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文化馆文化下乡总结

时间: 02-06 栏目:总结

1文化馆文化下乡总结

20XX年,崇明县文化馆在县文广影视局的关心指导下,深刻学习和认真领会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精神,以送戏、送春联、送辅导为重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百场戏下乡众欢颜

在20XX年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中,将宣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用文艺演出的形式将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岛建设等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舞、小品等,半年间深入全县各乡镇,下村庄田头、到新建社区进行百场戏演出,活动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起了群众的极大兴趣,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辅导下乡受欢迎

全年间开展舞蹈、戏剧、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各类培训,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再学习、再提升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深受欢迎。我们还积极牵线搭桥,邀请上海东方社区培训中心的专业讲师深入我县18个乡镇长期广泛开展文艺活动辅导,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还指导帮助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全年指导乡镇文艺演出30多场,其中竖新镇文化艺术节、新海镇文化艺术节等几大重点活动文化馆均派业务骨干下乡进行专业指导,并为演出活动提供音响、舞美、灯光等专业服务,为乡镇百姓缔造更具水准和观赏性的文艺演出。

三、春联下乡暖人心

我们以“双为”思想为指导,坚持文化常下乡,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文化馆书法工作者,不畏严寒,自带笔墨,深入乡镇,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1000余幅,在年关为群众送去平安和祝福。

农村是文化的源泉,农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我们一定会牢牢占领农村这个精神文明阵地,把文化送到农村,送到农民手中,想方设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当好人民的文化勤务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2文广新局 “文化下乡、文化惠民”优质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总结

去年来,文广新局坚持把文化下乡、文化惠民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活动,广泛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三下乡”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开展种文化活动,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的文化设施资金(不包括房屋基础设施),推进我市农村公共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精心组织送文化下乡

1、加强组织领导。文广新局以“文化惠民行动”为主题,以“突出惠及民生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确保文化三下乡活动工作的顺利进行,局成立了文化三下乡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把该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行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具体抓,骨干力量日常负责、专门抓。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下乡任务、责任和期限等。并专门召开文化下乡活动工作会议,进行了具体部署。

2、确保活动质量。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利用多种文艺方式,花最少的钱下基层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认真组织演出队伍。组织了现代歌舞、传统戏曲、民间艺术和种文化队伍进行下乡演出。创新演出方式。演出团队人数多至50余人,小至6-7人,克服往年文化下乡往往只送到乡镇的几个“龙头村”,足迹遍及偏远山村、工业园区、军营厂矿。严把演出质量关。演出内容根据基层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创作排练各种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市级设立文艺下乡节目审查小组和人大演出质量监督组,在乡镇委托乡镇文化员进行现场演出监督。根据基层农时节令情况,科学安排下乡演出时间,送去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深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赏和好评。

3、丰富内容形式。我局力求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下乡演出,把党和政府关怀送达乡村每个角落。主要表现为:1、以“祝福祖国、陶都放歌”为主题,反映宜兴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以全市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年开展“三解三促”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内容歌颂祖国、歌唱廉政,演出形式有现代歌舞和小品等。2、展示宜兴民间表演艺术精品,节目有传统戏曲、花季瑶等。3、推出引导青少年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宣传教育节目。同时,文艺演出团队深入基层鼓励当地民间龙灯、狮舞、等表演节目广泛参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崇尚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真正使送文化在基层农村生根发芽,极大地丰富了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4、扩展受众面。把文化“三下乡”作为深化干部作风年“三解三促”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服务基层,繁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归宿点。一是以文化“三下乡”活动为载体,组织文艺演出团队深入农村,利用村落广场等文化阵地进行多种文艺展演活动,全年送文艺下乡演出200余场,受益群众40余万。二是利用文化下乡活动为载体,继续实施“种文化”工程,文化特派员从原来的50个村扩展到100个村。三是文化惠民行动深入人心,我市实行的“文化扶贫”工作作为推动和促进农村文化发展初见成效。

二、着力推进“文化种植”活动

1、整合资源,组建文化工作队伍。以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为目标,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认真选派农村文化特派员。一是立足资源,精心选才。深入挖掘本土丰富的文化人才资源,在此基础上精心组建一支由市乡文体干部、各类文艺协会人员、学校艺术类教师以及文化志愿者组成的“文化特派员”队伍。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举办“文化特派员”培训班,对100位文化特派员进行上岗培训,同时设立“特派员活动中心”,定期开展各类座谈、联谊交流活动,切实提高特派员的业务水平。三是因村制宜,择优选派。在选派过程中,立足农村文化发展实际,注重把各个村的特点与特派员的特长结合起来,做到“因村派人、因人定村”。

2、突出重点,开展文化惠农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四大员”(调研员、教练员、管理员、组织员)作用,深入开展“三大文化惠农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一是开展“师带徒”活动,培育乡土“文艺明星”。在每一个派驻村,精心挑选数名有专长且热心公益事业的文艺骨干分子,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并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展一批“文化示范户”和“民间艺术能人”。二是开展“办实事”活动,解决农民“文化温饱”。积极引导农村群众向上争取文化项目,切实抓好“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着力为农村群众办好文化方面的实事好事。特别对一些偏远乡村和农村特困户,尽力帮助他们实现“五个一”文化低保,使他们拥有一份常年性适合的读物、一件基本的视听设备、每月参加一次文化娱乐活动、每月观看一场电影、每季度看一场戏。三是开展“种文化”活动,传承民间“草根文化”。动员各联系村广泛建立文化团队,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以农民“自创、自演、自乐”的方式,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参加村、镇、市三级民间民俗表演活动,努力使“种文化”成果在展演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3、强化保障,构建帮扶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多方投入机制。采取政府出一点、向上争取一点、企业单位捐一点的办法,建立农村文化特派员专项经费,为他们开展农村文化服务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建立结对共建机制。以“百村结对共建”活动为契机,动员各派出单位每年与结对村开展2次以上文体活动,帮助解决1个以上文化项目建设,着力形成“派出单位+文化特派员+农村”的联动帮扶模式。三是建立创业承诺机制。要求每一位文化特派员驻村后,向村民公开承诺派驻期间所要实施的文化实事项目,然后将其承诺以书面的形式在村内公示,以便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提高工作实效。四是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十佳农村文化特派员”评选活动,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农村文化特派员进行表彰,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大力扶持历史文化

1、历史文化保护取得新成绩。以高度的敬畏意识、自觉意识,积极承担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城市文脉的重任,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实现大推动、大提升。名城建设全力推进。成功荣获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五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文物遗存强化保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顺利完成,全国、省文保单位分别新增2处7个点、8处18个点,前墅龙窑、蜀山潘氏宗祠、阁老厅、周培源故居、徐悲鸿故居等一大批文保单位和谢桥、施塘桥、江家桥等古桥得到改造修缮。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有效。高度重视“非遗”保护,组织人力物力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挖掘,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18项增至43项。宜兴紫砂工艺厂成功入围首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宜兴手工刻纸”和“宜兴青瓷制作技艺”项目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名录;与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合作制定完成《“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保护规划》,尝试性地开展了宜兴陶瓷类非遗项目传承展示基地和宜兴市级第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命名工作。

3、城市文化精神得到延续弘扬。一是大力弘扬陶瓷文化。相继在北京、上海、深圳高水平举办“陶都风”系列陶瓷艺术展示活动,紫砂名片和陶都品牌进一步打响。二是积极打响“书画之乡”品牌。推动建设吴冠中艺术馆、修复吴冠中故居,筹备成立范保文艺术馆,接收捐赠书画作品62幅,组织成立宜兴市美术场馆联合会,出刊《宜兴美术场馆参观指南》。“吴冠中作品展暨吴冠中艺术研讨会”、吴冠中艺术馆开馆暨首届中国画大赛、“首届徐悲鸿中国画提名展(宜兴)”、“宜兴美术书法摄影大赛”、“范保文山水画精品展”等高档次、高规格的书画展览盛况空前,影响广泛。宜兴“书画之乡”的品牌建设展现出新的活力。三是深入挖掘、整理、宣传宜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先后成功组织由国内顶级专家出席的骆驼墩文化论坛和国山碑文化论坛,为挖掘梳理城市文脉,弘扬城市文化精神进行了积极努力。此外,我们还先后组织我市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第二届台湾江苏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颁奖仪式”等众多大型艺术交流和展示活动,扩大了项目的知名度和宜兴文化的对外影响。

3送文化下乡总结

去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积极贯彻省、市“三下乡”活动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使“三下乡”活动路子越来越广,规模由小到大,成效越来越明显,反响越来越好,农民群众越来越欢迎,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和文化水平,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缺医少药无钱看病的问题,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县组织送戏下乡65场,送书画下乡5次,送书画作品400余幅,送电影下乡300场,培训文化骨干1.5万人次,送科技图书2万册,科技资料12.6万份,举办科技培训班58场次,为基层卫生院送医疗设备、药品折合人民币4.5万元,免费为2万余名群众诊治查体,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提高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开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把“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

搞好“三下乡”活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佳方式,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为此我们把“三下乡”活动作为县委、县政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加强领导。我们调整充实了县“三下乡”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书记任组长、分管县长、人大、政协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宣传部、文明办、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文化局、卫生局、计生局、广播电视局、科协、团县委、县妇联、新华书店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并由专人负责。

(二)健全机制。我们宣传部是“三下乡”活动的牵头部门,活动开展情况如何,关键在机制运行如何,为此研究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对“三下乡”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有计划、有特色、有重点的开展活动,把“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活动的开展情况的考核,将“三下乡”活动内容细化、量化、纳入部门和单位年度工作计划,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去年以来,我们召开两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对活动的开展进行部署,各成员单位也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制定了计划,保证了“三下乡”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加大宣传。我们每次搞“三下乡”活动都由县电视台跟踪做专题报道,在电视台开辟专题《双百下乡,电教致富》、《走进乡村》、《科技之光》、《视点》、《农情播报》等栏目,围绕农业生产新品种推广,现代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同时利用科普大蓬车、自制宣传展板、VCD光盘巡回展出和播放,使“三下乡”活动家喻户晓。

二、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三下乡”活动。

全市20XX年“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会议后,我们根据市里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20XX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计划》,明确任务,责任分工,各成员单位也相应制定了实施方案,将“三下乡”活动变集中下乡为常下乡,根据农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一)在文化下乡方面,县文化局将文化下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三下乡”工作,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靠上抓,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项经费,确保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春节前夕,组织全县二十余名书画名家到农村为群众义务写春联、作画。县图书馆利用乡村大集,分门别类地将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图书送到群众家门口。县文化馆、中老年艺术团、戏剧协会和柳琴剧团结合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农村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编排成文艺节日,在农村集日演出,文艺节目语言通俗易懂,宣传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深受群众欢迎。县电影公司选择二百余部优秀国产影片,并配备了科技、法律、教育等方面与农民贴近的影片到农村、企业、学校巡回放映。在组织文化下乡过程中,积极发现培养农村文化骨干,帮助村街建立健全文体活动室761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体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群众业余生活的健康发展。

(二)在科技下乡方面,县科技局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优势,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信息,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方面的专家到乡镇、到专业村、专业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以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为主题,编印了《农村实用新技术专辑》、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光盘等一批科技资料,通过科技赶集、农技110、科技110、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送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下乡活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全县举办培训班58次,培训农民近10万名,送科技资料12.6万余份,科技录像带、光盘900余盘,同时为解决农村科技信息不灵问题,我们在郯城镇、港上镇、红花乡、泉源乡等乡镇实施了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目前全县共安装“农家宝”信息机150台,直接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市场信息20000余条,解决农村缺技术、缺信息问题。

(三)在卫生下乡方面,县卫生局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二院、县中医院、胸科医院及皮防站的内、外、妇、儿科等专家,带着医疗器械、药品、宣传展板、疾病防治宣传册到乡村为农民群众诊治,20XX年10月至今卫生局组织了5支医疗队,集中开展三次活动,出动车辆7辆次,人员68人次,送药品器械价值4万余元,诊治农民人数2万余人次,建立医疗卫生室31个。县计生局把宣传党的计划生育政策、送医送药作为“三下乡”活动的主要任务,充分利用节假日、集日、查访日,采取组织宣传车、发放宣传品、设立咨询站、组织计生文艺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巡回乡村,宣传计生政策,并为5万余名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查体。

总之,我县“三下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使这项工程实现了由部门参与向社会广泛参与的转变,由注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此项活动深入民心,各乡镇争相承办“三下乡”现场会,“三下乡”服务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在“三下乡”活动中也存在不足,比如受资金限制开展的活动规模还不够大,影响还不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动员非成员单位捐款捐物,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把“三下乡”活动推向深入。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