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苏州园林解说词

时间: 03-16 栏目:广播稿

1苏州古典园林解说词

在这个地方,中国古代的文人们以优雅的情趣、超凡脱俗的美感,用无数个风花雪月的时光建造起一座座园林。他们在繁华的闹市里营造了一片属于自我的寂静山林,平日里绘制着一卷卷水墨风光,吟唱出一首首优美诗篇。也就在那个时节,中国最优美的唱腔在这些园林中回响,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这里就是人间天堂,而这些天堂中的一座座园林就是每个人梦想中的精神家园……

苏州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余年建造历史的古城,古城中的私家园林最早兴起于公元二三世纪,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在十六至十八世纪建造的园林达到五百余座,进入了鼎盛时期,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风格。

【沧浪亭】

这道水面既是这个园林的天然屏障又让外人能够欣赏到园中的部分景色,这样的格局为沧浪亭所独有。沧浪亭始建于公元十世纪中国的五代时期,是现在苏州城中最为古老的一座古典园林。

这道长廊又称为复廊。一侧临水,可欣赏园外的风光,另一侧在园中依假山环绕,连接起了整个园林。复廊以花墙为间隔,漏窗点缀其中,整个形态随着地势而起伏绵延,是中国园林长廊的经典之作;

园内以这座土石结合的假山为主,主峰高处是座造型古朴、名为沧浪亭的石亭,园林也因此而得名;

百余个漏窗散布全园、构思独特、制作精巧、式样无一雷同,是古典园林中漏窗艺术的典范;

园林中规模不大的竹林随处可见,典雅的建筑错落分布;

庭院间的石子小路弯曲穿行;

一汪绿水深潭锦鲤出没。

沧浪亭九百余年来杰出地诠释着苏州古典园林的幽静之美。遥想当年,远方好友携带着礼品兴冲冲乘船而来,登上沧浪亭与朋友对弈。时光在山石古树间流逝。在园林之中,中国的文人们品味着人生什么为进退,千古如何算输赢的境界与滋味。

【狮子林】

狮子林是苏州现存唯一的一座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国元代的园林,它是由一位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而建造的。园内假山众多,各种造型奇特的太湖石遍布其上、形状怪异。因为佛经中如来说法被比喻为狮子吼,故而这座由佛门子弟建造的古典园林便有了“狮子林”这样一个名称。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叠石为山是模仿自然的主要手法之一,但像狮子林这样以假山为主来点缀园林,几乎是一个孤例,因而又有了“假山王国”之称。

深藏于假山中的这座建筑在一个侧面同时呈现出八个翘角飞檐的建筑奇观。

园内四个表达中国文人生活方式的漏窗堪称一绝。

狮子林将山川的壮丽融入苏州古典园林特有的秀美,独树一帜。

和其它园林一样,狮子林深居于闹市之中,从这个角度看去可以明白苏州的古典园林为何又被称为“城市山林”。

相传几百年前,僧人们曾在这里打坐修禅。而在园林主人的眼中,一座座奇峰就如同名贤高士,更多的时候他们会点燃一炷高香,在群峰环绕之中参悟着俗世间的生老病死、天堂里的转世轮回。

在苏州的茶馆中,经常能看到一种热闹的说唱表演。表演者往往是一男一女,用当地的方言讲述才子佳人的爱情、英雄好汉的传奇。

苏州评弹——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它产生于四百余年前传唱至今依然生气勃勃。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现占地七十八亩,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的一座。

东部,呈现的是一幅田园风光。个别的建筑点缀在河岸树丛之中,溪流在假山的脚下穿行,构建出一个充满山林野趣的空间;

中部,拙政园的精华所在。占地十八亩,池水面积过半,各式建筑傍水安置,造型古朴典雅。假山四周池水环绕、山头高低错落如湖中的岛屿,整个空间充满了自然的风韵,气氛宁静而又深远,显示出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造园格局。

石舫在水面之上构筑而成的船形建筑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建筑样式,这个石舫叫做“香洲”。园林的主人当年曾乘风破浪、万里行游,而今退隐于园林之中,这座静止的香洲也便成为一种豪情的象征。在香洲的平台之上,安置好一把古琴,烟雾缈缈,抚一曲《高山流水》,是回忆,更是寄托和慰藉,这种旋律曾长久地在一片片精致的人造山水间回响,最终成为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绝唱。

小飞虹——拙政园唯一的廊桥,将一片水面隔开,营造出幽深的感觉。

见山楼,三面临水,有两个曲桥连接南北,是当年主人与朋友们吟诗作赋的场所。

大空间中还有一些被分割隐藏起来的小院落,园中有园,这是苏州造园艺术的典型手法之一。

穿过这道形如满月的圆形石门,便是拙政园的西花园,一个赏心悦目的精巧空间。这条波形水廊曲折建构、一波三折,不但起到将中西部分割开来的作用,而且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去都呈现出曲折所带来的各种美感,是中国长廊建筑的杰出之作。

拙政园的建造典型地代表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普遍历史。

公元1509年,明王朝的一位高官因官场失意回归故里,以一座寺庙的旧址为基础开始兴建拙政园并邀请了当时江南最著名的画家文征明参与设计。文征明以一个画家的审美情趣,用传统的笔墨勾勒出了整个园林的总体布局,在他的主持下历时十年拙政园终于建造完成,形成了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的园林风格,强烈地表现出中国文人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审美意境。自此,“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蓝本,融入中国画的艺术再现手法”成为了苏州古典园林整体布局的一大宗旨。

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西花园的主体建筑雅致、豪华。四面菱形玻璃蓝白相间,由内外望一窗一景。那时的园林主人便在此处欣赏中国最优美的古老戏剧——昆曲。

从明代开始,许多画家参与了园林的建造,他们依据绘画的理论和技法,将中国山水画的原理直接运用于造园艺术,在方寸之地创造出一个个精致的空间,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意犹未尽的审美体验。

【环秀山庄】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假山,占地半亩多。绝壁、山洞、峡谷、危崖模仿着自然的山体变化,移步换形、变化万端,整个造形如同真山一般,惟妙惟肖。山间峡谷长达十余米,山峰七米多高,山中小道六七十米。

这座体积宠大的假山,三面溪水环绕,建造于公元十八世纪,坐落于环秀山庄之中,占据了这座园林一半的面积,它典范地体现了假山的构建技艺,显示出永恒的艺术美感,堪称湖石假山的中国之最。

远离山林却向往着山林,两百余年的岁月中,不同的人家先先后后地成为了这座园林的主人。平常的日子里他们都会在山石间徘徊,品味园林构建的艺术美感,都会和好友在洞室中畅饮,谈论古往今来的佳话,此情此景就是中国古代文人们享受生命的一个经典时刻。

【留园】

留园,占地三十亩,是最精致的苏州古典园林,现在的风貌代表了十八世纪中国清朝时期的园林风格。

走入其中,在经过了一段弯曲迂回的通道之后,园中的景色才次第展开:

中部地带以水池为中心;

西侧假山高耸、树木高大,山势一直蜿蜒至北部,上筑可以俯瞰全园的闻木樨香轩;

南侧是主体建筑明瑟楼,明瓦合窗、古色古香、翘角飞檐、古朴典雅;

东侧主体建筑——曲溪楼,轻盈挺秀,两侧树木茂盛,中间还有人工堆成的小岛,号称“小蓬莱”,将水面分割成大小两湖。方寸之间景观高低错落、参差不齐,形成变化多端的视觉空间;

在假山脚下,两侧堆砌的山石夹着徐徐流入的湖水如同高山峡谷(相传是当时一位著名画家亲自堆叠而成的);

各式漏窗光影迷离;

全园的长廊达七百余米,沿墙曲折蜿蜒、高低起伏,和墙之间留出一点点弯曲的空间,栽种些植物、放置点湖石便形成了一个个园林的微型景观,气息生动、充满趣味,这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长廊建造的典型手法;

五峰仙馆——留园最大的厅堂。左右两厢建筑各异,形成了一个四合院落;

冠云峰高达六点五米,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高大的单体太湖石,旁边配以两座湖石。三座石峰充满了自然造化的奇特美感,形成一处绝佳的景观;

这是明瑟楼的顶层,园林的主人曾在此作画。宣纸、笔墨、清风、美景,这是中国文人感悟生命的美妙时刻。

【耦园】

耦园,三面临水,园中景色尽藏于高墙之中。

园内这座黄石假山是苏州园林中的又一个杰作。它四面环水、体积恰当、高低自然错落,和周围的建筑和谐相处,成为一个优美的景区。

吾爱亭——一个温馨的名称,临水而建,和曲线优美的长廊相连,秀丽动人。山水间一座水阁,四角高翘、典雅方正。静坐于内,满眼湖光山色。

一百三十多年前,一对夫妻曾在这里隐居,她们躲避着高墙之外的世俗社会,日常劳作于花园之间,享受着平静生活所带来的淡然与安逸。因为思念家乡,女主人便在园林靠近河道的角落中建成高楼一座,这就是听橹楼。它与旁边男主人的书房魁星阁两两相对、内部相通。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这几乎是唯一一处显示出男女平等意味的建筑。每当园外的橹声传来,园内的女主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人可以不在家乡生活,但对家乡的记忆思念则会伴随一生。

【退思园】

苏州附近的同里镇是江南水乡风情的典范代表,在这里有一座始建于十九世纪的古典园林——退思园。以水为中心,各式建筑贴近水面,好像整个园子浮于水上。

闹红一舸——一个石舫建筑,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舱紧贴水面,仿佛航行于江海之中(古代江南水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寄情于船是一种水乡文化的特征)。

……

几盘干果、一杯清茶,在望景楼的窗前,或与朋友或和家人品茗聊天,这应该是园林人家日常生活的一个情景。就在闹红一舸的船头,当年美丽的江南女子曾吹动长萧,一旁的青年男子以笛声合奏。优雅精致的生存智慧、温文内敛的精神气质,这就是苏州古典园林留给世界的另一份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创造了诗一般的梦幻境界,是中国文人始终追求和向往的人生归宿。

2苏州园林解说词

一座东方水城让世界读了2500年,一个现代工业园用10年时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利剑,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她用双面绣的绝活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对接。园林城市,城市园林,这幅精贞的“双面绣”图案演绎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谐音和举世罕见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群落让人们真正领悟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了林泉之乐”的东方文明。她就是苏州。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的温山暖水孕育着这座城市,孕育了丰厚的吴地文化。苏州古典园林,则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苏州素以“园林城市”闻名于世。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是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它“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在这个浓缩的“自然山水”的艺术空间里,园内的四季晨昏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乐。

苏州古典园林是文化意韵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皆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叠山理水、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作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苏州古典园林是宅园合一的江南人居环境,是居住功能和环境艺术的综合体,可居、可游、可赏。它反映了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它是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古典园林是居住文明的经典。园林建筑类别齐全,造型舒展,亭、廊、轩、堂等在园林中都可找到典范;布局奇巧,充满趣味,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风格秀丽,色彩淡雅,飞檐斗拱隐现林间。而装修、家具、陈设等用材高档,制作精雅,均是苏州地区民间工艺的上乘之作。明代文震亨所著《长物志》,正是居住文明经典的记载。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尤其集中体现了中国士大夫的市隐文化。园林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装饰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反映出过着市隐生活隐士们的思想、志趣、心态、理念,如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的园名即是一例;它如“远香堂”、“真意”、“小桃源”等景点名称无一不带有这种印记。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综合载体,它集中了文学、诗画、书法、建筑、装修、陈设、盆景及各类工艺。园林是一个大舞台,各类艺术在这个舞台上竞相施展,呈现出艺术的千秋万态。它们不仅给人以典雅精致的美的享受,其中有些艺术形态已仅存于园林,所以更显珍贵。

采访:苏州园林绿化和管理局衣学领局长

(谈一下在您的眼中,苏州园林是何面貌呢?建简述园林的整体概况)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中,隐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上百座,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园林有9座,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

这9座古典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因其历史渊源不同、规模大小不同而各成特点,如拙政园占地规模最大,园东部明快疏朗,恍如江南乡村,中部为园内精华所在,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西部回廊起伏,华丽精美。拙政园水面宽广,池水面积占全园五分之一,亭台轩榭依水而筑,水中多植荷花,以荷花命名的建筑就有十几处之多;

留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园以厅堂、长廊、粉墙、洞门划分空间,组成一个个层次丰富的庭院;

网师园保持了苏州旧时世家完整的宅、园相连风貌,以小巧玲珑著称,园内的西园院落是中国最早被仿制出口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的园林景观;

环秀山庄的假山可谓独步江南,山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咫尺之间,千沟万壑,假山下还有池水萦绕,山颠有古木参天,山池四周有漏窗高墙,南北有四面厅于补秋舫,置身其中,可得真山之趣,园林之雅韵;

沧浪亭以《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而得名。沧浪亭巧于因借,将园旁水系纳入园景;

狮子林将佛教典故传说巧妙融入山水、植物中,并以大型湖石假山著称,被誉为“假山王国”;

耦园之趣都在“耦”上,花园成双,东部城曲草堂、双照楼、听橹楼、吾爱亭等建筑的命名多与“耦”有关;

艺圃园内水池居中,池北延光阁横跨水面,池南假山,山石嶙峋,树木葱郁,池东乳鱼亭为明代遗构,亭内梁枋上尚有明代彩绘,池西芹庐,为园主读书处,精雅优美,被称为庭院精品。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有法而无定式,自成一体,无以替代。

采访:苏州园林绿化和管理局衣学领局长

苏州园林申请世界遗产保护情况,今后园林的整体规划和发展重点。

苏州园林古韵今风,魅力无穷,在依法保护的基础上各园林不断推出系列特色的旅游活动。拙政园杜鹃花节、荷花节,留园春节时令花展、牡丹景点,网师园特色夜游活动,耦园水乡风光游等,这些活动已经成为苏州精品旅游项目,春秋四季,有静有动,雅俗呼应,相互贯通,好戏连台。其中网师园的古典夜园作为国家旅游节的保留节目已连续20年之久,在幽静的亭台厅堂里向游人演绎昆曲、评弹、水乡舞蹈、江南民乐等江南民间艺术,被誉为“令人难忘的赏心乐事”。古典园林耦园三面环水,园内景物、诗句均与“耦”有关,中外游人特别是新婚、金婚夫妇都来寄托百年之好,园内举办的“水乡风光游”活动,可以使游客充分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俗风情。作为苏州城市名片,苏州古典园林已经成为中外聚焦的“世界名牌”。每年吸引中外游客800万人。

苏州园林文化是苏州人在江南这块土壤上创造的,是苏州人在和自然交流中得到的跨越时空的精神享受,它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今天,我们需要对园林文化有新的感悟和多方位的了解、理解及深层次的认识,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结合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的建设,结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的开展,结合苏州园林志的新一轮编撰,以及结合当代人的生活观念、美学观念、旅游观念,开拓一片园林文化研究的新天地,用更加丰硕的成果在滋润的园林文化沃土中播下更多的种子,精心耕耘,造福当代,荫福子孙。

3拙政园导游解说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和大家相约美丽的苏州园林,我是此次苏州园林之旅的导游,我姓窦,大家叫我小窦好了。我身边的这位师傅姓陈,是此行的司机,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就由我和陈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各位有什么问题,请随时提出,我将尽力为各位解答。祝愿大家都能不虚此行,玩得尽兴。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明武宗正德四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园林设计以水池为中心,亭榭楼阁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亭子是“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

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浓密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停住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和远香堂等众多景点,我就不一一讲解了,大家可以慢慢欣赏,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问我。

从中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洞门后,就来到了西花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北厅“卅六鸳鸯馆”馆名为清代状元洪钧所书,南厅的“十八曼陀罗花馆”馆名出自清代状元陆润庠的手笔。这里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蓝白相间的玻璃,构成美丽的图案,每当剩下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上泛起阵阵凉意。如果游客们有兴趣的话,可以靠近蓝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见屋顶上、树枝上、石块上、荷叶上,都像是洒上了一层白雪。

西北面的“留听阁”,取唐代诗人李商隐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之意命名。南面飞罩是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纹,构图匀称,手法精巧。楠木镂雕的云龙图案落地罩和隔扇裙板上的蟠龙图案,相传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内的遗物。

在“卅六鸳鸯馆”北面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楼阁的倒影,这幢楼阁便是“倒影楼”。楼阁下层“拜文揖沈之斋”,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周先生纪念馆”。沈周是文征明的老师,后人将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合称“明四家”。到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着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并配有诗词。

隔岸池边有一座小轩,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俗称扇亭,取名“与谁同坐轩”,取义于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扇面状屋面和扇亭与后山屋面恰似扇把的“笠亭”构成了一把完整的折扇。

各位游客朋友们,短暂的拙政园之旅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希望以拙政园为代表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给你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