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小镇游记作文
1青瓷小镇一日游
“小记者活动又开始啦!赴龙泉体验青瓷文化!”同学们的心情激动不已,小记者们争着报名参加。在大家的期盼中,本周六一大早,大家简简单单地吃过早饭,就踏上了青瓷之行。
坐了两个来小时的车,我们一行人终于来到了青瓷小镇。扑入眼帘的是“披云一日,青瓷千年”的八个大字,比我的个子还高,大字上还有几座美丽的青瓷。往前走,是一条靠河的小巷。小巷两边的房子都是复古型的,别具特色!
我们踏着脚下的青瓷碎片,进入本次行程的第一站——青瓷展厅。展厅里陈列着各个年代的青瓷,各式各样的青瓷令我们眼花缭乱。我不由自主地走到一座青瓷前:一个女子顶着一个青瓷花瓶。导游告诉我们:皇帝曾让这个女子的父亲三天之内做出青瓷,做不出来,便满门抄斩,就当她父亲束手无策时,女子跳入烧瓷的火炉里,就炼制出了青瓷。这个故事真让人感动,这女子真伟大,为了父亲的安危,不惜牺牲自己。听了导游的讲解,我又回过头来看了看那个青瓷花瓶,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芒,那么璀璨,那么绚丽!
再往前走去,就能看见两尊石像,左边的是哥哥,他烧制的青瓷叫哥窑,右边的是弟弟,他烧的瓷器叫弟窑。传说,他们的父亲曾是做青瓷生意,父亲死后,两兄弟就分家了,哥哥心地善良,青瓷生意做得很红火。弟弟嫉妒他,就偷偷的在哥哥的地窑里,掺杂了些草药粉。出窑时,哥哥发现青瓷中有许多裂纹,没办法,他垂头丧气地拿着这个青瓷到市场上去卖,没想到,人们对于这种特殊的青瓷情有独钟,纷纷来购买这个新奇的花纹。
早上的参观结束了,真期待下午的做青瓷体验早点到来。
到了,到了!体验时间终于到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体验馆,卷起袖子,准备开工——做青瓷。心动不如行动,在青瓷师傅的指导下,我开始大显身手。一踩着油门,“啊!”太快了,陶胚像失去了地心引力,飞出了宇宙。我告诉自己油门踩慢点,踩慢点,可是机器又转不起,陶胚像一头犟牛,怎么也拉不动。看着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我继续琢磨着,琢磨着……
一眨眼,青瓷体验就在大家与泥土的斗争中悄悄地结束了。在老师的再三催促下,我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程,离开了这美丽而有内涵的青瓷小镇!
2漫步青瓷小镇
丽水这座城市取的名字真好,美丽的山水孕育了这里的每一个精灵。青瓷便是其中之一。对瓷器不甚了解的我在朋友的安排下,来到了这座浙江最西的小镇。一路上,目之所及,皆是葱葱郁郁的色彩,浓绿,淡绿,新绿,鲜绿,墨绿交织我眼前的景,虽微雨淋漓,雾气缭绕,但丝毫没有减弱这小镇的柔秀和精气。
此次带着孩子们匆忙行走,抵达小镇,皆是因为缘分。因为去年儿子草原行时认识的小伙伴,因为儿子的一封诚挚的信,因为一个温婉的女孩的母亲的邀请,也算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于是有了这样与青瓷的一次的邂逅。说是偶然吧,其实更是冥冥中一段溯源的牵引。一切那么随意,又那么恰到好处。
小镇是古老而质朴,鸡犬相闻的日子想必在此可以得到一个最好的答案。镇子不大,依山傍水,安静而恬淡。镇上的居民大多从事青瓷制作工艺,祖辈流传至今,日子过的平静而充实。这里所有的房子都依山而建,拾级而上,看到台阶上巧妙地镶嵌了许多碎青瓷,台阶上的断墙上随意地摆放着许多废弃的青瓷,花瓶、茶具、大小不一,被细雨淋湿之后,分外的禅意,分外的温润。孩子们打趣说,这里真够奢侈的,这么漂亮的瓷片竟然铺在路上,有个孩子说,要把嵌在石缝里青瓷片抠出来,带回家。
青瓷素来以温婉如玉、清脆韵致、明滑透亮而著称于世。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此刻这些盛载着美誉的青瓷却如此烟火、如此凡俗地展示在我的眼前,样式和颜色如此丰富,我不禁惊叹这不起眼的泥土怎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这些工匠的精美的技艺.真是美轮美奂!这些个大大小小的器具各类装饰品各种颜色和花纹都在闪耀着我们的眼睛。谁曾想到它们曾是一拨黄土,经过了人们的巧手制作,又经过烈火的烧烤,才最终呈现那淡淡的、素素的青,才变得如此宁静和内敛,清凉而恣意。看着它们,我思绪飘飞,仿佛看到衣袂轻飘的叶青姬,飞越五代、宋元、明清的时空,撑着青色油纸伞,绽一抹拈花的微笑,缓缓地行走在青瓷小镇,越过小庭深院,独立凭栏,向着‘雪拉同’的韵味走去……
体验青瓷的制作,这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事情。于是,我们如约。孩子们有些迫不及待,坐定之后,便开始尝试起来。泥巴在孩子的想象的世界里幻化着,在电动踏板上飞转着,在孩子的小手里抚捏着。师傅们也在不厌其烦地讲诉着制作方法.然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力气,想象,速度,水份,缘分融合在一起,达到完美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大都孩子的作品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不过尽管这样,和泥巴亲密接触还是让他们很肆意很开心的。
若是没有时间的限制,若是可以,一辈子都栖居在这个小镇,这该是何等的惬意和美好呵!
我愿意把自己想象成青瓷/静置木栏一隅/与阳光为邻/并对他说,可以一辈子
南宋的光阴/没有汽车鸣笛/没有微信/更没有房贷和钢筋水泥/但它有山岭中的驿站/石子路上散落的瓷片,和章生一、章生二哥弟俩/繁复的身影……瓷质的历史/镶嵌在长长的龙窑上
木栏边的青藤/沿时光慢慢延伸,我似乎也因此获得了/穿越的本领/慢慢的,慢慢的/从小镇返回到水与火烧制成的/大宋朝
龙泉一日,青瓷千年。
3青瓷小镇,诗意的栖居
周末。午后。微雨淋漓。
去青瓷小镇的路上,秋色满眼,雾气弥漫,车窗外的雨丝仿若女子的秀发,细而密,倾斜着飘洒而来。
山涧中满是红黄相间的枫叶,在秋风细雨中出落的绚丽而美好。乌桕树的叶子都红了,枫叶像展翅的蝴蝶,在秋风里飘荡;翠竹依然碧绿的喜人;细雨一丝丝地飘洒而下,雨雾如纱巾一般轻笼着窗外的苍茫山黛。
江南的雨总是柔润无骨的,细细的、此刻车里响起了低低的音乐,恰好是我喜欢的曲子,妙曼而典雅,和着窗外的雨声,教人沉醉。
一直觉得,一定有这样一个地方:适合发呆、适合静静地品味、还适合一直一直地沉溺。
那么,这个地方就该是“青瓷小镇”。
青瓷小镇,单单这个名就让人心生欢喜。或许它是可以用来闻的,可以用来听的、也是可以用来品的,似乎太多的词汇用在它的身上都是多余的。
青瓷小镇:它应该是素素的,矜持的、略带羞涩的、又或者是沉静的?这个好听的名字,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喜欢的那首歌《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的美丽...”
小镇位于龙泉市境内,由于此地史上盛产青瓷而闻名于世。
此行匆忙行走,抵达小镇,皆是因为缘分。我总是相信缘分两个字,人和人之间的、物和物之间的、又或者人和某个地方之间的,冥冥中自然会有一段溯源在牵引着。比如和这个小镇,就如同偶然间的邂逅,那么随意,又那么恰到好处。
小镇古老而质朴,鸡犬相闻的日子想必在此可以得到一个最好的答案。镇子不大,依山傍水,安静而恬淡。镇上的居民大多从事青瓷制作工艺,祖辈流传至今,日子过的平静而充实。
入住的客栈就是小镇古老的青瓷厂,因为改建,所以开发成了集旅游、文化、休闲、观光一体的园区。所有的房子都依山而建,随着石台阶而上,曲曲折折的小路分别用石块铺就,路边种满了花草,客房就是一座小小的院落,独门独户,清净而雅致。而且这里的每座院落都用因制作青瓷而出名的工艺大师的名字所取,比如用“毛正聪、夏侯文、徐朝兴”等人的名字命名,后来询问,才知道这些大师原来都曾在这个小镇做过青瓷,并曾经居住过这些别院。
我下榻的小院正好是毛正聪大师居住过的地方,院子不大,却十分雅致。因是傍晚,细雨飘洒、暮色低垂、院子里的灯火便显的特别温暖。房间都是木质结构,门窗都是镂空雕花的,房间里桌椅均为古典风格,案上几上均摆放着青瓷花瓶、茶具等,让人觉得清凉、恣意。
放下行李,便撑把雨伞趁着暮色探寻小镇去了。居住的这个客栈地方很大,山坡上下建有青瓷馆博物馆,制作工坊、茶餐厅。
拾级而上,看到台阶上巧妙地镶嵌了许多碎青瓷,台阶上的断墙上随意地摆放着许多废弃的青瓷,花瓶、茶具、大小不一,被细雨淋湿之后,分外的禅意,分外的润。晓凯开心地拿起手中的相机,对着台阶按下了快门。
青瓷素来以温润如玉、清脆韵致、明滑透亮而著称于世,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此刻这些盛载着美誉的青瓷却如此烟火、如此凡俗地展示在我的眼前,那一刻我百感交集,我看到了历经风雨之后它们淡雅的风华、那种褪尽喧嚣之后的宁静和内敛。即使它们有的破碎了,有的残缺了,不过依然素的那样典雅、青的如此沉静,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默默地散发出温润的光芒,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呢?
4龙泉青瓷小镇
青砖灰瓦的小院依山而建那就是这次旅途落脚的披云山庄。
站在窗前龙泉青瓷小镇就展示在眼前。三支高大的烟囱矗立在镇中央显得有些年头了似乎在向大家证明这就是青瓷的家乡。窗外是苍翠的披云山湛蓝的天空不时有台风前的团团白云擦着山顶飘过。屋外远远的是潺潺的溪水如同一条玉带从村内蜿蜒而过。
院子当中是一棵硕大的栗树。蝉在枝头鸣叫让人感觉到秋老虎的暑气余威。繁密的枝叶在院落中撒满了树的荫影这让闷热初秋的午后增加了不少凉意。满枝头的栗子在风中摇曳阳光下刺猬样的圆球嫩黄嫩黄此时的你不会有怕被扎的感觉只有丰收硕果的欲望。
拿出房间那套青瓷茶具坐在院落中冲上一壶茶水听着蝉呜海阔天空地畅谈人生如同天上飘过的浮云。再细看树杆上忙碌着上上下下搬家的蚂蚁。喝茶的空隙居然在院落里找到蝉蜕也找寻到童年的话题。兴起处美女同行居然表演儿时的爬树绝活。小镇的氛围让人找回了当年的童真。
静谧的夜在阳台上看山那灰蒙轮廓小镇上的灯如同天上的星星顺着山边来往的汽车大灯如同从眼前飘行而过的一对对萤火。身边不知名的小虫吱吱的叫就这样站了片刻不觉得旅途中的劳顿已经消逝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