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羲之的作文500字
1王羲之
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讲了《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这一课,这节课主要讲了关于书画艺术、佛教和石窟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而在“书法”这一小节中的亮点人物就是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后迁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他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有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的“遒媚劲健,端秀清新”。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另外他还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初月帖》等。
除此之外,王羲之还非常喜欢鹅。为什么呢?因为王羲之认为,练习书法要姿势端正,精神集中。执笔时,指要实,掌要虚,食指应当高钩,如鹅头昂扬微曲;运笔时,五个手指要像鹅两掌齐力拨水那样,协调得力,才能运用自如,是全部精力贯注到笔尖。可以说,鹅与王羲之研究执笔、运笔有着密切的联系。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这与他的努力使分不开的,我要学习他这种坚持努力的精神,把我的学习搞好,为国家作出大的贡献!
2临沂名人——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又作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从小向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南渡后朝政之稳定,皆赖其力。当时有民谚:“王与马,共天下”,史书上亦曾记载东晋建立甫初王导与皇帝共同接受大臣朝贺。可以想见其家族之煊赫。羲之幼时不善于言辞,长大后却辩才出众,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誉。晋大尉郗鉴选择女婿,“坦腹东床”的典故就出于王羲之。他在当时是朝野看好的人物。
在我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匹的“天下第一行书”,这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3临沂一日游——王羲之故里
星期六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外面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却按耐不住高兴与兴奋的心情,一骨碌爬了起来。因为今天我要参加周游叔叔组织的亲子游活动。
经过大约三个小时的车程,外面来到了中国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里。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写下了著名的《兰亭序》,有“书圣”之称。
走进王羲之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湾湖水,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洗砚池”,也被后人们称作“泽笔池”。院内到处是美不胜收的景象: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绿树环绕,鸟鸣清脆;小道弯弯曲曲,真是曲径通幽。紫的、红的、桔的、黄的、绿的叶子镶嵌在园林中,真是美极了。这些叶子娃娃们迎着风,飘落到地上,给园林增添了一抹秋的绚丽色彩。
沿着小道我们参观了墨华轩,墙上刻着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我们接着漫步到了一处小广场,那里有许多小石桌,上面刻着字,用手指沾沾水,就可以临摹了。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去尝试。游览中,导游阿姨还给我们讲了王羲之的成语典故。有“入木三分”、“羲之吃墨”、“沙盘习字”、“临池习书”、“童年偷书”、“羲之爱鹅”。听过这些小故事我明白了:努力好学才能取得成功。园林中还有一处“白鹅池”,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几只大白鹅仰着修长的脖颈,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美丽,古诗中说得好:“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离开了王羲之故居,我依依不舍,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
4金庭观一游
这个暑假我过得很充实,因为我游览了书圣王羲之故居。那里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环境清幽的地方。
一走进入口碑楼一股书香气息扑鼻而来,使我不禁吟起:“东南山水,越为最;越中山水奇丽,山为最;剡中山水奇丽,金庭洞天为最。”为啥说金庭洞天为最?那么就去金庭观找找答案吧。首先我先看到了王圣的雕像,它是那样庄重。雕像的后面是金庭观遗址长廊,欣赏了王圣人的金笔妙作,令我大吃一惊,让我体会到了书法的博大精深。随着路线图,我走进了雪溪书院,见识了书画界许多民家的文化底蕴,欣赏了中国画画家画下的优美景色。登上二楼,透过窗我看到了夏的景色:绿茵上柳树垂下柔软的枝条,嫩绿的新叶正在允吸春天的甘露。一排排枫树,托举着绿枫叶,在微风中婆霎起舞。一条桐伯溪长年不停地流着,溪水长年不固,一年四季唱着和谐悦耳的歌曲。
游览了许许多多的景点,我终于来到了王羲之之墓。在一个宽敞的场地中央有一座墓道口,墓道口里有一座石坊,上面刻着“晋王右军墓道”这六个浑厚的大字。羲之墓是用花岗石砌成的,顶部盖着泥土,还有一些绿草红花,目前有一块两米高的墓碑,上面刻着“王羲之墓”墓碑的背面清楚刻着“大明弘治十五年三月。”羲之墓四周松柏林立、郁郁葱葱、四季长青,好像在象征着书圣永垂不朽……
王圣人,使我一生受益的书法榜样!
5游王羲之故居
每当读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时,我便不由地会想起这个爱鹅的书法家——王羲之来。
今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我们一家来到了金庭观王羲之故居游玩。
一进大门,一尊王羲之的塑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仪态端庄,双目凝神着前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但手中却一直不忘拿着一支毛笔。
沿着一阶一阶的石梯向上走,金庭观显得越来越美,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将这片圣地团团围住。春天,山上草木茂盛,百鸟争鸣,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鹅池旁,鹅的清高,纯洁正是这位书圣所喜欢的。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有一个墨池的故事就讲述了他勤学苦练的精神,王羲之练字的时候,常常到一个池里洗手笔,经过长年累月,原本清澈见底的池水居然洗成了一个黑乎乎的墨池。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思索着王羲之为什么能把手笔字练得那么好呢?大概就是因为他有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吧。
通过了这次旅游,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学任何一门功课都应该像王羲之那样有一颗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心。
6王羲之
王羲之七岁时开始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不到三年就显出了才华,方圆百里都知道他是个少年才子,在一片赞扬声中,十岁的王羲之就有些飘飘然了。
一天,王羲之到集市上去玩,看见的是,那招牌“鸭儿饺子铺“几个字却写得十分呆板,毫无功力,他便找到铺主,主人是一个白发老太太,正在包饺子,只见他包好一个饺子,就随手抛过矮墙,看也不看,那饺子就刚刚好落爱锅中,王羲之暗暗称奇,忍不住问到:“老人家,像你怎么深的工夫,多长时间能练成?“老太太说:“熟练五十载,深练要一深啊。“
这句话触动了王羲之,他接着问:“您手艺如此高超,为什么不找个名家高手写招牌呢?“老太太不高兴说:“名人不好请,就说那个刚露面的王羲之吧,小小年纪,就让人捧得长翅膀了,说实话吧,他写字的工夫还真不如我仍饺子的工夫深,你可别学他。“
王羲之的脸一下子全红了,他向老太太表明我自己的身份,并承认了自己的缺点,为个补过,他马上提笔为“鸭儿饺子铺“写了招牌,同时又写下一副对联:“经次过不去,知味且长来。“
王羲之只学了三年的书法,便得意洋洋,从饺子馆的老太太言行中,得到了教训,所以让我明白了在通往知识的殿堂上,自满只会让人停止不前,所以无论做事还是做人,还是谦虚一些的好,而且,王羲之也是个知错必改的孩子,老太太指他的缺点以后,就马上改正了,所以我们要把他当做我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