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于蓼花糖的作文

时间: 01-26 栏目:话题作文

1陕西特产 蓼花糖

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特产,陕西也不例外有琼锅糖、蓼花糖、薄脆、石子馍……我猜,大家一定都没有吃过陕西的特产蓼花糖吧,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蓼花糖,是陕西的传统名贵食品,到现在已经有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蓼花糖主要是用糯米制成的。它的形状有两种,一种的形状是圆形的,像一个个圆溜溜的乒乓球一样,十分好看。另一种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像一个个橄榄球似的,十分漂亮。

蓼花糖的表面沾上了许许多多的白芝麻,让人忍不住的想咬上一口。咬开以后,它的里面是网状的,每隔一点点的距离都会有一两个小洞洞,好像是用来储存空气的。

它的味道非常的特别,有浓浓的芝麻香味,还有淡淡的白砂糖的味道。有位诗人曾写诗赞美蓼花糖:“生性冰雪艳,胸怀若旷谷,色形似莲藕,风味告乃翁。”

蓼花糖的名字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在明代,县里南茂号有个名叫辽化的师傅,他做了一种香甜可口的食品,表面有许多芝麻,里面特别酥脆,香甜可口。这位师傅死后,当地百姓联名恳请南茂号老板,把这种食品叫做“辽化糖”。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出逃来到西安。地方官员为讨好她,争相送上好东西。这其中就有蓼花糖。慈禧吃了非常开心,觉得色味具佳,只是名字太俗。她想起草原上有一种蓼花,正好蓼花糖的样子很像蓼花的穗。于是将“辽化糖”改为“蓼花糖”,一直用到现在。

我觉得蓼花糖不仅好吃,而且历史也很悠久。我希望大家来到陕西的时候一定要尝尝蓼花糖。

2我爱蓼花糖

今年暑假,我们上“家去陕西游玩,我品尝了陕西的特产——蓼花糖。陕西三原蓼花糖非常有名,被称为我国两大名蓼花糖之一。

舞蓼花糖看起来胖胖的,洁傺一堆小胖子,大个儿的有乒乓球邓么大,最小个儿的也有鹌鹑蛋一般大小。蓼花糖金黄的表皮上均匀地沾满了芝麻,就慷穿了件白芝麻织成的“衣服”一样。我轻轻地拿起一颗,放到嘴里咬下一块儿,哇,甜甜的、脆脆的、酥酥的,吃了就让人开心。咬开的蓼花糖上出现了无数个小洞,雪白雪白的,原来它们是裹在表皮下的呈蜂窝状的糖心。糖心就“一间向可爱的小房子,也像一个个迷你摄像机,真是有趣!

我吃完一个又赶忙拿了一个,“咔嚓咔嚓”,满嘴生香。有时候淘气的芝麻圣圭头从我的“虎口”中逃脱出来,蹦到地板上,到桌子上……可是难逃我的火眼金睛,我把每一粒逃跑的芝麻都“捉拿归案”,一一放进嘴里。

听说慈禧太后也特别爱吃蓼花糖。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人们纷纷献上山珍海味,其中就有蓼花糖,当时它的名字叫“僚花糖:“僚”是当地的方言,是“好”的意思。慈禧太后品尝过后,连连夸赞,她觉得“僚花糖”的形状酷似她原先在草原中见过的蓼花果实,就下旨把名字改为“蓼花糖”。以后人们便改称“僚花糖”为“蓼花糖”,列为贡品。这就是蓼花糖名字的来历。

我喜欢蓼花糖的模样,更喜欢蓼花糖的味道!

3美食小吃——蓼花糖

提起我家乡三原的小吃——蓼花糖。那可谓是甜食中的一绝。成品呈圆柱体,个大体松,皮色金黄,肉质洁白,呈丝网状,香甜酥脆,绵软易化。咬在嘴里,甜在心上。

对蓼花糖做一个介绍吧。三原蓼花糖,起源于陕西省三原县,始产生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已有49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末时,每值腊月,南方一带的小贩,利用当地盛产的优质江米(即糯米)制成年糕,运到三原,泾阳一带去卖。临到年关,卖剩下的年糕不便带回,寄存在亲友家里,挂在楼上让其阴干。次年来后,将其捣碎,和成条棒状,用油炸后再卖。这种隔年的陈年糕,经风露,又粉碎和成棒状,经油一炸,内部蓬发,体积膨大,吃起来酥脆香甜,别有一番风味,人们称其为“棉花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制作棉花糖的方法。在米粉中加一定的黄豆浆,使其更加蓬松泡发,并在其表面粘芝麻仁或白糖。食者交口称赞:“僚,(关中方言,“好”的意思)僚得太!”故又称为“僚花糖”。

其名字大有来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地方官吏搜集珍馐奉献,“僚花糖”作为地方名贵食品贡奉,慈禧太后大加赞赏。慈禧见“僚花糖”的形状酷似她在草原上见过的一种蓼花果实,觉得有趣,并取其谐音,遂云:“干脆叫它蓼花糖,既形象,又别致”。以后,人们便改称为“蓼花糖”,列为贡品。

为你推荐
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