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需要被肯定作文
1爱心需要肯定
对于献血给学分的做法,有人反对,有人肯定。反对的是不该给献血带上有偿的帽子,肯定的是即便献爱心也需要奖励来推动。在我看来,学校对无偿献血这给予两个学分的行为无可非议,因为,爱心也需要肯定。
之所以要对爱心进行肯定,是因为社会的肯定,是使爱心活动能够长久开展的保障。学校的做法是想唤起学生们对需要帮助的人的爱心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样的道理,对任何爱心行为,我们只有采取鼓励的态度和奖励的措施,才能让“尽我所能奉献爱心”的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扎下根来。
学校献血换学分的政策是奖励爱心行为的典范。或许有人认为,从无偿献血中获得了利益就违背了“无偿”二字,是不可取的。但在我看来,学校无偿献血给予学分的行为是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献爱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与让献血者直系亲属无条件用血,给予见义勇为者物质奖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对于我们个人,在社会中,我们面对别人的爱心行为时,要不吝赞美。哪怕只是一句“做得好”、“谢谢你”,哪怕只是一个赞美的眼神,都能使爱心人士感到温暖,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献爱心的行列中去。对于学校或者单位,可以写一封表扬信对爱心人士进行肯定,可以在评优评先或者任命提拔的时候以此为参照依据。而对于政府部门,则需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从政策层面肯定和弘扬爱心行为。只有整个社会的共同推动,对爱心行为进行充分肯定,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正能量,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由此观之,奉献爱心的行为需要激励,但这并不是说要用利益的手段使社会上的人们盲目地献爱心。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使人们为了利益而献爱心,最终的结果就是人们将献爱心当成了一条获取利益的捷径,而用这种手段培育出来的,只会是变味的“社会责任感”。
爱心行为需要被肯定,社会也需要对爱心行为进行肯定。只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爱心遍布,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温馨。
2爱心需要肯定
最近,我身边的几个朋友再次踏上了前往云南山区资助贫困学生之旅,作为爱心志愿者,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前往云南山区,随着前往云南次数的增多,爱心团队的人数也在不断庞大起来,这不,这次队伍人数就从原来的一个人扩大到了七个人。那是什么让他们能够长期坚持爱心的持续进行,能够不辞万里的前往山区献爱心呢?我觉得那就是家人朋友对他么献爱心的支持,社会对他们献爱心的肯定和赞许。
就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所描述的一般,马斯洛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我们的爱心志愿者们已经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的道路上实现的差不多了,而目前正在往实现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道路上前行。
就像这一批爱心志愿者中,因为做善事得到了苏州市百名文明市民标兵称号的,上了电视台、登了报纸进行宣传的,这些都是对爱心志愿者的肯定。当自己做的一件好事得到了周围的人的肯定,祝福和鼓励之时,那就更加会激烈爱心志愿者们继续献爱心的心愿。正式因为这样的肯定,才让他们有机会扩大自己的志愿者队伍,能够集结更多的力量,付出更多的爱心。
当然,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是喜欢被媒体追踪、被社会所关注的。我们的生活中,也有那么一些志愿者,他们更喜欢默默付出,不受到大家的关注,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但是无不例外,这些志愿者们或多或少都会得到家人、朋友默默的支持。
故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无论是家人还是周围的朋友,无论是社会友人还是媒体,只要是对他们付出的肯定和赞扬,那必然是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所以,当你看见一些爱心之举时,请不要吝啬你的夸奖,你的鼓励将会是他人下一次善心的基奠;当你的家人在犹豫不决是否要开展爱心活动时,请不要吝啬你的支持,你的支持将会让家人充实,让他人幸福;当你自己正在做一些善事时,请不要遮遮掩掩,大方展示告知周围的人,让正能量能够得以传递,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献爱心的队伍中来。
3爱心
周未,我正在窗前看书,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猛然想到那位天天在小区后院捡拾垃圾的老爷爷。
他肯定没来得及回家。这么大雨,他会躲在哪儿呢?他会淋病的。不行,我得出去看看。我偷偷瞄了一眼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屏息静气地找出一盒康泰克装在兜里,然后蹑手蹑脚地穿上雨衣,拿上一把雨伞,悄悄摸到门边,轻轻地打开防盗门,然后飞一般冲了出去。
雨重重地打在雨衣上,像是要把我打倒似的。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跑过绿地,刚一转弯,就看到了那个衣衫褴褛的老爷爷,他躲在屋檐下,举着一个硬纸壳遮住头,正缩成一团瑟瑟发抖呢!
我连忙跑上前,撑开雨伞,遮在老爷爷头上,从口袋里掏出感冒药递了过去:爷爷,天太冷了,你快把药吃了吧,别感冒了,这把伞给您,快回家吧。老爷爷先是一怔,接着伸出粗糙的大手,颤巍巍地接过药和伞,动情地说:“好孩子,谢谢你,你真善良!”听了老爷爷的话,忘记了寒冷,高高兴兴地跑回了家,任由雨水打在脸上。
啊!给予真得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