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名胜古迹作文
1游宁波天一阁
今年寒假,我们全家去了宁海的前童古镇、森林温泉,安吉的冰火两重天等地方,但我最喜欢的地方还是宁波的天一阁。
到了天一阁的大门口,就看见“南国书城”四个大字,大字下面是“天一阁”的牌匾。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位带着帽子,手拿一本书的老人铜像,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范钦,这南国书城也就是他以前的家。
向右拐进一个小门,我们来到了东明草堂。它是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所以将他的书室命名为“东明草堂”。沿着长廊笔直向前走,我们来到了范氏故居,这里是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的居住之处。走进去,就能看见范钦亲手书写的对联:“养十年豪气,读万卷诗书”。
出门继续向右走,穿过一扇门,我们就到了著名的天一阁。天一阁藏书楼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的意思,建造书楼,取名“天一阁”。天一阁楼上有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并且在阁楼前面凿池蓄水以防着火。清康熙四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植树筑园。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海礁石堆砌成九狮一象等景物,放眼望去,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向右走,穿过曲折的长廊,一座石头砌成的亭子映入眼帘,这就是“百鹅亭”。百鹅亭原来是坟墓前的祭亭,1959年移建到这里,上面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吉祥的图样,非常漂亮。百鹅亭的对面是凝晖堂,这里陈列着各个年代的书法家临摹的《兰亭序》。
再向右拐个弯,我们又回到了大门口。原来,天一阁里的房子是围着蓄水池一圈建造的。天一阁有4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文化,说也说不完,希望你有空去那里细细游览。
2天封塔游记
天封塔座落在宁波市大泥沙街口,它历史悠久,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是我市标志性建筑。它始建于公元695年,成于696年,现在,天封塔经过改修,依然容光焕发。今天,我和妈妈一同兴致勃勃地来到天封塔,参观这个名胜古迹。跨进门槛,天封塔犹如一位巨人,耸立在我们眼前:天封塔的每层楼都是六角形的,一边各有一扇半圆形的窗户,墙面是橙红色的,下面宽,上面逐渐缩小了。
我数了数,一共有七层。售标员阿姨说:“塔的每层楼中间还有一层,叫暗层”。因此,天封塔有明七层,暗六层,共十三层。我怀着好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冲了进支。登上狭窄、陡峭的楼梯,我们来到第一层,上面周围的墙壁上都是许多与宁波有关的古代名人的介绍;第二层则是暗层……快爬到一半的时候,大滴大滴黄豆般的细汗在我脸上流尚着,我想要放弃,但爸爸说:“如果半途而废,那楼顶的无限风光你就看不到了。”于是,我只好打足精神,继续往上爬。好不容易,我终于登上了楼顶,累得我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这时,一丝丝凉风,从窗口吹入,好爽啊!站在窗口往外眺望,只见一座座平顶的、斜顶的、圆顶的摩天大楼,在湛蓝的天空下,向我展现着它们不同的雄姿,真所谓是千态万状。
旁边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车辆如流,人群熙攘,好一派繁华的景象。路边的绿化带上种着一大块郁郁葱葱的草坪,远远望去,就像毛茸茸的地毯。就在这时,我眼前忽然闪过一阵刺眼的光芒,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家商场的玻璃啊。在阳光的照耀下,玻璃,反射出一大片光芒,照在过往的车辆和行人的身上,瑰丽夺目,简直就像童话中所描绘的令人神往的仙境,炫丽极了。爸爸不禁在一旁感慨道:“在八十年代初,天封塔还是宁波最高的建筑物,站在顶楼,可以饱览宁波的全景。这几年以来,宁波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相比较之下,天封塔就显得有点矮小了。”
爸爸的话引发了我的同感。虽然,我不知道站在以前的天封塔上能看到怎样的景观,但今天,我确实看到了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天封塔,你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见证着宁波日新月异的发展。
3天一阁游记
早听说天一阁素有“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之称,今年寒假终于能一睹天一阁的风采了。
我和爸爸乘地铁来到了天一阁,大门两侧,是一对清代的石狮,木结构的门古朴典雅,古色古香,门厅外侧立着一块石匾,上面镌刻着“南国书城”这四个大字,我们买好了门票,一进门,就被说不出的幽静与厚重的氛围感染了。这里是闹市区的一番幽静,与一墙之隔的灯红酒绿这样的隔绝着。
向前走了不久,一块石壁映入眼帘,走近一看上面刻着许多麒麟和神兽。继续向前走着,就来到了东明草堂。跨过门槛,叩响历史尘封的大门,历史的画卷在面前展开。这满屋的藏书,让我感受着历史的更迭,接受着书香的洗礼,感受着时间的变迁。真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啊!这儿还有一段韵味悠长的故事呢——范钦酷爱藏书,他宦游四处,悉心求购,东明草堂是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因范钦号东明因此将他的书室称作“东明草堂”。东明草堂奠定了天一阁的基础,如果没有它就没有如今享有盛誉的天一阁。
我们边走边欣赏,天一阁的景致,岩石大多覆盖着青苔,古意盎然。走累了,就在树荫下歇息一会儿。树荫下泻入点点阳光,徐徐清风拂过脸颊,让人感到惬意与舒适,一切都静谧美好。
短暂的休息后,我们继续欣赏美景。忽然,我的目光被一座戏台吸引住了,戏台建得是那么富丽堂皇。看着这戏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戏曲艺术家穿着华丽的戏服登台唱戏,妙语连珠,余音绕梁。
天一阁中最有趣的要莫属“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了,进入陈列馆中,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麻将牌,让我了解了麻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没想到麻将这国粹,竟起源于我们宁波。
我们在天一阁中整整走了一个下午,直至太阳快亲吻西山的时候,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天一阁,这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啊!天一阁最难能可贵的,是几代人对保护文籍善本的艰辛与坚守。
历经了几代的沧桑,如今的天一阁已经成为宁波一颗璀璨的明珠。
4天一阁
二零xx年,在宁波城市形象主题口号征集中,“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这句口号脱颖而出。这句话寓意宁波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书香之城、文化之城,同时也是一个国际港口城市。其中“书藏古今”这四个字就是从天一阁衍生而来。
天一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藏书楼,它始建于一五六一年,由兵部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来又得到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总数达到了七万多卷。
进入天一阁,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铜制人物雕像,他就是这家藏书楼的主人—范钦,只见他长须飘飘,儒雅之相,手捧一卷书,一目光微微向上,似乎正在思索什么问题。在他的背面是溪山逸马图,画面高达2米,八马嬉戏嘶鸣,形态栩栩如生。进入后发现在天一阁内,这种石刻可多了。
走着走着,就到了天一阁的主体建筑—藏书楼,取的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整个建筑古朴,历经几百年,却越见其清雅之气。想当年在这里,有无数的范氏后人上上下下,求学解惑,该是怎样的书香扑面啊。范氏自建楼以来,一直有族规:非范氏后人不得上楼,女子不得上楼。于是就有了很多人心怀向往,却郁郁而不得入内的故事。直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在范氏后人准许下,成为了第一个登上楼的外姓人,他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藏书,还为藏书编制了目录。相比之下,我们是何等幸运,天一阁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了历史文化的沉淀,天一阁的大门对所有喜爱读书的人们打开。
藏书楼所处的庭院,极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虽小巧却精致,亭台楼阁,明池环绕,与藏书楼浑然一体。穿梭于天一阁内,还能看到一些老人认真地修补着古籍,他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时间也仿佛在他们的注视下停止下来,透过雕花的窗格,沉醉于泛黄的书页,见证了悠悠的历史。
5天封塔
我的家乡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像东钱湖、月湖、天一广场、天一阁等,但我觉得最能代表宁波的就是天封塔了。
天封塔在宁波月湖景区,琴桥西侧。礼拜六,爸爸带我去登塔,车上琴桥我就远远看到天封塔彷如一把宝剑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有别于周边的现代化建筑,仿佛在述说着宁波古老的历史。在去之前,我已经在电脑上查过,天封塔始建于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唐朝武则天年间,取名天封是因为她的年号就叫天封。天封塔塔高有51米,共14层,分7明7暗(包括地宫),外形为六角形。
来到大门口,但见一封横匾高挂正上,上书“天封塔”三个字苍劲有力。爸爸告诉我,这三个字是一个叫沙孟海的宁波籍著名书法家题的。旁边还书有一副对联,但是我不认识上面的字,爸爸说他也不认识,因为那是古字。在门口,还有一对石狮子,一公一母,我一下就猜出抱着一小狮子的是母的。爸爸说,石狮子有镇邪的作用,到现在中国还保留着在门前置放石狮子的传统。
开始登塔了,一进塔,我就被地面上的一个大洞给吸引住了,爸爸说,那是通往地宫的通道,地宫里可是有很多宝贝的。我真想下去一探究竟,可惜入口被封住了。上塔的楼梯很窄,爸爸身躯笨拙,走的很慢,我是蹭蹭蹭就上去了。上到三层一看,发现塔是正对着前面的城隍庙的。继续上楼,五层、七层……但见楼梯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爸爸也是爬的越来越慢,还不小心碰到了头,疼的哇哇直叫。我仗着身小灵活,一下就上了顶,不过最高只能爬到13层了。上了塔顶,我放眼远眺,一下就开阔了,能看的很远很远。街上的汽车就像玩具车,行人就跟蚂蚁差不多了。我想,古人没有吊车等设备,能把塔造的这么高真是不容易啊。
下塔回家路上,爸爸和我讲,我们车开过的大沙泥街、小沙泥街就是当初造塔时堆沙得的名,到现在还在沿用,宁波还有很多地名,都是历史上沿用下来的。看来,宁波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我要努力学习知识,将来能更好的挖掘宁波的历史,至少要争取先把天封塔门口的那副对联看懂,你说是不是啊?