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于秦朝灭亡的作文

时间: 01-08 栏目:话题作文

1秦国为什么会灭亡?

兴许大家也知道,战国末期,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30―221年期间先后统一其它六国,立都咸阳,自号“始皇帝”。还建造了闻名的“秦直道”,贯穿都城咸阳和长城。秦王赢政又统一了原来七国的兵器、度量单位和钱币。秦王赢政死后,其子秦二世登基,后又被赵高害死,秦二世的儿子秦子婴又杀死了赵高,秦朝统治瓦解,共立国15年。

秦朝为什么会在统一后15年内灭亡呢?我认为只有这一种解释。

秦朝以前,夏朝立国500年,被商朝取代;商朝立国600年,被周朝取代;周朝立国800年,又分成一些小国;……这些例子都是亡国后,要分成不少的小国,后来才统一。这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我认为,秦国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没有对自己本身造成威胁的对手。战国时,有六个国在对秦国造成直接的威胁,所以,秦国才渐渐变得强大;秦国统一六国后,结束了七国争霸的局面,又因为没有对手而灭亡。

请大家一定要找到一个对手,自己才不会落后,否则,那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啊!

2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灭亡的原因,历代文人多有论述,下面,我也谈谈秦朝灭亡的原因。

谈及亡国,首先说到亡国之君——秦二世(胡亥)。胡亥乃一贪图享受,胸无大志之人,德行操守远不及扶苏,他又凭借什么登上宝座呢?

此事要追溯到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为了稳定政局,秦始皇于公元前211年,进行第五次出巡。途经武关,南郡,湘山,衡山,会稽,又北上至沙丘。在沙丘,秦始皇病情加重,最终死在路上。赵高和李斯密不报丧,并篡改诏书,将本应继位的扶苏赐死,并除掉了大将蒙恬,使胡亥继位。由此可见,胡亥继位,上不顺天,下不应民,亡国之日,指日可待。

国家的灭亡,不会是一人所致,对于秦的灭亡,秦始皇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统一六国后,他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使农民苦不堪言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使文人墨客心声怨气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由此可知秦灭亡之种,早在统一全国时就种下了。他以刑罚天下,民怨载道,人心惶惶。使本来就动荡不定的局势更加混乱。

秦始皇以刑罚天下的方针,毫厘不差地指向了灭亡之路。

又由于秦始皇贪慕荣华,更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他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加深了人民的苦难,终至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官逼民反,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综上种种,秦之灭是自作孽不可活。由于它治国的方针偏激,注定了它会灭亡,又由于统治者和上层政治力量注重各己私利,更加速了秦的灭亡。15年的寿命便不显得短了。

3试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国内战争结束,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加强边疆建设的施政方针如火如荼在全国推行开来,天下黎民百姓看到新生活的希望,国际影响力如日中天。但秦帝国好景不长,历经三代仅15年就为刘邦(咸阳为刘邦攻破,秦王子婴投降。杀死子婴的是项羽)所灭。秦帝国昙花一现的结局为历史学家扼腕叹息。这么一个强大的帝国在历史长河中犹如白驹过隙,弹指间灰飞烟灭,留下许多的遗憾为后人猜想、感概。

社会进步规律而言,秦朝灭亡是必然的。当一个社会制度或者一个朝代阻碍社会进步时,新的制度或朝代必然崛起并取代之。但秦帝国刚刚建立起来就土崩瓦解,消失之快实在令人惊讶。除了这个谁也阻止不了的新陈代谢规律外,导致其加速灭亡的原因是:

第一、落后的社会制度和政体是秦国灭亡的根源。封建制度统治阶级君权世袭制;君权至高无上无制约体制,皇帝一个人的思想决定整个国家命运。赵高等人在非常时期争权夺利扶植胡亥做了皇帝。恰巧最高统治者胡亥心性凶残,行为极端顽劣,不知百姓疾苦而不体恤民情。利用特权横征暴敛,加重才从战乱中走出来还没复苏的社会经济负担;大肆奴役百万民夫,使大量土地无人耕种。百姓生存艰难,民不聊生。胡亥的暴政加剧统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点燃了农民只有起来反抗才有活路的反抗意识,最终形成最大的反秦力量。

第二、国内形势不稳定是秦国灭亡重要原因。刚刚建立起来的秦帝国是用战争征服六国建立起来的,被消灭的六国贵族势力对秦帝国心存怨恨,一心想颠覆秦国专制。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点燃反秦导火索。很快,楚国、赵国死灰复燃,趁乱割据一方,分散、牵制秦王朝扑灭起义火种的军事力量,加快秦朝灭亡进程。

第三、文化意识形态矛盾是秦国灭亡的关键。秦国崛起西北,整合后渗入的六国文化冲击着秦国固有的文化意识形态,统治阶级对百家争鸣的文化排斥行为,把读书报国的知识分子推向反秦一边,秦王朝在与起义势力斗争中缺少了知识性力量的支持和帮助。知识分子思想活跃,头脑聪明,口才好,鼓动性强,是反秦大军中有特殊贡献的群体,是一股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

第四、失败的外交政策是秦国灭亡的相关条件。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北方匈奴不断壮大,已经构成秦的威胁。秦始皇既没有消灭来自国际的威胁,也没有良策和他们建立攻守同盟或和平共处的双边关系。国内反秦大旗四处飘扬时,秦王朝不但得不到国际支援,反而为他们趁火打劫,使秦王朝腹背受敌,力不从心。

这些原因在初中教科书上没有深层次分析,使得学生和部分历史教师只能从秦暴政中寻找秦灭亡的单一原因,对学生阅读历史理解历史,开阔视野,正确培养学生对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有一定限制。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