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高中作文
1防患于未然
一天,我看到一篇寓言故事,名字叫《曲突徙薪》。这个故事主要是说: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喝。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我如果是那位主人的话,我就应该马上把烟囱改曲,把木材移去,放患于未然,而不是应该不屑一顾,却把身边的一些小的隐患给忽略掉,这是不对的!因为,即使一根烟头都能引起大火,即使一次闯红灯都会一起车祸!我们不能等到亡羊才意识到要补牢,不能等到出事了才后悔当初。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吃,因此我们就应该事先未雨绸缪,把一切隐患都统统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隐患,这样才能有备无患,放患于未然,而不能临渴挖井、亡羊补牢。正所谓“预防胜于治疗”,人生千变万化,就如同外面的天气,一时晴一时阴,一时刮风一时下雨,谁又会知道下一刻我们将会遇到什么呢?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所以,事先准备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在人生的漫长路途中,我们不能成为待宰的羔羊,我们要准备好一切,即使出了事,也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聪明人懂得以变制变,懂得未雨绸缪,所以,我们就应该做聪明人,懂得以变制变,善于未雨绸缪!因此,这样,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就慢慢显现出来,只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隐患,做好准备,这样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迎来更多的收获,创出更美好的明天!
2防患于未然
火是一个冷血的东西,它总是会无情的夺走人们的生命。我们在生活中要小心提防,处处谨慎才不会让火威胁我们的生命。
在熊熊大火面前,我们的生命就犹如一个易碎品,轻轻一碰,就会破碎。就算有再多的消防员也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懂得防患于未然,才不会让这无情的火夺走我们的生命。
大家要小心手机这个东西,因为它是一个隐藏的最深的杀人凶手。
手机是现代人们联络的重要工具,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大家肯定不知道吧,近日,重庆一位市民家里突发大火,自己家里烧得面目全非,邻居也受到了牵连。根据当地媒体报道,火灾的原因很可能与一个插在电源插座上两个多月的充电器有关。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南京不少年轻人也都有不拔充电器的习惯。专家提醒,长期不拔充电器有很大的火灾隐患,一般手机充完电就该把充电器拔下来。
“不记得多久没拔了,几个月应该有。”南京市民潘小姐使用的是iphone手机,她有个习惯,就是准备两根数据线,一根放在家里,一根带在身边。家里的充电器一直插在插座上,一回家直接拿起数据线就能连上手机充电,很方便。她告诉记者,除了几个月前出差时把充电器拔下来带走之外,印象里这个充电器就一直插在插座上了。除此之外,她的ipad和手机一直是共用这一个充电器,并没有注意区分。
“充电器用变压器把高电压转换成低电压,如果长时间不拔,它就一直在工作。”江苏省家电维修协会专家表示,长时间工作之后,充电器会发热,线圈的绝缘层可能被融化,然后引起短路。“充电器很小,没什么空间也没有散热,不论过热还是短路都容易引起燃烧。”专家提醒消费者,一般手机最多充电4个小时就能充满,充满之后就应该把充电器拨下来,长时间不拔充电器,很容易引发火灾、爆炸、意外触电等事故。
手机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手机在好也有缺点,大家在给手机充电是,充完了一定要把下充电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防患于未然
说到危险,我们都不陌生。时不时总会听到危险的事件。20XX年9月,昆明一所小学发生了踩踏事故,导致6名学生死亡,多人受伤。20XX年5月,四川枝江市三名小学生游泳溺亡。前不久,学校的一位低年段同学玩铅笔,不慎使眼角膜受伤……危险,离我们很近。
那么,危险能否避免呢?我们能否远离危险呢?
能,就是防患于未然。什么是防患于未然呢?就是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在危险尚未发生或将要发生时做出相应的措施,这就是防患于未然。
怎么防患于未然呢?
认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每个学校都会在课堂上和网络上开展安全教育。我们上安全课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记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认真观看安全视频,做好安全作业。但,不仅仅要上好安全课,还要把课上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在生活中,不能纸上谈兵。
比如:下楼梯时,前面有同学摔倒了,后面的同学不知道,还在往前走,那很有可能发生踩踏事故。这时,我们就要一起喊:前面有同学摔倒了,后面同学不要再往前走了。前面有人摔倒了,后面同学不要再往前走了……这样就能提醒大家,最大可能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
防患于未然不仅要学好安全教育,还要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拥有一颗冷静的脑袋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做不到冷静,又怎么能防患于未然,远离危险呢?比如:我们在河边,看到溺水的人在大喊救命,该怎么做?是跳下去救他,还是慌里慌张地跑掉?不,都不是。我们还只是小孩,贸然下去救人,很可能把自己的性命搭上。如果跑掉,置溺水者于不顾,更不对。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想想,如何有效地把溺水者救上来,并且不使自己陷入危险当中。想到了:找大人,或看看周围有没有竹竿之类的东西。
活学活用安全知识,冷静地面对突发事件,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措施。另外,还应做到不随意凑热闹,不随意和陌生人说话,不任性地单独出远门??????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学习、观察和思考,增强是非观和判断能力,真正地做到防患于未然,远离危害,健康成长。
4防患于未然
生命本身既不是祸,也不是福。而是承载祸福的容器,就看你把它变成什么?
——题记
“嘟……”一阵急促而刺耳的警报声划破宁静的校园上空。整个校园立即笼罩着紧张的气氛。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底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同学们个个抱紧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进桌子底下。小巧的倚凡缩成一团,藏的严严实实的;人高马大的家麒蹶着屁股,拼命地把脑袋挤到桌子底下,那架势似乎要把桌子给扛起来;连一向吊儿郎当的蔡毅也把头紧紧地埋到桌子底下,身体一缩再缩。就像老师所讲的那样:“地震这种灾难是瞬息万变的,死和生的距离是那么遥远却又是那么靠近。”无情的天灾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可贵,使得我们不敢有半点的马虎。
“嘟……”警报声再次响起。“同学们,抓紧时间,按照平时演练撤离教室。”老师一声令下,一阵短暂的慌乱伴随着桌椅碰撞声,同学们迅速地从桌子底下爬出来。大家抱着头。前四行同学从前门,后四行同学从后门有序地撤离。楼梯拐角处都有老师在那里默默地保护我们,防止同学摔倒。“逃生路上”的同学越来越多,但是大家没有太多慌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快速地冲向宽阔的操场,到达自己班级的疏散地点。我们似乎在和生命赛跑,在和时间竞争。
清点人数……向老师报告……一阵有序的忙碌之后。广播中传来校长那亲切的声音:“同学们,今天的地震演练取得成功。”台下响起一片“哗哗”的掌声,大家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孩子们,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天灾是可怕的,生死离别仅仅发生在一瞬间。哪怕你们一辈子都遇不到这样紧急的情况,我也希望通过每学期的训练,让大家都能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并把它融入到你们的血液中去,防患于未然,让紧急避险成为你们的一种本能。这样才能把我们进行逃生演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台下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是啊,有些灾难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相反,它可能离我们很近。我们只有以居安思危的心态去做,去磨练顽强的意志,才能激发生命的潜能。学习、训练、坚持、超越!不断演练生存技能,才能让生命更加强大而且精彩!
5防患于未然
“轰……轰……”随着一声巨响,街道两旁车子的警报声响了起来,道路上满是玻璃碎片。人们有的在大声呼救,有的吓坏了,瘫坐在地上,还有的在街道上跑来跑去。等人们冷静下来时,才发现,原来是对面的一家小饭店爆炸了……
瞬间,救护车、消防车、警车快马加鞭赶到了现场。此时,现场早已是一片狼藉:原来的小店早已倒塌了一大半,三三两两的人倒在了血泊中;失去亲人的大人、小孩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浓烟和血腥的恶臭。周围的人们纷纷呼救,救护车一辆接着一辆,把一个又一个的伤者从现场拉走,看着他们满脸布满斑斑血迹,真是令人心痛。消防人员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迅速地连接起小区的消防水管,拿出干粉灭火器冲到了第一现场,队员们有序地拉开阵式,投入救援工作。警察开始展开调查,了解到因这家餐馆小店的媒气罐储放不当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本是场可以避免的灾难呀!试想:如果这个店家能每天认真地检查厨房的安全问题,注意媒气罐储放问题;如果店家能关注到夏天厨房的温度对安全的危害,可现实没有如果,只有令人痛心的结果!
此刻,我的脑海不禁想起存在安全隐患的一幕幕。镜头一:一位大人正在床上吸着烟,还没完全熄灭地烟灰一点一点地飘荡在床上……镜头二:一家人正要出远门,在关门时煤气却忘记关掉。不要小看这些细节,人们常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于安全问题,不多留个心眼,可真不行呀!想要“消灭”这些安全问题,并不难。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通过图书多多了解一些安全防护知识;生活中的自救小常识,要牢记在心;做个有心人,多多关注公共场所的安全标记;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玩耍,遇到危险不要慌张,善于动脑,想办法。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身边的安全隐患,就能好好地保护自己。从我们自身做起,学会自律、自护、自强,争做一个安全小卫士,为建设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尽一份力。
点亮安全这盏明灯,照亮光明,指引方向,让我们远离黑暗中的危险。重视安全,从我做起!
6防患于未然,不如除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几乎是长辈们念叨最多的人生经验。久而久之,“防”几乎变成了很多人的习惯,被动地在事情发生之前巩固堡垒,像未雨绸缪中的那只鸟雀,忙着在倾盆大雨前巩固巢穴。
这确实是好习惯,至少可以让我们避免遭受许多挫折。但如果迎接那只鸟的并非普通的雨,而是伴着狂风的暴雨,我想无论鸟的小巢修筑得如何稳固,狂风暴雨过后照样会荡然无存。同样,如果面对人生中大的困难,一味防守,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防患于未然,不如除患于未然。
一些竞技比赛中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这在实际生活中同样适用。就像那架立在公司角落的梯子,被贴上“注意安全”的标语,几年下来也没出过事,但是万一出事呢?有谁能百分之百确定将来这个梯子不会突然倒下砸到人,造成不可补救的后果?未来是未知的,我们无法掌控,但我们可以将已知的隐患除去,让所谓的“万一”没有发生的可能——不用时把梯子横放。
就说前不久在日本福岛发生的核泄露事故吧。日本是核电大国,其核电站的安全系数一直被国际所称道。早在1973年,当地居民因核电站而将政府告上法庭。被告派专家进行解释,竭力证明核电是完全安全的,发生大问题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就算有突发情况,他们也有一整套防范措施。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个“万一”也不期而至,结果造成的损害,是全球性的,且难以估算。
我想,如果核电站的建造者们在一开始就能“除患于未然”,而非“防患于未然”,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事实上在核电站建造伊始,隐患的种子便已埋下,只是大多数人都过于依赖它的“防范措施”,相信它绝对安全;没有将隐患除去,任其发展,才是造成这一灾难的罪魁祸首。
18岁,位于青春岁月的尾巴,免不了要回想一些记忆深刻的往事,免不了要追悔些什么,感叹要是当初再努力一些,再坚强一些,再专注一些……眼光看得更远一些,牙齿咬得更紧一些,事情做得更细致一些……可惜流年,追悔莫及。
回忆过往岁月,我们会因一些错过感叹唏嘘;展望未来,若是能学会除患于未然,虽不能完全规避风险,但日后的路终究会走得平稳些。在下一个人生节点,28岁,或是38岁时,再回首,那些追悔的感叹,想必也会少很多。
7防患于未然——一次难忘的演练
“下午三点整,学校要举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请大家注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猫着腰,迅速而且有序地跑到操场上的指定位置……”上课铃声刚响,林老师便大声向我们宣布道。
“知道啦——”老师话还没全部说完,同学们便不耐烦地接过话茬。
“哎,又要演练,上个月不是才地震逃生演练吗?整天演练真够烦的!”
“就是吗,天气这么热!”
……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嘟囔着。
看见我们一脸的不屑,林老师干咳了一下,沉下脸来,用严厉的目光扫视了一圈。“唰”的一声,同学们立马正襟危坐,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林老师笑了笑,问道:“各种演练,我们学校确实举行了好几次,但从刚才大家的言语中,我好像发现咱班同学对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了解得不少,那请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撤离时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捂着口鼻呢?”
这下,同学们可傻了眼了,忙个个深埋着头,不敢正视老师,深怕被“点将”发言。说实在,虽然大小演练了许多次,但我们只知道听从老师的指挥,跑呀跑,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还真从没认真地把老师的讲解记在心上。因为,我们总是心存侥幸,认为不会摊上那倒霉事。
望着低头不语的我们,林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举行应急疏散演练是以备不急之需,这是逃生自救的一种方法。因为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像发生地震、火灾、泥石流等灾难谁也无法预料。我们现在只有娴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保方法,将来才能从容应对,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相信大家还记得今年刚发生雅安大地震,为什么有的学校伤亡人数众多,而有的却是零伤亡呢?那是因为有的学校平时演练有数,而有的却只是形式过场。”
老师润了润喉咙,接着说:“现在明白演练的重要性了吗?要求大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为了减少浓烟侵入肺,造成窒息身亡;要求撤离有秩序,是为了避免逃跑过程中发生人员拥堵踩踏,造成二次伤害……”此刻,同学们谁也不敢再抱怨,一个个竖起耳朵认真地聆听着,跟着老师比划着,生怕漏掉哪个细节。
“嘟——”三点整,警报信号准时响起,全校同学按照动作要领,在老师的护送下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井然有序地撤到操场上的指定位置。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同学们丝毫不敢懈怠。因为我们已经深刻领会到:现在多流汗,为的是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