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陈若琳的作文600字
1跳水冠军陈若琳
8月21日晚上,“水立方”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0米跳台跳水决赛。此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最关心的就是陈若琳能否击败加拿大选手赫斯曼,夺回中国队连丢两届的金牌。
今晚的决赛没有预赛和半决赛来得轻松。最后一跳前,赫斯曼领先2分,赫思曼最后一跳88分。紧张使我紧紧地握着拳头,如果陈若琳有任何一丁点的失误,金牌就成了赫思曼的囊中之物,我默默地祈祷着陈若琳好好发挥。
终于,陈若琳上场了,观众大声呐喊着“加油”,陈若琳低着头,深呼吸,她要跳的动作是5253b,就是在空中需要做出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她不能出错,必须在这一跳拿到89。65分以上,才有可能拿到和我们分别了12年的金牌。只见陈若琳脚尖一踮就起跳了,翻腾、转体……全场顿时肃静,我也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这一刻如果针掉在地上也能清晰地听到,陈若琳这一跳得了100。03分,终于逆转败局,漂亮!顿时全场猛然沸腾掌声如雷,离别两届的金牌重回中国,我跳起来欢呼雀跃。
后来,我在报纸上看到了陈若琳的相关报道,知道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跳水,有一次她手臂骨折了,在接受教练的极其痛苦的正骨术后,在伤臂未愈的情况下,还参加比赛,为了控制体重,硬是戒了零食和甜品(这是我们十几岁人的最爱啊)。她就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才得到她今天的成就。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应该象陈若琳一样,克服自己的缺点。
2若琳姐姐,我为您自豪
奥运会比赛结束了好几天了,我的脑海中仍不断浮现出现家乡冠军陈若琳姐姐赛场上的英姿。她小小年纪就能表现的那么出色,一定有什么秘密吧。是她聪慧过人?先天条件优秀,还是训练刻苦?好奇心令我产生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想法:听说陈若琳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何不采访一下这位奥运冠军的奶奶呢?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于是我托爸爸来找电话号码,拿起话筒,拨通了电话。几声铃声后,一位老奶奶的声音在那头响起,一听是要采访自己的孙女,老奶奶的话语透出了几分骄傲,话匣子也一下打开了:“若琳小时候,体质很差,送她去跳水本来是去健身的,谁知竟连成了世界冠军!”陈奶奶又接着说:“若琳到了国家队是吃了很多苦头的”为了克服身体的发育,带来的体重增加,她基本是上不吃晚饭,更别提女孩子喜欢吃的零食了,就这样,每天还要完成大量的运动训练。陈若琳是全队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回宿舍。有时候动作不对,一练就是二三十遍,晚上躺在床上还经常浑身疼的睡不着……”听着陈奶奶的叙述我的内心无法平静,若林姐姐今天能够成功,不仅仅是天赋,还需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短暂的通话结束了,我的脑海中也有了问题的答案,若琳姐姐的奥运金牌是用汗水和奋斗换来的,在那辉煌和荣耀背后,是多少个夜晚的伤痛无眠,多少个清晨的坚持不懈,多少次训练的精雕细琢……
3南通姑娘陈若琳让我备受鼓舞
中国女子国际象棋队队员,江苏兴化人。2010年世界女子国际象棋锦标赛冠军,史上最年轻世界棋后
昨天一天都在等待中国奥运历史第200金,结果还是出自中国跳水“梦之队”,果然是王者之师。我对跳水了解得不多,看新闻才知道陈若琳原来是咱们江苏人,而且在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上拿到了总共4枚金牌。实在太厉害了!
昨天看陈若琳的比赛真的是非常踏实,自始至终她都没有给别人任何机会,一路领先夺冠,实力高出其他运动员不止一个档次。我上一次有这个感觉,还是看郭晶晶比赛的时候。
看了不少关于陈若琳的报道,也算是科普了不少体育知识。想到了这枚金牌背后超出常人的痛苦,但没有料到会这么艰难。北京奥运会之后,陈若琳就饱受体重和伤病的困扰。她比我大两岁,对我们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来说,控制体重是一件太痛苦的事情了,是要靠坚韧的毅力才能够坚持下去的。而伤病,之前刘翔受伤的时候我也说过,这是运动员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是,这一切都没有难倒咱们坚强的南通姑娘陈若琳。伦敦奥运会的两枚金牌是最好的印证:她依然骄傲地站在10米高台的巅峰。
从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如今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奥运军团已经拿到了200枚金牌。每当国旗伴随国歌在赛场上升起的时候,我都会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200枚金灿灿的金牌背后,是所有中华儿女誓要摆脱“东亚病夫”的决心;是所有中国体育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也凝聚了我们所有运动员和教练员日复一日的艰苦地练。看到这一切,我自己也备受鼓舞,一定会在比赛中为祖国争取更大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