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作文
1家乡的牡丹
我的家乡在菏泽,菏泽是个美好的地方,尤其是菏泽东北十里外,真是景色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我的家乡是个名副其实的王国。我成长在牡丹之中,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牡丹,对我来说,牡丹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菏泽古称曹州,也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明嘉靖期间,菏泽牡丹已负盛名,到了清代,栽培更盛。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称“曹州牡丹甲齐鲁”。如今,岂止甲齐鲁,更似甲天下啊!你看那年轻人手里拿着牡丹画册,姑娘手里拿着绣着牡丹的手绢,就连老人牵着小孩的手还带着花环,外国游客拿着照相机在拍照留做纪念;看那广告牌、廊柱上面刻得牡丹,甚至不少大商场、商店都以牡丹来命名,就连用牡丹做的食物也各种各样,让人吃起来,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可见牡丹在我们家乡心中的地位。
虽然田野中的牡丹已使人驻足流连,但是曹州牡丹园的美景更会使人醉入其间。外界常见的牡丹只有深红、粉红和白色这几种颜色,而这里的牡丹异彩纷呈,红粉黄白黑绿紫争奇斗妍。且不说红牡丹的艳若蒸霞,灼灼生光;不必说黄牡丹端庄典雅,香飘四溢;不必说粉牡丹的娇嫩妩媚,色香兼备,白牡丹冰骨玉肌,楚楚动人,更不必说黑牡丹神清气爽……仅仅一瞥那甘当配角的绿叶,就会使你神往--红黄点点,如阳春嫩柳;紫云片片,似画笔泼墨;墨黑斑斑,若东海碧波在荡漾。
步出花圃,不知不觉就来到赵楼村南。这里,曾有一株二百一十多年树龄的红牡丹--脂红;听姥爷的父亲说,这株牡丹屋檐那般高,树冠如巨大的伞盖,主干比碗口还粗,人称“牡丹王”;而这株牡丹旁也有不少一米多高,手腕那粗的牡丹,母亲告诉我,她小时候这里已经有上百株这样的牡丹了。可在我小时候,这里几乎没有这样的牡丹了,但是这里一个这样的传言:孝武逝世,带走牡丹。我问母亲,他逝世跟牡丹有什么关系。听姥爷说,孝武酷爱牡丹,一天到晚都是和牡丹打交道;在孝武逝世的第二年,竟发生一次水灾,把这里的牡丹都淹死了,几乎没剩几株牡丹了。这里的人们都是这样说的;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巧合罢了!在民国期间,窃国大盗袁世凯派人强行刨走牡丹王,栽倒公馆庭院。可过了不久,那株牡丹王竟枯枝瓣落,辞世而去。我深深遗憾自己没有亲眼看见牡丹王的绮丽的风姿。
我坚信,新的牡丹王将会一绚丽的身姿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出现在我的家乡!
2家乡的牡丹
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开幕了,星期天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曹州牡丹园看牡丹。一踏进牡丹园,我们就被牡丹散出的浓浓香味陶醉了。
刹那间千姿百态,色彩艳丽的牡丹花涌入我的眼帘。深深紫红的“冠群芳”花朵丰满,色泽润丽;“夜光白”像一只白鹤卧在雪上沉思,给人无限的遐想;“粉面桃花“那硕大的花朵压弯了枝头,“丛中笑”最可爱,它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花丛里玩捉迷藏……这么多的鲜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数不胜数,它们就像天鹅湖幻境里的仙女来到了人间。每一个花名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游人纷纷留住脚步和牡丹花合影留念,并不停地“啧啧”赞叹。我们登上观花楼,牡丹园全貌尽收眼底。游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在花的海洋中欢笑,留恋忘返。真是“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们还去了牡丹展厅,学到了很多知识,了解到了牡丹不但可以观赏,而且牡丹根经过加工可以制成中药材。
牡丹花还被研制开发出饮料酒、牡丹花枕。还能制成牡丹糕,咬上一口味道独特、香酥可口。它可是我们的地方特产哦,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菏泽,一定要尝一尝……我生在花乡,长在花乡,闻着花香长大。长大后我要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3我的家乡——荷泽牡丹之乡
荷泽牡丹驰名中外,用“花开时节动四海”来形容一年一度的花节盛况,是毫不为过的。
谷雨时节,菏泽城东北十里外,赏花的人群川流不息。放眼望去,农家小院的篱笆墙上,两旁的田野里,到处是丛丛簇簇盛开着的牡丹,像彩缎,似红霞,飘落在碧绿的绒毯上,映艳了游人的脸。
菏泽是名副其实的牡丹王国。你看,小伙子手里举着的是牡丹画册;姑娘手里拿的是绣着牡丹的手绢;广告牌、建筑物的廊柱上画的、刻的全是牡丹,甚至不少餐厅、商店也用牡丹来命名……由此可见牡丹在菏泽人心中的地位。
菏泽古称曹州,养植牡丹已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年间,菏泽牡丹已负盛名,到了清代,栽培更盛。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称“曹州牡丹甲齐鲁”。如今,岂止是甲齐鲁呢!
郊外田野的牡丹已使人驻足流连,曹州牡丹园的美景更会使你醉入其间。外界常见的牡丹只有深红、粉红和白色,而这里却异彩纷呈,红粉黄白黑绿争奇斗妍。古人用“花大盈尺”“千片赤英霞灿烂,百枝绛点灯辉煌”来形容牡丹形大色艳,固然十分精彩,但用来比喻曹州园的牡丹,则难以状其风貌、色泽和神韵。且不说红牡丹艳若朝霞,灼灼生光;也不说黄牡丹端庄雅致,香飘四溢;更不必说粉牡丹娇嫩妩媚,色香兼备,绿牡丹、黑牡丹神清气爽,白牡丹冰骨玉肌,楚楚动人。仅仅一瞥那甘当配角的绿叶,就会使你神往——黄绿点点,如阳春嫩柳;紫晕片片,似画笔泼墨;墨绿斑斑,若东海碧波在荡漾。哦,实在是太美了!置身于花海中,闻着阵阵花香,披着满身的“霞光”,你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仙境吗?
步出园圃,不知不觉到了赵楼村南。这里,曾有一棵二百多年树龄的红牡丹——脂红。齐着屋檐那般高,树冠如巨大的伞盖,主干比碗口还粗,人称“牡丹王”。每年谷雨前后,满树花开,红光耀眼,香飘村外,四方游客纷至沓来,以饱览人间奇观。乐极生悲,窃国大盗袁世凯派人强行买下牡丹王,栽到公馆庭院。不久,那牡丹王竟枝枯瓣落,辞世而去。也许它是在抗议吧?
我深深遗憾自己没有眼福一览牡丹王绮丽的风姿。不过,我坚信,新的牡丹王将会以更加伟岸、绚丽的身姿出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