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于元稹的作文

时间: 02-06 栏目:话题作文

1我眼中的元稹

元稹,一个不太响亮的名字,在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沉沉的叩击着暮唐的城墙。高一声,低一声,冗长的回音仿佛要穿越盛唐百年的文化隧道。

一首诗,反映一个时代。而一个时代的兴衰则最深刻地在诗人的笔下展露无遗。

元稹是晚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安史之乱过去了,战乱给诗坛带来的衰乱也远去了,于是诗坛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大喜,撩起衫袖,决定大显身手——

“元白”来了,给晚年的唐诗注入了新鲜元素,新乐府运动的声势仿佛一阵强劲的疾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吹绿了荒山古木,也唤醒了沉睡中的唐诗!嗬,新乐府派如初升的红日活跃来了。随他们而来的,还有那韩愈、柳宗元、刘禹锡……

风掀起,吹去了陈旧的格调,驱走了单薄的内容,浮艳奢华也尽随风去。诗的风格不再只讲求形式精巧,而更推陈出新,奇崛险怪,独树一帜,清新明丽,等等。

好一个元稹,推去了“残夜”“旧年”的元稹,开创出了“海日”“江春”的元稹,晚唐之诗从此大放异彩!

一首诗,道出一份情。真挚不渝的情感被灵性的诗歌深沉地祭奠。

元稹,痴情为哪般?浮动的、壮阔的沧海承载着你坚如磐石的真感情,每一滴海水都折射你的执著与不舍不弃,别处的水哪能与之同比?巫山千年矗立,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爱妻的面容,哪怕只是一团雾气,也凝结着你无尽的思念,他处之云皆为空。后人谁知,妻是你同甘苦共患难的唯一,四顾山川万物,也只有沧海懂你的坚贞,也只有巫云可供你聊寄深情……

亲切的诗中,恬淡安然,想来情到深处已成自然。我眼中的元稹,洒脱而不带恨,不唱白居易悲恸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很绵绵订搐斥诽俪赌筹涩船绩无绝期”;四年而不带悔,不和李商隐无奈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在岁月的穿梭轮回中,只是清唱着“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以此悼“离思”。

元稹走了,却带不走诗,带不走长情依旧!

2古代文人情不专一的代表——元稹

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创造了唐人悼亡诗句中的胜境,历来为人称颂。而这首诗的作者正是唐中期著名诗人——元稹。

元稹,字微之,自幼丧父,家境贫寒,然天性聪颖,勤奋好学,年纪轻轻便登第入仕。元稹之妻韦丛,字蕙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季女,美丽贤惠,比元稹小四岁;20岁和元稹结婚,27岁早逝。元稹不胜其悲,曾写了《遣悲怀三首》、《离思五首》等一系列诗篇悼亡。

文开头所引即是《离思》,诗的后两句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前两句用“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这两个独一无二的意象,表明自己对亡妻忠贞不贰的心迹。三四句以“花丛”比喻美色,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可事实上,元稹后来还是有续娶的。毕竟是文人的本色,当时的作为很多都是冲动魔鬼惹的祸。

当然,这令人又想起另一位中唐诗人:李商隐。大中六年巴山的一个雨夜里的一叶扁舟,李商隐在与雨声的哭泣中写下《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悲剧的是,他的好妻子王氏在他写此诗的前年就去世了。李商隐是一个好男儿,他至死未再续弦。

元稹和李商隐不同。李商隐的一生基本上就是纠结,而元稹在官宦生活中灵魂一天天地堕落却使他官位步步高升。在世俗的打磨中,元稹比小李更懂变通,无论情场和官场,他都曾风光一时。最为奇特的便是青年光阴的元稹和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的薛涛在四川的那段奇遇。

可以说,元稹后来的忘情造就了浣花溪上那寂寞飘荡的灵魂。当时,朝廷起用元稹为监察御史到四川调查一桩案件。当地官员为了讨好他,就请出了大才女薛涛。起初,她也是应酬,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她渐渐爱上了元稹,并且有了以身相许的念头。后来,元稹离开了四川成都。临行前,薛涛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诗人在最后还不忘劝慰自己的梦中情人,并期盼着他的会再回来的誓言的兑现。之后,二人虽仍有书信的往来,但最终这段情还是中断了。元稹把薛涛忘了,薛涛最后也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他情感中的过客。从此,她断绝一切诗酒应酬,隐退浣花溪,过着清贫的生活,直至孤独地老去。她的《春望》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她的情怀。

元稹在文坛上取得了成功,却在他的感情生涯上混得太失败,以至于他成了古代文人情不专一的代表。

3少年及第——元稹

元稹,字微之,唐代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人,是与白居易齐名的大诗人,当世就有"元白"之称。元稹先后担任过校书郎、左拾遗、监察御史等官职,也曾经担任过短时间的宰相,后卒於武昌军节度使任上。有《元氏长庆集》60卷传世。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父亲元宽也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母亲更是他的启蒙老师,经常給他讲屈原、李白、杜甫,讲司马迁、班固,还教他背诵美妙的古诗。小元稹的记性可好啦,屈原的一首《离骚》,他兩天就会背诵了,而且一字不错。

然而,好景不长,元稹8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們。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凤翔去投依娘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逆境是人才成长的硎石。聪明颖悟的元稹深知求学不易,他学习更加刻苦勤奋了。没有书读,他就到处去借,借來之后就不分昼夜地读,遇到精彩的地方还要抄下來。

元稹的刻苦自砺精神,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赏。大家又见他十多岁年纪就能吟诗作文,其诗文又往往思路广阔,描写细腻,流露出对自然、对人的无限热爱之情。因此,都称他叫元才子。

有一个秋天的晚上,天高气爽,星辰灿烂,银河皎洁,萤火虫(丹鸟)挑着小灯笼到处照着,纺织娘(莎鸡)从野外转移到人們的温暖居室中,甚至是在床下大声的鸣叫着。眼前的一切使感情细腻的他,心潮激荡,诗兴冲动。他沉吟着、思考着,等酝酿成熟了,一口气跑回屋内,挥笔疾书,只见他写道:

旦夕天气爽,风飘叶渐轻。

星繁河汉白,露逼衾枕清。

丹鸟月中灭,莎鸡床下鸣。

悠悠此怀抱,况复多远情。

最后一句,语言虽少,但含义深远,有着丰富的内涵。

元稹刚刚15岁,就明经擢第,成了年轻的进士,后來他又参加了拔萃科和制举考试,也都一举成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