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太原作文
1太原的秋天
太原是个四季分明的好地方,但在太原的春夏秋冬里,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秋天。
太原秋天来的时候,没有任何征兆。在农历“立秋”之后,还很难看出秋天的踪迹。因秋老虎的余威还在,虽已立秋,但气温并没降下来,天气依然很热。秋蝉不知疲倦地叫着“热呀!热呀!”唱歌的分贝更大了,狗儿呼呼地喘着粗气,舌头吐得更长了。随后是三两天风,三两天雨,三两片树叶落下来,天才稍微凉爽了一些,但中午时分还是很热。只有“秋分”过后,才会感觉到秋天的来临。
倘若此时去晋源新城,在区政府前的广场上,会看到风筝在天上飞,人们在街心花园里歇息聊天。街道显得宽阔,天空显得高远,能清晰地看见龙山大街对面的西山。当你走在街上,冷不丁儿地会有鹅黄色的大叶子从眼前落下,甚至掉在颜色鲜亮的水果摊前。这已颇有点儿秋天的样子了。
倘若你去亲贤北街的王府井,去柳南、柳北,这儿高楼林立,车辆繁多,人群拥挤,让人感觉像是香港。这个时候,我们总是会忽略街边树与花草的变化而无视刚刚到来的这个秋天。
太原的秋天很短,但秋天的韵味不减。当秋风刮起的时候,能让走在街上的人们打几个哆嗦。应了那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当秋雨来的时候,无论你是乘车、步行还是打伞,总能看到穿长袖长裤的年轻人、穿西服茄克的中年人、穿毛衣毛裤的老年人。倘若有更怕冷者,还有穿羽绒服的。
太原的秋天风轻云淡,天空深邃而高远。那天上的朵朵白云,像国画一般,点缀着秋阳下的蓝天,那么淡然、悠然,飘荡在高远的天空,远离尘世间,仿佛对人间的俗世繁华、喜怒哀乐已不再关心,了无挂牵。
太原的秋天,最动人的是看那汾河景区余晖下的落日。那天边的夕阳、晚霞与水中倒映着的红日,交相辉映,把暮色浸染,那种凄楚之美,仿佛是想让人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让人感动,让人流连。
太原的秋天,不能不提到太原著名的景点——崛红叶。片片红叶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使“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它的美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更在那临风的摇曳,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浪漫。它虽最终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将一片红火,无私地奉献给了这个逐渐变冷的秋天……
但太原最美的秋色,不是崛山的红叶,也不是汾河岸边的落日,而是在前往太原远郊的路上。当你坐在车里向外观看时,窗外不断变换的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直逼你的眼帘。山坡上红、黄、绿的植物高低交汇、远近相连。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彻,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成鸡毛状,似一幅立体的美丽画卷,挂在天地之间。
原来在太原的一角,在这不知名、不起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盘山公路一带,竟然蕴藏着太原最美的秋天。
我爱你,太原的秋天。
2太原的秋天
清晨推开一窗飒飒秋风,天蓝而高远。柔软的阳光很亮,很静默,浏览着视野里的一切。已打了籽儿的老槐树,叶子轻抚着一旁的小楼黛瓦,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不远处的公园里,那位吊嗓子的晋剧票友今天嗓门显得有点儿凄清。旁边的早市上,湿漉漉的菜蔬碧绿可眼,挟着菜园子里夜间的露水和寒气,让赶早的人们牙齿禁不住激灵一颤:秋来了。
秋来矣。那场不请自到的连阴雨,那爿颜色鲜亮的水果摊位,那采自雨夜新韭的韭菜花,还有那上班时钻过的七拐八拐的小巷里,几位老太太在串起一串串耀眼的红辣椒……这些平凡的景象,都在无声地告诉你,一个季节过去了,我们已经生活在另一个季节里。
秋分前后,似乎还不到古诗里所说的“听雨寒更近,出门落叶深”时节,而早晚间沁人的凉意已让人感觉到这个季节别样的味道。下午在办公室倚窗眺望,“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西山那边云烟氤氲,阳光却一点儿也不刺眼。中午还有点儿燥热,这会儿又感觉到背上隐隐的一丝凉气。
春夏秋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在这一点上,身为太原人该有一丝庆幸。太原四季分明,有冷有热,不像南方一些地方,季节没有棱角,气候不痛不痒,自然也感受不到像太原这般醇厚的秋天。太原的秋天也有别于它的春天。太原的春天大家都领教过,乍暖还寒,空气干燥,风沙毫不含糊,远远没有常人印象中的明丽妩媚和风情万种,让人生发不出怜香惜玉的情愫。如果说,太原的春天是一个涉世不久、爱疯爱闹、颇有个性的丫头片子的话,那么,太原的秋天则更像一位正在孕育生命的少妇,经历过春夏的喧闹与灿烂之后,显得平和冲淡多了。如果你留意,走在桃园路,会有鹅黄色的大树叶从眼前落下,甚至掉在颜色鲜亮的水果摊上。有诗人说,秋天你最好不要扫落叶,不要打搅一地金黄,落叶本身就是无韵的诗,走在上面,你也就成了诗行。是的,高木坚挺,落叶满地,这本身更像一幅画,像西欧油画里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
这个时节最易引人秋思。思绪中少不了记忆中的大雁。在我故乡的小村子里,有几畛大片的芦苇地改良后的良田,仲秋以后,庄稼收获了,大地铅华洗尽,满目旷远。这时的几畛地里,唯见芦花白草,总有群雁当空南飞。家乡不远处的黄河边上有座秋风楼,汉武帝刘彻曾在此题《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文友道:异乡为客,西楼听雁,最易思乡白头。明人袁凯《客中夜坐》诗:“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可见心系故园的征远旅人最听不得雁声。雁,能动人乡愁,能让人产生客居之感,能让人生发“秋士之悲”。但天高云淡,秋深潦缩,大地变得洗练简单的时候,我们遥遥地看到一行征雁不怕风霜,千里高飞,更能使人廓然而生高远之志。但可惜的是,在我们太原,在红尘滚滚的很多地方,人烟辐辏车水马龙,只闻噪声不闻雁声,已经不大容易看到大雁了,偶尔只雁在翔,哀鸿孤旅,有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一只正在飞动的熟鹅,还想弯弓搭箭。
秋天里大家都吃水果,可太原的水果家族中本地土著似乎并不多见。香蕉是水果摊上永远的风景,这自然是南方的远客。早些天人们吃的是平陆的蜜桃太谷的西瓜,这两天满街摆的是运城的柿子、柳林的红枣和临猗的“红富士”。太原人已经习惯理直气壮地吃别的地方出产的水果。
3太原的秋天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郁达夫以文人的细腻与磅礴,道出了北国之秋的感受。多少年来的秋天,我都不曾在家乡太原度过,西安的秋天多是阴雨连绵、天空灰蒙蒙一片。07年10月毕业20年后中学同学聚会,行色匆匆。此时秋高气爽、蓝天清澈旷远,当车从火车站沿着迎泽大街转进桃园路的时候,就在那一刹那间,几乎是一大片黄色撞入我的视野,我定睛细看,是两边高大的行道树的叶子黄了!“晓来谁染霜林醉”啊?这就是太原的秋天!多年来我就像一个行色匆匆的游子,孩子小的时候带着他于暑期回家,孩子长大后日渐繁重的课业压得他根本没有闲暇,我也多半在春节期间回到太原,多半感受到的是北方城市冬天的萧索、荒芜。
车沿桃园路向前,桃园路高大的行道树枝叶相接,在夏天是一条浑然天成的绿荫道,而现在则变成了一条金黄色的通道,桃园路的树叶黄得灿烂了,从桃源北路转到水西关南街,最后停在了劲松路的小区。此时搬家公司进进出出,已经两趟了,忙前忙后的妹妹妹夫,两鬓斑白、体力不支而气度依旧的父母,加上一个清晨归家,还提着行李箱的我,招呼着工人们,时刻提醒着不要磕坏了妈妈心爱的老式穿衣镜,用紫檀制作的雕花的镜框,呈现出缎子般的光泽,历经岁月侵蚀而清晰如旧的镜面;不要碰到爸爸家里祖传的厚重的红木衣箱,几个包袱中有分块的貂皮、羊皮,民国时期知识分子装束的大衣、马甲(已经残破),也许是外公外婆的遗物;大大小小的衣柜、箱子(其中书就占了大半)、写字台、包袱、厨具、甚至一台老式缝纫机,装了满满两辆车,正值国庆期间,搬家公司的工人很多归家,剩下的几个接了这个活,价格也相应提高。
在这个都市中多是弃旧求新的人,搬家多半不会留过去的家具,几乎一色全新,遇到这俩老头老太太种类各异、数量众多、分量不轻的这些物件,搬家公司的工人难免嘀咕。一番忙乱总算是各归其位。在此期间,妹妹妹夫开车又回到旧房子搬了一些零碎物件,经过坝陵桥,在秋日夕阳温暖的余晖下,这条繁华的巷子竟也多了几分宁静,远远望见二十六中的宿舍,曾经是我们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夏日里盛开的花朵已经凋谢,院子似乎冷清了许多,听爸爸妈妈讲,楼下的张叔叔、对门的翟伯伯、甚至老家是西安经常跟我兴致勃勃谈起西安的潘叔叔,满口京腔的徐阿姨,都已经走了,谈起这些的时候,爸爸妈妈的神情也充满了落寞、凄凉,爸爸妈妈从童年短暂的锦衣玉食、衣食无忧的生活,跌落到家族衰落、儿女飘零的政治风雨中,遍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外公英年早逝、奶奶贫病交加撒手人寰、爷爷生死未卜、杳无音讯、外婆捉襟见肘苦熬日子,爸爸放逐晋北、聚少离多,妈妈承受压力抚养我们三个孩子,如今风雨都过去了,他们已经走到人生的秋天。
让我借用古人咏秋的诗句,来体会爸爸妈妈生命之秋的心情:“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对往昔种种美好的追忆和对故旧亲朋的不舍与痛惜;“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诗人李白眼中皖南的秋天,炊烟的默默,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亲切温暖、充满了入世的烟火气息而又淡定悠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寒山变得格外苍翠,秋水在日日夜夜慢慢悠悠地流淌,岁月悠远绵长,寒山静谧苍翠,透出了闲居情趣,倚杖柴门之外,临风聆听暮蝉鸣叫,又极富生活情趣的动感与过程。在城市的喧嚣、热闹中生活,柴米油盐、一日三餐,牵挂着儿女孙子、关心着长辈至亲(对爸爸而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城市,但是不断的拆迁、重建、外来人大量涌入已经让他感到些许陌生),又保持一份超脱的心态、高洁的品质,与流俗谄媚保持一份距离。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腾王阁,登临远眺,“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秋日雨后的天空落霞、孤鹜、江上水天一色的奇景,经历过人生风雨后的意境高远、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