩溪始分手。”她分明记得,这位江畔送客的诗人,名叫张以宁。他的诗句让后人可以想见,嵩溪作为闽江边上送客“始分手”的渡口,曾经是多么繁华。多少商贾贩夫的船只经此处熙熙攘攘,多少才子佳人的车轿在这里相聚相离。

【画面】老照片,水口旧镇区,商贩,游客……

繁华的历史情景再现,意境深远的格调渲染……

【解说】当年的嵩溪,离千年水口旧镇区,咫尺之遥。她见证过这一方山水在1000多年前,曾设县治,立检司,置邮驿;她见证过这一隅乡亲,踩着历史的脉博当船夫、作挑客、为商贩。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北上京城的古驿道旁曾经借寺庙、庵堂设立海防;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舟不夜渡”的激流险滩挽留了多少无眠的客船。她感受过,这里的时空最前卫,洋人为了便于商贸到此设电报局,乡亲为了加快发展从这里下了南洋。

她经历过这一片天地所经历的开放与封闭,荣辱和兴衰。说不清,“唐时明月宋时关”,历史在这里遗落了多少故事;只道是,从绚丽多彩到返璞归真,“海潮不上嵩溪阳”。

【画面】316国道车来车往。相遇成趣的是闽江之水滔滔。

停车场,绿化带。新建的休闲设施。

特写村牌。

随着村道的延伸,依次推出沿途几个重点景物。

【解说】地处要冲、水陆通衢的嵩溪,注定了要引人注目。当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她的名字依然昭昭在目。19XX年,为配合海外撤侨行动,省侨委选择在鱼肥米丰、物产富饶的嵩溪村建设华侨农场,先后安置各省籍的归难侨130多人。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特殊年代,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嵩溪父老乡亲配合“知青点”建设,与一群陌生的年轻人分担困苦艰辛,分享山水田园……

19XX年以来,为配合南福铁路、古田溪电站和水口水电站、合福高铁等重点工程建设,嵩溪村的乡亲们和周边的水口群众一起,凭着大局为重的意识和包容奉献的精神,或接受移民安置,或成为搬迁移民,几度重建家园。

【画面】村内,一排排民居。村巷中,狗啊猫啊悠闲散步。江水欢腾,赛龙舟的场面。江边钓鱼台,欢乐的收获情景。村庄周围,稻谷似金,葡萄如钻。园区内,孔雀开屏逗引着游客……

【解说】时光轮回中,睡去的是往事,醒着的是脚步。而今的嵩溪村,已发展成一个辖13个自然村约2000人口的农业大村。本着“爱拼才会赢”的水乡精神,这里的村民在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的迂回中寻觅良性循环的规律。新时代的农户在宜居宜业的家园传承水产养殖业,拓展林业、食用菌和葡萄、西瓜、甜瓜、脐橙等多个门类的种植业,并引进企业饲养孔雀等珍禽,开发葡萄酒酿造项目,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画面】鲜花盛放。环境优美。规模化网箱养殖的闽江水产,捕捞时的场面,客商在现场等待交易……

手里拿着相机的游客,头上带着鲜花环的小姑娘,水边嬉戏的儿童,牵手漫步的情侣……厦门航空结对帮扶的画面……

【解说】“福州后花园”的区位优势,为嵩溪村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不遗余力地在这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修建的亭台楼阁与披上水墨风衣的古民居相得益彰;种养产业的开发和配套交通的完善,让村庄显得更加阡陌纵横、灵性四溢。随着“美丽”项目的不断推进,古朴的村庄焕发时代的光彩。以田园观光和文体活动、孔雀观赏、渔家水韵、乡村生活体验、历史文化展示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五区”乡村旅游线路打造日趋成熟。设在镇区的水口历史文化展厅以图文和实物向你诉说库区移民文化的基因脉络和“梦幻田园R26;水口嵩溪”的乡愁情怀。

奉献的足迹让人铭记,反哺的时机已经成熟。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政策的叠加,挂钩帮扶单位厦门航空公司的引资引智工程,牵引着美丽的嵩溪跨越发展、腾飞发展。

【画面】航拍美丽山水。

特写水口旧镇和新的镇政府大楼、水口文化展示馆内的展示图片。

闽江上赛龙舟的喜庆场面……

群众劳动的欢乐场面……

【解说】“昨夜扁(pian)舟雨一蓑,满江风浪意如何。今朝试揭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正如南宋理学家朱熹《水口行舟》所描述的,水口镇这一艘千年龙舟,划过风雨,划向彩虹,而今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砥砺奋进、蓄势勃发!嵩溪古渡,也将在“青山绿水多”的大自然馈赠中,与八方来客分享鱼米丰绕的情趣生活、浪漫时光!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