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作文600字
1东坡肉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文学家苏东坡吧?他的东坡肉剥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据说,苏东坡从北京来到黄州,见这里的猪肉质量特别好,价格又便宜,但因富人不买便宜的东西,二穷人又不会做。苏东坡灵机一动,研制出这道肉食——东坡肉。
东坡肉,用猪肉顿制而成,方方正正,鲜红鲜红,又亮又滑,还往上冒着热气;再问问,香气弥漫着整个菜馆,使人不禁垂涎三尺;尝尝看,一般肥肉,一般瘦肉,肥而不腻,感觉嫩嫩的,绵绵的,软软的,好像一碰就要碎似的。再细细品品,你肯定会觉得苏香味美,虽说有许多油,可正是因为这有突出了东坡肉的美味,可以说东坡肉的“油”是它美味不觉得“大将”。每次吃东坡肉,我都喜欢蘸上一些卤汁,把东坡肉浸在卤汁中,轻轻一咬,汤汁就流到嘴里,香味也飘散开来。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想知道制作东坡肉的方法了吧?首先,将肉切成四寸见方的块块,再炖上四五个小时。当肉一栏,开始缩小时,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取出将肉皮朝上放在特制的铝盆内,导入至,撒上作料即可。
怎么样,好吃吗?说到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我和这小东坡肉的故事呢!记得小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不喜欢吃肥肉的原因,所以每次到餐馆我总是拒绝东坡肉。一次妈妈对我说:“你看这肉,多想多嫩大,可好吃了,你真不吃啊?”看着这冒着热气的东坡肉,我有些心动变长了一小口,之后便开始狼吞虎咽。我不好意思地说:“没想到这东坡肉还挺好吃的!”
如果你去了黄州,一定要尝尝哪里的东坡肉,没听大人们都说吗?不去长城久不算去过北京,不吃东坡肉就不算到过黄州!
2东坡肉
中华的美食可真丰富喔,什么北京烤鸭、西湖醋鱼……只要你感觉好吃的,就是美味。但对我而言,最喜欢的还是东坡肉。那一丝一丝的味,那一滑一滑的口感,那令人回味的香,那油光发亮深红色的东坡肉啊!光是想想,就让我垂涎欲滴。
东坡肉为什么这么令我着迷呢?请听我细细地介绍它。东坡肉,肉呈乳红色,汁浓味醇,酥而不碎,肥而不腻,香气四溢,它蕴涵了香、色、烫、脆、油五味,吃一口便让你回味无穷。怎么?不信?那让我带你去饭店里尝尝!
找一家能烧正宗东坡肉的饭店,找好位子坐下。香:正在煮东坡肉时,香气冒冒腾腾地飘了出来。深吸一口,啊!好香啊!不错不错,嘴里的味蕊便活动起来。于是便拿起筷子,敲着桌子,急急地等着老板上菜。
色:香喷喷的东坡肉终于出锅了!光看那菜色,就让我直流口水,瞧!这里是黄的,那边又是黑的,还有黄中嵌黑的,便可分出什么是切肉,什么是油肉了。
烫:吞了口口水,夹起一块大肉,直直放进嘴里,直觉得“爽”!我这是被东坡肉的五味之一——烫所吸引了。那肉烫得你味蕊好像全都活动了起来。肉的香味一丝不漏。
脆:五味之一——脆也是很吸引人的,待东坡肉微冷后,专挑些黑色的一丝一丝的切肉,放进嘴里,你不禁会发出一声赞叹:“哦,好香,好脆,好美味啊!”东坡肉之所以比红烧肉香,比烤鸭脆,就是这切肉的功劳了。顺了又顺,嚼了又嚼,真是回味无穷。
油:说油,它还真油,但油而不腻。用筷子在油肉上慢慢滑下,很顺滑的感觉,夹一块送进嘴里,保证让你满嘴油滑,但却一点没有腻的感觉。
怎么样,听我介绍完这么美味的东坡肉,我肯定也动心了吧,那还等什么,赶紧来吃吧。
3黄州东坡肉
苏轼,号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诸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并对膳食、烹饪亦颇有研究,可谓知味善尝,既会吃,又会做,是一位著名的烹饪学家和美食家。以其别号东坡命名的菜点很多,且流传有不少的趣闻轶事,其中尤以名肴“东坡肉”的传说最为广泛。并以其不凡的来历,响誉古今。
北宋元丰二年十二月(公元1080年初),苏轼因“乌台诗案”受挫,被贬至黄州任协团练副使。由于贬职,每月薪俸不多,生活不宽裕。后经老友马正卿为他请得黄州城东旧时营防废地数十亩,让他在那里亲自带人开垦耕种。于次年的冬雪天,苏轼即乔居黄州坡东坡躬耕,在荒地树林里筑起了一间草房,并在房壁上绘上雪景,名日“东坡雪堂”,因而自号“东坡居士”。在这里除常与人赋诗下棋外,闲暇时便研究起烹饪技术,还亲自烹制各式菜肴。经常与友人一起吟诗唱酬,煮肉喝酒,借以发泄政治上失意苦闷。
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乡湖北特有的传统名菜,素为人们所熟知,它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黄州。后来,随着苏轼的升迁,此菜传遍大江南北,曾相继被介绍流传于苏、杭等。并受到人民的崇高赞誉。在湖北,乃至在杭州、四川都是上等名菜。据说在广东和江浙以及海南岛一些地方,也盛行吃“东坡肉”,而云南、大理的少数民族在结婚时,还有新娘新郎合吃“东坡肉”的习俗呢。盛而不衰的“东坡肉”,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4是谁烧出一碗东坡肉
题目起的有点莫名,既为东坡肉自然由苏东坡烧就的,何来此问?不错,这碗东坡肉的确出自这位文学巨匠之手,但是那滋味我猜想应是时世调和而来的吧。
其实我无从知晓这碗东坡肉是苏东坡何时为之,是贬谪黄州之后?还是他意气风发之时?
我猜多半是贬谪之后吧。
传闻那东坡肉细腻可口,四四方方的肉加了酱油、糖、盐,淋过一层油,出锅时完完整整的,放在早已铺上一层翠绿娇嫩的生菜的盘子中,油从肉内渗出,被生菜吸收,酱汁散开由菜叶一块托起,肉皮已烧透,似可通过那鲜红的半透看到下面的汁水,瘦肉肥肉都已蒸的失去了骨子,软软的却还是好好的叠着。轻轻夹起,一口下去,肉汁满口,肉香加上菜香,早已被菜叶去了腻感的肉爽口动人。
总觉得这般美味不是正处于事业有成、物质丰裕的人可以造就的,又总觉得那人必经历过人世磨砺,几翻沉浮才能通晓:唯去已有之丰溢,才有脱俗之清爽的道理。
苏东坡应正是那肉的原材吧,故为之起名:东坡肉。但光有原材的事物,怎可令人下咽,那么来些作料吧。之前的仕途之顺便谓之糖吧,先使甜味渗在最里味,而后将受打击,无论是“乌台诗案”,还是流放黄州,那是一波又一波,浇上去的酱油,使原白皙的肉变得失了本色。而之后在黄州的日子无疑是那必不可少的生菜,吸去了浮华、油腻,还归其爽清的原味,当然酱汁的风味不少,甜人的口感不减。
当然,还有关键的一点,便是这东坡肉在这一道道工序中不散架,最终还要甘愿舍弃那些看似重要的东西。在贬谪后,苏轼并未郁郁寡欢而是让心态在历经了孤寂、淡泊、旷达的历程后,得到了调节,反思和进化,为他的巅峰打下了基础。
是苏轼亦是时世烧出了这一碗东坡肉。
5品尝东坡肉
大家认识苏东坡吗?那想到他又会想起哪些跟他有关的名物呢?如:东坡公园、东坡肉……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走进东坡肉的故事。
东坡肉是相传北宋诗人苏东坡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镝居黄冈,因为当时猪肉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是,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看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来,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受排挤,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
大家听完上面对东坡肉的讲述后,应该对东坡肉有所了解了吧,但是你们应该还不知道东坡肉的味道吧,那就随我去品尝品尝吧。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饭店吃饭,顺便就点了我一直想尝的东坡肉。我在饭店里吃着美味可口的菜肴却还没有尝到我想吃的东坡肉,我有些着急了,心想:东坡肉怎么还没有来啊!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啊?是和一般的红烧肉一样吗?还是比红烧肉更好吃啊?我想来想去,越想越急,恨不得马上就吃到。突然,我看到一位服务员端了一盆似乎像东坡肉的食物端了上来。果然,正是我期待已久的东坡肉。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肉是瘦的的东坡肉一口吃了下去,“哇,这真是太美味了。”虽然这肉肥但不腻,而且带有酒香,十分美味,让人吃了还想吃!
东坡肉实在是太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