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莆仙戏作文
1看莆仙戏
夏日的一天夜晚,外婆带我到老家度尾杨泗宫后面的露天舞台下看莆仙戏。
舞台下的每个角落里都挤满了人,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老奶奶,还有些小孩子。他们有的小声谈论着,有的侧耳倾听,有的则静静等待着。
“哐嚓哐嚓……”古典的乐曲轻轻响起,舞台上的灯光也亮起来了,十分璀璨迷人。鲜红的屏幕渐渐拉开了。人们马上停止了议论,静静地聆听着,细细地欣赏着。
演员们跟着音乐的节拍走到台上与观众见面,灯光照在他们的衣服上、头冠上。他们的身影就像一片闪闪发光、无比美丽的彩霞。
戏开始上演了。音乐起初是平缓低沉,渐渐地,节奏越来越强。主角迈着轻盈的步子出场了。观众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就像平静的海面卷起了巨浪。主角在一片掌声中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声在夜空中回响,声音清脆,让人百听不厌。她边舞边唱,一手拿着兵器,一手摇晃着优雅的水袖,不停地卖力地唱着,戏词像水珠似的,从她的一笑一抖中滴到了每个人的心里。所有人都陶醉了。乐曲的声调渐渐升高,主角尽情表演,她婀娜的身段,一板一眼都是那么规范优美。主角在配角的衬托下,完美演绎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戏中起伏的情节无比精彩,乐曲也配合得天衣无缝。此时,观众们无不拍手叫好,很多人激动地站了起来,女主角的歌声越来越激昂。戏已达到了最高潮,台下掌声如潮……
我被这艺术迷住了,莆仙戏不愧是仙游的活化石!这场戏虽然不长,却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2陪爷爷看莆仙戏
爷爷今年六十多岁,骨瘦如柴、高大的身子上长着一张瓜子脸,头顶光秃秃的,星罗棋布的头发环绕在头顶四周。
爷爷有个爱好——特别喜欢看莆仙戏,情不自禁时还会哼上几句,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甚至连外面的小鸟也停止了歌唱、安静地听着。
今年五一劳动节,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看望爷爷,发现爷爷每天晚上都和戏友去看莆仙戏,这时,我不由自主地冒出了一个想法:“带爷爷到有着最漂亮戏台和最新剧种的凤凰山公园看戏”。说干就干,我立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听,爷爷听了,高兴得眯着眼睛合不上嘴、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从那以后我常常惦记着请爷爷到凤凰山公园看戏的承诺,我问爸爸:“我们啥时候把爷爷带过来,请他看几场梦寐以求的精彩的莆仙戏?”爸爸沉思了一会儿,回答道:“那要等暑假,你才有时间陪爷爷看戏哦。”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暑假。我喜出望外,心想:许下的承诺终于要实现了。第一天早晨,我和堂哥便早早地起了床,带上水和面包就和爷爷去凤凰山了。凤凰山里空气新鲜,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池塘清澈见底,鱼儿成群结队;树木绿树成荫,鸟儿们莺歌燕舞,爷爷一下子便陶醉在美景之中……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了,精彩的莆仙戏就要开始了,我们急忙赶到戏台,在一阵悠扬的乐器声中,莆仙戏拉开了帷幕……爷爷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的演员时而嬉笑,把爷爷逗得捧腹大笑;时而怒骂,把爷爷弄得神情紧张。
六月的天气就变就变,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风也很大,似乎也把莆仙戏推进了高潮,天有些冷,我真想劝爷爷回家,可又一看到他被剧中情景深深吸引的样子,我只好陪他看到完。
我们一连几个晚上都陪爷爷看戏,我兑现了请爷爷到凤凰山公园看戏的承诺,让我感到无比高兴。更为满足爷爷看戏的愿望,让我有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古人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到这句话,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好,今后我要多多关心爷爷的生活,也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所有老年人的生活。
3莆仙戏
村头庙边,长胡子的榕树下,用长短不一的长木板、破了几个洞的帆布和杯口粗的竹竿搭架了一个戏棚。戏棚内的一盏盏气灯引来了许多飞蛾,也引来了许多戏迷。每当莆仙戏的三声炮一响,人们便匆忙扒了几口饭,放下碗筷,急忙扛起椅子顺着炮声走去……
莆仙戏是我们莆田独有的民间习俗。顾名思义唱的是莆田的本地腔,戏中每个人演的角色都不同,大致分为七种,有:生、旦、靓妆(净)、末、丑、贴、外。虽然今天的莆仙戏的行当脚色早已有所变化,但“靓妆”这一角仍保留原来的称呼。小时候我记得最清的是净角中的包公,他头上顶着一个乌黑的官帽,帽子两侧挂着黑色的帽翅,帽翅有节奏地上下晃动,好像要掉下来似的!特别是他那墨黑似的脸上,在额头处画着一块月牙儿,好象天上派下来的铁面使者!一条大胡子直垂到胸口,他披着拖地的黑袍,身穿金光闪闪的衣服,腰间套着一个竹匾大小的木环,脚踩高跟皮靴,踏着胭脂红的地毯走到公堂前,举起一个木块往桌上一拍,两旁的士兵立即叫道:威武!一个莆田人,只要听见远远的几声唢呐、二胡、笛管吹奏的旋律,听见洪亮的男声、尖细的女声唱出的几句拖腔,心里就会起痒痒。
莆仙戏,莆田人的戏,古老的文化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