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北国的秋天作文700字

时间: 01-08 栏目:话题作文

1北国的秋

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天的雨,于是秋意就渐渐席卷上来,薄衾要开始不耐寒了。

不知道为什么,一到秋天,就特别想去北方看看。想看那天高云淡下,秋风长起,黄叶遍地飞舞的萧瑟。那天看了一幅照片,就是夹道两边,直立高耸的桦木披了一层的金黄,而地面,则是倦伏着落叶织就的地毯。整个画面,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美,带点苍凉,却又那么璀璨。

喜欢南国的春天,喜欢那一种温润与霏霏,看春色渐次地爬上墙头林梢,眼前心头,心有着一种沉甸甸的舒展。而北方的春天则是太匆匆,就好象一个配角,仓促地与世人打了个照面,就将镜头交给了主角--夏天。但北方的秋天却是南国所无法比拟的。南国的秋天更像是一个舞了一季的歌女,倦了,厌了,于是收拢起她的绚丽华服,叹一口气,再恹恹地趴着,只在眼角处,依然挂着一丝的缱绻。于是世人听到,的,依然是丝竹声缭绕盈耳,看到的,是那绚烂的转淡,但却风情依旧。可以说,南国的秋天是夏天的一个平缓转调,是曲终的尾调。而北国的秋天,则完全是与夏天迥然不同的角色儿。只在一夜间,所有的树木换了新装,所有的阳光转明亮为暗淡,所有的风儿曲调,由热烈激越转为苍凉凄清,所有的人儿,身上都多了一层毛衣的臃肿。诚然,北国的秋天少了南国的那一线细腻与华美延续,但却多了一种凌烈与硬朗,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都必须听从它的指挥棒。

于是喜欢在北方的秋天里,走在风里,走在黄叶的扑面或袭身中,听一阙大自然的挽曲,心儿也就忽悠忽悠地飘晃着,感觉到了一种无常,一种悲凉。或许,这才是生命罢--生如春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一切都透露着悲剧的因子。

2北国之秋

我的家乡在那遥远的南方,在那里有一点地理知识的人似乎都会知道:南国似乎是看不到秋天的,更不用说是感觉到秋天了。也就从小就在那些文人的笔下让我对北国之秋有了一种向往。也就在今年我因为求学更坐上了火车咔咔咔的来到了遥远的北方。在这里我真正感受到了文人笔下的“北国之秋”确实是那么回事。确实有着“金秋”之感。

北国之秋确实来的轻来的静来的清凉。不知不觉中那金黄色的叶儿已经把北国的秋天给出卖了,叶儿出卖的很彻底,把北国这文人一向来在笔下的“金秋”表现得是淋漓尽致了,要说好朋友,那么叶子的确不是北国之秋的好朋友,但要说叶儿是北国之秋的敌那也不对,因为叶儿把北国之秋装饰得无比美丽。

风和那金黄色的叶子似乎成了北国之秋的点缀。一天清晨,我一人站在阳台上感受着这北国的秋。看着那金黄色的叶子,加上那刺骨的寒风,但我似乎没感觉到刺骨,只是呆呆地看着那窗外的景象。那金黄色的叶儿在那刺骨的寒风中,任风轻轻地吹着,有的像醉了酒似的摇摇摆摆地飘落到地上,带着一份沉思;有的叶儿似乎已被那柔和的风儿给迷住了,竟在空中随风飘荡,似乎已对这风儿有种说不出的眷恋。慢慢地飘着飘着,渐渐地竟向远方飞去,似乎是要帮把我那份思念带给我远方的亲人朋友和我那佳人。风儿轻轻地无数次地抚摸着我那瘦小的脸,突然间让我感到有一丝的寒意,但我并不躲开,而是任凭它吹打,让它能吹透我的心思,并把我的这份思念带给我远方的她。

北国之秋特别来的清凉,还没来得及感的上冬天,却已经寒风刺骨了,不难想象到了冬天还真会有那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和气势。想起那文人们追念秋,秋似乎已经寄托以情。

落叶轻轻飘动,带着我那无比的思念,落下的是我那苦苦的沉思。

3北国之秋

陌上阡头的孩子终于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的北雁。

五更的鼓角吹断了瘦马的哀鸣。

在这个冷漠的秋天,似乎什么都是断的,若一定要找出一件不断的东西,恐怕就只有苏武手中这根光秃秃的使节了。16年过去了,此刻,他正面向长安的方向立着,一语不发。昔日的满头乌发如今已经斑白,昔日的健朗男子如今已近迟暮。塞外的狂风无情地在他的脸上、脖子上、手背上刻出深深痕迹,千年的风沙使他长年面如死灰。惟一值得庆幸的,是他深邃的眼眸,在经历时光痛苦的折磨,经历匈奴人无数次辱骂,经历反复无常的塞外风雪之后,变得更为光灿夺目。沿着他的视线望过去,你会看到地平线上几垄土丘,那下面埋着在他之前的几位使臣的尸体。寒冷的风笼罩在坟墓的上空,本来荒凉的草地显得更加阴森恐怖,大风呼呼地吹过苏武单薄的身体,他的长袍猎猎作响。

我要活着回长安,苏武想,我要活着回到中原。不错,是应该活着回去的,他的家不就在江南吗?那里有柳树,有桃花,有面如冠玉的翩翩少年,他们之中或许有他的儿子吧?年迈慈祥的母亲,贤慧的妻子,她们每天都向上苍祷告着他平安归来。中原有成千上万个幸福的人家,有一大帮忠于国家的臣子,有英明神武的皇帝。如果没有战争,没有匈奴的杀戮与骚扰,这一切本是极美好的,可是匈奴人竟然……可恨!一想到自己的职责,他挺了挺身子,仿佛三天滴水未沾于他并不是什么大事似的。

苏武还是这样站着,他已经站了16年了,而且预备继续站下去,直到匈奴改变主意为止。

匈奴单于的护卫又来了,看到苏武还未死已经不吃惊了。

“中原人这么久不吃饭都不会死?莫不是有妖术?”护卫甲问。

“我们要不要报告大王……”护卫乙说。

马蹄渐远,风声渐息,草地上那个手持使节的年迈男子,高贵得如同天神。

……

历史的湖面上,传来阵阵喝彩声,为苏武的高尚节操,也为一种民族精神。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