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于微信抢红包的作文

时间: 02-17 栏目:话题作文

1微信抢红包

不管是除夕夜还是元宵节,“抢红包”都成了当下的时令活动。打开手机微信,一排排一列列齐刷刷的红包映入眼帘,让人馋涎欲滴。忍不住抱起手机心急火燎地按下“拆红包”,生怕自己晚了一秒钟红包就没有了。这种场景在除夕和元宵节已成常态,尤其是今年,红包交易量一秒钟便可交易五百万多次,让手机控们望而眼红、使无数青年昼夜不停摇手机的微信红包更成了本次春节的焦点。

“微信红包”和“春晚摇一摇”首当其冲,它们“引无数英雄竞摇包”。年轻人们无所不摇,连一毛钱都要抢的面红耳赤;大街小巷、天南海北抢红包大军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这些专属低头族们在阖家欢乐、共庆团圆时左右各一手机,有的眼睛像鹰爪一样死抠着屏幕,有的使出吃奶的劲儿上下猛摇,有的甚至走火入魔到摇出腱鞘炎,却至死不休,大有那处拼命架势与手机“生死搏斗”。在河南老家探亲时,我偶然在出租车广播听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并引发了我的思考“春节该不该有电子红包?”社会上说法不一,支持大军和反对大军层出不穷,贴吧、话题议论上更是唇枪舌剑,争论不休。支持大军认为,抢红包乃春节市场的一大商机,各种支付网站可以通过人们之间的红包派送赚取巨额利益,以推动国家的数字化进程和互联网经济时代。据新华网报道,春节期间红包的收发量高达32。7亿次,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我国的人口总数,足以证明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相比去年再创新高。春节的大好机会也为商家们带来了利润,大规模的电子优惠券的派发成为了商家们买收人心,赢取口碑的一大利器,电子商店取代现实商店,不仅无需房屋租金、给予了员工自由的时间,还在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我国人民的互联网就业率,真是一句三得。还有网友提出,微信红包不仅对国家有益,对个人也是有益的。电子红包比起真实红包更具吸引力,就像数字比实物更有表现力一样;有时,一群人可以为抢一元钱乐此不疲,但要是一张绿色的毛爷爷掉在地上,可能很久都没有人去捡。所以,这样就减轻了春节红包的负担,因为在互联网上,一个红包可以送给10个人,但现实中,一个人可能收到10个红包。是的,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生物,抽象和形象他们更爱的前者。

反对大军认为,微信红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是有所破坏的,在春节期间低头抢红包,不仅破坏了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还对健康不利。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本就应该感谢先祖、祭拜高堂,若这种习俗被互联网所取代,便是有损中国文化的。支持这一派的大多是历史学者和老人,他们与新潮的科技进步思想碰撞出了火花,引起了社会各界在电子红包的看法上观点不一。也同时使我有了以下的想法:红包还是可以抢的,但不能太过。互联网时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也应该顺势而行。抢红包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能长时间抢,也不可总抢,这样不仅影响健康、破坏春节气氛,也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与偏见;同时也不要因抢红包“摇一摇”影响到正常的庆祝活动和团圆,要是做到以上这些,我相信红包还是可以抢的。

2“微信红包”是教育功利主义的替罪羊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老师将红包发给那些勤奋认真的同学。此举一出,学生雀跃,逃课的回来了,睡觉的起来了,师生关系也变好了。却有家长反对,认为如此“功利”之举会使教育变味。诚然,社会大功利之驾马不停蹄;但是,这样小小红包难道真能助纣为虐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施动者的教师,为了实现自身职业价值,必不可少的一环便是作为接受者的学生们。若学生之意皆不在课堂而在乎山水之间,老师讲课之意义便已荡然无存。由此观之,这位有发红包如此无奈之举的老师,必定是感受到逃课之风,厌学之气甚矣,不得已才出此策。

再者,教师的经济实力想必有限,不足以支持他每次都发出一包大红包。所以红包的金额大概也都零零散散。若从价值角度观之,这样的小金额之诱显然还不足以将学生拉回课堂。相反,而应该是发红包本身这样的形式,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就像是用糖果哄小孩子开心的效果一样,微信红包让学生们有了新鲜感和目标感。与其说是用“钱”来引导,不如说这是师生们一起玩的一个游戏。我想,这才是微信红包之所以有这样功效的真正机理。

况且老师此举本身便是反功利的。那些屡教不改,不思上进的学生,老师本就可管而可不管。管了,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的体现;不管,也不会缺胳膊少工资,反倒还换来自己一身清静。所以,若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这位老师大可以每天光就打卡上班,爱听则听,不爱听大家自便。也用不着操这么多心来“收买”学生上课了。试问,如此大无私,富有责任心之举又怎么成了“功利主义”的帮凶了呢?

但是,我们也不难理解家长们的质疑。他们身陷当今契约性社会泥沼中,一谈到钱,便与功利难以分离。或许是他们的所见所闻、耳濡目染,让他们深知其弊。生活中来社会发的“红包”让他们深受功利主义之害,才让他们神经敏感,不愿孩子们受此毒害。其实,社会才是这些学生们真正的大课堂。如果有谁必须为“功利主义”来埋单的话,那绝对不会是“微信红包”,而是生长其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如果大家都能够少看一点利益而多讲一点情义,少有一些猜忌而多有一些信任,那么不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学生们便能感受到并且掌握足以对抗负能量的武器。

也许只有当社会的价值导向回归本真,学生们能形成自己健康的价值判断,为人师表者才不用烦恼到底该不该发微信红包吧。

3一起去微信抢红包

长这么大,从未想过一块钱还可以分成好几份红包给别人抢,而微信红包却做到了,虽然是几毛钱的红包,但承载了朋友间的情分和祝福。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一群大学生吵着要对方发红包,还规定说要6。1元。于是,各种“奉承”的话、“臭美”的话全都发了给对方,只为了那6。1元、0。61元红包。微信里的红包,面额很小,多则几块,少则几分,拿到了也干不了什么事,但抢到之后心里是高兴的,内心得到满足。抢红包的过程也是其乐融融,笑声不断。比如拼手气红包,看谁运气好,抢到最大的红包,同时,这也是拼网速时候,手快有,手慢无。

这终究只是娱乐而已,不能当饭吃,天天守着屏幕,等待别人发红包。如果为了抢那几块钱,甚至一分钱的红包而身体出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过年的时候,微信群里很多人都发红包,钱的来源是之前抢到别人的红包而存起来的,现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相信有人为了抢红包,晚饭过后一直盯着手机,关注着群里的动态,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开抢红包。如果别人抢到了红包,自己却失之交臂,心里会无限懊悔之前为何不上微信,为何别人不通知自己,责怪为何网速这么慢,心里还是有些不平衡的。

微信红包虽然面额很少,却承载着朋友间的祝福,大家还是学生,没条件发大红包,但礼轻情意重,祝福却是满满的,新年发的红包自然是祝愿朋友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其它节日也是祝朋友节日快乐。微信红包还是活跃群的必杀技,只要你发一个红包,潜水冒泡的人、吐槽活跃的人全都会出来,但抢到最多红包的通常是那些潜水的人,虽然他们不发言,可却是时刻在关注着群的,抢了之后,仍是不发言,默默的聚精会神抢第二轮;而那些活跃的人,会“责怪”发红包的人发的红包太小,不够分。于是,微信群就热闹起来了。

相比传统的红包,微信红包更能激起人的兴致。因为抢红包的时候,朋友聚在一个微信群里抢红包,一起聊天,维持着朋友间的情谊,朋友间的友谊得到提升,朋友的境况也可以略知一二,朋友间的吐槽搞怪增添了许多乐趣。

传统的红包,传递的是祝福,但更多的是一份礼让,别人的父母给了自己孩子一份红包,自己又怎能不给对方孩子封红包?这相当于是礼尚往来,小时候不懂事所以拿红包拿得心安理得,但懂事后,接红包的时候心里却是杂乱的,感觉自己亏欠别人一样。微信红包却不同,红包是同学朋友发的,抢的时候满心欢喜,发红包的时候享受别人抢自己红包的成就感。

第一次抢红包是今年元旦的时候,但是只抢到了三分钱,感觉没什么兴趣,但后来渐渐发现,逢年过节,发微信红包的同学越来越多,自己存的钱越来越多,于是自己也尝试了一次发红包,红包面额自己定,红包份数也自己定,决定权都在自己手上,心里充满成就感,心想自己终于能发红包给别人了,看到别人都在抢自己发的红包,心里多的是兴奋和喜悦。

一封小小的红包,传递的是大大的祝福,别看它面额小,里面承载的祝福却是满满当当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