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站培训心得体会
1广播站团学干部骨干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三周的团学干部培训已经结束了,在这短短三周,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也更加清楚了应该怎么做好一个团学干部。经过这短短的五节课我也真正掌握了一个团学干部应该掌握的能力。这次的培训课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们真的是一份良方,为我们解答了许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我们今后做好干部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月8号,尹老师在开班典礼上的讲话还仿佛就在昨日。在这三周里我们像海绵一样尽力的汲取着知识,充实着自己。骤然的结课让我未免有些意犹未尽。从尹老师在开班典礼的讲话中我了解到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必须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无论是从学习到工作,还是从道德到规范。我们都应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田书记的讲话也使我更加重视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接受这个职位的同时也接受了一份责任,这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才能克服困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一讲是由满老师给大家讲的《学生干部经具备的能力素养与工作艺术》。满老师以他自己在大学的亲身经历为例,为我们讲解了如何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保障自己的学业。作为开篇的第一讲,满老师真的讲的十分成功,同学们都听的很认真,这些知识也都成为了我成长的基石。
第二讲讲的是微信平台的运营,我们刚刚接手微信平台,还有很多部分做的不够完善。而这次李老师讲的课,正好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这节课我听得格外认真。从学生组织宣传的技巧和方法上,我也从此次讲座中得到了很多灵感。关于选材内容方面的技巧,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堂课使我在工作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在这次课之后我们的宣传工作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进。
第三讲的师资阵容是庞大的,这节课教会了我大学生要如何让看待国家大事,大学生要关注国家大事,大学生的政治立场等。这节课让我受益颇深。对党和国家有个更深刻的觉悟。更加了解了目前的时事动向,第十八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也深入我心,更加明白了要把这些知识应用于我们的工作的道理。
第四讲是尹老师围绕如何做好一名学生干部而展开的,尹老师在课上多次强调了,作为一个学生干部的责任心是多么的重要,让我更加坚定了,一旦选择就决不放弃的决心。我是采编部的部长,每天的新闻稿件是我们的工作,这个岗位也更加要求了我们要有责任去做好,审好这一天的稿件,因为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第五讲是杨静老师为我们讲解的《实用文体写作》,作为一个学生干部,我们难免要去写一些东西,一些记录,一些随笔,作为采编部的部长,还要写一些文稿,报道。文采不好是万万不行的。关于写作最重要的便是要敢写,只有敢于去写才能有所成长。敢于去写才能有所提高。文笔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而前提便是你要敢于去创作,敢于去动笔。
这五节课每一节都另我收益颇深。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可能面临的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现在还要面临工作上的压力,有时候确实很幸苦。天将降大任以斯人也,必先苦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我们时常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作为学生干部,别的同学学习时我们学习,别的同学休息时我们工作。不可谓不幸苦。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苦难,这些幸苦,才能造就我们辉煌的未来。钻石也经打磨,珍珠也需包裹。宝剑锋出自磨砺,梅花香出自苦寒。我们自小就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们不应害怕工作中的困难,我们应当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自己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作为一个学生干部,我们必须要从多方面要求自己,发展自己。以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于部员或其他干部及师长的交流方面,在自己的主要工作方面,以及面对一些创新。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我们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来进修。来你不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长处,从而得到成长和锻炼。在此我要感谢天狮学院校广播站给我这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在这些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都能做得更好。
2广播电视记者培训心得
不断学习才是进步的唯一法门短短三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但是在培训期间,各位老师、前辈与我们交流分享的心得,如张文斌主任的文艺情怀,张媛媛主任的实用技能,祝勇主任的思辨思维,王东湄主任的生动故事等等还历历在目。在培训中,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提到了学习,我也结合本次培训,以及多年的工作中体悟到,不断学习才是进步的唯一法门。
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常常被人称为无冕之王,但是这样的桂冠下面,也需要每一位同行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近年来很多记者受贿或者发布假新闻的事件屡屡发生,我认为究其原因,一者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二者就是新闻工作者还是没能做到多学多听多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文人通过行与知来达成自身的不断提高,而这一点到现在依然是这样。只有多学习,提高自身的境界与修养,才能真正做到一个有道德,有节操的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我以往听到总觉得是一句名言而已,熟知其意思,却从未深刻体会其含义。直至我如今虚长至26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犯错,跌倒,吃亏,才恍然明白这些道理原本是我早就听说过的。
在正式考入电视台之前,我已经在专题部实习了半年时间。虽然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就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但是十分惭愧的是,毕业后在纸媒工作两年,基本上将电视新闻的一些知识又还给了老师。真正进入电视新闻行业,我才明白其中的艰辛与不
易,前期策划安排,拍摄时考虑周全,为了一个镜头爬山下坡再所不惜,后期写稿再三斟酌修改,制作过程精益求精,为了制作好一部片子,往往需要2-3人的齐心合力。这样的新闻,用心,是一位电视人应该做到的。而我在纸媒与电视媒体的身份转变中,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一方面向身边的同事与领导要经验,将主任修改后的稿子与自己的初稿再三对比,拍摄时多想多看,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角度,认真揣摩成片后每一个镜头的组接安排??另一方面,我认为我也应该如同培训时诸位老师提到的,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本好书带给一个人的世界是美好的,丰富的,更加广阔的。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一般有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就是常年订阅一些杂志书籍,不断获取新鲜的资讯和观点,紧跟事件的发展速度,短期计划就是较短时间内,如一周,或者几周,啃一些比较长的书。前段时间我看了《盗墓笔记》,共计八部。这虽然是一本小说,但是走红多年,不无其道理。近期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读史可以明鉴,古人诚不欺我。当时明月这部书将明朝浩如烟海的史料收集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诠释,我在其中看到于谦夏言徐阶张居正等人,以一己之力,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一点一滴的努力。这种伟大,令人折服。
我必须承认,目前来说我依然还是很稚嫩的学习者,在电视新闻这扇大门前,我依旧站在入门的位置。此次我能够有幸进入这个大家庭,我深知其中的不易,也领会到这份工作背后沉甸甸的责任,故而十分珍惜这一份工作。
在最后一天培训的时候,新闻部的祝主任提到了“知行合一”,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易懂,但是做起来却并非易事。我今日写下“不断学习才是进步的唯一法门”这个标题,我也愿意用我的行动,来实践这一道理,实现自己的抱负,为新闻事业做点滴的贡献。
3赴上海东方广播中心学习心得体会
几个月之前,我得知将要做一档广播直播节目,这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很着急,但却茫然无措。后来领导说要送我们去上海东方广播中心学习,很高兴,但却心存疑虑。一是,领导花这么大代价,我们能学到什么。二是两台差距这么大,我们能做点什么。真是怀着各种忐忑去的。但事实上,经过了几天的现场座谈、跟班观摩,可以说让我们几个脑窦大开。不是说我们已经学会或掌握了多少多少知识和技巧,而是这次学习触动了我们的神经,让我们明白了努力的方向。下面我就一些学习感悟和大家分享。
一、理念新、品牌响。
上海东方广播中心现共有13套专业频率,广播起步早,规模大,定位高,很多节目在整个亚洲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一个在上海工作的朋友开玩笑说,每次开车回家,过了江,听不到广播节目,就感到心慌。可以说广播已经成为上海人生活当中的比备元素。这次学习观摩,我们重点学习了东广新闻台、动感101、上海交通广播、上海故事广播四个频率,通过座谈、跟班的方式,和专家老师零距离交流沟通。每个频率的专家老师们不吝指教,给我们今后开办直播节目提出了很多可操作、针对性强的建议。做有用的广播、做年轻化的广播、做有互动的广播。而对于节目前期的准备:一、市场调研,确定节目的时段、定位。二、前期举行活动、大量进行宣传推广。对于节目内容,上海台很多节目形态和节目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有一档服务类的节目,他们提出一个只咨询不投诉的理念,这样很好地避免了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摩擦,建立了友好关系,同时又解决了听众提出的问题。
二、巧借力、效果好。
一是巧借新媒体。上海广播电台的所有直播节目基本上都是互动性的,让听众来参与,来发声。主持人通过微博、微信、短信,网站等和听众实现互动,同时,还专门打造了一款APP叫阿基米德,这个平台相当于一个大的社区,每个节目都是一个小社区,听众可以发私信,也可以在社区里畅所欲言,互相探讨,主持人有意识地抛砖引玉,提出话题,自己不做评判或者决定,把权利交给听众。这样就把这个节目的目标听众紧紧粘在一起。听众愿意听,节目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也就大。借力新媒体这点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的。当听说我们有大丰广电新媒体这个平台,当听说我们广电新媒体第二期丰言丰语点击量超过8万的时候,专家老师很震惊!认为这个数据很不简单,我们完全可以很好利用这个平台,做节目前期市场调研,推广,以及今后节目的常态宣传和节目互动。
二是巧借线下活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每个频率,每个栏目,都会根据节目的定位设置不同的线下活动,活动内容都是百姓关心,乐于参与的,主持人走到听众中去,迅速积聚人气,打造主持人形象。很多线下活动都成为品牌、形成常态,更作为线上广播的另一种节目形态。
三、节奏快、强度高。
我们跟的最早一档节目是东广新闻频率的早新闻,直播时间是6点-8点,要求直播人员早上四点到班,到岗之后真是一刻不停,整个直播团队,每个人分工合作,精神高度紧张。东广晚新闻是晚5点到7点,提前两个半小时到岗之后,先是开会,商量选题,3点到3点40,40分钟,主播上街海采,然后回来整理,5点准时上节目。这个节奏说相当紧凑。如果说常态的直播节目有熟能生巧一说,那突发的状况绝对是个考验。我们就正好遇到两次。一个是交通台有个大家帮栏目,常规就是接个听众的咨询、投诉或者寻求帮助啥的,然后所有听众都来出主意帮帮忙。那天节目就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是上海的一帮驴友去不丹爬山,被困山上。节目组决定立刻做这个节目。可是不丹没有和中国建交,援救很困难,而且去过不丹的人又少之又少,基本没有可以帮到他们的有用信息,听众反馈相当冷淡。节目又要撑一个小时,这下愁坏了直播团队,他们一共是5、6个人,不停打电话,托关系,找相关工作领域的专家之类的接受采访。当时我们在旁边都捏了一把汗,这种突发状况太难驾御了。还有晚上上海暴雨,直播节目本来是晚上十一点结束的,但是因为天气状况,直播继续进行,随时向听众反馈即时路况,做安全提醒。直播团队一直直播到凌晨近2点。
四、爱广播、爱听众。
可能有的同事听到这个标题,立马觉得,吆,唱高调啊。真心不是,可以说,这是我们此次学习最深切的感受。在几天的学习观摩当中,无论是电台管理层还是主播,当他们说起广播那些事儿时的神采飞扬,当他们做节目时的全心投入,都会深深感染你,让你心潮澎湃。我还记得去年我们台跟上海台合作鹿王争霸赛,前期要做几个短片,上海台的常颖老师和摄像王老师过来的,我有幸全程陪同。我们到上海农场拍麦田,大热天,太阳很毒,而且成熟的麦子,麦盲很硬,就单单到麦田里走走都很费劲,但是摄像老师一手拎机器,一手拎脚架,穿梭在麦田里找角度,拍画面,整整折腾了几十分钟。当时常颖老师说,你这是要参评中国新闻奖的节奏吗。随后她跟我说,新闻人,目标就是要得中国新闻奖!可能乍一听,幺,小姑娘蛮狂的。可是静心体会,在这些老师身上你都能感受到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身为电视人、广播人的那份自豪,更看到了他们为了这份爱义无返顾的付出与努力。当然,除了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对于节目受众同样需要一份尊重和情感。东广新闻台的主播子龙,他跟我们交流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要对付,对付自己,对付听众,你付出多少,听众才会反馈你多少。还说刚才提到的夜里突然暴雨,直播一直持续到凌晨,可是整个直播团队没有一个人因为加班埋怨。我想这就是对听众的一份责任,一种爱。
有了这份对电视、对广播的挚爱,对我们所面对的受众的责任,才能让我们想干事、干好事,才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