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知了作文
1知了
今天晚上,我和我的朋友在一起网上遨游的时候,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还带来了一只知了。我知道,知了只是蝉的俗称。
当时,我没把这只知了当回事,所以就捏着知了的翅膀继续和朋友再网上遨游。没想到,这只知了却一直叫个不停,似乎是想引起我们对它的注意,这时,我们才开始注意到这只知了。发现知了双翅透明,基部呈黑色。这时,我的朋友对我说:“这只知了是雄的。”“哦,你怎么知道的呢?”我好奇的问。“就让我给你上一课吧。”我的朋友拍拍胸脯,“因为雄知了其实是一个‘聋子’,雌知了其实是一个‘哑巴’。”
听朋友那么一说,我就想把这一问题搞清楚,于是,我就上网查阅了知了。原来,雄知了的腹部有一个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声音;雌知了虽然在腹部也有发声器,但不能发出声音。这时我们把兴趣全放在知了上了。我们抓了一些瓜子,放在知了的面前。知了二话没说,就抱起了瓜子,看来,知了还不挑食呢!不过,知了把瓜子抱着,一直把瓜子转来转去。好象有点对我提供的食物有些不放心。我记得,上次在美食城里过美食节,还有烧烤知了呢!“知了知了。”我光给你介绍了,你看,知了手中的瓜子掉了。又叫了吧。这个知了。网上说了‘全世界蝉的种类繁多,有3000多种。在我国,土地辽阔,一年四季均有蝉鸣。春天有“春蝉”,鸣叫时大喊“醒啦——醒啦”;夏天有“夏蝉”,鸣叫时大喊“热死啦——热死啦”、“知了——知了”;秋天时有“秋蝉”,鸣叫时大喊“服了——服了”;冬天有“冬蝉”,鸣叫时大喊“完了——完了”。’
你看一个小小的知了,竟有如此多的奥秘。看来,大自然像海水一样深不可测啊。
2知了
记得看过一位作家的文章,她曾经讨厌夏天知了那令人烦躁的聒噪,但当她听一个朋友说知了只有几个星期能唱歌,便原谅了烦人的聒噪。
看过这篇文章后,我对蝉不仅是宽恕,更是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几分敬意。是啊,蝉的生命相比整个历史长河来说,不过是一个短得无法测量的微小部分罢了。但它们依然在这段时间内尽情的欢歌,孜孜不倦、日夜不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多少蝉的生命不为人知的逝去了,但它们的歌声却永远地铭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人们一提到夏天,往往就会联想到“震耳”的蝉鸣。
这种精神应该被命名为“蝉精神”。
回顾我们的生活,不难发现,“蝉精神”也是一种高深的哲理。众所周知,人的生命终归有限,正如人们所说,死亡终究是每个人的终点。我们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几十年或一百年的时光,看似漫长,实则转瞬即逝。每个人的一生也不过是历史中极短暂的一瞬。在这种情况下,“蝉精神”也就更重要了。
在这个时间上,正是由于一些人有“蝉精神”,古今中外才有许多杰出的人才。
音乐家莫扎特,一生仅仅活了37岁,但他抓紧了每一分每一秒,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创作中,他竟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创作了许多不朽的音乐作品,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苹果公司前总裁斯蒂芬.乔布斯,在世界上只待了56年,比许多人少活了几十年,但他正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奋发向上,居然“使网络装进了口袋”,在世界电子技术发展史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此可见,正是有了“蝉精神”,这个社会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充满了进取心的人们。一个人能活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在这段时间里不懈努力!
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这大概就是“蝉精神”的真谛了。
3知了
知了……知了……吵死了,吵死了!我被知了的叫声吵得实在睡不着午觉了。于是我和妈妈决定把这吵死人的知了给抓住,好好研究一下它。我和妈妈戴好草帽,拿好捞子,就开始捉知了的行动了。
首先我们在家里的院子里找知了。呀,我看见了一只知了正趴在一根树枝上,可是因为个子的原因,我捉不到它。妈妈看着我蹑手蹑脚的样子笑成了一团。她用那英雄般的姿态接过捞子,向那知了捞去。可谁知,因为妈妈的力气太大了,树枝被拍的左右摇晃,知了也乘机飞走了。我们的第一次行动宣告失败。
第二次再发现知了的时候,妈妈突然变得轻手轻脚起来,很小心的一捞网子,好,终于是抓住了一只知了。我们兴高采烈的把它装进了一个透明的矿泉水瓶里带回了房间。这只黑黑的知了其实很可爱的,它有一双可爱的大眼睛,还穿了一件黑色的燕飞服,有着波纹状的嘴巴,和前后对称的六只细细的脚,对了,它还有一对美丽的透明翅膀。实在是太可爱了!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这只知了不会叫!对,知了不会叫!
阿婆走了过来,检查了一下这只知了,她告诉我们这只的确是只哑巴知了。阿婆说蝉科昆虫的代表种,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的发出尖锐的身影。雌的不发声,但腹部有听音器。雌蝉会找到雄蝉,它们经行交配后就有它们的宝宝了。所以我们这只哑巴知了,它就是雌性知了。
夏日炎炎,同学们有没有被知了的叫声吵到呢?快点捉一只回家研究研究吧!看看你们捉到的是雄知了还是雌知了吧!
4知了
看到这个题目,心里很茫然。
知了这种昆虫我了解不多。仅有的那些了解还是通过阅读题才知道的,比如“在地上发育很多年,然后爬上树,只鸣叫一个夏天”。题目的目的无非就是让我赞扬它的品质之类的,我没办法。考试,只好那么答题了。
可其实呢?我甚至连它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我真正亲眼见到知了是在今年的暑假。天气很热,我在写作业。也忘记了是怎么回事,本子上竟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黑乎乎的昆虫。它刚到我的本子上时,我疯狂的尖叫。不怕被大家笑话,我是有点怕昆虫的。看到它们我会条件反射般的大叫。尽管我喊的用力,却还是被它的声音掩盖。没办法,它的声音太大了。于是,我开始反应过来,它就是所谓的知了了。
我没敢凑近观察它,就像被点穴一样杵在那里听它不停的叫。它叫的时候真的很卖力,可以看到它的身体都在不停的颤动着。那声音,很高,很响。我就一直那么听着,也许当时脑子里真的是一片空白。记不得听了多久,它突然不叫了,我感觉很奇怪。刚想走近看看它怎么了,它又叫了起来。而且,仿佛更卖力了——身体颤动的幅度更大了。那声音,更高,更响。可竟有些伤感,因为,那声音也更撕心裂肺了。
我开始有点相信书上所说的了,可能它的生命只有一个夏天……
我不想听,不,是不忍心听了。把它放到窗外的树上。我又想起那篇阅读的答案:多年汗水,只为这一夏。当时,我是不以为然。
现在,我相信了。是坚信!
5捉知了
我家门前种了几棵大树,夏天枝繁叶茂,知了悄悄地从地底下钻出来,脱掉一件枯黄的外衣,爬上高高的树杆,躲在绿叶丛中,“知了知了”地叫着,好像在唱夏天的奏鸣曲。尤其是太阳当头照的中午,叫得更起劲儿。
听到知了熟悉的叫声,我心里痒痒的,真想捉一只玩玩,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我把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自信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把任务交给我吧。小时候,我经常在夏天约小伙伴们捉知了玩。”我自告奋勇地说:“我来当你的助手。”但我不知爸爸用什么办法抓住停在高高的枝头上的知了。
爸爸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又找来一只塑料袋,我呢,像爸爸的尾巴似的,跟在他的后面。爸爸用绳子把塑料袋缚在长竹竿的顶端,拉着我来到树下。我们只听见知了“知了知了”的声音,却找不到它的踪影。找了老半天,还是我的眼睛亮,找到了一只。爸爸举起竹竿,悄悄地接近“猎物”,知了毫无反应,还扯着嗓子一个劲儿地叫着。我急得连气也不敢透,拉着爸爸的衣角,让他快点下手。爸爸不愧是捉知了的高手,他不紧不慢地逼近知了,“啪”的一声,罩住了知了。知了想飞走,正好落入“虎口”。爸爸小心翼翼地把竹竿拿下来,我连忙捏紧袋口,生怕它飞走。只见知了在塑料袋里挣扎了几下,又不动了。我从袋子里取出知了,摸摸它的嘴,捏捏它的身子,它好像对我有意见,一声也不叫。爸爸告诉我:“雄性知了的腹部有两块板,只要在板上挠一挠,它就会叫。”我试了试,啊!果然如此,原来,知了也怕痒痒。但是,我一停下,它又不叫了,好像在向我抗议。我想了想,又把它放回到树上。
过了不久,知了又在大树上欢快地唱了起来。
6脱壳的知了
一天下午,我正在楼下散步,突然看见不远处好像有两个东西,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两只还未脱壳的小知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们放在手心里,飞也似的跑回了家,把它们放进了一只小纸盒里,一看表,都9点多了,也是不赶紧写作业,又要挨训了。
过了大约半小时,作业终于写完了,我立刻跑到小纸盒旁边,正要去看看我那俩“宝贝’’怎么样了,突然发现纸盒里居然是空的,它们到底跑那里去了呢?我找东找西就是找不到,快要泄气的时候,突然听见电脑后边有声音,我连忙跑过去一看,原来它们都躲在这里啊,正要去捉它们,我突然看见一只知了正在脱壳,它的头已经在后背裂开的缝里漏出来,身子不停的扭动着,想要完全脱离那只束缚它的躯壳,两只眼睛也像是憋足了劲用力的向外凸起,刚脱壳的眼睛显得还有些柔嫩。看它不停的想挣脱,但壳像生了根似的粘在身体上,我真想给它帮一把,但又想看它怎样完整的再生,还是由着它的自然生长天性吧。不一会儿,它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它的身体渐渐剥离,翅膀最后甩开躯壳完全脱离出来,开始时黄绿色的翅膀尾端堆叠在一起,慢慢的舒展开来,也渐渐变得有些轻薄透明,完整覆盖了身体,我知道它已经是成年了。
看着它们生命的不断变化,我想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它也历经了45亿年的风云变幻步入了它的中年,虽然知了是害虫,但千千万万种生物生存在一个家园里,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丰富多彩,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善待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7捉知了记
我穿梭在我的记忆长河,捡起一块张满水藻的鹅卵石,小时的一幕幕就出现在了眼前。
那是一个炎热的日子,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正好没事干,我和哥哥准备去捉知了。说干就干,我和哥哥一起做起了捉知了的工具。哥哥拿出要用的东西:铁环,网兜,钢丝,老虎钳和三米左右长的竹竿。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动手了。
哥哥拿出网兜,把口子固定在铁环上,再把铁环的柄用老虎钳绕在一起,接着把铁环的柄插到长竹竿的顶端的洞里,再用一根钢丝把它固定住,这一切在他的手上,都这么听话,他做得那么连贯,熟练,我非常得吃惊。做好了工具,哥哥马上把我带到一个知了很多的地方去捉,我们一到儿。“啊!这么多!”我大喊。连一米不到的小树上都有十几只!最后我们在那就捉了四十几只!接下来我们又去了他家杨梅林附近,他家附近的山上……我们回家一数,居然有一百多只知了!
“这些知了怎么办呢?”我问哥哥。哥哥说:“吃!”“吃?”我差点没晕过去。哥哥说:“对,就是吃!他胸部这部分肌肉很多,肉很鲜。因为他的翅膀煽动就是由这块肌肉控制的。”
说完哥哥拿来了菜油,洒了一点在锅里(菜油多了不好吃),把我们一起“修理”(去掉翅膀,头和腹,再清洗)好的知了放入锅中来回翻炒,过一会儿后再放一点盐,就可以出锅了。一开始我只是看哥哥吃,后来看他吃得津津有味的,也馋了,吃了一个,“啊!真是美味!”我一共吃了四十来个!
现在一想到当时的美味,口水就在嘴里打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